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36|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俄罗斯女子成成都媳妇 老公在家喊她武则天

 [复制链接]
源自:成都商报
威卡(中)在音乐会上。

400人
  目前生活于成都的俄罗斯人有近400名,他们恋上了成都休闲的生活氛围,也为吃不来火锅,学不会四川话而遗憾。

老乡会
  今年,部分在成都工作、生活的俄罗斯人成立了“成都俄罗斯俱乐部”,昨日,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的音乐会成为了俱乐部成立后的首次大型聚会活动
  《三套车》的音乐一响,38岁的威卡往舞台的方向望过去,全是故乡的影子。千里之外的成都,来自俄罗斯的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7个春秋,是目前在成都的俄罗斯人中,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
  她和目前在成都的近400名俄罗斯同胞一样,恋上了成都休闲的生活氛围,也为吃不来火锅,学不会四川话而遗憾。
  昨日,因为一场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的音乐会,部分在成都生活、工作的俄罗斯人聚到了一起,和很多热爱俄罗斯民歌的成都市民进行了一次联欢,这也是成都俄罗斯俱乐部成立之后,首次举办自己的“老乡会”。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蓉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蓉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在安利成都体验馆过特别母亲节 小学生为妈妈做鸡排 成都八旬独居老人病痛6年 家中寻短见
2# 四姑娘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5-9 08: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他们的生活
今天纪念胜利日
俄罗斯老乡邀成都人唱歌

  在三圣乡天圆山庄的音乐会现场,面对十几名俄罗斯朋友,参加音乐会的成都市民王良碧笑称,“你看,在成都生活的俄罗斯人都在这里了,平时根本见不到,这一下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中俄文化交流友好人士宋立新说,“远不止那些,目前在成都生活工作的俄罗斯人接近400人。”
  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今年的5月9日也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的日子,昨日的音乐会也由此而起,以唱俄罗斯民歌为主。由于要赶在5月9日收看莫斯科红场阅兵,俄罗斯朋友特地把这次音乐会办在了5月8日。
  63岁的宋立新是一位中俄混血儿,年轻时曾在重庆任俄语老师,上世纪90年代到成都从事外贸工作,近些年,居住在成都的他,已不知不觉成了俄罗斯人和成都市民之间往来的一个桥梁。
  在得知成都俄罗斯俱乐部邀约成都市民搞音乐会的意愿后,他联系上了成都老年大学、青羊区老年大学以及成都白桦合唱团的近百位俄罗斯民歌爱好者,音乐一响,大家立马就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5-9 08:22:00|只看该作者
她的家庭
在成都生活了17年
平时很少外出

  威卡的故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靠近中国黑龙江省,1999年,到中国留学时,她因中国南方暖和的气候,选择了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定居,最终成了一位成都媳妇。
  昨日,她特地穿了一身军装,戴了一顶坦克帽。和威卡用汉语聊天时,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成都生活了17年,有了丈夫和3个混血子女。她重复了一遍,“现在生活在成都的俄罗斯人中,我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但应该不是所有俄罗斯人中在成都生活最久的吧。”
  威卡说对了,在上世纪,一位名叫苏丹·格列·阿哈穆德·侯赛因洛维奇·沙伊诺夫的俄罗斯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国内战争,后来因厌恶战争逃到中国。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他穿上军装加入到川军抗日队伍中,用自己的维修技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新中国成立后,沙伊诺夫在成都七中从事俄语教学,在成都生活了60年。
  因年代久远,威卡和同胞对沙伊诺夫的故事并不熟悉。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成都的居住环境,还有热情的成都人。”威卡说,在成都平时主要是照顾娃娃和料理家务,周末也很少出门,因为人太多,“偶尔也会和几位俄罗斯人去三圣乡散散步。”威卡没有中文名字,不过她透露,在家里,自己的成都老公爱叫她“武则天”。
  旁边几位成都市民一听,立马笑着说道:“那你应该很强势吧?”“其实我也不强势,家里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是由丈夫决定。”在威卡看来,“武则天”的称呼是身为成都人的丈夫对她的一种尊重。
  
4# 金佛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5-9 08:22:00|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遗憾
吃不来火锅
没有学会四川话

  在来成都之前,阿特金并不了解这座城市,“来了才知道,也是座大城市。”
  在成都生活了两年,阿特金始终没有适应这边的饮食,辣椒让这位体魄硕壮的“老外”望而却步。
  “我到成都3年了,从没有去吃过火锅。”另一位俄罗斯小伙用汉语告诉记者。那怎么办?“自己做饭,用荞麦混着杂粮煮粥,有时候会托朋友从哈尔滨寄过来一些黑面包。”
  “四川话难懂,”这是宋立新时常在生活于成都的俄罗斯人口中听到的话,说普通话还好,当记者试图用四川话与他们交流时,瞬间就冷场了。“我在北京待了两年,能听懂,到成都之后就听不懂了。”阿特金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5-9 08:22:00|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工作
中青年人多从事
软件设计和动漫配音

  宋立新告诉记者,目前在成都的近400名俄罗斯人,以在成都高新区做软件设计和动漫配音的中青年人居多,不过由于工作繁忙,昨日的音乐会他们大多未到场。
  尽管在成都的俄罗斯人达数百人,但并非每一个同胞都有机会见面和结交,“我们平时会小范围聚会娱乐。”宋立新说。由于近些年到成都工作、生活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因此其中一小部分人在今年成立了一个“成都俄罗斯俱乐部”,“其实类似的俱乐部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而成都俱乐部在此之前一直没有成形,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俱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生活于成都的俄罗斯人自发组织的大型活动,还尚未有过,而此次音乐会也算俱乐部成立后的首次尝试,为他们牵线的宋立新说,“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活动场地尽量找一个清静的地方。”
  俱乐部里一位俄罗斯小伙子也向记者谈到,俄罗斯俱乐部今后想吸收一些成都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同他们一起交流。
⊙记者:逯望一 ◎摄影:王勤
原文标题:成都住了17年 老公在家喊她“武则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23:0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