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9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8 19:32:1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罗汉像残片图

 [复制链接]
作 者:北京 曾光

上次到德国出差,特意来到德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偶然间,看到德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的唐代罗汉像残片图,绢本设色,它的规格是29厘米×47.5厘米。“触景生情”,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祖国这幅罗汉像残片,真是百感交集。
  
  这幅罗汉像的来历没有记载,只有发现地。但该像看起来栩栩如生,仿佛是以一位僧人作为模特画成的。由于是残片,我们很难判断当时创作的动机与作用等等。看起来虽然像是某位僧人的写真肖像,但是,由于人向头部背部的“圣光圈”,还是可以判断,应当是描摹修行成功的“罗汉”。
  
  随着佛教教义与图像的东传,中国艺术至晚些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很自然受到了印度艺术风格的熏陶与影响。其中,就描写形象的技法而言,就是所谓的“凹凸法”。山于这幅罗汉图出土于新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印度“犍陀罗一派的创作风格”。公元前后世纪后期,印度“犍陀罗”的历史基于地缘的关系,长期与“希腊化”文化,乃至于以后的罗马帝国文化,有着密切渊源。表现在艺术上面,也就受到了“希腊化”与罗马帝国所代表的西方古典风格的影响。这种风格随着佛教的兴盛,具体显现在宗教的图像上,特别是石雕的传统。
  
  于是,一般都能同意“凹凸法”渊源希腊与罗马的古典风格,透过佛教与丝绸之路的传播,辗转从印度,经中亚,传来中国。而古典风格的基本要求,即使“模拟自然”与“再现”,也就是以视觉所能见到的形象为依据,透过技法的揣摩,一步一步地将视觉所见之美,如实再现,甚至将其理想化、完美化。表现在绘画上,不外乎就是刻意在平面的素材上,表现出能够使人信以为真的立体感与想像或空间错觉。
  
  人物画在秦汉时已趋成熟和流行,唐宋时便达到高峰,是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绘画艺术的主流画法采用单线平涂,工整细致,周密不苟。设色多采用不透明矿物质燃料,甚至描金,色泽鲜艳,余碧辉煌,构图丰满,饶有装饰趣味。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道释人物等。
  
  我们这里所见的罗汉图,虽然只剩残片,却依然不掩其形象的立体感。古典技法里常见的“前缩法”画风,可以山画家描摹罗汉头骨结构、鼻、口的方法,明显看出。僧人全神贯注,眼神凝聚,情绪紧绷,左臂平推向前,右拳紧扣并向后抬举,此一准备奋力击向目标的神态,连同其骨骼肌肉的刚强遒健,似乎都还能够与“希腊化”遥相对照印证,而丝毫不嫌逊色。
  
  该罗汉图就是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绘画的风格。它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神似,做到“形”与“神”的统一。它强调的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写实与抒情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实与虚的统一,境与意的统一。对于形体的物理性描写,发挥到了一定的极致。相对于汉代与六朝以降,有中国本土所发展出来的“气韵生动”美学,强调人物与“笔法”的神气、“意蕴”等精神特质,“罗汉图”这种由物理特质入手的描摹风格,无疑是另类的。
(2006年10月4日8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耿纪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耿纪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征集变脸图片,100元一幅 [转帖]《书谱》中提供给我们的鉴定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6:2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