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2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5-7 12:19:0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芦山为何多石刻“国宝”?

 [复制链接]
  ■何茜

   2006年4月12日,在芦山石箱村,一具断头、断尾、无四肢的石兽重见天日,“芦山又发现石兽了”。至此,我国地面遗存汉代石兽增至20具,而芦山增至11具,超过全国半数。
  10月18日,同一地点,东汉无名阙惊现石箱村,消息让文物专家兴奋不已,省考古研究院有关专家目前正在对石箱村的东汉无名阙进行抢救性发掘。
  芦山出土的石兽以及石刻艺术作品为何层出不穷?
  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建筑,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汉时,官至年俸2000石以上者,墓前立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芦山县被誉为“中国汉文化之乡”,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极高地位,其中以樊敏石阙、芦山石兽为代表的东汉文物,樊敏石阙是目前我国仅存的几座保存相对完好的汉阙之一。目前,在全国被发现的汉阙数量极少,且被发现的汉阙,几乎都存在于地面,像这样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汉阙,全国少有,因而,此次东汉“无名阙”的亮相,阙基上雕刻图案轮廓分明,是研究汉代石刻工艺的重要实物。
  记者在芦山东汉石刻馆见到汉代石刻研究专家、芦山县博物馆馆员胡开祥,胡开祥对汉代碑刻情有独钟,尤其对汉文化有非常深刻的研究。“秦汉时期,中央在蜀郡设置地方政权,其中芦山地区有着重要的郡县治地位。汉代时期,芦山文化发展最杰出代表应首推石刻艺术,芦山石刻的大量出现,应在东汉时期,芦山现存汉代石刻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胡开祥解释到。
  芦山汉代石兽为国内现存不多的石刻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汉代石兽至今尚存者甚少,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仅存20具,而芦山就足足占据了11具。这里的石兽造型均为跨步前行姿态、昂首、挺胸、曲腰、垂尾;头上或双角或独角或无角,肩上或无翼或双翼;有的头似狮、似虎、似羊、形态各异,作张口吐舌姿态,威猛凛然,似有举踵欲奔、静中欲动的气质和威严凶猛的神秘色彩,芦山汉代石刻在中国汉代文化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来川作文物鉴定,芦山九具汉代石兽,除一具石兽胚,其它8具都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对于芦山频频出现东汉石刻“国宝”,胡开祥在经过考证后认为,芦山为中国古南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仅古墓数量就难以计算。大量出土的芦山汉代石刻,证明芦山地区文化积淀特别深厚。这里,历史上不乏有识之士,如樊敏、王谋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担任过巴郡太守。石刻本应为身份显赫人士所享,加上东汉末年提倡厚葬,这都为芦山多石刻创造了必要条件。
  芦山汉代石兽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崇道升仙的意识上,与汉阙一样,它一方面区分尊卑,另一方面又具有镇墓避邪的功能。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大堡:被遗忘的“边关帅府” 净化之美──《三国演义》美学风格一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07:18,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