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被扣案真相 陈稻心/文
1947年春天,成都久旱不雨,四”被乡开始闹粮荒,市区内也时常发生抢米、抢锅盔的治安事件。入夏以后,川西地区又发生60年未遇的大水灾,仅成都市无家可归者即达数万人,望江楼一处就捞起浮尸百余具。刚由 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命为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川军将领邓锡侯,被这一连串难题搞得焦头烂额。于是,社会上出现了“邓锡侯无能,省政府主席一职将由杨森接替”的流言。 此时,正值四川省参议会在蓉召开第四次全会,7月10日会议闭幕,照例由省主席请全体议员吃“油大”,当晚又招待他们在祠堂街锦屏大戏院(今四川电影院)看川剧名角的联合演出。当头棒(刘成基的艺名)的戏码《拾黄金》,本是一折没有固定台本的独角喜剧,而中国喜剧艺术又素有警世讥俗的优良传统,当头棒在这方面更是挥洒 自如。出场不久,他便以剧中人乞儿的身份,插科打诨,借题发挥,随意说出“汤圆不能当顿,洋参也难吊命”的讽刺话来。原来,“汤圆”是邓锡侯在川军中的外号,喻其为人圆滑,“洋参”则是“杨森”的谐音。台下主要观众多是久涉政坛的老油子,这句自编台词一抛出,立即引起全场一阵哄笑,有的还鼓了掌。 邓锡侯作为这台招待晚会的主人,也坐在前排观众席上。因为多喝了几杯,当头棒上场时他正在打瞌睡,台上台下发生的事也未能把他吵醒。而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官员,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推醒了他,并把刚才当头棒那句“大不敬”的话向他转述。邓听后大动肝火,立即叫侍从副官王席儒给省会警察局局长刘崇朴打电话,传达命令,要刘马上把当头棒关押候讯。 刘崇朴是军统特务,原任川康绥靖主任公署稽查处长,他能捞到省会警察局长这一肥缺,是和邓锡侯的保荐分不开的。接到电话后,刘马上转电祠堂街五分局局长林德华执行。五分局就在锦屏戏院正对门。林德华立即亲自带人到戏院后台把正在卸妆的当头棒带回分局关押起来。 次日,蓉城好几家报纸都以醒目标题报道了当头棒被警方扣押的消息。有一家报纸的标题是“当头棒昨晚当头挨了一棒”。市民反应十分强烈,纷纷为当头棒鸣不平。邓锡侯的高级幕僚、绥署总参议马毓智和参谋长牛锡光、经理处长甘鉴斌等人怕闹出事来,非常不安,抱怨邓锡侯对此事处理过当。邓本人也有些后悔,乃责成马毓智等速谋良策,将此事搁平。于是马毓智立即打电话通知刘崇朴到绥署共商解决办法。 据解放后刘崇朴在战犯管理所的交代,当时马毓智等人认为,邓锡侯才接任省主席不久,由于派系不同,省内外攻他的人还不少,而他却感情用事,搞出这样与身份不相称的事情来,连丑角演员一句开玩笑的话都容不得,实在替他担心。马毓智等要求刘崇朴“顾全大局”,一定不能把当头棒是邓下令拘押的情节向外界透露,而要警察局“硬承”下来,按“违警”处办了事。中午,当头棒的妻子容玉(戴雪如)到东通顺街刘崇朴公馆求情,刘趁机顺水推舟,表示:“只要具一悔过书,马上交保释放。”当天下午,当头棒获释。一场风波,遂告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