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9|回复: 0

[特产·美食云青宁川党报联动丨洋芋开花赛牡丹──“青薯9号”的跨省之旅

 [复制链接]
  : 新浪新闻
  作为青海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作物,马铃薯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海拔高、日照长、气候冷凉和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等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青海成为“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天然家园”。
  近年来,青海省先后选育高原系列、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20多个。其中,2006年面世的“青薯9号”实现了产量、广适性、优质、抗病性四大突破。从省内推广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马铃薯全国主推品种,“青薯9号”在青海、甘肃云南等14个省区推广种植,累计推广8000万亩(533.3万公顷),新增产值超300亿元。
  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全国主要粮油和重要特色作物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青薯9号”以604万亩(40.27万公顷)的推广面积获马铃薯全国推广面积第一。青海也开始寻求国际合作,“青薯9号”青海高原马铃薯育种以及种薯繁育技术开始走出国门。
  云南寻甸“青薯9号”的农业力量
  云南日报记者 徐嵩钦

  “耕”意味着付出,也孕育着希望和收获。2月26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马铃薯连片种植区,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着播种的身影,以及农技人员送“技”到田的忙碌场景。在春日暖阳下,他们分工有序,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开沟、放种、施肥、盖土……一派忙碌有序的春耕景象徐徐展开。
  六哨乡农业科负责人杜春永告诉记者,“六哨乡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有13.5万亩(9000公顷),目前播种完成率已经超过80%,品种还是以‘青薯9号’为主,这个品种抗旱性比较强,像去年最干旱的年份,它也能够促使我们的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六哨乡位于云贵高原,平均海拔约26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全乡耕地面积18万亩(12000公顷),大春马铃薯播种面积13.5万亩(9000公顷),是真正的马铃薯之乡。“青薯9号”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产量稳定,红皮黄肉,很适合西南地区市场消费习惯,自2012年引到云南参加省区域试验,在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试验点取得产量第一的成绩后,该品种逐渐成为当地的“当家薯”。
  为保证种薯质量,满足当地马铃薯种植户的需求,寻甸高原公司积极获取“青薯9号”原原种生产授权,并在寻甸县六哨乡建成组培室和温室网棚,从试管苗开始繁殖脱毒种薯,逐步实现“青薯9号”种薯生产本地化。
  10多年来,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青薯9号”为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杜春永介绍,2017年是六哨乡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当地致力于生产、推广“青薯9号”的万担坪合作社在六哨乡流转土地1520亩(101.33公顷)种植原原种,生产原种3000多吨供给六哨乡马铃薯种植户,这些原种足够15000亩(1000公顷)马铃薯种植用种;生产30000多吨一级种,覆盖全乡13.5万亩(9000公顷)的用种,助力全乡增收1.2亿多元,人均增收6000元。
  自2017年起,六哨乡有582户建档立卡户将产业资金305.565万元入股万担坪合作社,2017~2020年按10%分红,2021~2023年按5%分红,至2023年12月全部退股完毕,6年来万担坪合作社共分红137.5425万元,产业资金由入股时的305.565万元增加到443.1075万元,增加45%。万担坪合作社负责人李正林介绍道,六哨乡11个村委会均有村集体资金入股到万担坪合作社,每年分红8.62万元。
  2021年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寻甸高原公司和万担坪合作社创新采取“亲情卡”推广模式,“青薯9号”原原种需求量快速增加,有效带动当地种植户增产增收。柏栎村委会宽海子村的吕兴红说道,他于2022年领取原原种20000粒,种植了2块地共13亩(0.87公顷),共收获原种43吨,产量超过历史最高产量22%,销售原种收入64500元。2023年吕兴红又代种了30000粒原原种,生产原种50多吨,销售收入10多万元。据杜春永介绍,2022年“青薯9号”原原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024年底的原原种现已有167户预订了300多万粒,估计会有500万粒的需求,至2025年会有800户突破1000万粒的需求。
  寻甸高原公司负责人朱子辉说道,目前,公司着手在六哨乡建立3万亩(2000公顷)“青薯9号”原种生产基地,每年生产6万吨原种销往冬作区,促进云南冬马铃薯种植。据悉,寻甸高原公司、万担坪合作社及原种代种项目每年能实现丰厚的利润。
  六哨乡党委书记杨杰表示,在乡村振兴中六哨乡将进一步抓好“青薯9号”脱毒种薯质量、数量,加大配方施肥、病害防治、节水灌溉、农机推广应用等技术措施,引进马铃薯清洗、分拣,以及薯片加工、马铃薯预制菜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贡献农业力量。
  青海 高原种出“金豆豆”
  青海日报记者 咸文静 殷之皓

  “去年种了170亩(11.33公顷)‘青薯9号’,平均亩产3500公斤。”3月6日,记者来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查甫一村,村民华旦正在为下个月的春耕做准备。听记者问起种植情况,华旦边分拣种薯边爽快地回答道。
  华旦家里有11亩(0.73公顷)地,早些年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虽然也种马铃薯,但种植面积不足1亩(0.067公顷)。一家人日常生活还是靠他外出做生意。
  2017年,看到临近的乐都、互助等地种植的“青薯9号”产量高、销路广,华旦也动了种植的心思。碰巧那时县上也在推广“青薯9号”,便在乡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周边闲置土地种起了“青薯9号”。
  “第一年种了200多亩(13.33公顷),但缺少种植经验,亩产3000公斤左右。”华旦记得,在几个带头人的带动下,种植“青薯9号”的消息在查甫乡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
  “产量真有那么高?”
  “听说政府有不少扶持政策?”
  “种这么多,销路咋保障?”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着带头人地里的马铃薯年年高产,政府在地膜、种薯方面还有扶持,再加上上门收购的企业络绎不绝,查甫乡掀起了一股种植“青薯9号”的热潮。2020年,开始整乡推广种植“青薯9号”,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800公顷)。
  张兆宏也是村上最早种植“青薯9号”的那批人。作为查甫乡联合社理事长,他还负责9个村级合作社的技术指导、薯种调运、价格保护等。
  “现在种植规模扩大了,很多甘肃、宁夏的老板都来我们乡收购马铃薯。国庆期间,这村道上停满了大车。”
  今年一开春,全乡的种植户就听到一个好消息,乡上将在查甫一村建设500亩(33.33公顷)种薯繁育基地,用来繁育“青薯9号”种薯。这意味着,查甫乡将实现薯种自给自足,大大降低种植成本。
  “从2017年小规模种植到2020年整乡推广,‘青薯9号’在我们乡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2017年全乡人均收入8300元,2023年这个数字增加至1.85万元。虽然,这不仅仅是种植马铃薯的收入,但能成为全县人均收入最高的一个乡镇,‘青薯9号’功不可没。”查甫乡乡长仁青说。
  引进一个品种,提高一倍产量,增加一倍收入。因“青薯9号”受益的不仅仅是查甫乡。
  正如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郭恒说的那样,“青薯9号”具有的种植广适性突破了马铃薯种植区域,无论是干旱西北地区,还是多雨西南地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都能种植。所以,自育成并推广以来,“青薯9号”不仅推动本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也为全国马铃薯主要农作区农民带去产量和收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豆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中国马铃薯育种发展的不断升级,青海也开始寻求国际合作,通过更多资源引进,培育更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在这个过程中,“青薯9号”和青海高原马铃薯育种以及种薯繁育技术开始走出国门。
  “老百姓用不用是衡量科技成果硬不硬的惟一标准。”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舰说:“接下来要做两件事,一是在‘温室杂交、高山繁种、多生态区选择和早代扩繁’的高原马铃薯育种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马铃薯育种平台。二是要在青海建起国家级种薯生产基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作为外来物种,马铃薯在我国种质资源非常有限。青海是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天然家园,建起国家级种薯生产基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宁夏西吉“青薯9号”种出富民曙光
  宁夏日报 见习记者:姬 禹

  2月26日,在宁夏西吉县新营乡红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大型冷藏库里,袁红堂指挥工人们对“青薯9号”马铃薯成品分拣、装袋,随之装车发往西南市场。
  “自引进并种植‘青薯9号’以来,每年向四川、云南、重庆等地销售4万多吨马铃薯,销售额达到3000余万元。”有着20多年贩运马铃薯生意经验的袁红堂,见证当地马铃薯外销从“冷”到“热”变化。
  早年,袁红堂从事西吉“青薯168”品种马铃薯贩运广州市场生意,他发现广州市场消费者“普遍喜欢用淀粉含量低的马铃薯炒土豆丝,对马铃薯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需求后,开始思考如何提高马铃薯品质,解决以市场定销路难题。
  “在云南、内蒙古、四川等地跑市场过程中,发现‘青薯9号’马铃薯具有幼苗生长强、株丛繁茂性强、结薯集中、抗病性强的特点,便尝试种植。没有想到,仅向南方市场销售价值40余万元的马铃薯,便获利过半。”袁红堂说,周边村民听到消息后,上门学习种植经验。
  新营乡二府营村村民雷飞宇第一年种植3亩(0.2公顷)“青薯9号”马铃薯,当年大获丰收,第二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2公顷)。“种‘青薯9号’马铃薯相比种植‘青薯168’品种马铃薯,亩均增产1000公斤,30亩(2公顷)地直接增收3.6万元。”雷飞宇说。
  “现在地里种出来的马铃薯,好吃、畅销。”每年秋季,马铃薯成熟上市时,雷飞宇和各村村民驾驶大大小小的农用车,运输马铃薯到红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销售。
  为了推广“青薯9号”,西吉县组织农技人员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帮助村民稳定获利。
  “2010年,政府从青海省调运20余吨‘青薯9号’种子,率先在西滩乡、新营乡、火石寨乡试种200余亩(13.33公顷),随后在震湖乡、田坪乡扩大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1333.33公顷);马铃薯销售市场也从东南沿海延伸到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区外销售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苏林富说。
  现在,西吉县已形成“产在当地、销往全国”的马铃薯畅销局面,马铃薯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并走出了引育繁一体化、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相结合的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径。
  “公司用‘青薯9号’马铃薯制作出淀粉在广东和山东市场销售额非常可观,每年向西吉周边50公里以内的3万散户农户采购5万吨‘青薯9号’马铃薯制作淀粉,每吨‘青薯9号’马铃薯相比其他品种可增值500元,5万吨获得纯利润2500万元。”宁夏福农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赵忠利介绍。
  多年来,西吉县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有力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并获得“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乃至全国最适宜种植马铃薯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2023年,西吉县以新营、红耀、吉强、火石寨、田坪、马莲6个乡镇为主,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54.2万亩(36133.33公顷),单产1560公斤,总产84.5万吨,实现产业总值17.7亿元,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1890元。
  四川凉山 百万亩“青薯9号”让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万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2月26日一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拉普镇哈木村的一片马铃薯地里就热闹起来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阿于伍合带着六七名村民在地里劳动。
  “种下去一个多月了,今天要把地膜撕开孔,让马铃薯苗子好好生长。”见记者走进地里,阿于伍合放下锄头,拍了拍手上的土,和记者握手。
  其他几个村民可没停下手中的活。村民阿于几几木和吉差伍沙木一组,她们一人负责在一垄垄的地膜上摸索着长出的马铃薯苗,再把地膜撕开一个口子,让整株马铃薯苗露出来;另一人负责用板锄铲上一锄土,倒在马铃薯根部。各组人一前一后,紧密配合,仅阿于伍合和记者说话的功夫,她们已离记者几米远了。
  放眼望去,周围地里种植着不少马铃薯。“你看,都是‘青薯9号’。”阿于伍合告诉记者。
  “青薯9”号品种是青海省农科院育成并于2006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新品种。
  时间回到2010年。这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刘绍文专家团队在实施国家体系任务中,从国内引进了包括“青薯9号”在内的马铃薯新品种、新材料126份,在凉山州进行引种试验及筛选鉴定,因其产量、品质表现优,2011年试验范围进行了扩大。
  在2010年至2015年,“青薯9号”在凉山州多县试验示范,一般亩产在2000公斤以上,较老品种增产10%~150%,表现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既适宜春作,也适宜秋作和冬作,深受种植户和推广部门的喜爱。2016年,凉山州把“青薯9号”品种作为发展马铃薯产业、推动脱贫攻坚的主要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每年下达的种植目标任务100万亩(66666.67公顷)。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种植“青薯9号”3300亩(220公顷),每亩地实现增收1000元,村民吉好也求说,“青薯9号”产量高,方便管理,非常适宜在村里种植。美姑全县推广种植“青薯9号”11万亩(7333.33公顷),带动农民增收,该县合姑洛乡齐色村村民俄其克拉常年种植20亩(1.3公顷)“青薯9号”马铃薯,每亩产量达2250公斤,除留下一些自食外,销售收入在6万元左右。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目前,“青薯9号”已成为农村重要的致富增收渠道。每年2月前后,农村到处都是一派播种马铃薯的忙碌景象。阿于伍合前些年并没种植马铃薯,在外务工多年后回到家乡,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林果业、种植烤烟和玉米等,许多村民不出远门务工增收。那一年,在州、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他种植了60余亩(4公顷)“青薯9号”马铃薯,销售了4.5万公斤鲜薯,收入达13万余元。今年,当地农业农村局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他的“青薯9号”地里增设了滴灌设施,并鼓励他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共种植‘青薯9号’150亩(10公顷),由于比正常种植时间提前一个多月,预计5月初就可陆续收获并上市。”阿于伍合告诉记者,目前,马铃薯已冒出嫩芽,为确保苗子健康成长,他加紧组织工人,为长出的马铃薯苗撕开地膜,盖土保暖等措施。他说,“今年马铃薯预计收入30万元,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为了不让土地闲置,马铃薯收获后,阿于伍合还将种植大豆和玉米,之后再种植白菜和萝卜等农作物,实现土地不闲置,效益最大化。
  记者从凉山州农业科学院了解到,自2017年至今,凉山州连续8年种植该品种100万亩(66666.67公顷)以上,累计种植面积810万亩(540000公顷)以上,平均亩增产350公斤。其中,2017年会东县创下实收鲜薯亩产0.53万公斤的凉山州高产纪录。凉山州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刘绍文说,“青薯9号”品种在凉山的推广应用,为农民致富增收以及乡村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视频资料由寻甸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源自:云新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色季拉神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色季拉神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色季拉神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色季拉神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色季拉神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色季拉神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特稿|中国民主的独特实践 人民网评:以高质量人大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19:40,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