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Sichuanese|查看: 17799|回复: 69
[中国问题专家] 

对话郑永年:美国对华打“民主牌” 因为剩招不多了

 [复制链接]
 返乡农民工 发表于: 2020-5-30 19:49:48|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郑永年:“自由”,成了西方某些利益集团的外衣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相对论Vol.3对话郑永年|“自由”,成了西方某些利益集团的外衣
⊙记者:庄胜春

83d3-iufmpmp4231418.jpg
  “面对产业链的转移迹象,中国该怎么办?”
  “在疫情面前,西方人真的认为自由更重要吗?”
  “围绕香港和台湾,美国还会如何议程设置?我们又该怎么回应?”
  ……
  5月29日,央视新闻新媒体访谈栏目《相对论》播出第三期,央视新闻记者庄胜春对话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

8fdc-iufmpmp4231417.jpg

“没有一个可以放弃”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不设 GDP 增速具体目标,您怎么看?
  :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意义并不大。今年很多国家的目标都已经不是GDP增长,而是怎么救社会。通过救社会,再救经济,这样的思路是实事求是的。

  :要提振经济,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中国的产业已经非常齐全,我觉得要做的就是提升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另外就是开放,不能封闭起来。
  我最近提出了一个观点──“明朝陷阱”。明朝意识形态保守封闭,让中国错失了一个海洋时代,现在绝对不能走回明朝的老路。不要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关起门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只要中国是开放的,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可以放弃中国市场。

重回“有限全球化”
  :面对产业链的转移迹象,中国该怎么办?
  :美国、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医疗卫生体系也很先进,但是这次为什么那么惨?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产业链。比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他们不是不能生产,而是不生产了。疫情暴发以后,德国把口罩生产线迁了回去,很多国家都在这么做。
  疫情以后我们面临的全球化,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的“有限全球化”。短期内中国会受比较大的冲击,但是长远来看是很好的机会。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说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美国制造……意味着整个产品都是这些国家制造的。80年代以后,“中国制造”的提法已经不准确了。我们实际上是“中国组装”,整产品少而又少。华为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就因为它不是整产品,很多技术要依靠进口。

  :您刚刚说把产业链聚拢在中国国土上,也提到了华为。但任正非说过,他觉得这是一种逆流,我们还是要把产业链推向全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凝聚的整体,而且不容易发生真正的冲突,您怎么看?这跟您的观点矛盾吗?
  :我觉得是矛盾的。任总和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世界市场是存在的。实际上世界市场从来没有存在过,国际舞台上所谓的劳动分工,是理想的,甚至是乌托邦的说法。
  几十年了,美国制造业永远掌握着第一梯队,日本、欧洲是第二梯队,中国可能是第三、第四梯队。这种情况下,美国永远掌控着“大脑”,欧洲、日本可能是“心脏”,中国就是“手”。这就是所谓的世界体系,非常不公平。
  只有把核心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国重器”──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人家欺负。以汽车工业为例,一辆汽车98%是自己生产,人家控制关键的2%这样也不行。
  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对任何国家都不会构成威胁,其它国家会给它提供不同的产品。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家经常把中国看成威胁。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大国重器”,永远受掣肘。8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

  :在您看来,是历史的偶然。
  :是运气,而不是常态。

  :您说的开放,跟刚才说的全产业链留在中国矛盾吗?
  :不矛盾。不是全产业链留在中国,而是中国要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说大飞机,首先必须有这个技术,能完整地制造出来。至于是不是有些零件可以向人家采购,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同时,我不反对中国的产业链走出去,也不反对其它国家的产业链到中国来。

  :全产业链,要有。
  :必须有。没有的话,我们的产业永远是跛脚的。

“外衣”
  :北京时间5月18日,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全球抗疫应该是这个会议的主题,但病毒来源、独立调查、台湾等关键词反而成了焦点。《纽约时报》相关报道的标题说,“世界卫生大会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您怎么看这种局面?
  :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尤其是美国共和党,要把批评中国、妖魔化中国作为今年的选举议程。我们要把中美之间的争论,与中国跟其它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分开来看。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虽然对中国某些方面有些批评,但并不是跟美国站在一起。欧洲很多国家在很多方面跟中国的立场是共同的。

  :即便只有美国的一些政客在操纵舆论、推波助澜,它仍然是非常强大的声音。很多时候,国际舆论场都在美国媒体的影响之下。我们要说好中国故事,到底应该怎么变被动为主动,把道理跟全世界人民说清楚?
  :西方诬蔑中国对海外的医疗物资援助,是“口罩外交”“影响力外交”,甚至是“地缘政治的外交”。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国内抗疫,武汉“封城”,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典型的人道主义。中国援助其它国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我们要弘扬这个主题,不要跟着西方跑。西方骂一句,我们马上还回去,就落入了西方的议程。

  :刚刚您提到生命的价值,这一次疫情之中,尤其是美国暴发疫情后,有一种说法,好像西方文化里自由更重要,生命显得不重要。裴多菲的诗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疫情面前,西方人真的认为自由更重要吗?我觉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西方当然有“自由更重要”这个价值观,但是“自由更重要”是相对于绝对专制国家而言,不是指疫情。英国、美国、瑞典提出群体免疫,表面上是科学,实际上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经济利益。美国很早就在争论,救经济重要还是救生命重要,很多共和党保守派认为救经济重要,甚至号召美国人民牺牲生命来救经济。
  “自由更重要”的背后,是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团追求自己利益的口号。我不认为老百姓真的认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

  :所以自由成了一些利益集团拿过来披上的外衣。
  :对。

中美关系一去不复返了吗?
  :您之前有一个论断,说中美关系一去不复返,这是基于什么做出的判断?一去不复返的话,以后会怎么样?
  :不仅仅是中美关系,任何一对关系永远不可能停留在昨天的阶段,都是往前发展的。
  对于目前的情况,我比较悲观。因为美国今年刚好非常特殊,又是新冠疫情,又赶上“大选”。特朗普说“中国病毒”,蓬佩奥说“武汉病毒”,把抗疫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这是共和党的选举议程。
  中国需要自信心。当美国表现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时候,从全国两会上也可以看出,在这么困难的时候,中国还在推进改革。我们要把国内改革的精神应用到国际层面,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有作为。因为大家都需要这样一个大国的稳定力量。

  :您刚刚提到了自信心和民族主义,这两个概念冲突吗?
  :不冲突。民族主义也体现了国家的团结和认同感。一点民族主义都没有是不对的,只是要有一个度。理性的民族主义是好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比如二战以前德国、日本狂妄、暴躁、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那是坏的。所以中国人讲中庸,要把握度。

  :刚才我们提到中美关系包括很多维度和桥梁。疫情之后中美关系有一些波动,但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一直在进行,您怎么看这样一种沟通的渠道?另外,有人质疑科学家的论文也是有政治偏见的,您怎么看?
  :科学家是我们理性的来源,是中国要依靠的对象。美国那么多科学家,没有几个是胡说八道的,因为科学家必须坚持基本的科学精神。太离谱、太政治化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也不用在这个圈子混下去了。科学家是中国要团结的对象,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有好处的。

  :如果要说议程设置,科学应该是我们的一面旗帜,这不是为了说中国故事,其实是为了说人类的故事。
  :对。

面对中国,还存在统一的“西方”吗?
  :刚才提到了议程设置,西方尤其美国的议程设置是不会停止的。今年“大选”年,疫情给经济带来那么大的冲击,大家担心接下来美国会怎么议程设置。
  :首先要纠正一个“西方”的概念。以前说“西方”,是冷战时期美国领导的“西方”。现在因为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冷战时期的“西方”概念已经不存在了。

  :如果只说美国的议程设置,刚才我的这个问题您会怎么解答。
  :我觉得有几个层面。一个是短期的,为选举而设;其次是比较长远的、安全上的设置;第三是长期的、经济上的议程。
  从短期来看,美国的议程设置不会变,就是打“中国牌”。
  从长远的、安全上的议程来说,我觉得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还是有一定的共识。冷战时期,他们把苏联看成敌人。冷战以后,他们越来越把中国看成敌人。这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经济方面,尽管美国现在一直在说,要从中国迁出生产线,回归美国本土,还要把中国企业从美国赶走。但实际上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是个问号。我并不认为,美国那么多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线,几年之内都能搬回去。我一直强调,只要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只要美国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之间不可能完全“脱钩”,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要到世界各地去,到能赚钱的地方去。

  :前段时间CNN有个记者说,美国对华栽赃,让人想起了发动伊拉克战争前的舆论动员。您怎么看?
  :美国和澳大利亚想调查中国,借此对中国实行强硬的政策,但是“五眼联盟”的其他成员国不同意。伊拉克战争时,美国情报机构给了错误的信息,把英国等很多西方国家拖进去,最后一看信息是假的。光凭这一点,大家也不相信美国的说法。所以,我们不要假定存在一个“西方”。在中国问题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西方”。
  更重要的是,伊拉克会被强权国家欺负,中国不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就可以拿出更理性的政策去对付美国,以及对中国不友好的那些国家。

“永久性的伤害”
  :实际上,围绕中国版图,还有一个议程设置场──就是香港和台湾,这方面美国会怎么做?
  :香港和台湾,我个人认为对中国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去年那么长一段时间,香港一直在闹事。这几年美国发展出一个新战略──“以华制中”。他们把香港、台湾看成是“华”。把中华民族分成两部分,“以华制中”。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那我们要怎么应对?
  :这几年大湾区单边开放政策很有效,这次全国两会又用法律手段来稳定香港。台湾也是一样,从经济、社会层面来看,实际上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只是大家有一些政治上的分歧。
  至于美国会不会“保卫香港”“保卫台湾”,我判断以前美国还有点这样的想法。现在美国的强硬派是嘴上说得很漂亮,背后可能就是以“牺牲台湾”“牺牲香港”来对付中国。这方面大家要看清楚。
  我觉得,要加大对香港、台湾的开放,用软性的方法促进整合。政治方面慢慢来,最后一定能找到解决方式。但并不是说不用硬的手段。要两手一起抓才可以。
  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要面向未来。怎么赋予中上层年轻人更大的动力,怎么给中下层年轻人更多公平的机会。年轻人代表着未来。
 兮兮爱人 发表于: 2020-5-30 18:32:0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郑永年提醒警惕美国新套路:“牺牲”香港对付中国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郑永年提醒警惕美国新套路:“牺牲”香港对付中国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日前在央视新闻新媒体访谈栏目《相对论》中提醒,要警惕美国“以华制中”的新战略。他解释,美国把香港、台湾看成是“华”,企图把中华民族分成两部分。
  “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郑永年告诉《相对论》,美国现在不会“保卫香港”“保卫台湾”,虽然嘴上说得很漂亮,背后可能就是以“牺牲台湾”“牺牲香港”来对付中国。
  对此,郑永年认为,大湾区单边开放政策很有效,这次全国两会又用法律手段来稳定香港。“台湾也是一样,从经济、社会层面来看,实际上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只是大家有一些政治上的分歧。”
  他建议,要继续加大对香港、台湾的开放,用软性的方法促进整合。“政治方面慢慢来,最后一定能找到解决方式。”但他同时强调,并不是说不用硬的手段,要两手一起抓才可以。
  同舟共济·不负韶华——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小米粒 发表于: 2020-5-15 09:24:00|显示全部楼层

郑永年:美国把抹黑中国的精力用在抗疫上能拯救更多生命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郑永年:美国把抹黑中国的精力用在抗疫上能拯救更多生命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5月15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2日发布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的评论文章《政治凌驾科学与西方抗疫问题》,称在美国的抗疫战争中,政治凌驾科学的情况非常严重。文章摘编如下:
  在美国,政治凌驾科学的情况很糟糕。抗疫开始迄今,美国抗疫故事每天似乎都是围绕着行政权力,即总统和专家群体之间的矛盾而展开的。
  政治凌驾科学在三个层面得到体现。首先是政治人物个人层面的政治。特朗普无疑是主角。特朗普为了其个人权力、选举等考量,不惜否定专家的科学建议。总统多次无视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官员及其他专家基于科学的建议,淡化疫情,提出未经证实的疗法。
  其次是利益集团层面的政治。这主要表现在对经济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的争论,及与之相关的政策之中。美国很多保守派政治人物,一直把经济置于生命之前,甚至公开主张为了经济可以不惜放弃人民的生命。
  其三,在国际层面,美国总统和高官都竭力想把病毒扩散的责任推给中国。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科学界共同体,对病毒起源仍然处于研究阶段,但美国政界和保守派媒体不断制造种种有关病毒的“理论”,试图把自己抗疫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
  尽管受政治所驱,出现了推责的言论,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多高官和国会议员,把那么多精力放在推责给中国上。人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些官员和政治人物把精力投入抗疫,可以拯救多少生命呢!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20-5-14 21:14:58|显示全部楼层

侠客岛对话郑永年:“后疫情时代”来临,中国该如何应对?

源自:侠客岛
原文标题:对话郑永年:“后疫情时代”来临,中国该如何应对?
⊙记者:公子无忌

  [侠客岛按]
  近期以来,中美、中西舆论进行了多轮激烈斗争。侠客岛也一直在跟进。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抗疫卓有成效,但在西方一些人眼中却一无是处?
  我们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进行了一番长谈,分上、下两篇。今天是下篇,谈谈全世界抗疫中的不同模式和效果,反华势力操弄对抗、煽动仇恨的原因,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郑永年郑永年

  :全世界抗疫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同模式,成效也不尽相同。您怎么看不同模式之间的效果差异?
  :全世界的抗疫模式,大概可以分为3种。
  一种是中国模式(亚洲各国也类似),即把社会放在优先级,经济次之。一旦发现重大风险,立即启动短平快的措施加以防控,哪怕牺牲一定的个人自由。
  第二种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模式,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原始资本主义模式。其背后的决定性力量是资本。美国早期一直在争论,要不要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宣布举国抗疫,他们还是觉得经济更重要。死一些人?人都会死的。这话很难听,但是西方一些政客就这么公开说了。
  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以德国为代表,所谓“社会-市场”模式,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比较均衡。
  为什么采取不同的抗疫模式?我们之前聊过,这与每个国家的政治条件、社会条件都有关系。同时还要看到,西方最初对病毒的判断,的确存有一定的种族主义心态限制。比如纽约州州长就说,最早以为这个病只有亚洲人才会得,白人不会。
  在病毒扩散的早期阶段,这种看法在西方普通民众中相当普遍,是西方根深蒂固的种族优越论的表现。
  中国刚开始抗疫时,西方不少人都在“看戏”。他们后来才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同时,也不要认为西方普通民众受过良好教育,他们中间还有很多是愚昧的。美国领导人说可以注射消毒液杀毒,真的有人去喝消毒液。
  所以,把病毒扩散的责任推给中国,固然有我们之前分析过的那些算计,但从客观事实层面看,反而是害了他们的国民。美国政客说这是“外国病毒”,就意味着这不是“美国病毒”;说这是“黄人病毒”,就不是“白人病毒”,很多人真的就降低了警惕性。死了那么多人后,依然有很多美国人搞聚会,说这不就是个大流感嘛,新冠病毒是假的、伪造的新闻──可见何其愚昧。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承认部分流感死者可能实患新冠肺炎(源自:央视新闻)

  :在污名化中国上,下一步西方舆论会从哪儿发力?
  :下一步就是推责,并且运用法律武器,把这搞成一个“复仇计划”。这背后每一种力量都有自己的动机:政党、政客想要选票;资本要把持对社会的主导权;媒体有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设置。总体来看就是在社会层面“anti-Chinese”、搞种族歧视,在精英层面“反共”。

  :有学者警告称,这样搞下去,是在重蹈上世纪美国的“麦卡锡主义”。也有分析称,美国、欧洲在联手推进对中国的“围堵”。您怎么看?
  :美国前驻华大使已经说了,今天的美国就像1930年代的德国。目前来看,美国是反华的领军者,欧洲一些国家则在附和。欧洲对中国的批评是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的,他们不完全站在美国一面。欧洲有自己的力量。现在的西方世界不是冷战时的西方世界,想要统一起来“围堵”中国很困难。
  西方世界发生了变化。这次抗疫,哪个西方盟友公开站出来说要让美国帮忙?一个也没有。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没有国家向美国求援。
  欧洲从价值观上批评中国,他们也有各自的立场,德国、法国都有自己的议程。他们既不喜欢推崇单边主义的美国,也不喜欢跟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美国想通过五眼联盟制造病毒“中国起源论”,但联盟中的其他国家并不认同。
  所以,在反华这件事上,我不认为欧洲和美国会形成统一阵营。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只要中国自己足够开放,美国和欧洲很难完全走到一起,因为美国领导力下降了,不是二战后的美国了。表面上这些国家都在批评中国,实际上他们立场不一样。这点要看清楚。

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5月6日接受CNN采访(图源:央视新闻)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5月6日接受CNN采访(图源:央视新闻)

  :我们此前聊过多次西方舆论就中国抗疫的议程设置。中国应该有怎样的议程设置?
  :西方说我们搞“口罩外交”,我们要说自己是“人道主义外交”。人道主义、救死扶伤,这些话语是通行的。中国的医疗物资出口到100多个国家,美国很多州长公开致谢,中国的企业家、民间力量也都在援助他国抗疫,行动上都是得分的,但是言论得分不够。
  同时,要考虑“度”的问题。比如针对美国反华的议程设置,说实话,你对抗得越激烈,反华势力会越开心,“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嘛。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6%的美国老百姓对中国不持友好态度。所以蓬佩奥等人的高调反华,是故意的,尤其是在外交上。
  怎么回应?在我看来方式要调整。比如疫情发生后,有没有人讨论中欧关系、中美关系?没有啊,一心一意抗疫。对比看美国呢?政客开始是操弄股票,现在是甩锅,这是反人道的。不是去抗疫、救老百姓,而是整天推卸责任。要多点出这些方面,多说这种行为对美国的坏处。他们哪里是为了美国的公共利益?!
  美国政客最希望我们跟他们打得厉害,去看美苏之间的历史就知道。他们的政治人物最怕的就是“冷藏”,没人骂他们。因此,中国最简单的回应就是,美国需要美国官员抗疫,美国人民需要的是蓬佩奥为抗疫做实事,而不是把责任推走。

  :但美国联邦政府可以说,抗疫主要是各州州政府的责任,这是他们的央地分工。
  :美国的州长也都在抱怨联邦政府应该负责。进口呼吸机、进口医疗物资,都要通过联邦政府批准。现在从中国进物资多困难啊。在中国有朋友、有人脉的,可以搞到医疗物资,为什么你联邦政府不做这事呢?为什么不解决医疗物资问题呢?这是各州最需要的东西,是跟老百姓生命有关的东西。

5月10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茨克抨击联邦政府防疫不力(图源:海客新闻)5月10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茨克抨击联邦政府防疫不力(图源:海客新闻)

  :上次我们谈到二战前社会的大恐慌,谈到历史上的瘟疫、极权和战争。在您看来,这次疫情是历史的重演还是新的历史即将展开?
  :完全是新的历史。美、苏各自拥有集团的历史已经没有条件重演了。现在欧洲对美国失望,美国影响力下降,欧洲很可能作为独立的一极出现。
  还有人担忧华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处境。的确,不仅是华人,包括广义上的海外亚裔,都受到歧视。这有点类似二战时期日本人在美国的遭遇,低人一等,要证明自己的“忠诚”,只能走上战场。要证明对美忠诚,是不是也必须分开“中”和“华”?这是已经在发生的事实。所以有人担心麦卡锡主义会重演,毕竟在政治人物的随意操弄下,西方老百姓哪里分得清“共产党”和“华人”?
  我最近很关注美国失业率,现在的失业率已经超过了大萧条时期。美国普通民众又大多没有存款习惯,一旦失业,那么多人口去做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煽动仇恨非常危险,二战前德国和意大利的纳粹是怎么起源的?社会恐慌,就需要强权、右派民粹主义,希特勒不就是煽动对犹太人的仇恨吗?
  煽动仇恨,要有内部或外部的“敌人”,现在要发泄到谁身上呢?德国当年是对准犹太人,演变成了战争。对这一点我非常忧虑。
  当然,历史有参考作用,但不会简单重复。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美国就是要搅乱你,让你分心,美国的NGO们肯定会来做起诉这件事,还有很多反华势力会来找麻烦。
  现在就要看清“后疫情时代”的样貌──我们此前谈过,“后疫情时代”是有限全球化,每个国家都回到“主权国家”,无论是产业链分布还是国家能力,所以我们也一样,要回归本国,把自己的事做好,按照既定的计划去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20-5-13 21:55:58|显示全部楼层

侠客岛对话郑永年:西方舆论围攻中国抗疫,是新冷战的升级

源自:侠客岛
原文标题:对话郑永年:西方舆论围攻中国抗疫,是新冷战的升级
⊙记者:公子无忌

  近期以来,中美、中西舆论进行了多轮激烈斗争,侠客岛也一直在跟进。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抗疫卓有成效,但在西方一些人眼中却一无是处?
  就这些话题,我们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进行了一番长谈,分上、下两篇。今天是上篇,关于西方舆论针对中国抗疫的“叙事策略”和“议程设置”。

郑永年郑永年

  :郑教授,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最近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又开始了多轮甩锅。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说法是病毒从武汉病毒所泄露出来;欧洲一些媒体跟进,说可能是去年参与军运会的军人从中国携带回国。这种阴谋论不少政客在用,目的当然是让中国“负责”、赔偿。在此叙事之下,中国对他国的援助、医疗物资出口,被说成是“收买人心”“赎罪”。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归结起来,西方目前主要有几种说法:一是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二是从病毒研究所流出,甚至有阴谋论说是中国制造出来为了跟美国竞争。我个人认为,病毒绝对不是中国“人造”出来的,我们也没这样的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建立在道德文明之上的大国,没有也不会去制造对平民百姓构成巨大伤害的病毒。
  无论病毒起源于何处,西方舆论现在一个核心议程设置是“中国要负责”,这是疫情扩散之初西方就已进行的议程设置。这要放在中美关系演变的大背景下看,而不是单纯看疫情,孤立事件会看不清楚。
  这种演变的大背景就是:美国把中国视作主要战略对手甚至“敌人”。之前,贸易战、“文明冲突论”就是这种演变的发端。美国政客将新冠病毒污名化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是中美关系这几年连续性变化的一环。
  以蓬佩奥为例,他这种政治人物可不是一般民众。新冠肺炎早期没有统一名称,但是后来当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名称、西方大多数媒体和政治人物也都将其称为“COVID-19”时,为什么只有美国政客还一直坚持用“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的说法?如果说贸易战是“新冷战”的开端,围绕病毒的斗争,就是“新冷战”的升级。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个政党派别推卸他们本国抗疫不力责任的问题,而是这些强硬派、冷战派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中美关系升级到更加对抗的阶段,带入“新冷战”的升级版。

蓬佩奥(左)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谈及武汉实验室、“断供”世界卫生组织等话题蓬佩奥(左)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谈及武汉实验室、“断供”世界卫生组织等话题

  :是的,从现在看,西方的议程一步步设置得非常清楚:封城封省?侵犯人权自由。中国抗疫成功、死亡率比西方低很多?不可能,一定有漏报瞒报,人为修改数字。西方出现大流行?病毒起源在中国,不是某国抗疫不力。中国帮助其他国家抗疫?影响力外交、“收买人心”……总之,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认为中国要负责,要背锅,甚至要赔钱。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西方这些叙事策略。
  比如数据调整。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有一个报道统计说,在每一个西方国家,实际的感染数字可能比他们官方数字还要高出50%左右。中国也有数据调整,比如武汉。这很正常,因为精确到每一个病例都统计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各国GDP数字还每年都有动态调整呢,关键是要把数字变化解释清楚。
  美国也有这样的病例,本来以为是因其他病症死亡的,结果解剖后发现,是因为新冠病毒。这是个很复杂的科学问题,要用科学的方式来解答,而非政治家来定义。这些数字随时可能因为科学发现而有变化。西方也在不断修改数据。中国修改数据就不科学,是隐瞒;你修改就科学,是透明,这是什么道理?
  西方也有许多人对中国的抗疫历程是真的不清楚。中国控制疫情的方法跟西方差别太大了。中国不存在西方讨论热烈的“社交距离”问题。政府说不要出去、待在家里、戴好口罩,老百姓就照做。我们之前聊过,实际上中国牺牲了很多,比如一季度的经济;西方还在争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责任,争论保经济还是保生命、保自由还是生命,中国根本不争论这些。中国是以生命为核心的,西方以自由为核心,这能一样吗?
  只要对比武汉和纽约就很清楚。中国怎么阻断这种超大城市的社区感染?很清楚。武汉的确采取了超常手段,1000多万人的城市一下子“暂停”,湖北、武汉人民确实付出了许多,但是拯救了更多生命。
  这就是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是我们总体价值观的反映。西方老骂中国不自由,一开始还说方舱医院也是集中营,后来也学过去了。
  其实,我不认为西方政府真的觉得“自由更重要”,他们是因为做不到中国这样才那么说。他们既没有政治条件,也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条件就是老百姓觉得“自由更重要”的价值观,认为你政府管得太严,就抗议,一抗议政治(选票)压力就很大;社会条件就是“老百姓要经济啊”,说什么老百姓也不听。我整天看CNN,政府说要保持社交距离,大家就是不遵守。纽约救济船来了,大家集体跑去看,毫不遵守社交距离规则。加州也是,人们蜂拥去沙滩,市长都吓坏了。
  西方说中国早期怎么怎么样,但是西方自己呢?比如美国政府什么时候知道有疫情、病毒开始流传的?民间什么时候知道的?

美国纽约,医护人员准备将一名患者送入医院(图源:新华社)美国纽约,医护人员准备将一名患者送入医院(图源:新华社)

  :外交部表示中国1月3日就向美国通报了疫情。
  :1月初就知道了,那你美国政府为什么拖呢?而且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政客还在抛售股票、跟大众说不要恐慌,政府最高层还在说美国有最强大的经济、最先进的医疗体系,是最安全的。这怎么能怪到中国身上呢?说西方政客推卸责任、散布政治病毒、搞意识形态化、种族主义,对,但光指出来还不够。中国要自己设定关于病毒扩散的议程。
  总体来说,这种议程至少要做到“三个回归”:回归基本事实、回归科学、回归理性。
  基本事实非常重要。只要不是人为制造的病毒,是来自自然,就不是原罪。就像崔天凯大使在美国解释的那样,“应对疫情是一个发现和认知病毒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这很正常。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些方面不同步,也属正常,各国都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美国、和西方的“科学家共同体”之间,信息沟通渠道是非常通畅的,论文发在英美的科学杂志上,西方科学家早就获得了很多信息。包括外交部说1月初中美之间就有通报,这说明不存在“刻意隐瞒”。这个时间线很重要。
  同样,美国后续发生的一些事实,中国的媒体也要报道,尤其是美国媒体报道的那些。加州的解剖案例说明美国早就有了病例。

  :是的,现在最新的科学论文说,可能去年12月病毒已经在欧洲传播了。
  :对,这都是科学发现。这些基本事实我们要仔细理清楚,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再就是回归科学和理性,要让“科学家共同体”去说话。政客没什么资格说这种严肃的科学问题。美国科学家共同体跟政治是有距离的,科学需要很多研究,是需要时间的。这就跟当年所谓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样,后来进行尸体解剖,才发现起源于美国。
  要让科学家说话,不要陷入政治化的吵闹。美国的律师、社会团体、媒体、NGO都是政治化、情绪化的,但是科学家共同体不会乱说话,因为必须遵循理性的团体规则,这个群体是公正的。以后哪怕美国有人真要起诉你、跟你打官司,科学证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些证据必须提早搜集。
 兰草卡吉 发表于: 2020-5-12 14:14:00|显示全部楼层

郑永年:政治凌驾科学与西方抗疫问题

源自:中新网
原文标题:郑永年:政治凌驾科学与西方抗疫问题

  据中新网5月12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指出,政治凌驾于科学是美国等国家政府抗疫不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篇题为《政治凌驾科学与西方抗疫问题》的文章认为,(美国)政治凌驾科学在政治人物个人、政治利益集团、国际三个层面展开。抗疫开始迄今,美国抗疫故事每天似乎是围绕着行政权力,即总统和科学家专家群体之间的矛盾而展开的。总统和国会围绕着如何应付美国的经济问题而有过互动和交锋,但并不是主线。
  文章评论说,尽管因为政治所驱,各国都出现了推责的言论,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多的高官和国会议员,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推责中国上。人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些官员和政治人物把精力投入到抗疫,可以拯救多少生命呢!
  该文摘编如下:
  冠状病毒疫情在各国散播,各国抗疫成绩相去甚远。造成各国之间抗疫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但如何处理政治与科学之间的矛盾,无疑是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处理得好,不仅疫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社会经济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相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东亚社会的抗疫很显然是比较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在于东亚政府在抗疫过程中,能够实现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平衡。
  而抗疫开始迄今,美国抗疫故事每天似乎是围绕着行政权力,即总统和科学家专家群体之间的矛盾而展开的。总统和国会围绕着如何应付美国的经济问题而有过互动和交锋,但并不是主线。
  政治凌驾科学在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政治人物个人层面的政治。这里特朗普无疑是主角。特朗普为了其个人权力、选举等考量,不惜否定专家的科学建议。特朗普上任以来屡屡否定与其立场相违、甚至指正其错误的权威意见与实施,以扩张其个人权威。
  这次疫情中,特朗普把这种情况推到了极端。总统多次无视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官员及其他专家基于科学的建议,淡化疫情,提出未经证实的疗法。
  他甚至建议用注射消毒液的方法,来杀死人体内的冠状病毒。尽管他稍后否定,但美国已经有些老百姓按照总统的方法做了。总统个人的傲慢也导致了白宫的失守,一些工作人员确诊感染冠状病毒。总统个人在要不要戴口罩问题上浪费了很多时间,最终决定戴了,但总统本人还是经常不戴,连白宫工作人员也搞不清楚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行为规则。
  个人利益也表现在一些国会议员在疫情期间,利用内部消息而出让股票的事例中。
  其次是利益集团层面的政治。这主要表现对经济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的争论,及其相关的政策之中。美国的很多保守派政治人物,无论在联邦层面还是州和地方层面,一直把经济置于生命之前,甚至公开主张为了经济可以不惜人民的生命。尽管这种争论不可避免,但经济重于生命的理念,的确影响着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抗疫政策的有效性。
  近来,尽管冠病确诊病例仍在上升,白宫表示,由于国家在抗疫上已经取得巨大进展,由其领导的白宫抗疫工作小组会很快解散,改由各联邦部门协调抗疫。但美国的多个专家模型预测均显示,如果美国恢复正常活动重开经济,确诊和死亡数字将激增。各种民调也显示,过半美国人对解封仍感不安。面临批评,特朗普又改口,称抗疫小组工作出色,会无限期延续,但同时会把重点放在“安全和重开国家、疫苗、治疗”等方面。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CDC在4月制定了供地方官员决定如何按部就班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的系列具体建议,但遭白宫搁置,因为指引有违特朗普让各州自决解封的策略。白宫阻挠CDC的报告,变相将防疫举措实施转嫁给各州甚至企业本身。一些共和党掌控的州为保经济而急于重启经济,而民主党掌控的州继续抗疫。
  其三,在国际层面,美国总统和高官都竭力想把冠状病毒扩散的责任推给中国。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科学界共同体,对冠状病毒的起源仍然处于研究阶段,但美国的政界和保守派媒体不断制造着种种有关冠状病毒的“理论”,如“中国起源论”“中国责任论”和“中国赔偿论”等等,试图把自己抗疫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
  共和党试图把“中国责任”作为特朗普保持总统职位的竞选议程。美国更想通过“五眼联盟”炮制推责中国的“病毒阴谋论”。美国过分的做法,甚至招致一些联盟成员也开始和美国保持距离。之前,在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美国的盟友曾经听信美国,犯了大错。
  尽管因为政治所驱,各国都出现了推责的言论,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多的高官和国会议员,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推责中国上。人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些官员和政治人物把精力投入到抗疫,可以拯救多少生命呢!
  在任何国家,政治是客观存在的,也不可或缺。在民主国家,政治被视为是防止政治人物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其所代表的党派利益而去专权的有效途径。但如果政治凌驾了科学,就很难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去挽救老百姓的生命。恢复经济活动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如果社会停摆,经济垮了,就会产生其他更多的问题。
  历史地看,随着企业的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大量上升,民众生计困难,大规模的社会恐慌不可避免;同时也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因吸毒、心脏病、抑郁症等跟经济受挫有关的问题而死亡。因此,恢复经济运转有其必要性。问题在于如何科学地逐步开放,而非根据意识形态来进行。
  如何达成政治和科学之间的平衡?这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东亚社会在这方面的表现要远远优于西方社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存在就合理 发表于: 2020-4-2 20:09:58|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郑永年: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蔓延和巨大冲击?

源自:侠客岛
原文标题:[解局]对话郑永年: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蔓延和巨大冲击?
⊙记者:公子无忌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急速蔓延,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随着确诊病例、死亡人数的攀升,疫情会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产生多大多久的影响,是萦绕在许多人心头的疑问。
  就此,我们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郑永年教授进行了一番长谈。

  1、侠客岛: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几个月。您对各国应对疫情有何整体观察和评价?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在疫情防控上举措与效果的差异?
  郑永年: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应对疫情的表现令人失望。西方拥有最发达的经济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庞大的中产阶级,所有条件都很优越,为什么还是失控状态?如果要我来打分,满分十分,西方国家五分都不到,最多拿四分。
  现在西方一些人怪中国,这没道理。要知道,新冠肺炎病毒是人类此前未曾见过的,抗击疫情是全新的挑战。中国迅速行动起来并获得成效,实属不易。相较之下,欧美说不过去,他们有足够时间,为什么没准备好呢?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月1日10时,过去7日报告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月1日10时,过去7日报告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比较来看,东亚国家和地区防控做得比较好,至少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体制动员力。从东亚战后的发展史来看,包括日本、四小龙、中国在内,多数属于“发展型政府”,政府比西方强势;西方是资本主导的秩序,美国现在还在讨论,甚至说“牺牲生命也要维持经济运作”,“保经济更重要”。
  第二,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东亚社会的民众普遍更守纪律。政府要求居家隔离、不要恐慌、不要抢购、按时量体温,绝大多数民众都能做到。对东亚社会来说,“生命安全”和“自由”不需要比较──命都没了,还有什么自由呢?
  西方则不同,现在还争论“权威主义”,认为政府权威过大,就没有自由了。至于“群体免疫”这话,放在东亚不可想象,会使政府丢掉合法性。
  在这个意义上,东西方都有“契约”,但是形式不同。西方的契约是选票,选上就可以。但问题是,政治是治理,不是选出来就高枕无忧了。天天指责别人、或者提前布局抛售股票,这样的政治人物不会取得什么实际治理效能。

人们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的办公楼外排队等候测温,图源彭博社人们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的办公楼外排队等候测温,图源彭博社

  但疫情防控也不只跟体制相关。说到底,西方国家应对疫情不力,是资本和社会失衡的结果。
  他们确实有最发达经济体、最发达的公共卫生体制,但口罩、防护服、洗手液等基本医疗卫生物资都不能生产。不是没有这个技术,而是生产能力流到其他国家了。
  反过来也一样。中国抗疫能有今天的成效,除了有效动员、一线医务人员舍生忘死付出,还要归功于物资生产能力。中国最值得重视的抗疫经验,是“制度资源”和“经济资源”配合、统一,西方的制度和经济资源则产生了错位。
  中日韩三国在抗疫初期合作很好,跟产业链密切配合有关系;欧盟没有产业链,就合作不好,所以很狼狈。美国也是。

新冠病毒,图源美国FDA官网新冠病毒,图源美国FDA官网

  2、侠客岛:不少机构及学者都在讨论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有分析说会造成全球性衰退,有人拿疫情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甚至与当年的“大萧条”相比。您怎么看?
  郑永年:全球化条件下就是这样,第一季度中国几乎停摆,好不容易慢慢恢复,订单却大幅减少了。所以有人说,只要世界不变好,中国也会很难。这有道理。
  但要思考的是,疫情冲击之下,还有“世界经济”吗?新加坡147架飞机,现在只有9架在飞;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更不必说;制造业也没有需求。因此疫情之后,肯定会有很多反思,尤其是一个问题:全球化到底为了什么?
  在我看来,经济全球化还会继续,但不会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每个国家都会把事关国家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的生产能力留在国内。
  上一波经济全球化,很多国家失去了“经济主权”,税收、就业等都转移出去了,国内产生了很多矛盾,社会差距拉大,中产阶级规模越来越小,这都是现在西方民粹、保护主义的产生根源。所以,未来的“全球化”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可能超过“大萧条”。当年大萧条几乎只影响西方国家,但现在主要经济体都受到影响。大萧条时各国同意用凯恩斯主义解决问题,但现在呢?一些国家便开始印钱、宽松,只顾解决自己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社会恐慌?在中国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党的系统、行政系统就够了;但很多国家都已经出动了军队来维持社会秩序。
  历史上,瘟疫和战争几乎是孪生兄弟,如果社会恐慌控制不住,民主政府和法西斯政府几乎只有一墙之隔。必须看到,这次是“综合性危机”,是经济危机、社会恐慌、国家治理危机的“三合一”并发症,在西方尤其明显,要非常警惕。
  3、侠客岛:国内公众比较气愤的是,在中国抗疫吃紧的阶段,西方舆论冷嘲热讽;西方疫情蔓延,一些政客甩锅、指责中国,大搞污名化;中国支援国际抗疫,西方又说这是“外交攻势”“掠夺式捐助”。您如何看待这些政治操作和舆论声音?
  郑永年:确实要看到深刻危机。疫情引起的海外的、我称之为“反华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浪潮”已经浮现。一方面,这是政客无能、推卸责任的做法,但更重要的是背后隐藏着“议程设置”。
  二战前法西斯的崛起,是用右派民粹主义反对他们所谓的左派民粹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这个大的局面到今天没有变化。西方民间的反华事例这次能看到很多,Anti-Chinese,华人、华人企业已经感到压力,留学生、出去的学者也是;精英阶层,则非常意识形态化。
  疫情受控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浪潮。按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了病毒名称之后就应该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来,但是蓬佩奥、美国的反华议员到现在还在讲“中国病毒”,这是故意的,远超出“推卸责任”的范畴。
  反过来,中国在行动上、动员上做得很好,反而被说得很差。西方一直有偏见,他们说援助是称霸,应该怎么回应?我们现在还是习惯“国际合作”“大国责任”的说法,这种说法多少西方民众真正理解?这是很精英的话题,但精英阶层非常意识形态化。
  在我看来,不如回归最基础的,就是人道主义。这本身就是战后国际秩序的起点。疫情导致多少人感染和死亡?死亡是全世界的公敌,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这就是弘扬人道主义最好的场合。
  中国领导人说,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难道我们不知道封城、封省、停摆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就这么做了。这是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这个文章做好了,软力量就有了。
  至于病毒起源于哪里,科学家都不知道,政治人物怎么知道?一句话就怼回去了。中国政府现在对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援助,这还不包括各地政府和中国企业的捐助、援助行动。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就是最好的话语,也是最通用的可以接受的话语。

3月25日,中国援建伊拉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揭牌。图源新华社3月25日,中国援建伊拉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揭牌。图源新华社

  4、侠客岛:回到中国。疫情已经对中国的经济、企业和人造成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也提到,“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国内疫情逐步稳定之后,下一步您觉得可以如何布局?
  郑永年:要提前思考未来经济布局。
  前面提到,疫情之后会是新的全球化阶段,各国都会强化自己的“主权经济体”,恐怕要回到80年代以前“有限全球化”的阶段。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要自己生产,但大多数东西还是要自己生产,靠内需,要在自己的产业链上向上爬升,提高技术含量。
  我看到国内有些地方又在用老思路搞传统基建项目。问题是,同样的财政支出,是不是可以向社会公共事业多做投资?比如农田水利、医疗卫生,这都是内需、刚需。旧的思路主导下,总以为等着,国际经济就会好起来。但我认为这次疫情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情。美欧都会一定程度地恢复“自食其力”。
  因此,要有新的“主权经济观”和国际经济观,才能知道下一步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布局。要考虑“需要一个怎样的内需社会”。要救企业、救老百姓,也要把我们自己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做大。大规模基建可以解决一定的就业,但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效。
  我们也看到,社会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企业家捐款、志愿者做事、企业和政府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按理说,西方是小政府大社会,但是他们的民间力量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吗?所以,如果在中国的制度设计中给社会力量更大空间,政府的负担会大大减轻,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也不会比西方差。

中国医护人员,图源楚天都市报中国医护人员,图源楚天都市报
 牛蛙 发表于: 2020-3-30 17:44:00|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战“疫”录:专访郑永年:疫情将重新定义经济全球化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经济战“疫”录:专访郑永年:疫情将重新定义经济全球化
⊙记者:李晓喻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消息,题:专访郑永年:疫情将重新定义经济全球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疫情将重新定义经济全球化,改变世界发展进程。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能甚于大萧条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封城”乃至“封国”,大批经济活动骤停。
  郑永年认为,这次疫情的冲击将远超2008年。疫情引发的不仅是经济危机,还有社会危机、政治治理危机以及国际秩序危机,是多重危机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爆发。与2008年“病症”比较单一相比,这种“并发症”更加危险。
  在他看来,疫情引发的危机有可能甚于1929年大萧条,理由有三:第一,当前全球化程度远高于大萧条时期,在此背景下主要经济体暴发疫情,伤害会远大于当年;第二,疫情期间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战胜了国际主义,国家利益战胜了全球利益,甚至出现“趁火打劫”行为,正常的国际秩序受到冲击;第三,大萧条时各国有清晰的应对方案和工具,但现在应对疫情似乎并没有很好的方案。
  为对冲疫情给经济造成的影响,近期各主要经济体都相继出台了刺激政策。但在郑永年看来,不能对政策效果过分乐观。他表示,当前经济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疫情及其引发的社会恐慌。疫情得不到控制,刺激就是“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作用。因此,必须集中精力先控制疫情,再谈其他。
  郑永年直言,即使全球疫情在6月底前得到控制,“V型”反弹也不现实。疫情得到控制并不意味着社会心理能够马上恢复,各项因为疫情骤停的经济活动也很难一夜之间全部重新开展,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经济全球化可能退回80年代以前
  疫情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遭遇前所未有的“断链”风险,经济全球化将走向何方备受关注。
  郑永年认为,此次疫情让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和本国民众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东西不能任其流失”,经济全球化将因此被重新定义。
  在他看来,今后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状态,即“有限的全球化”,各国会把与国家安全、民生非常紧密的生产部门掌握在自己手里,回到经济主权时代。
  他表示,即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已经形成,但一旦和国家安全联系起来,让已经去往海外的企业回流到本国“事实上是可以做到的”,因为这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融入了各国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说,疫情是一次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大事。”郑永年说。

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否会提升?
  随着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中国近期已向不少国家防疫伸出援手,在医疗物资、诊疗经验等方面提供支持。
  但在郑永年看来,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否会因疫情提升,取决于能否找到合适的、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话语表达体系,让国际社会能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对其他国家防疫的援助。
  他预计,美国领导力会下降,因其没有在这场全球危机中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软实力”下降,人们认为它的国际责任感弱化了。但从历史经验看,每次重大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通常都会增强。
  他同时提醒说,尽管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并对国际社会积极开展援助,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肯定和感谢,但近年来西方一些人对中国日益防范、猜忌的心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应当认清这一点,并做好应对准备。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20-3-22 07:46:00|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郑永年:摒弃偏见增进全球抗疫合作

源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文标题:专访郑永年:摒弃偏见增进全球抗疫合作

c811-ireifzh4763932.jpg
日前,中国同中东欧17国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分享和交流疫情防控经验及信息。这是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业作贡献的又一重要举措。图为拉脱维亚卫生专家在中国驻拉使馆参加视频会议。新华社发(亚尼斯 摄)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3月21日12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7万例,波及国家与地区超过170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正检验着各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在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本网就此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中国疫情防控实现逆转的关键
  :经过艰苦努力,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国疫情局势实现逆转。您觉得中国实现逆转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发的疫情,这对每个国家都是一个重大考验。中国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那么大规模的疫情控制下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我观察,原因主要在三方面。
  第一,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有效政府。在面对疫情等风险危机时,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未知病毒不仅给防治带来科学方面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病毒的不确定性、人传人特性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社会情绪。这种强大政府的存在给予人们信心和定力,带动全社会协同一致共渡难关。
  中国政府承担起防控责任,迅速推出有效举措,举国动员起来,各地政府、军队、社会方方面面都能有效配合。湖北武汉抗疫,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医疗队伍对口驰援,等等,都是中央政府统一调度指挥,各地具体执行落实。这样的体制、这样的调度能力,非常高效、快速,在别的国家很难看到,也很难做到。
  第二,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给战胜疫情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医疗卫生资源支撑。中国有非常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完整的产业链。从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到救助设备、医疗设施、检测试剂,等等,都能快速生产。而西方很多国家普遍缺少口罩,美国还要从意大利运50万份咽拭子回国,看似简单的物资生产,反映出他们没有这种即时的生产制造能力。
  第三,中国人民的高度配合。中国老百姓是很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不像西方普通民众那样比较松散自由。所以,我们看到,武汉“封城”和某些西方国家“封城”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中国民众普遍更加自觉自律,更加配合政府。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说,中国抗疫取得成果应归功于中国政府的领导以及人民的配合,“如果没有来自政府的坚定承诺,没有(人民)强有力的配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些国家错失防控“时间窗口”,同政治角力有很大关系
  :对于中国抗击疫情为世界争取到的“时间窗口”,西方一些国家表现不尽如人意。您怎么评价这些西方国家抗击疫情的表现,这背后有怎样的政治体制运转逻辑?
  :西方媒体和政治人物早期批评中国的那些话,现在完全可以用来批评他们自己的政府。西方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明明看到中国疫情蔓延的局势,却仍然慢半拍,这和他们的政治体制有很大关系。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的策略,背后有选举的考量,两党斗争的考量,还有国会里复杂的角力等。
  政治上较劲,又掺杂部分政客政治利益的得失在里面,政府在面对危机时就很容易拖延、行动缓慢。美国实行联邦制,州政府也是主权政府,因此联邦政府在跨州协调能力上往往力不从心,很难一下子推出有效的政策措施。而中国很不一样,我们看到,疫情暴发以后,中国政府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采取的措施是果断坚决的。
  行动迟缓,部分也和西方国家的国民性、公共卫生资源储备和生产能力有关系。一些国家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储备明显不够,为了避免社会恐慌,只能对疫情“轻描淡写”,最终导致拖延。

对病毒搞污名化是愚昧的,实质是想转移矛盾、撇开责任
  :近期,美国一些媒体和政客屡屡称“中国病毒”“武汉病毒”,这种污名化的做法用意何在?您有什么看法和评价?
  :这种污名化的做法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决议明显背道而驰,很愚昧。实际上,特朗普妄称“中国病毒”,在美国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希拉里·克林顿就回击“总统正转向种族主义言论,以转移人们注意力,(掩盖)他未能及早认真对待新冠病毒、未能广泛提供检测、未能为美国应对危机做好充分准备”。民主党参议员沃伦也公开反对特朗普的种族主义言论。
  污名化的做法,包含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病毒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抗击疫情是全球的责任。
  病毒来源何处,是一个科学问题,要由科学来寻找答案,而不是搞政治化、污名化。他们这种做法是想转移矛盾,撇开责任,为自己前期的防控不力、失职失责找补。这是欺己欺人,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影响自身对疫情的判断,影响本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病毒的源头在哪里,怎么命名、怎么防控,应该交给科学家,而不是交给政治人物去妄下判断。

全球抗疫合作,要摒弃政治偏见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呼唤全球团结合作共同抗疫。各个国家之间应该如何有效合作、应对好这次疫情?
  :病毒没有国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这一次,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中国政府的道义和担当。在防控自身疫情的同时,力所能及地给予很多国家支援帮助。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合作很好的努力方向。命运与共,不能只是有福的时候同享,有难的时候更要同当。
  就疫情合作而言,要多讲一点科学,少一点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种族主义的色彩。各国的政治不能成为合作的阻力,而应该成为助力。把疫情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对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好处,对解决疫情也没有任何帮助。关键还是全球共同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开展合作。对每个国家的防控经验,不能用带着政治色彩的有色眼镜去看,要拿科学态度去看。世界卫生组织来中国考察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一些西方媒体反而质疑“为什么老是夸中国”。所以,一定要用科学的眼光去评判,相互汲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采取适合本国国情和制度体制的防控措施,这样全球才能更团结,抗疫合作才能更有效更坚定。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19-12-26 08:15:31|显示全部楼层

郑永年文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郑永年文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7日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的文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文章分析认为,在开放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变成中国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美国(和西方)要把中国孤立起来没有任何可能性。只要中国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做出应对,中美关系就不会如美国的强硬派所愿。文章摘编如下:

郑永年资料图郑永年资料图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无疑是当今世界不得不直面、也不得不回答的问题。美国在各方面对中国的批评、攻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可以预见,美国在其他很多方面也会制造新的问题。而且,美国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盟国和它站在一起应付中国。
  美苏冷战结束以来,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美国与其同盟之间的关系的确在失去方向,但美国如果想通过把中国塑造成敌人的方法,再次强化与其同盟的关系,西方的确可能再次陷入一战和二战的逻辑。

4917-imfiehq2204537.jpg

  不过,不管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有三点是非常清楚的。
  第一,美国(或者西方)内部矛盾“外在化”不仅解决不了其内部问题,而且会加深和恶化这些问题。美国声称西方自由民主受到了来自中国等国家体制的影响,但这只是美国因为国内诸多严峻问题而失去了信心的表现。实际上,除了那些具有意识形态偏见的人,没有多少美国人会这样认为。
  第二,美国针对中国的作为阻碍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简单地说,中国的崛起有其自身的逻辑,这种逻辑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状态下展开的,中国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要依赖美国和西方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中国老百姓努力的产物,也是国家开放的产物。
  即使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国的现代化仍会继续。中国已经形成自身基于文明之上的政治经济制度,这套制度尽管还在改进之中,但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来源是内需。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市场之一,随着“一带一路”等项目的推进,中国市场正在急速拓展其外延。

7f17-imfiehq2204538.jpg
这是2017年4月21日拍摄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首个墩身成功浇筑。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中马友谊大桥让马尔代夫人民的梦想变为现实,也成为中马友谊的重要见证。新华社发(中马友谊大桥项目部供图)

  就技术来说,任何一个经济体在早期发展阶段,都会依靠从发达经济体转移扩散而来的技术,在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就会转向创新阶段,出现诸多原创性技术。中国走的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三,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不会任人摆布,而是具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制美国(西方)的诱惑。中国不想主动发动冷战、也不想陷入冷战陷阱的主观意图是明确坚定的。在领导层面,从早期的“永不称霸”“和平崛起”到后来的“新型大国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等政策目标,都表明了这种坚定性。此外,中国具备足够的能力防卫和保卫国家利益。
  在开放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变成中国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美国(和西方)要把中国孤立起来没有任何可能性。再者,正因为开放,西方在中国问题上也不再是铁板一块。由于中国利益的庞大,美国的“放弃”只是意味着“转让”,即美国把其中国利益转让给其他西方国家。当然,美国“放弃”中国的意图只体现在强硬派身上,因为“放弃”中国只是行政和政治逻辑,而非华尔街的资本逻辑。
  一句话,尽管中美关系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中国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来应对,中美关系并不会如美国的强硬派所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8:5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