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71|回复: 0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杨轻抒 发表于: 2008-8-22 21:52:1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评在官与文之间寻找平衡

 [复制链接]
在官与文之间寻找平衡

漫谈蒋大海先生散文集《天南海北》



    先做文人而后为官者不鲜见,先为官而后为文人的则不多,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先为文多少给人几分才学的感觉,虽然做了官可以把文忘得干干净净,而做惯了官再来为文,在外人看来就有点走投无路百无一用的意思,面子上过不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思维方式已经与文化人南辕北辙了。所以,对做完官后还放得下面子,耐得住性子来为文的人,我觉得首先应该致个敬。

    为文,毕竟还需要一些真诚,至少在为文的那一刻是这样。

    我就是想向蒋大海先生致个敬。

    认识蒋大海先生的时候我只知道他在做官,现在因为年龄的原因,改任调研员,在老百姓眼中还是官。对于做官之前的事情,从他写的《玄武山记》里偶得一窥,原来蒋先生出生中江,中江中学毕业,少年时候在玄武山上跑上跑下,而父辈也是文化人,算是有家学渊源。无怪乎在《天南海北》里,几乎篇篇文章都出现了那么多的历史典故。文化人以读书为荣耀,即便那些知识在社会上再不值一钱,再不为人所敬重,那份痴情在外人看来就是一种病,但是文化人天生就该得这种病,这种读书的病是文化人的通病,烙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蒋先生的文章当然不是倚马而得,都属于“追记”一类,追记当然可以有时间查资料,有时间寻典问故,但是这也不是一般人耐得住的。半年多前在大街上碰上蒋先生,他曾表示想把自己游历过的地方记述一下,没想到半年之后,厚厚一本书就摆在了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蒋先生的回归是真诚的。

    先为官而后为文者,有了这份真诚,就是成功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需要把为官过程中得来的视野上的优势嫁接到文章中来。古今中外为文者通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眼界太窄,对把握大势缺少自觉意识或者力不从心,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为个人的一点小情绪悲悲戚戚。“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样的句子换了李清照,恐怕也未必写得出来,原因很简单,花蕊夫人的视野比起李清照来开阔得多,高度高得多,只有以花蕊夫人的地位才可以有这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将先生的文章洋洋洒洒,动辄万言,且不说一般人写这么多字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而要在这万言之外不胡编乱造堆砌废话,那就更难。蒋先生的文章长,但是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出文气是畅通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着一种习惯性。换言之,如果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不能把视野放得更宽,想下笔万言恐怕很难。

    当然,光具备了开阔的视野是不够的,舍得下力气,能够细致观察,恐怕不是每个人都办得到的。所谓文章是大处着眼,小处下笔,就是这个道理。为官几十年,比起普通老百姓来,走过的地方不知要多多少,有的老百姓一辈子未必就能走出方圆百里,可是,能够把一些为官者走马观花的陋习去掉这就不易。这表面上看是一个习惯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境遇带来的对生活的态度问题。走马观花的表层原因是对生活大而化之,因为他不必那么仔细,对于经常有机会天南海北的人来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而对一个为文者来说,观察生活是天生的习惯性。蒋先生这本书几乎都是游记,而走过每一处,哪怕一路上因为客观原因真的只能是走马观花,但落到文字间,却常有很新鲜的细节,这就是观察者与走马者的区别了。

    为官与为文在本质上不同,还在于为官需要理性,作为决断者不宜有太多的个人情感,而为文如不投入情感,那就流于说教。所以,先为文而后为官者为官后多半都写不出来或者一下笔就假大空,而先为官后为文,又容易下笔就是文件体。故而,先为官而后为文,需要一个转型过程。最根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换言之,对待一件事物,是选择判断式体验还是选择感受式体验。如果转变不好,文中就缺少独特的思想性,缺少纯属个人的思考,缺少感人的东西,“正确的废话”出现在文章中对读者来说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

    把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起来,比纯感性多三分骨力,比纯理性多五分柔美,打个比方,这大概就是既性感又智慧的美人了。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官意识与文意识之间找到最完美的平衡,非高手不能为之。这里,我还不至于无耻肉麻地把蒋大海先生夸成高手,就是夸,估计蒋先生也不会信,我只是想说,高手都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都是从不是高手到高手的。

注:

   蒋大海:原德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有长篇小说《八月雷》出版。《天南海北》为作者第一部散文集。

[ 本帖最后由 杨轻抒 于 2008-8-22 21:56 编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轻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轻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美中情局在西藏的秘密战 中国英雄与贫民百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8:40,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