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9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9-4 11:47: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资中罗泉 鲜为人知的古盐业基地

 [复制链接]
  ■杨瑷宁  钟振宇

  在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深丘处,静卧着一座古镇。古镇因盐而起,旧时井架林立,人声鼎沸。如今,只有独一的盐神庙和古街,述说着当年的繁荣……

  古镇因盐而起
  从资中县城到50多公里外的罗泉,地貌从浅丘逐渐过渡到重丘和低山区。汽车顺着公路从山头向下盘旋时,一条依山傍水,绵延五里的古街赫然窗外,宛如长龙。文管所同志介绍,这就是川中第一镇罗泉。
  说罗泉不得不说它和盐的故事。据清代《盐法制》记载:罗泉井盐“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发展到清同治元年时,井数已达1200余眼,最盛时年产盐2252吨,主要供川西南一带。盐商将罗泉井盐运至成都,甚至更远的藏区。据资中商会记载:1925年,罗泉镇的参展产品(井盐)获得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金奖。
  “罗泉在古代和近代的确是个比较有名气的产盐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自贡《盐业历史研究》编辑部程龙刚先生告诉记者,“元代史书记载,这里是当时四川10大产盐地之一,沿岸‘井灶相连,长十里’。”
  中国唯一的盐神庙
  漫步古镇,似乎所有的老房子都在诉说当年的繁华。而和盐直接相关的建筑,现在只剩下盐神庙了──她是中国唯一的盐神庙。
  盐神庙门前有块石刻,上书:镇上人烟稠密,商业繁荣,盐商们为祈神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会,在清同治七年(1868)筹资修建盐神庙……在这个国内唯一的盐神庙里,端坐着最早制定盐政大法──《正盐筴》的管仲塑像。管仲是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要臣,他采取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
  盐神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来供奉神或供僧人居住的庙宇,也不是宗族祠堂,而是因行业而设立的行业祠堂,是罗泉盐业巨富钟氏主持修建的。盐神庙是唯一的,自贡有的也只是祭拜井、火等盐业中具体生产元素的庙堂。”
  占地2700多平方米的庙宇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庙为四合院布局,庙门两侧各有几间店铺。庙门楼上,是一座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大戏楼。中央有一大露天院坝,是昔日观看坝坝戏和集会的地方。高耸的正殿由四根粗大木柱支撑。管仲曾为盐铁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自然就成了庙中正神。
  老盐工的回忆
  经营罗泉井的大部分是四川本地人。家住资中县城的杨潜辉老人,是清代罗泉最大盐商之一杨氏的后代。
  老人说:每年冬季罗泉最热闹,全体盐老板都要将自己的产品拿到盐神庙比赛,罗泉检验食盐质量的方法简单实用,将食盐放在一块块堆起来的豆腐上,自然渗下去,渗得越深透,质量就越优良。罗泉最好的盐能渗七块半。
  “烧盐很辛苦,取出的卤水要放在盐锅里面煮熬,一锅卤水要煮5000斤,夏天在火炉边一身是汗。”86岁高龄的罗定富老人是当年的烧盐工,他回忆说:一口盐井的生产要有“三匠”1人,“烧盐匠”3人,“打水匠”4人,“三匠”相当于工程师,负责选井、打井、熬盐技术工作,这种人可以兼任几家盐灶的工作,收入很高。
  罗定富老人的收入没那么高,“不过老板包吃住,每月初二、十六要打牙祭,加起来有半斤肉,还免费理发一次。”老人的言谈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眷念。
  长明的气灯
  罗泉井古属资州,清雍正七年,资州府在此设立罗泉分州府,辖今仁寿、威远、资中三县,可见其地位。由于当时盐商云集,三教九流荟萃,成为蜀中重镇。镇上有九宫八庙一寺,还有十多家戏楼,十多家赌场,几十家茶馆。1911年保路运动一个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就选在这里召开。
  寻找盐业遗迹,在镇文化站站长肖映贵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与老街一河之隔的居民朱万忠家中。走进他家厨房,土灶上高达40公分的火焰一直呼呼地燃着。记者不解:“什么火呀,不做饭时怎么也燃着?”
  “这地下有天然气,以前生产盐就用的这些气。我家用这些气做饭上百年了,火没有断过。”原来朱万忠家通过一根插入地中两米深的胶管子,把天然气引到灶台做饭。
  “和盐有关的遗迹除了盐神庙,现在真的不多了。”肖映贵说,随着自贡、乐山盐业的大规模兴起,罗泉盐业在民国时期逐渐走向衰落,解放初盐业完全消失。
  昔日林立的罗泉井,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口。1992年,人们在罗泉场镇附近的一个溶洞里,发现一根和石笋柱不一样的柱子。这根4米高,20公分粗的柱头,是当年从山头上向下打盐井的木筒残留,由于被卤水侵蚀,现呈现乌黑色。
  漫步今日罗泉,只有一条古街和一座盐庙,述说着当年的繁荣。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部县惊现“冰臼群” 彝人与绵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17:17,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