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95|回复: 4

[2016年中央机关单位公布预算 津贴补贴比工资高100亿

 [复制链接]
2016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 约百家中央部门将“晒”细账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韩洁、申铖)15日,财政部对外公开其2016年部门预算,也拉开了2016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大幕。据悉,今年报送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共计100个,未来几天将陆续向社会公开。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七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也是按照新预算法公开中央部门预算的第二年。2015年共计100个中央部门在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内,于4月17日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今年公开时间提前,公开内容也更加丰富和细化。
  财政部介绍,今年各部门将继续向社会公开部门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8张预算表,从中可以看出各部门收支总体情况,以及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安排情况。除涉密信息外,今年公开更加细化,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基本支出进一步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此外,社会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仍按“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公开。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细化公开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两个项目,增加透明度。如财政部,2016年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为6146.48万元,与去年预算执行数持平,其中公车购置费为零。
  财政部介绍,今年中央各部门还将继续公开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并对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以及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等情况予以说明,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解疑释惑。
  新修订的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西蜀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西蜀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陕西长庆采油六厂原油泄漏:污染物已清理完毕 4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精编
5# 华蓥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4-20 10:48: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今年预算63.1亿元

源自:新文化报
原文标题: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今年预算63.1亿元

  近日一百多家中央单位陆续在网上公开部门预算,社会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也一并亮相。财政部19日汇总数据显示,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即上限为63.1亿元。仔细梳理账单中的数据,其中释放三大信号。

信号一:今年中央“三公”预算低于去年预算
  对比显示,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15年年初预算减少0.06亿元,下降0.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0.8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0.18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0.77亿元。财政部表示,因公出国(境)费增加主要是因为2016年出访任务、参加国际赛事等增加。

信号二:去年中央“三公”实际少花9亿多元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53.73亿元,这意味着,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年初预算少花了9.43亿元。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说,这主要是各部门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受国际形势、外方因素、公务用车改革等影响,部分出国(境)团组推迟,外事接待压缩,公务用车支出减少。

信号三:今年将严控规模确保“只减不增”
  数据显示,2016年预算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9.37亿元,增长17.4%。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连续多年压缩,下降幅度较大,为保障各部门正常工作需要,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总体上按照不超过2015年年初预算数控制。此外,受国际形势、外方因素、公务用车改革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部门应在2015年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未能如期完成。财政部强调,“三公”经费预算是“三公”经费支出的上限,各部门将在预算规模内,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中央本级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4-16 22:28:00|只看该作者

中央机关单位公布预算 津贴补贴比工资高100亿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约40部门首次公布纪检预算

  约40部门首次公布纪检预算

【纪检预算】
纪检派驻机构预算单列

  昨日,近百中央机关单位晒出了2016年度部门预算,预算总额超1.2万亿元。其中,至少39个部门单列出了纪检派驻机构的预算数。
  按照《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规定,派驻机构工作经费应在驻在部门的预算中单列。对此,中纪委曾解读称,虽然目前派驻机构的办公条件、后勤保障继续都由驻在部门负责,但工作经费在预算中单列,可以“使派驻机构不能有依附性,增强派驻监督的有效性”。
  昨日公开预算的近百个部门,至少39个部门单列出了纪检派驻机构的预算数,如公安部的预算数高达500万元,“主要用于中纪委派驻公安部工作机构办案(业务)支出”,公安部解释说。
  最高检的预算数也达260万元,“2016年起将中央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组开展工作的专项业务支出单独列示”。

【机关运行经费】
60余部门机关运行经费增加

  约83个部门公开了机关运行经费,总计达2478435.84万元。其中,18个部门的2016年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数,低于2015年。减少额度最大的是安监总局,减少1286.88万元,其次是中国地震局,减少981.31万元;全国人大办公厅,减少683.45万元。减少额度在400万元至700万元之间的还有交通运输部(622.27万元);国家文物局(546.4万元);气象局(496.39万元)。
  其余65个部门的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数,均高于2015年。增加额度超过10%的有5个部门:国办(较2015年预算增加924.45万元,增长12.70%);工信部(较2015年预算增加1234.93万元,增加12.51%);国家物资储备局(较2015年预算增加535.45万元,增长12.4%);最高检(比2015年预算增加590.8万元,增长10.43%)。
  对于上涨原因,各部门均解释称“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机关运行经费增长12.70%的国办就是这一理由。工信部、最高检还补充称:“编制内实有人数增加”。

【会议费、培训费】
8部门会议费培训费“双高”

  “会议费”被视为三公经费之外的“第四公”,近百部门的会议费约118208.29万元,其中20个部门的“会议费”预算数超过1000万元。国税总局系统的会议费预算数最高,35367.99万元;其次是教育部,11784.70万元。还有三个部门超过5000万元:海关总署,5328.44万元;交通运输部,5200.24万元;质检总局系统,5158.08万元。超过3000万元的还有:国家统计局、气象局、中科院、银监会。
  在近百个部门中,上述部门的培训费预算数也处于高水平。国税总局系统的培训费预算数为90116.18万元,在近百个部门中最高。其次是教育部,24297.21万元;海关总署,13820.12万元;交通运输部,7624.72万元;气象局,4945.86万元;质检总局3846.64万元;中科院,3635.68万元;银监会,3528.39万元。
  上述统计表明,国税总局系统、教育部、海关总署系统、交通运输部、气象局、质检总局、中科院、银监会等8部门的会议费、培训费预算数“双高”。

【工资福利】
  中央部门的预算报告中,工资福利支出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昨日,在近百个部门披露的2016年预算报告中,约有90个部门按照经济分类形式公开了基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及其“细账”也由此亮相。

80余部门工资福利开支增百亿
  截至昨晚,约有90个部门工资福利开支“亮相”,公开的工资福利总和超过983亿元。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共有80余个部门连续两年公开了工资福利支出情况。对比两年数据可发现,有14个部门工资福利支出预算下降;60多个部门工资福利支出比去年有所增长。
  统计显示,2015年,这80余个部门工资福利支出预算总和超过828亿元;今年超过940亿元,意味着今年比去年增长超过112亿元,增幅约为13.5%。
  比照两年数据可见,工资福利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基本工资的“拉动”。这80余个部门中,仅有3部门今年基本工资预算安排比去年下降,超95%部门基本工资有所上涨。据统计,这些部门2016年公开的基本工资总和超330亿元,2015年约为245亿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近85亿元,增幅超过了30%。

教育系统工资福利支出增34亿
  对比各部门两年工资福利支出预算情况可见,教育系统今年比去年增加数额最多,达到34余亿元;其次是国税系统,增加了超33亿元;气象系统增加15余亿元。
  按照两年的预算报告对比,教育系统人员数量并无太大差距。截至2015年末教育部及所属单位实有各类工作人员(含教职工)54.71万人,其中在职人员28.67万人;截至2014年末,工作人员总数和在职人员为54.61万人、29.06万人。
  不过,也有一些部门工资福利支出比去年有所下降。下降最为明显的是文化部,今年比去年降低了2亿元;审计署今年工资福利支出也比去年下降了1亿余元。

津贴补贴比基本工资高100多亿
  昨日中央部门预算报告中,均将基本支出细化公开至经济分类“款”级科目。这意味着,在工资福利支出结构中,所包含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费用、伙食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等“细账”均逐一亮相。
  记者注意到,构成工资福利支出的最“大头”是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两项,所占比重超过了整个工资福利总额的80%。
  和去年相比,今年津贴补贴和基本工资的差距有所“拉近”,但前者依然明显高于后者。
  统计显示,今年约90部门公开的津贴补贴总额超过480亿元,基本工资总额超过340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4倍。去年,这一比值为1.7倍。
  公务员的“津贴补贴”都包括什么?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按照经济分类列在“津贴补贴”下面的项级科目中,还包括事业单位津贴、职务补贴、书报费补贴、取暖补贴、交通费补贴、防暑降温费、洗理费、通讯工具补贴、工作津贴、警衔津贴以及其他,共计十余项。
  此外,昨日各部门公开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总额超过36亿元,这主要用于反映临时工的工资支出以及加班工资等。
3# 峨眉山
 楼主|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16 22:08:01|只看该作者

88部级单位公布今年三公预算 总额减少约1.3亿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88部级单位晒三公预算 总额减约1.3亿

  88部级单位晒三公预算
  截至昨晚8时许,共88个中央政府部门公布了2016年“三公”预算,总费用约49.7亿元,比去年减少约1.3亿元。其中接待费用减少额度最高,降低了1.4亿元,但出国费用有所增加,上升约6500万元。

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公务用车费用
  今年公布“三公”预算的单位与去年基本持平,共88个,总额约为49.7亿元,与去年89个单位公布的总额约51亿元相比,下降了约1亿元。49.7亿元中,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公务用车费用,总额约为29.6亿元,占比达59.7%。占比最少的是因公接待费用,为7亿元,占比约14.1%。
  “三公”经费中,唯一增加的是因公出国费用,上升了约6500万元。共有10个单位的出国费用增加,总额约为7800多万元,其中体育总局、新华社、国家发改委的增支额度列前三,分别为4500万元、1500万元和850万元。
  国家发改委对于出国费用增加的解释是,由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有关涉外任务持续增长,再加上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作不断加强,赴外协商谈判任务大幅增加,所以相应增加2016年因公出国(境)费预算额度。人社部等10个部门则削减了出国费用,总额约1300万元。

今年公车、公务接待费用保持下降趋势
  与去年相同,今年公车、公务接待费用保持了下降趋势。
  公务接待费用比去年减少了1.4亿元,总额从去年的约8.46亿元减少到了约7亿元。有68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用与去年持平,还有国税系统等17个部门共减少了1.4亿元;其中共有17个部门削减了接待费用,总共减少了约1.4亿元,绝大多数由国税系统减少,降低了1.3亿元。国管局等三个部门增加了接待费用。
  公车支出则比去年减少了6000余万元,总额约为29.6亿元,其中有7782万元用于购车,仅占总费用的2.6%,剩下的约28.8亿元均用于公车运行维护。其中购车费用减少了约6600万元,但是有18个部门今年有新购车计划,国管局、公安部、海关系统在这方面的支出列于前三名,分别为3760万元、1151万元和480万元。
  不过,国管局今年的公车总费用与去年保持一致。另外,国税系统、海关系统、质检系统的公车运行维护费用位列前三。

焦点1因公出国
近90部门出国经费预算13亿

  昨日,公布“三公”经费预算的88个部门共列出国(境)预算130694.53万元,相比去年增加6500多万元,增加了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外交部出国经费最多,国务院港澳办、国家信访局、国家机关工委三个单位最少。

中国贸促会出国预算超4000万
  今年出国预算较多的单位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外交部、农业部、财政部、中国贸促会等,体育总局为28410.8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4500万元。中科院预算为9411.52万元。中科院解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科技迫切需要“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其通过严格控制出国团组数量,大幅压缩出国经费预算,实现了出国经费预算只减不增的目标。
  中国贸促会的出国预算为4208.98万元,占到该单位所有“三公”经费的92%。该单位未在“三公”情况说明中有具体解释。在其职责介绍中,该单位提到,其主要职责包括组织中国经济贸易代表团出国访问与考察,与有关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及各国贸促机构和商协会开展交流与合作等。

宋庆龄基金会增幅最大,达213%
  88个单位中,有69个单位的出国(境)预算均与去年持平,10个单位比去年有所增加,9个单位比去年减少。增幅最大的为宋庆龄基金会,从去年的47万增加到今年的147万,增幅为213%;降幅最大的为国家粮食局,从去年的194.84万元下降到今年的128.02万元,下降34%。
  宋庆龄基金会在“三公”经费说明中解释:本年“三公”经费预算较2015年预算和执行数增加100万元,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其承担的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国际青少年交流交往内容不断增加,原有出国费规模难以适应一定规模的任务要求。经报中央有关部门核准,增加2016年出国费指标100万元。
  全国政协办公厅今年增加了100万出国经费,其表示,这是为欧美同学会开展工作需要而增加的。减少出国经费最多的人社部,今年为1692.32万元,减少了434万,降幅达20%。该部解释,出国经费减少是因为该部参加的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而2016年为非大赛年,相应出国经费也减少。

参加奥运会,体育总局新华社出国费用增加
  在出国经费上,新华社从2015年的1200万元增加到2700万元,缘何增加这么多?预算报告中解释称,考虑到2016年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四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以及增加多项冬季项目的世锦赛报道工作,2016年新华社因公出国(境)报道费用比2015年有所增加。
  同样因为参加里约奥运会而增加出国经费的还有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在说明中解释,其“三公”经费预算中因公出国(境)费,主要用于优秀运动队出访参加国际比赛及适应性训练支出,进行体育友好交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及体育援助。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比2015年增加4500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奥运会参赛相关预算。

焦点2公务用车
部级领导用车1100余辆

  今年,88个部门公车共安排资金约29.6亿元,有28个部门公车预算减少,仅有2个部门预算增加,其余单位基本保持持平,其中养车打算花约28.8亿元。另外,继去年首次公开部级领导用车,今年公开的部级领导用车为1100余辆,占比约1%。

仅两部门公车预算增加
  两个预算增加的单位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行政学院,两家均有公车购置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6年“三公”经费比2015年预算增加132万元,全部为公车购置费增加,购置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拟更新购置6辆公务用车,替换使用年限已超过10年的待报废车辆。国家行政学院表示,2016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14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按照有关标准新增4辆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车。
  减少公车预算的部门中,国税系统公车购置及运行费比2015年预算数减少了2114.99万元;中国气象局的公车运行费减少了1924.62万。
  公安部的公车购置费增加了593万元,公车运行费减少1756.33万元,其表示,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公安部开展公务用车改革,部机关和部分符合车改范围的部属单位停止了公务用车购置更新工作。目前部分单位的公务用车改革已完成,需购置更新部分超期行驶的公务车辆。同时,由于公车改革后公务用车数量进一步减少,其运行维护经费也较去年有所压缩。
  2014年起公车改革启动,因此从去年起,不再购置新车成为了“新常态”。
  在昨日公开预算的88个部门中,仅有18个部门有购车计划,其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今年公车购置预算最高,约为3760万元,不过,该项预算与2015年持平。查询发现,其购置预算高,主要因为纳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2016年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止该局本级,还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等8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花园村幼儿园。
  据统计,虽然大量单位都不再买车,但已有车辆基数较大,2016年上述88个单位养车费用合计28.8亿元。

少数部门部级领导用车占比超50%
  继去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部级领导用车数量,昨日公开三公的88个部门中,除了用文字形式详细介绍了各个单位的车辆总数,还有83个部门公布了部级领导用车,初步统计为1100余辆,占所有车辆总数的1%左右。去年80个部门公开部级领导用车数为1200余辆。
  在部门的车辆占比中,部分部门部级领导用车占比超50%。例如截至2015年6月1日,中国侨联所属各预算单位共有27辆车,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18辆,占比约66%。截至2015年6月1日,中国工程院财政拨款安排的车辆共23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14辆,占比约60%。中国工程院表示,按照中央车改工作要求,已对其中4辆部级领导干部用车进行了封存并上交了4辆一般公务用车,目前正在主管部门处置和批复过程中。
  在此轮公开部级领导干部用车中,国资委排名第一,为126辆。截至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及所属各单位共有车辆790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126辆,包括国资委、监事会现职部级领导干部用车和各离退休干部局管理的离退休部级领导干部用车。
  国家发改委排名第二,截至2015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有车辆174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用车56辆、一般公务用车116辆。
  2014年7月,历经20年的公车改革迎来了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向党政机关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启动公车拍卖。
  车改之后,只有部级以上领导还有公务用车,因此在去年的预算公开中,首次晒出了部级领导用车情况。不过按照车改方案,副部级以下的官员都取消公车后改为发放补贴,但在今年的预算里面并没有看到公车补贴这一项。

焦点3公务接待
17部门降低公务接待费预算

  88个国家部委中,今年的公务接待预算总额为70590.62万元,比去年下降14017.42万元。17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预算比去年有所下降。

“八项规定”促公务接待预算降低
  从统计结果来看,国税系统是减少接待预算最多的,从去年的38118.7万元,到今年的25126.06万元,减少了12992.64万元。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缩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及运行费。
  同样是为了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而减少公务接待费的,还有国家卫计委,今年的205.48万元公务接待预算比去年减少了112.38万元。
  中国气象局今年的公务接待预算为2609.91万元,相比2015年,减少了187.59万元,主要原因是为了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各级单位继续压缩“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只减不增。
  同时,工信部今年的公务接待费预算比去年减少了281.89万元,共744.54万元,原因是为了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有关规定而压缩开支。

仅3个部门公务接待费预算比去年增加
  公务接待费预算增加的情况并不多。88个国家部委中,仅3个部门比去年增加。其中,公务接待费增加最多的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今年的公务接待费为69.69万元,比去年增加了50万元。根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布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增加50万元是因为统计口径调整,将外宾接待费纳入公务接待费统计范围。
  其次的是住建部,今年的公务接待费为3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6.04万元。住建部在“三公”预算说明中表示,主要原因是2016年参加“人居三”(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大会和第三次筹备会议,相应增加出国及招待费用。
  另一个增加公务接待费预算的部门是中国工程院,今年为28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2万元。根据其说明,主要原因是工程院代表国家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深化开展工程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工作任务增加,相应增加公务接待费预算。
  A06-A08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邓琦 王姝 黄颖 吴为 赵实 李婷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4-16 19:08:01|只看该作者

中央单位陆续晒预算 单列纪检监察支出

源自: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制图 谢瑶
原文标题:部分中央部门首晒纪检预算

  昨天,上百家中央单位开始陆续晒出各自的预算账本。随着各界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日益关注,今年公众得以在几十家单位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首次看到针对派驻派出机构年度纪检监察事务支出的预算情况,如国资委今年的相关预算有550万元。

■ 特点
1 公开时间有所提前

  记者了解到,2014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记者了解到,2015年中央部门在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内,于4月17日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今年报送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共计100个,受到今年4月17日是周日并非工作日等因素影响,今年的中央部门公开时间有所提前。其中财政部作为相关主管部门,昨天上午就公开了自身的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
  2016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七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也是按照新预算法公开中央部门预算的第二年。

2 公开内容更加细化
  财政部介绍,今年各部门的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和细化。各部门会向社会公开部门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8张预算表,从中可以看出各部门收支总体情况,以及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安排情况。除涉密信息外,今年公开更加细化,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基本支出进一步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此外,社会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仍按“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公开。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细化公开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两个项目,增加透明度。
  据悉,今年中央各部门还将公开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并对部门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以及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等情况予以说明,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3 单列纪检监察支出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纪检监察部门持续开展的“打虎拍蝇”行动,使得各界对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格外关心。今年公众得以开始了解到有关单位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针对派驻派出机构年度纪检监察事务支出的预算情况。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各公开部门初次公开各单位在纪检监察支出方面的有关预算情况。如教育部今年在一般公共服务的纪检监察事务支出中,涉及派驻派出机构的预算数有400万元。此外,国资委有550万,人社部有200万元,卫计委有180万元,财政部为160万元,交通部是110.54万元等。
  相关部门在公开文件中解释,一般公共服务(类)纪检监察事务(款)派驻派出机构(项)的2016年预算为新安排预算。其主要原因是按照《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规定,派驻机构工作经费在驻在部门预算中单列,2016年起将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的专项业务支出单独列支。

■ 三公预算
国税总局同比降超1.5亿

  记者发现,在我国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下,大量部门的三公支出都出现了下降。其中,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的三公预算同比减少了15107.63万元,降低了10.16%。其中公车费同比减少2114.99万元,降低1.94%;公务接待费同比减少12992.64万元,降低34.08%;因公出国费则持平。税务部门表示,这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了三公经费支出。
  不过,也有少数单位的三公费用出现了上涨。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其2016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4396.88万元,比2015年预算数增加850万元,这主要是其因公出国(境)费2016年预算数比2015年预算数增加850万元。发改委方面解释,这是其相关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增加所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有关涉外任务持续增长;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作不断加强,赴外协商谈判任务大幅增加。
  此外记者发现,今年中国社科院部门预算安排购置车辆3辆,全部是部级干部用车。

■ 观点建预算公开平台 通过财政大数据强化监督
  预算问题专家叶青在就这次预算公开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呼吁,应及早建立全国统一的预算公开平台,使公众能够随时通过这个“财政大数据”的平台来实现对预算和财政的监督。
  京华时报: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多年,但基本不会在网站上答疑或解读。公众担心,欠缺良性互动,这种外行不懂、内行看不到核心内容的专业性要求高的预算公开,是否存在沦为“鸡肋”的可能?
  叶青:预算公开存在口径不一、层次不一、时间不一、力度不一等问题。时间一过,就没有人关心了。在网上也不易找到,一些问题也是年复一年地存在。建议在互联网时代,建立全国统一的预算公开平台,长久性地放在互联网上。在这个预算公开的网站与APP上,可以找到从中央部委到乡镇的预算。在互联网支持下,希望“财政大数据”能够形成。一旦时机成熟,在财政收支的大平台上,依靠互联网,能够随时看到“财政大数据”的采集、公布,而不仅仅是预算的公布。
  京华时报:预算公开这些年确有一些“挤牙膏”式的个别进展,但未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这是否可能与一些部门不愿将非规范性收支“乱象”一下子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下有关?
  叶青:预算公开5年多来,每年都有进步,但还是不尽人意。主要是项目之间的财政关系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再就是大的项目细化不够,让大家不能一目了然。比如,“其他收入和支出”等,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诟病。最近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非税收入增加过快,也容易违背“经济决定财政”的基本规律。税收不够,非税收入补。这是值得各级财政机关、人大政协关注的大问题,否则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企业倒闭、民负加重就在所难免。
  京华时报: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透露,中央预算中包括党务部门的预算,部门预算都应当依法公开。不过记者发现,在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时,公开的中央党务部门只是凤毛麟角。如何能够促使更多中央党务部门公开部门预、决算?
  叶青:党务部门预算公开需要至少3年左右的等待。普通百姓可能更关心治安经费、反腐败经费,以及党务部门的经费预算等,如统战部、组织部等部门的预算,到底我国的统战成本是多少;这些部门的人均经费与政府机关的人均经费有什么区别;公车经费、招待费用、出国经费是多少等。但在反腐败力度加大的过程中,纪委办案经费增加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社会净化的成本。
  京华时报:同样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刘修文还表示,预算审计中屡审屡犯的问题一直存在。为解决预算审计中屡审屡犯的问题,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审计,还要进行哪些改革?在审计风暴后,是否需要再刮起审计整改的风暴?
  叶青:审计发现问题,在人大公布问题,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纠错”。正如法院审判容易、执行困难一样,审计也是纠正难。一方面,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审计任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审计出来的问题也容易一犯再犯。建议人大、政协、审计要提前介入,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就要避免一些问题的再现。
  本版采写 京华时报记者 赵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2 02:26, Processed in 0.374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