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2年甘蔗红糖:鄂东乡村的“甜蜜产业”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好甜啊,有小时候的味道。”游客在花涧谷品尝了用古法制作的红糖水后发出一声赞叹。
  花涧谷坐落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翟铺村,是集甘蔗种植、古法红糖制作、田园餐饮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6年,在江浙一带做医用传感器生意的唐来根响应“能人回乡创业”的号召,创建了花涧谷,为翟铺村带来“甜蜜产业”。
  “我喜欢田园和乡村,但看到自己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看到村民的产品卖不出去,我就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唐来根说。
  在乡村创业,离不开发展第一产业。返乡创业之初,唐来根考虑过种稻谷、葡萄、火龙果等农产品,但经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在花涧谷种植甘蔗。在唐来根的记忆中,翟铺村三四十年前就一直种植甘蔗,还用甘蔗榨汁熬制红糖。发展甘蔗种植对当地村民来说技术要求不高,未来也有利于推广大面积种植,带动乡亲们就业。
  确定了发展方向,唐来根说干就干。他一期投资3600万元,流转土地近500亩,打造甘蔗种植基地、红糖工坊车间、田园餐厅等项目。为了产出优质红糖,唐来根特地从外地请来经验丰富的熬糖师傅进行指导,结合当地甘蔗品种的特点,用古法制作红糖。花涧谷生产的红糖要经过18道制作工序,从牛拉木辘榨取甘蔗汁,到用柴火土灶和铁锅进行熬制,“每10斤甘蔗汁才能熬制1斤红糖。”

  翟铺村村民用牛拉木辘榨取甘蔗汁。(受访者供图)
  从一根甘蔗做起,花涧谷构建了从甘蔗种植到红糖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甜蜜产业链”,并优先向翟铺村低收入人群提供甘蔗种植、红糖制作、红糖销售等多种岗位。今年69岁的翟铺村村民李如堂从2016年就在花涧谷做甘蔗种植工,目前一年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以前就种甘蔗,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还是种甘蔗,但收入增加了。”李如堂说。
  在花涧谷,像李如堂这样长期务工的低收入村民还有20多人。“以前村民找工作要跑很远,现在既能在家门口务工,还能实现增收,两全其美。花涧谷的临时工一年能挣3万元,长期工年收入约为5万元。”翟铺村党委书记吴绍西说,除了带动村民增收,花涧谷还修了入园主路,现在路好走了,村里环境也更美了。
  前不久,黄冈市境内的黄黄高铁开通,浠水县进入“高铁时代”,距离浠水南站开车仅需10分钟的花涧谷也迎来新发展机遇。今年花涧谷将启动第二期项目建设,唐来根打算在甘蔗红糖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周边裤子塘、月池湾两个自然湾,打造“农旅+文旅”产业,将甘蔗种植、古法红糖加工与销售同研学科普、田园观光、康养民宿等多元业态融合,建设“绿色生产、宜居生活、美好生态”的旅游休闲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未来乡村会更好,希望更多人能一起来建设我们美丽的乡村。”唐来根说。(记者:王天宇、徐海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通江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通江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北京12区将连续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 “城中村”里的“追阳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9:2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