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285|回复: 17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28:5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走遍中华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复制链接]

在大理的游记里写着这么一句话:“一直固执地认为无论古镇还是古城,最美好的时光在清晨和黄昏,清晨有慵懒像,朦胧中自有一份清爽,黄昏则是暧昧的,散发着迷迭香一般的迷人芬芳。”现在写到束河了才忽然醒悟,原来这一趟云南游,竟是将古城的清晨和古镇的黄昏都走过了。

丽江到束河只有四公里的路程,是一个古老但现在已经不宁静的小镇,以前叫做龙泉村。只因一条青龙河蜿蜒如束带而过这个小村庄,于是这个小村庄又有了一个名字:束河。个人偏爱,更喜束河这个称呼,人们都是睿智的,逐水而居才能安居,才能乐业。


客栈老板说了,下午五点半以后,束河就不收门票了,在玉龙雪山下听风看云晒太阳,看着时间差不多后,按收费站收费员所指的方向而去。这一去却也费了些周折,后来总结主要是提早了一个路口右转,不过没想通的是,明明是按照收费员所说的,在白沙画展的路口右转。当再一次在岔路口选择,结果居然又向雪山挺进了几步,看情形不对,再一问,却是选择错误,那个地方叫白沙,回来后听狐狸说是个好地方,可惜当时只想着束河,没进白沙看看,仅仅只是路过,现在想起来,那是个毫无修饰的小村,可以说是不曾被外人所打扰原汁原味的小村,而白沙距束河竟是几步之遥。

塞翁失马,尚且焉知非福,走错路,怎知不是运气。

从白沙而过,来到束河镇边,有停车场,边上有牌匾,上书景区管理方案什么的,其中有一条是晚七点半以后不收门票。这可迷惑了,一个转身看见不远处向左的一条路旁有一根杆拦着,于是走过去,向路边店主打听,店主是个主妇,非常热情,说,走这里就对了,顺着路走就到了,车就停停车场吧,如果走大门得收门票。谢过主妇回车里时,一辆出租车开了过来,走的是右边那条路,后来在茶马古道的讲解厅里遇上了出租车上的人,手里拿着门票。

顺着路走,披着逐渐开始温柔的阳光慢慢地游走着,而擦身而过的当地人更是慢悠悠地踱着步,恍惚间,一切都慢了节奏一般,一切都以慢镜头的方式演绎这日光和月光的交错。时不时遇上的那些纳西老妈妈们穿着披星戴月,第一次知道披星戴月这服装名字是从爸爸那里知道的,那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隐约中只记得当时极喜欢这名字了,披星戴月,星星和月亮都披戴在身上了,会是怎样的耀眼?会有怎样的清辉啊。殊不知,却是她们的劳作服装。

她们的披肩背上刺绣着七颗星星,两边肩上有日月图案,披肩的两角钉上两条白布袋,劳动时拉到胸前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光亮闪闪的七颗星星围绕着一轮明月,披星戴月就是这么来的。表示着纳西女人踏着星光起早劳作,披着月光回家的含义。另一个版本是说在过去的艰难岁月里,她们白天干不完地里的庄稼活,晚上借助星光月色继续干。聪明的纳西女人害怕星星月亮落山,耽误干活,就将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有句俗语就是这么说的“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遇上它们时偷拍过几张都不成功,看着她们的背影,心想也许她们这样漫步是犒劳她们自己的一种方式吧。

束河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在茶马古道展览馆里,从解说员的解说里更加明白了一句话:“谁不说俺家乡好”,也许是无意,她极力推荐了普洱茶,贬低了同是茶马古道上的驿站雅安的茶,并将其奉上了最高位置,而且还带我们去了茶室品茶买茶。没有买茶,不是说普洱茶不好,也不是说雅安的茶就好,理由很简单,就三个字:不想买。理由也很复杂,复杂到三两句话说不清为什么不想买。

其实飘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不知疲倦地喜欢走古镇,束河在这两年名声已经大噪,几乎不亚于丽江,更有人认为束河的美超过了丽江。据说丽江四方街就是束河四方街的翻版,只因丽江的规模远远大于束河,于是丽江脱颖而出,束河沉沦下去,直到有游手好闲者闲逛发现了束河的清静与原本状态。于是,束河一天比一天热闹,一天比一天象丽江,咖啡馆、酒吧、客栈及商店一家接连一家,大街小巷充斥着天南地北的面孔,弥漫着唧唧喳喳的口音。曾经宣称丽江死了的宣科不知道有没有再次宣称束河死了。

用磨房的话说,飘的每次旅行都充满了乐趣和新鲜,这点,飘也很佩服自己,当别人在叹息着遗憾着的时候,飘却依然可以自得其乐。行走在束河,没有失望,束河同丽江一样,没有死,只是变了一种活法。就象我们居家与外出,只是另一种生活,就象束河的午后一定与束河的黄昏不同。

四方街在古镇的中央,横跨青龙河的大石桥,也就是青龙桥在四方街的旁边,是束河的标志建筑,纳西语为吉阿桥,意思为泉水汇集之桥,往雪山的方向走不远就可以看到九鼎龙潭,那就是神泉。家家见小桥,户户有流水就是拜神泉所赐。镇里的三眼井里流淌的都是泉水,所谓三眼井,指的是第一口井是饮用水,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口井则是用来洗衣服。

束河的大石板桥上,坐在桥两边的是当地人,对他们来说,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句话真真的是真理,当游人在看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看着游人,对游人来说是新奇,对他们来说呢?是见惯不惊了吧。行走在桥上的多是游人,背着包,拿着相机,在人影窜动中或拍或被拍,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又都是那么疲惫,既然人多为什么不继续向前走呢。在夕阳西下时回到石板桥时,充分证明了这一明智的决定是多么伟大。

虽然束河随着丽江一起在变,天空却永远不变,至少,现在没变。天,蓝得清透、蓝得华丽、蓝得高傲,蓝得魅惑而彻底,连云朵也白得耀眼,或者说,刺眼。黄昏的束河石板桥,不动声色地等待着宁静的到来。坐在桥上四处张望,房屋顶上有夕阳洒下的碎金,点点温柔滴滴随性。来往的人少了,脚步也没那么悠闲了,暧昧慢慢弥漫开来。

霓虹幻化成烟,无在无不在,风动,心不动。

从玉龙雪山上吹下来的风,将人间烟火折了一道折痕,折痕里积淀着的如歌行板,缓缓奏起。临风聆听,悄然自语。也许那时有着若隐若现的伤感情调,再也许有着渐行渐远的沉着,慢慢在心中升起牵挂和依恋的感觉,不为牵挂谁、不是依恋谁,只是一种触动,一种黄昏时分才有的触动。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dUEHaFRV.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周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 这年头 “温江”的由来(上)
2# 四姑娘山
 徐建宁 发表于: 2007-4-27 23:32: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养眼!!!严重欣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33:01|只看该作者

走错路时,到了东巴文字墙,顺便看了看,不过,一个也不认识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UQITFwBx.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36:05|只看该作者

那朵云儿一直盘旋在那,慢慢地变幻着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DfFoTj0L.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39:03|只看该作者

象这样的房屋,随处可见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ygklOjsB.jpg  保存到相册
6# 青城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41:22|只看该作者

快到达束河时,在路边看雪山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Jghv3q3m.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44:05|只看该作者

慢悠悠踱着步的纳西人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09QasJra.jpg  保存到相册
8#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46:45|只看该作者

青龙桥的悠悠岁月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GqLYVBBu.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50:09|只看该作者

幽幽小径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B4iwwi0U.jpg  保存到相册
10#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7-4-26 20:52:38|只看该作者

家家见小桥,户户有流水

横穿云南(14)束河的黄昏  Dnj43LD2.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23:20,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