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兵 中国人太务实,在许多中国学者看来,好不好就是要用收入与金钱来衡量,而印度人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很少会去这样看。从历史上看,印度人被许多不同民族“占领”过,但固有的印度宗教信仰没有被撼动过,可以说是恒古不变,印度人把心灵看着是自己的“真实存在”,政权只是一种外在幻像,印度人很少去抗争,更少去用武力抗争。 印度出了甘地这样的伟大人物不是偶然的,但偏偏就是和平主义让印度获得了独立,在中国若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情不知要牺牲多少生命。印度传统宗教是印度教,印度教也是佛教的来源,它讲的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意义,人是一个封闭的个体,在这个个体中存在着无限丰富的因缘组合,人的内心世界要比外在世界丰富充实的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元素组合,追求自己独特的生命升华,这些足以让印度教信徒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接近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汉武帝太精明,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教条,这种学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利而活,为权而生”,它充分利用了人性中最懦弱的一点来挟持人类,也就是利用了人类的动物性的食物反馈机制来控制人心,而中国人从来没有从中突破出来。中国人被不同的民族统治那么久,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民族独立,直到近代才有了民族意识苏醒,而印度人在过去两千年里,无论谁来掌权,都与自己的生命意义无关,“我”这个独立体牢不可破,也正因为如此,印度人的心灵从来没有被征服过。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心灵从来都是处于被“征服”状态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奴才心理”,被外在的宗法统治,被名利意识压抑,被上级权力阉割,被贫乏的自我意志折磨而不自知,因此,印度人从来都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中国人看印度人以金钱多不多,厕所干不干净为标准,而印度人看中国人是没有灵魂主体的人类,这需要双方沟通了解来化解。如今那么多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都在拿印度和中国比较,其实他们内心焦虑一点,那就是无法确定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是真实的。后来西方人开创了唯物主义哲学,这无非是从基督教那儿改头换面得来的,用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把基督教改造成了“世俗主义宗教”,经济利益成了人生目标,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替代了人类精神的独立存在。在印度教徒眼中,无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世俗物质主义,它们之间的矛盾来自于权力资源争夺,并没有真实的生命意义。就如亨廷顿那两本书(社会变动中的秩序、世界文明冲突)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真实价值,那些民主与集权概念对于印度人来讲都是虚无的,相关的争论是庸人自扰造成的,是放弃人类本质性生活而造成的相互侵害。 印度从来也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去证明自己的政权是具有合法性的,这种论证很可笑,过去说是上帝赋予了皇帝权力,如今说上帝赋予了人类平等权力,但印度人认为自己的“我”才是真正的平等权力源头,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必在意别人的“我”对你自己的“我”有何等干涉,这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印度诗人莫加纳维的一首诗:看那高山,它代表了我生命的升华,看那恒河,它拥抱着我的生命所有,在天地之间,我就是我,一个伟大而卑微的存在,这就是我的生命意义。(摘自那小兵的凤凰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