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51|回复: 0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石念文 发表于: 2008-5-4 23:23:2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其他与《风流何郎》的精神奇遇(作者/陈平)

 [复制链接]
                    

  
  一本小书,在一个小县城被一个小人物在一个大时代中多次阅读,即是天意所合亦是人心所向:《风流何郎》所承载的民生主旨须经特别的阅读鉴赏才能领会。泛泛读之,充其量不过产生一些戏虐谐趣的浪漫轻松或一点人生如梦的凄凉哀叹,作者的工深意远和读者的宝贵时间都被浪费了。

《风流何郎》以灵玄传奇的虚手法直指平常普通的实生活,以近千年的历史长度测量永恒民生的现实高度,以皇帝大臣的食色之性警示普通民众的饥寒之危,以翩翩少年的风花雪月铺垫碌碌中年的亡国之痛,以赵佶、何栗的常人之体置换微宗皇帝、当朝宰相的屈辱之身,以艳阳高照的井研小县城映照哀乐低回的汴梁大都会。作者挥思想之斧钺崭历史之榛莽,开垦出广袤的文化心灵原野;既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情愫,又幻化了读者的视觉美感;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愉悦油然而生。读书若此,读书的人和写书的人共至至境,令我们不得不珍惜人类文明的这又一成果。

赵佶与何栗,同朝君臣。两人不仅年龄相当,而且臭味相投。按史料所载,赵佶生于1082年,死于1135年,寿53岁。按《风流何郎》一书推算,何栗在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时约13岁,当生于1086年,小赵佶4岁。1130年,二人同为金国俘虏,在押往金国途中,44岁的何栗自杀,48岁的赵佶为他送葬。一个亡国之君,一个殉国之相,此时同为俘虏。一生一死,命运是一样的寒酸尴尬。世势之律,作用于任何人身上都是一样:罪者取辱,功者获荣。可叹才艺冠绝天下之赵佶和状元及第之何栗,只能屈服于侵略者,用生花妙笔书写降表。想象一下:元符二年,17岁的赵佶来到井研,走进何栗母亲杨氏的面馆,看见13岁少年何栗写的“朝露沏茶邀远客,晚霜煮酒待高朋”的对联时,能不惺惺相惜吗!再想象一下:赵佶把三国大才子何晏比类于当朝小少年的何栗,除了面容形体上的可能相似外,我们能把一个著有《道德论》,《无为论》,《无名论》,《论语集解》等书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一个写下投降书有大官僚等同起来吗?再把我们的当代意识往历史的深处推进,赵佶在杨氏面馆里吃饱喝足之后,索笔墨炫才情,手示瘦金体,口出风雅诗,只顾自身饱暖,只管自身兴致,完全不把国之安危,民之饥寒放在心头,即使是在17岁风流少年身上,我们仍确定无疑地发现了宋朝败亡的种种隐迹。尽管离赵宋王朝的彻底完结还有181年,但其政已息,其志已  ,其骨已朽的颓像已赫然在目。《风流何郎》的第八章是全书的经脉集结处,任何历史的  薮,任何规律的发展,任何人生的报应,任何思维的散射,都能在第八章中找到根据。

马克思认为:“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风流何郎》虽不是历史学专著,但却产生了让读者从另外的角度认识,了解历史的写作效果,可能认为是一段创作佳话。本书以小小少年何栗诈吃花生开头,以赵佶想给将死的中年何栗吃面条结尾,全书直指民生的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这个食为天,就是马克思所指的“社会生活的深处”。作者的高明处在于:写皇帝吃,写大臣吃,写民众吃。书的第一页写吃,最后一页仍然写吃,偏就听不见皇帝和大臣念  老百姓 吃什么,怎样吃,有没有得吃,够吃还是不够吃。封建王朝的罪恶本质在一本谐虐戏言的小说中被揭露无遗。

也许读者会忘掉书中的井研八景,男女欢娱,邻里之间的丑闻趣事,君臣之间的诡谲命运,甚至会忘掉那些古朴醇厚的山歌和顺口  ,但绝不会忘记事关全人类的生命基础活动──吃!《风流何郎》中的吃,蕴含了人们对未来的热烈祈愿。这使我们想到:有些经济人士登上资本的制高点搜寻历史,却失去了方向的感觉。而文化人士进入知识的开  地思索历史,却强化了真理的推行。石念文先生,功莫大焉。

岁月悠悠,干坤渺渺,有1300多年建制的井研县,终因地理平常,资源稀薄而汲汲无闻。人文一脉,虽有官位显赫的何栗,无奈其负面人生难以为人道;“四李”,“一  ”的学术未至划时树帜,引流激潮的高度,亦不能地以人名杨之海内。当代虽有人把  经师上升到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准备的崇高地位,但其六变学理即使被贩夫走卒诘之也难自解。所谓“三年不变已属庸才,十年不变斯为弃才”的说法,不过是巧言而已。更何况辛亥革命的理论来源早有定评。

时移时易,全民共享的大和谐理念以不可  阻的发展趋势涤浊杨清,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当过教师,做进基层政府领导,现供职于井研县宣传部的石念文先生,就是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中国公民。从他的多种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到一个为未来奋斗于现实之际,为现实求索于历史之中的人所具有的气概和智慧,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即不是军事要塞,也不是资源宝库,又缺少人文谱系的小地方,仍然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在各个领域参予大历史,建设大时代,留下大手笔。我们期待石念文先生再续大作。






[ 本帖最后由 石念文 于 2008-5-5 01:45 编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石念文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石念文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石念文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石念文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石念文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石念文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铁路内部人士的4.28原因批露 井研的方言土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23:22, Processed in 5.95921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