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41|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6-11-15 15:31:02|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

 [复制链接]
⊙作者:陈盛娥

推荐书目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古斯塔夫·艾克(Ecke Gustav,1896~1971年)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时间:1944年6月(英文版)
  1991年10月(中文版)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推荐理由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收录了明清家具重器122件
  其中有杨耀先生亲手绘制的家具结构图30余幅
  对启发世人重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以及鼓励后学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4年,古斯塔夫·艾克《Chinese Dometic Furniture》问世。1985年,陈增弼先生得到曾佑和夫人的首肯后,由薛吟女士翻译成中译本,并将它命名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这本专著被称为是“近现代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就连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也感叹不已,评价他“开启了研究中国硬木家具的先河”。后又一版再版,是诸多中国传统家具研究中特别耀眼的一本。
  作为德国人,艾克在华28年,发现了中国明式家具,并用尽一生去研究它,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它,深深地影响了东西方世界的审美。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收录 黄花梨架子床

贵人相助
  艾克早年在德国、法国的大学攻读美学史和哲学史,并游学欧洲,曾在德国著名的设计师摇篮包豪斯学校任教,该校以构造及科学心理为办学宗旨,在西方构造工艺美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称为包豪斯学派。
  艾克可以写出一本关于中国家具的专著,除了自身的学识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在1923年这个动荡的时代就来到了中国。当他任教于国内几所一流大学的时候,结识了厦大国学研究院的张星、陈万里,著名的建筑学者梁思成、刘敦祯教授、杨耀、美学家邓以蛰教授等等。他们基本上从事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对艾克的影响极深。所以当他各地游历时,看到泉州双塔的佛教雕刻时,万分激动,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发表相关文章。
  当时艾克很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于是拿着当年在泉州等地拍的许多照片前去拜访梁思成。梁思成也对艾克早有耳闻,从照片中看出艾克接触了不少中国古代艺术,颇有些研究,立即同意他加入营造社。之后便开始对中国的古代铜器、玉器、绘画以及明式家具进行了研究。
  因为工作的关系,艾克还认识了一批北京鲁班馆的匠师,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工艺。没有这些民间艺人,根本就无法展开研究。
  这中间对艾克帮助最大的当属杨耀先生(1902~1978年)。杨耀十分精通制图,艾克遇见他,在研究明式家具上可谓是如鱼得水。艾克在《Chinese Dometic Furniture》致谢辞中说到:“我有幸得遇杨耀先生,一位艺术家和天才制图人。他以线条图传达出中国家具的精髓。”
  艾克在中国的几十年时间,他还认识了人生伴侣曾佑和,并于1945年结成连理,后两人移居美国生活。在美国,曾佑和女士担任艺术史教授,与艾克共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在艾克逝世之后,她保管艾克生前所藏。出版中译本时,她为此作序。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收录 黄花梨翘头案

收录大量的明代家具孤品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译本,文中语言偏西方化,如果不让自己暂时远离浮躁不安,静下心来,基本上很难懂得艾克所要传达的内容与思想。而后来的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多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木工术语,较之,似乎更容易读懂它。尽管如此,艾克这本书不像一般的工具书那么刻板,适合在你困顿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感受一下明代的文明。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包含了两种“清单”,语言的和图像的。书中文字叙述不多,仅为“绪论”部分,大概地叙述了明式家具的演变、种类、工艺以及用材,简单地说,就是一篇论文,貌似信手拈出、便尔涉笔,实际上却是言之有据。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收录 黄花梨圈椅
  除了“绪论”部分,艾克均以大幅精美的实物图像进行展开。这是本书的精华部分。书中的122件明式家具实物,为当时在华的50多位欧洲上层人士所珍藏,而艾克本人也收藏了其中的一部分。它们大多是清晚期至民国初期的动乱中,从王府贵宅中散佚出来的精品,有些甚至是极为珍贵的孤品,具有宝贵的鉴赏价值和文献价值。比如,恭王府流出的明代黄花梨圈椅、明代黄花梨理石面长条桌、明代黄花梨小条案一对、明代黄花梨双人凳一对、明代黄花梨二连橱等,其中有5件是《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的示例。2006年,曾佑和夫人将它们无偿捐赠给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处。
  作者没有以艺术家身份来进行赏析,拘泥于家具的风格特色,而是与国内学者杨耀先生,共同绘制了30余幅明式家具的测绘图纸和4张榫卯构造图纸,从正立面、侧立面、断面等各个层面,将明式家具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明晰地展现出来,以准确的数据来阐释明代家具本质的美。为了这些图纸,艾克将挑选、购买到的明式家具拆解开来,并指导擅长测绘技艺的杨耀进行绘制而成。特别但是得大环境之下,这项工作非常难以完成。
  艾克最难得的是独具慧眼,他有识见、有品位,当然还有人缘,在西方式的笔调里,穿插着永恒的明式家具,最是令人击节。
源自:《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亿: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成 中西方专家撰写的明清家具鉴赏书目推荐
2# 四姑娘山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7-1-18 23:51:1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的问题家具

  古典家具研究
  文、图/李心宇 编辑/吴少菊

★ 人物介绍
  李心宇,女,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古典家具评估师,CCTV微视古典家具讲师,中国古毯研究学者。从事古典家具、古代地毯研究工作多年,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红木相关节目的录制。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文物艺术品学院、红木文化讲堂等地讲授家具及地毯方面课程。于《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中国收藏》《收藏快报》等刊物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
李心宇
  导语
  现代高仿家具大都以明清时期经典款为仿制样本,但经典中也不乏瑕疵者──多数是因辗转“伤残”后不善的修饰打理,人为导致的瑕疵,这大体也缘于后人对家具理解的偏差。艾克书中,就有几件这样的家具。
  现代高仿家具都以明清时期经典款为仿制样本,因为这些家具都是几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无论造型、工艺、用材都集那个时代之大成──合理的设计、精美的制式、严谨的做工,处处展现古人的智慧。
  一般情况下,经典家具多出自皇宫或古代贵胄之家。朝代更替之时,它们或辗转流传至国外,或颠沛流离于民间,及至被博物馆或收藏家发现才得到安稳保护,结束动荡的生活。不过,这些经典家具中也不乏瑕疵者──多数是因辗转“伤残”后不善的修饰打理,人为导致的瑕疵,这大体也缘于后人对家具理解的偏差。
  由于时间长、数量多,有些瑕疵家具便“因残成式”成为经典,且已然陈列于博物馆中供今人研究、赏鉴,不断出版成集。但后人多不知晓,还日复一日地误仿。这种现象应引起后来者的注意,不然,错误的做法还将延续,经典无法名符其实。
  古斯塔夫·艾克所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就有几件这样的问题家具。

“以歪就歪”成经典:黄花梨圈椅
  现藏于北京恭王府的“黄花梨圈椅”(图1)就是一件“以歪就歪”的典型例子。因被大量仿制,人们早就认可它现在的模样,至于它最初如何已无人探究。
图1 黄花梨圈椅
  从正面看,此椅无懈可击:选料精良,造型优美,各部分比例得当,尺寸拿捏精准。椅面下设双劈料牙板,正面牙板两端下饰雕花云头坠角牙头,步步高赶枨下饰罗锅枨。
  细看侧面及后面,发现六个素牙头与正面精美雕花云头坠角牙头气韵相悖。一般情况下,牙头需与牙板连结成优美弧线来组成完整的装饰部件。而此椅六个素牙头与考究的双劈料牙板衔接极显突兀──牙板劲挺,牙头呆滞(图1-1),不似正面雕花云头坠角精雅,更不似明式黄花梨家具牙头曲线所应呈现的优美走势。
图1-1 素牙头与考究的双劈料牙板衔接极显突兀:牙板劲挺,牙头呆滞。
  曾有业内专家上手鉴定此椅,发现双劈料牙板下有闲置的卯眼──栽销,其与前面的雕花云头坠角的卯眼规格相同、位置相符;而后装的素牙头并未开榫,是用胶直接粘上的。
  为什么家具上会有弃置不用的栽销?追根朔源,从家具收藏者艾克夫人口中得知:早期,艾克得此椅时,曾因牙头丢失而修理过──用楸木配置了六个素牙头装在两侧及后面。多年后,此椅辗转流传到香港,经香港经营古家具的著名世家修复,为尊重艾克著作起见,用黄花梨料仍按楸木牙头样子做了替换。第一次用楸木修复时,牙头曲线有很浓的民国特色,可能当时社会动荡,经济不景气,人心不定,工匠修复家具时不免草率行事,并未关注栽销的来龙去脉,也未顾及正面雕花云头坠角牙头和栽销之间的关系,才出此拙劣方法进行修复,远离了经典明式圈椅应有的艺术水平。
  两次修复及弃置不用的栽梢,成为证明此椅原四面都是雕花云头坠角牙头的有力证据。不过,无论是楸木还是黄花梨木牙头,都一直没有影响此椅在古家具行内的经典地位。尽管很多厂家还在仿制,但我们却不可不知此椅造型瑕疵的由来。

“上奢下陋”成异类:黄花梨方桌
  同上例相比,另一件常被仿制的“黄花梨方桌”(图2)就更加“无厘头”了。
图2 黄花梨方桌
  方桌高42厘米,上半部呈明式家具高古造型:冰盘沿,高束腰,腿部上端呈束腰短柱;桌面下设宝盒式霸王枨(在四个枨子的连结处扣上宝盒)(图2-1),为霸王枨上乘做法。上半部制作考究,下半部却截然相反:小短腿似乎撑不住厚重的桌面,腿部马蹄兜转无力,只是象征性的浅浅一刻,这种符号化的造型,呈现的是民国马蹄的风貌,整体造型上奢下陋。
图2-1 桌面下设宝盒式霸王枨
  传世经典明式家具的马蹄是以大辐度曲线呈现的,兜转有力,这种做法非常费料,艺术感染力极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马蹄兜转弧度越来越小,呈端庄方硬的稳健状,装饰感极强;到民国时期,马蹄已退化成程式化的符号,呆呆的与腿部几乎成直线落地,甚至小得几乎看不出来(图2-2)。
图2-2 明式、清式、民国时期马蹄足对比。1
图2-2 明式、清式、民国时期马蹄足对比。2
图2-2 明式、清式、民国时期马蹄足对比。3
  不难看出,“头重脚轻”的方桌有可能是为适应当时沙发的流行而被截了腿,马蹄足也被草草处理。其“上奢下陋”的造型使其成为同类家具中的异类,非常令人惋惜。更遗憾的是,现在还有些厂家在仿制。

“囫囵改造”成怪胎:三弯腿罗汉床
  有些改造家具在古家具行当里被称做“亲家活”,也叫“插帮车”,即一件家具本身残损了,把另外一件家具的残损部件拿过来,修改后共同组合拼揍成一件家具。艾克书中的“三弯腿罗汉床”(图3)就是一例。
图3 三弯腿罗汉床1
  此床座面冰盘沿,三弯腿,外翻球足,整个床身浑圆有致,没有拼揍痕迹,保存完整。
  但从三块床围板来看,就颇为别扭。一般来讲,罗汉床围板应中间高,两侧低,长短围板交接处要接合紧密、图案连贯。此床围板三面等高,两块围板交接处的图案残缺不连贯,有悖罗汉床造型常态。另外,侧围板前端还存留废弃卯眼儿塞堵痕迹,形状极似架子床围板安装在床柱上的走马销的样子。
图3 三弯腿罗汉床2
  下半部工艺造型这么考究的罗汉床,围板拼接处的图案却不能完整衔接,再加上用木块补平的卯眼儿,“怪胎”式的做法成为我们判断其由架子床围子和罗汉床底座拼揍而成的结论提供了铁证。

审慎对待经典
  优秀的古典家具各部位的造型、结构都应该是统一协调的,不能轻易更改,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功的修复,理应保证家具上下各部位神韵连贯,一气呵成。那些自作聪明的改制者绞尽脑汁的“杰作”终究会露出各种破绽。
  这三件家具都来源于艾克先生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也都是被公认多年的经典款式。一把经典的圈椅(民国时期的错误修理,后世因错就错的延续修理和仿制)、一张截腿的方桌(上奢下陋的破绽,现出明、清、民国马蹄的不同)、一件拼揍的罗汉床(床围等高,图案不整,废弃卯眼,显现改造样貌)都使我们认识到,即便是被人们公认很久的经典款式也偶有瑕疵。
  今人在研究经典时应持审慎态度,改变原先仿制古器物的思维方式,形成思考习惯,不断推敲、总结、改进,方不辜负古人留下的经典与精华。
源自:《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6:52,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