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3年【大咖谈 | 盘点2022】信通院高艳丽:渐入佳境,数字孪生城市发展进入深水区

 [复制链接]
源自:通信世界
  编者按
  2022年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也是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年。这一年,5G云计算、AI等新技术融入千行百业,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逐步壮大,算力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全面回顾2022年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总结一年来的成果,更好服务于千行百业,从12月14日起,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推出“盘点2022 | 大咖谈”专访报道,通过行业专家分析,回顾这一年产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本期访谈嘉宾:高艳丽
  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
  当虚拟照进现实、当数字模拟时空、当不可能变为可能,伴随着“信息镜像”到“数字孪生”的演变,数字孪生城市也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随着数字孪生技术日益成熟,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蓬勃发展,据预测,到2030年,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节省成本达到2800亿美元。
  “2022年,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探索下,数字孪生城市发展进入深水区,技术应用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2022年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高艳丽如是总结。
  回首:行业渗透深入带动形势大好
  从2017年“数字孪生城市”理念在雄安新区首次被提出,到2021年“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产业界纷纷燃起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热情。承接原有发展,政策利好不断,行业渗透加快,2022年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从探索到落地迈出了一大步。
  政策持续发力指明前进方向。首先,今年发布的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提出“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纳入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并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要求,数字孪生城市已逐渐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落地的重要手段。
  技术不断渗透赋能千行百业。今年以来,从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水利流域、能源生产到城市治理,各行业领域都有数字孪生的身影;从车间、道路、水域、电厂到楼宇、园区、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从产品模型设计、产品性能模拟、设备远程控制、人机虚实交互到业务自主决策、算法仿真推演,数字孪生技术逐渐深入生产生活的底层逻辑。
  难点得到关注聚力攻坚克难。2022年,众多业界专家学者关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不约而同地提出“数字孪生需要一个新引擎”这一观点,是高艳丽对于行业印象最深刻的事。她表示,众多行业实践表明,目前用于数字孪生开发的各类传统引擎不能支撑实现数字孪生,如今这个问题受到业界关注,意味着数字孪生城市真正的实施可能开启。
  瞩目:多方助力加快落地进程
  行业进程逐步推进,应用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总体来看,2022年,数字孪生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取得了较大突破。
  具体来看,2022年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取得了三方面的关键成就。一是市场项目逆势增长,行业部署加快,地方落地明显提速,应用多点爆发;二是产业阵营不断扩张,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发展战略调整聚焦,专精特新强链补链、企业积极出海探索;三是引擎融合加速,生态互补产品集成开拓,应用门槛降低,技术供给能力提升,专利申请快速增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随着行业应用多点爆发,数字孪生跳出行业领域攀登更高处。
  高艳丽介绍道,目前数字孪生适用场景已拓展至高难度不可见场景、高危险灾害性场景、高复杂度治理场景等八大类场景。不止于场景拓展,数字孪生在城市交通优化、地下管网管理、城市更新改造等具体场景应用均得到较快发展。
  前行:克服难点堵点再跨越
  已有成就备受瞩目,探索建设仍不乏挑战考验。正所谓居安思危,高艳丽也指出当前业界对数字孪生城市的理解还不深刻,对实施的复杂性还缺乏认识,未来要认识并破除堵点难点才能打通数字孪生城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数字孪生城市的已有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地对CIM平台认识不清,为什么建CIM,谁来建有待细化责任;各地对多元异构数据怎么融合,融合成什么样还有待商榷;各条技术路径分头推进,各种引擎用于开发孪生应用,落地实践之路还有待畅通;跨大小场景、跨异构系统、跨层级加载在应用场景中还有待贯通;目前应用层次尚浅,孪生价值尚未突出,大场景大尺度动态仿真还有待建立。
  总而言之,数字孪生是多门类技术融合、多元异构数据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融合。已有的成果案例不容忽视,但当前我们的数字孪生城市依旧是局部的、行业的、离散的孪生,要达成真正的孪生,还需要由表及里、化静为动,助力未来智慧城市实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归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本源要先打造好数据融合和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好城市的数字孪生体。
  高艳丽建议城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联合城市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聚合资源,打造城市数字孪生体为目的构建CIM平台。合力筑牢数字孪生城市底座,以数字孪生体托举数字孪生应用,与业界一起倾听数字孪生城市落地的声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北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北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北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北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北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北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盘点2022】年度5G行业实践十大标杆 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合作共赢 引领数字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5 09:4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