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81|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4 09:55: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轿子滑竿黄包车……

 [复制链接]
作者:杨耀健
  旧重庆交通不发达,又因山道崎岖,轿子与滑竿十分盛行。轿子在城内供短途乘坐,滑竿在城乡之间供长途乘坐,因之制式也不同,乘轿只能坐着,乘滑竿却可躺下。文人称轿子为“肩舆”,市井称轿夫为“云抬师”。十八梯至今有“抬轿巷”存在,足见当年业务繁荣。
  抗战时期日机轰炸,阔人躲警报或避往乡下,要走小路、坡路,汽车、人力车没用,纷纷改用私人滑竿,养几个“飞毛腿”来抬。那时有轿铺,又称轿行,老板投资购置凉轿、花轿,新娘出嫁,再穷也要雇一乘。修建马路后有了人力车,但坡高路陡,所以仍有轿子四处揽客。
  人力车从日本传入,本埠称为黄包车。大户人家的黄包车以帆布为篷,零部件为铜制,车上系有铜铃,边走边响,用以开道。街上出租的黄包车则简陋得多,走动起来摇摇晃晃,遇有长下坡,车夫便吊在车把上,蜻蜓点水般跳跃下滑,乘客的心情,用梁实秋的话来形容,是“连大气也不敢喘,岂止胆战心惊”。
  马车行驶在牛角沱至沙坪坝区间,乘客多为学生,单程20多华里,要走半天。车速慢,殷勤的男生常一跃而下,去路边店买烧饼、油条,又跳上车献给女生。
  1929年街头出现公共汽车,起初只有一辆,公司员工五人,候车者等得不耐烦,却偏偏要去排队,作为夸口的谈资。抗战时期燃料困难,燃烧木炭作为动力的木炭汽车应运而生,还要跑成都、贵阳的长途。由于车辆稀少,乘客极多,常常超载行驶,有的司机为赚钱,无限制增加乘客,人们挤得有如罐头里的沙丁鱼。在行驶中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如气管漏气,就用黄泥巴来敷,用绳子来捆,上坡时气压不足,就用手摇鼓风机加劲摇。有好事的乘客,曾给木炭车编了一首歌谣:“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旧重庆没有桥梁,过江要坐木船,洪水季节常出事故。1925年,巴县海棠溪义渡管理会购置小火轮2艘,又借款增购1艘,首开储奇门至海棠溪航线轮渡,本埠方有机动船从事客运。1930年,中国航空公司开通上海至重庆航线,惟票价高昂,市民只能看飞机,无缘坐飞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较场口当年叫“扯谎坝” 黄棒
2# 四姑娘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8-5-5 17:48:1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哈哈,可以这样理解:以前有钱人自己雇有轿夫抬滑杆,相当现在的有车一族,稍次的则只有租滑杆乘坐,也就相当于打的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29 15:13:39|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8:59,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