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786|回复: 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仕仁 发表于: 2007-7-3 10:28:3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无言斋笔说:成都老茶馆的回忆

 [复制链接]
成都老茶馆的回忆
演仁
 
要说成都的老茶馆,读者得先知道,从前成都人不说“喝茶”,叫“吃茶”,一般也不说“茶馆”,叫“茶铺”。据说历史上最早叫茶坊,也有叫茶寮、茶肆、茶店的,后来才叫茶铺,今人多叫茶馆,到现在,名称繁多,但听起来也不失文雅,如茶楼、茶园、茶吧、茶阁、茶苑、茶社、茶室、茶亭、茶居、茶舍、茶府、茶艺馆,等等。另外,从前掺开水的叫幺师,就是茶铺的堂倌,今天叫服务员。下面的回忆也许与“茶文化”有关,但幼时不懂事,而今也不知世,故提笔实说。好在那时的茶客都已作古,得罪了也无妨,就一路写下去了。
 
 
  
半个多世纪以前,父亲调动工作,举家迁到成都。我到上北打金街(今红星路)小学插班,读四年级。到校的第一天就发现,和我同桌的皮家延同学上学时,一肩跨书包,一肩跨个小木箱,以后几天都如此。他身材较小,微胖,木箱虽然不大,对他来说,负担也算够大的。他在校从来不打开木箱,放学后又背着回家。我新来班上,不便问。几天之后,才鼓起勇气问他∶
  “你天天背个木头箱子,装些啥子哟?”
“你想晓得装啥子,那你放学就跟我走。” 说完,他嘴角带上一丝神秘的微笑。
放学后我真的跟着他走,从锦华馆穿到春熙路,出口处的铺面旁边有一楼梯,跟着他上去,原来楼上是一个很大的茶铺。刚上完楼,一大股莫名的怪味袭来。除了人吐的烟味而外,还有木地板的霉味,有茶水的蒸气味,有茶灶的炉烟味,有人身上的汗臭味和脚臭味,有剩菜盘子的麻辣味和垃圾桶的酸腐味┅┅百味俱全。一时觉得难受,欲转身下楼,皮家延却打开了小木箱。
原来,箱里全装着香烟。木箱的带子跨在颈上,箱底贴在胸前,打开后用绳子拉着的箱盖正好水平,箱底与箱盖平铺着各种不同的烟盒。他开始在过道里走动,我也暂时忍受着刺鼻的怪味,跟着他走。只见前面有人向他招手,他急忙过去,那人指了一下其中的一种烟盒,他就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递上,同时接过钱,又向别处走去。
这时我才明白,他是在卖烟。
那个时候,茶铺里的人也有自带烟的,多是旱烟、水烟,叶子烟,携带也方便,抽香烟(从前叫纸烟)的人不多,也不像现在买烟,多则论条,少则论合,而是论支。如果一次买两支,一定是旁边有位朋友,另一支是用来请客的。
在茶铺里像皮家延同学这样卖烟的孩子往往不只一个,谁卖得多,就要看谁眼灵脚快了。
 
   
 
正想回家,叫我好奇的另一幕却止住了回转的脚步。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长得黑瘦,衣服有些脏;头发较少,又无光泽,拖一根尺多长的细辫子;手里拿着七八根比自己还高两个头的细长竹杆,在过道里缓慢行走;黝黑呆滞的脸上却有一双灵动的眼睛,不停地向四方扫动。突然,她迅速向一位茶客走去,将一根竹杆递给茶客,茶客即把竹杆一头含在嘴里,女孩走到竹杆的另一端,躬下身去,把烟丝装入烟锅(这时我才看清竹杆的另一头是个小的铜烟锅),吹燃纸捻,将烟丝点燃,抽烟的人深深地吸了一口,闭上眼睛,让烟在胸中停留了好一阵,才慢慢地将烟从鼻子呼出。之后又抽了几口,直到烟丝燃烬,才将烟锅翻转,在楼板上轻轻磕去烟灰,翻过来,让女孩重新装上烟丝。见他只装了三次,就把竹杆递给女孩,然后付钱。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长的烟杆。为啥子要那么长?若干年后才有人告诉我,女孩揍近烟客点烟不雅观,而且容易遭遇到烟客非礼的动作,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容易遭性骚扰,所以用长长的烟杆拉开距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如果同时有几个茶客要抽烟,女孩就将长烟杆分发出去,可以来回穿梭,轮流给茶客点烟,烟杆发出越多,说明生意好,女孩那阴沉的脸上偶尔还露出一丝微笑。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幼小的我背着爸妈多次到茶铺去,倒不是去吃茶,而是一种莫名的好奇心趋使,从观查抽烟转到观查抽烟的人。因为茶铺里的人似乎和平时看到的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茶铺里永远是乱哄哄的,茶客的谈话声,跑堂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老板的客套声,茶碗的碰击声,炊壶的水丝声┅┅有时还出现叫骂声,笑声,划拳声,吼叫声┅┅但在远离炉灶的另一角,永远显得比较平静,那里坐着一个穿长衫的人,清瘦,文静,任何时候,他身边总有茶客陪他说话,说不完的话。天天如此。
此人起得并不早,但也不太晚。每当茶铺里的第一壶水烧开,他就到。脚上的园口布鞋从来就是当拖鞋穿。桌旁边一坐,不待招呼,就有跑堂的幺师给他端来铜盆,盆里有热水,盆边搭一张毛巾,毛巾颜色很黑(铜盆和毛巾是公用的,只要一喊,幺师就给你端来,当然也要付点钱。那时,用公用毛巾洗脸,还是“讲卫生”的表现呢)。他慢慢地洗完脸,盖碗茶早就给他泡好了。他揭开碗盖,闻了闻,又盖上。然后叫来小姑娘点烟,烟瘾过足,这才抬头,向等在他身边的幺师说句话,递张钞票,幺师转身向楼下走去。不一会,幺师从面馆端来一碗面条,这就是他的早饭。
除了上厕所,此人每天都坐在同一把椅子上,和不同的人摆龙门阵,熟人很多,对他也很尊重。好像世上的事总有人来告诉他,他也把所知道的事告诉世上的人。看他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又从来不惹火烧身,说明此人还是有点身份的。
直到天黑,茶铺的人快散完了,他才慢悠悠地起身,离开茶馆,下楼之前,不会忘记付茶钱和洗脸水钱。
好多茶馆都有这样的闲人,不想做事或无事可做,天天泡在茶馆里,吃前辈留下的家底。但是我还从来没有听别人说过这种人是败家子。
 
  
 
还有一批常客,喜欢午饭后来,他们来的主要目的不是吃茶,而是听评书。所谓评书,就是专职在茶馆挂牌讲故事的人,每天按时到茶铺里讲故事。除了三国、水浒、红楼、西游而外,还讲大隋唐、杨家将、李自成、封神榜之类,当然还有一些闲杂浑黄的段子。一本讲完往往要十天半月或一两个月。听书的人也不是白听,要买碗茶,才有座椅。书听完,茶水也喝白了,然后带着满意的神色离开。
说书过程中,听书人倒是很自觉,不在下面大声说闲话。但跑堂冲水的穿梭其间,卖烟点烟依然照旧,甚至磕瓜子剥花生吃锅魁啃麻花嚼糖饼之类也很自然。如果说书的人很有名,说得精采,座椅已经坐满,后来者则不买茶而站着听,围一道半圆的人墙,老板也并不干涉,因为这说明他请到了好的说书人,聚人气,财路旺,是好兆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仕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仕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仕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仕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仕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仕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安岳有个王平中 福建湄州岛──妈祖庙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仕仁 发表于: 2007-7-3 10:29: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到了晚上,说书的不多,一般是改成了四川传统曲艺∶清音、金钱板、竹琴、扬琴┅┅茶客也换了许多面孔,从衣着上看,似乎有钱人多了些。这些人白天忙挣钱,不是真正的“闲人”。台上的艺人,倒是要有些真本事才镇得住听众,其原因是听众中不乏“内行”,说唱走了样,喝倒采,没有情面可留。但真正的名角出场,受吹捧也只是台前附近的上宾所为,离得远的或站着的人大多是一付呆样,他们之中多是没有鉴别优劣能力的外行,甚至是没有文化的粗人,只不过晚上闲无事时,闻声驻脚,凑凑热闹而已。也有个别听得入神的,下巴往下拉得很长,这些人对自己的形象倒从不介意。
无论白天或晚上,茶铺里还有另一种热闹方式,就是川戏坐唱,也叫打围鼓。只几个人,坐下来,锣鼓一响就开唱,他们中间有男有女,都在中年以上,锣、鼓、琴等一应俱全。唱的人是他们,敲锣打鼓拉琴的是他们,帮腔的也是他们,各自担任戏折子中的不同角色。吃茶的人中,似乎对他们的表演兴趣不大,仍各自摆龙门阵,只有少数人在听。那时我站在旁边听了好一阵,从头到尾没有听清楚一句,而且坐唱的人除了嘴和手在动而外,简直就像木头人,毫无生气,毫无表情,个别人颈子还伸得很长,声音沙哑,像使出最大力气作最后一次呻吟。使得我这地道的四川人在以后若干年中,偶在公园听到这种自娱自乐的川戏坐唱,也总是远避。现在可不同啦,打围鼓的人,形象可不像从前,优雅得多,沙哑的嗓音没有了,而且主唱的人也不兼敲锣打鼓,站在那里清唱。偶也驻足听几句,倒为这些自娱自乐的中老年朋友感到高兴。
 

 
  
 

 
那时坐茶铺的人,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男人,很少女人,更见不到年轻女人。
凡来茶铺和男人一起吃茶的女人,几乎都有以下特徵∶除年龄较大而外,大多都长得丑,脸色黑黄,又会抽烟,衣服全是深色;或镶有一两颗金牙,或戴有一两个戒指,有的也戴耳环或银手镯,首饰似乎更映衬出她们的丑陋;说话时,虽然没有任何打情骂俏之态,严肃而又认真,却又参杂些挤眉弄眼翘唇扭腮来加强说话的效果,倒使人感到生动加刻薄;如果不见头发和衣著,只见她们吃茶抽烟的动作,你会以为她们是男人。
她们不抽旱烟,更不抽叶子烟,而是抽水烟。看她们装烟丝,吹纸捻,以及点烟的动作,显得温文尔雅,不紧不缓,小指头还翘得老高,但是当她们吞云吐雾时,那狠劲却与男人不相上下。
小时候见到这样的女人,不知是厌恶还是恐惧,总是刚见到就连忙躲开,生怕她们有什么秽气薰了自己。直到今天,也不知道这些女人是做什么的。上帝设计女人,虽不说个个都要如花似玉,总该温柔贤慧才是,为什么会弄出这般形象来,大概世界原本就该有缺陷,人也该千差万别罢。
现在可好啦,天仙般的淑女也可坐茶馆,就像给老树林染上春光。不过,据说某些高档茶楼中的少女并非茶客,而是三陪小姐,这些小姐中还有在校大学生,文化层次很高,美其名曰勤工俭学,不知道这种与时俱进的污染与老茶馆的秽气是否都该列入扫荡之列。
 

 
    
 

 
记忆中的茶铺,总想不起来什么地方真正见到过“品茶”的人。因为长大以后,从书上知道,喝茶是有许多学问的;品茶与修身养性相结合,既高雅又实用;禅茶一味,更道出了品茶的至高境界。但在闹哄哄的茶铺里,是决无真正品茶氛围的。从前茶铺与现代的茶馆相比,所不同的,除了名称而外,一些地方把细瓷茶碗换成了玻璃茶杯,录像电视代替了评书清音金钱板,沙发取代了竹椅或条凳,香烟撵走了旱烟水烟叶子烟,金牙婆变成了妙龄女,龙门阵更换成打麻将,有些茶楼还增设了浴足、按摩、小吃、棋牌、卡拉OK┅┅然而嘈杂哄乱的景象好像永远不会改变,故品茶与茶馆似乎永远无缘。尽管也有朋友或情侣相邀到绿林边或溪水边的茶馆喝茶,尽管目前有些茶馆还保留竹椅和盖碗,没有录像或麻将的干扰,甚至还设包间或雅间,但那也只是为方便交流或互道情衷,决不是为修身养性而品茶。
据说,日本的茶道,是与中国的禅修相结合而形成的,其最高境界是清寂、和敬。但那繁琐的仪规一般人并不懂,考究的环境一般人也办不到,更谈不上境界了。当今的国民,能真正品茶的又有几个?幼时见到的成都老茶馆虽然一去不复返,新式茶馆也不知是倒退还是进步,我总觉得高雅的品茶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太远,为生计奔忙的多数人宁愿牛饮也不会假惺惺地去附庸风雅的。
然而,在对老茶馆的记忆中,早己摆脱了美好或是厌恶的情绪,对当今的茶馆,也不必过多地褒奖或责难。存在总有其理由,何况茶馆自古以来就是成都的一大景观,数量之多,人气之旺,在全国排名第一。茶馆的功能虽然很多,除了叙友情而外,做生意,拉关系,谈恋爱,补裂痕,断是非,设计谋,散谣言,┅┅无所不有,但对多数人来说,仍是休闲而已。休闲中兼顾其它,繁忙里添些潇洒,纷乱中找点平衡,平庸里注入高雅,也算是一种时髦吧。
不过,有时也想,古人“扫来竹叶烹茶叶”,简约到“三椽茅屋,半榻茶烟”
 
的境地,也许才能真正与“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的说法相应,才能达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喜园中茶生》)的效果。当然,要体验“禅茶一味”的更高境界,也许只有真正出世修行之人才能办到,决不是在滚滚红尘中,有闲到茶馆一坐就能“品尝”到“个中三昧”的。无论是成都的老茶馆还是新茶馆,能“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做到“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就己经不简单了,若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的地步,则陆羽在天之灵,也会展颜的。正道是
  梦幻人生一碗茶,
  烹来煮去旧时渣。
  唇边半滴知甘苦,
  却道回头便是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老樵 发表于: 2007-7-23 01:11:04|只看该作者

  演仁先生的回忆,也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如今每天要泡三至四次茶,上午、下午、晚上,一般晚上要泡两次;有人白天喝了茶晚上睡不着,我甚至会在晚上边喝浓茶边打瞌睡;

  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当年的“讨茶”分不开的;五十年代初,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就有两家茶铺,实在口渴了,跑进茶铺,找那慈眉善目的老头老太太讨茶;

  那时的老人确实值得尊敬,虽然互不相识,却往往疼爱有加,当成是一种缘分,连忙招呼幺师把茶碗的水掺满,倒出一碗盖来,让你慢慢的喝,喝了再倒;有时运气好了,还拿两块点心、糖果塞在荷包里。

  虽然是这等好事,毕竟有些不好意思,所以讨茶的次数也不多,在这不多的次数里,还是遍尝了花茶绿茶,三级一级特级,有烫有热有凉,着实的开阔了视野,形成了风格,只是当时自己不知道而已。
4# 金佛山
 观音 发表于: 2008-7-17 16:49:28|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 wsrwsr 的帖子

幺师,多有趣滴名字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rainbow 发表于: 2009-6-27 13:12:45|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想请问一下,茶博士又是怎么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8:25,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