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34|回复: 4
 3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8-10-19 18:33:2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五凤溪:触摸沱江古商道脉搏

 [复制链接]
  1966年冬,成渝铁路线上,一列蒸汽火车拖着长长的浓烟,穿行在龙泉山脉崇山峻岭中,隧洞一个接着一个,隧洞里车轮与钢轨摩擦发出的混响,沉闷得让人昏昏欲睡。火车奔出一座隧洞,驰上了一座高架桥,突然眼前一亮:桥下是一条碧蓝的溪流,叠山近水拥抱着一座很精致的古镇,鱼鳞般的青瓦屋面和突兀的风火高墙,夹着一条细长的石板小道逶迤消逝在炊烟氤氲的青山绿水之中。就是那一瞥,这座枕山面水的清秀小镇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五凤溪:触摸沱江古商道脉搏
  沱江穿过金堂“沱江小三峡”,进入宽阔、舒缓的低山丘陵,在五凤溪迂回曲折,像一条飘舞灵动的翡翠丝带,形成长约二十余公里的两个硕大的“S”形河道。奔腾汹涌的沱江,从峡谷走向开阔,仿佛经过上苍的点化,变了模样。江水浩浩荡荡、从从容容,既显示出大气磅礴的阳刚之气又内敛温婉、平和的阴柔之美。
  古人将目光聚集在这里,天然的优良航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上通淮、赵,下达泸、渝,西结成都,东指川中,这里几乎可称为成都东部距离最近的一个十分完美的水陆物资集散地。自汉代以来,这条千里沱江航道便经年舟楫不绝,沱江号子唱响了古老的河道,纤夫肩上的缆绳荡悠着漫卷的历史风云。
  关于这座古镇的过去和来历,民间赋予了更多的想象丰富和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一座山、一条溪、一口井、一棵树,都可以将你拽进“龙门阵”的故事堆里去。
  清代“湖广填四川”那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移民浪潮,给沱江边上的小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兴旺。来自湖广、江西、岭南、陕西各路的移民迁徙在五凤溪,经过几代移民的艰苦创业,在战火蹂躏的废墟上,重建了古镇的文明。同川内许多沿江古镇一样,五凤溪也毫不逊色地拥有号称“九宫十八庙”的建筑群落,四方城门和栅子门,关圣宫至今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

鸣阳古码头最后的铁驳摆渡船
  黄水河与沱江交汇处清浊分明,在类似鱼嘴的一截土埂上,有四五个钓鱼的人面对宽阔的大江站在岸边,手持长长的钓竿,神态闲适地静候着鱼儿上钩。“这里就是过去的龙王庙,一龙镇两江,祭龙王爷的地方……”,前五凤镇党委书记唐仕发指着一片空地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五凤溪著名的“古刹临江”景点,过去“日受万夫拱揖,夜承千灯护照”,江边一片帆影。从地面隐约可见殘存的屋基,却只能凭借想像去勾勒居高阜临悬崖那座古寺的巍峨和壮观。江水滔滔,远望庙在水上浮;危岩耸峙,俯看水在庙下流,只是往日的写照了。
  沿着江边山崖下铺砌的石板小道,几棵苍劲古老的的黄葛树枝叶繁茂,树根像暴突的经脉一样遍布在红色的崖壁上,它的脚下就是鸣阳古码头。古码头已经废弃,凸凹不平的石级上落满了枯叶。在它不远处,是一个新建的水泥大码头,空荡荡的,没有船支停泊,很有一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
  一只机动铁驳渡船,在江上“突突突”地来来往往,打破了江面的宁静。这只船可载几十个人,平常天过往的乘客不多,逢场天客流量就大了。船老板叫卢孝志,五十来岁。看见我们在江边拍摄,就招呼我们给他照两张。照过相,我们就搭乘他的船,同他聊了起来。卢师傅是这里的“老江湖”了,从爷爷那辈起就在江上撑渡船,那时他的爷爷、父亲撑的是木船,到了他这辈才开上机动船。他的船上装有两台柴油机,平时用一台就够了。遇到江上涨水或暴风雨等恶劣气候,一台动力不够,就开两台。他的家就在船上,深更半夜,有人有啥急难事要过江,哪怕是寒冬腊月,他会一翻身就爬起来把人渡过江去。
  我们向他了解沱江过去水运的历史,卢师傅说,过去的事都是听老一辈传下来的,那时五凤溪的船很多,上行到淮口、赵镇;下行到泸州、重庆的船就靠在沱江边,压了半边江。运到成都的货物,船就划到黄水河街边码头。铁路、公路修通后,船就少多了。十年前,上游九龙滩修了水坝,船就到不了金堂了。以前打沙船多,现在都没啥了。五凤溪开始修沱江大桥,才有几只打沙的船。
  据《金堂县志》记载: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沱江水运萎缩,失业人数达7百余人,这些人大多回乡务农或改行干别的事。成渝铁路剪断了沱江水运的脐带,五凤溪“因水而兴”带来的百年繁荣也渐渐落下了帷幕。
  在渡船下游不远的江边,河滩上已立起了一长溜钢筋混凝土桥墩,五凤溪沱江大桥正在紧张的施工,大桥将连通成南高速公路。修成后,将改变五凤溪交通落后的状况,也为五凤溪的千年水运史彻底划上了句号。
  卢师傅说,明年大桥通车后,他的渡船就停摆了。江上漂来一只小舢板,船头蹲着三只无精打采的鱼老鸹,船老板划着浆,很快地就消逝在远方。这仿佛是轻轻掠过的一道古风,在平静的江面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淡淡水迹。

“癞巴石”留下了古东大路商道遗迹
  在半边街场口,至今还有一节被当地人称为“癞巴石”铺的石板路,最大的有1米来长,60公分宽。这些大大小小的石条、石墩排列得非常齐整、规范,看来就不寻常。这不是当地常见的红砂石,是质地非常坚硬耐磨的花岗石,至今也看不出有任何磨蚀的痕迹。这些笨重的石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采运而来的。五凤溪“活字典”李德富老师告诉我们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都东小路”,五凤水码头由旱路转运物资到成都的古商道起点。
  打开成都市地图,就会发现从成都往东经洛带到五凤溪,几乎呈一条平行的直线,距离不过40余公里。大约在汉代,古人就将它开辟为成都东部的一条官马大道。这条路起于成都止于五凤溪,再由五凤溪转沱江下川南、达川东,史称“东大路”,五凤溪当地人仍习惯叫“东小路”。这条古“东大路”大部分路段在今天的龙泉驿区境内,金堂县五凤溪境内仅有一小段。从成都东门起,经现在的万年场、西河镇到洛带镇,这一段是平原、浅丘,路非常好走。从洛带开始翻越龙泉山,路经五里坡、义兴桥、万兴场将军顶、清水乡三百梯、九倒拐,这十多公里的路段全是爬坡上坎、险道多、路难行。到了五凤溪境内,就一路通畅、无险可履了。据《龙泉驿区志》记载,明清以后,东大路官道改走龙泉驿、山泉铺经贾家到简阳。洛带到五凤溪的古东大路官马渐渐稀疏了,仅有运送货物的挑夫和乡民长年累月来往于两地之间的黄尘古道上。
  “搬不完的五凤溪、填不满的甑子场(洛带)”,这是流传在洛带、五凤溪一带的民谣,五凤和洛带就是东大路古商道这根藤上结的两个瓜。
  明末清初的那场战乱在四川持续了34年之久,天府之国的成都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清定天下,开始重建成都城,也给“湖广填四川”的各路移民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五凤溪作为川东、川南物质集散地,再一次凸现出水陆码头的重要作用。五凤溪几条主要街道傍黄水河而建,从沱江运来的内江的糖、自贡的盐,船就划进黄水河码头卸货,由“担脚”(挑夫)将一船船的货物运往成都。这些“担脚”到了成都,又将成都的货物运回五凤溪,通常一天之内打来回。
  半边街依山而建,现在叫“白凤街”。一边是悬崖,崖下是黄水河,崖脚曾筑有栈道,与高崖上的半边街形成一条环线,是专供“担脚”走的。成群结队的“担脚”从“擦耳岩”栈道绕上半边街场口,就上了东小路正道了,从而避免在狭窄的街上与过往行人的冲撞。从关圣宫上一节梯坎,右边就是一排老式穿斗青瓦屋面的平房。李德富介绍说,“过去这里主要是小酒馆、小饭铺居多,脚夫们花钱不多,喝点小酒酒,吃点家常饭,摆点龙门阵。都是下苦力的,不会像有钱人那样大吃大喝。这些小酒馆、小饭铺价廉物美,很受欢迎。”
  临崖的路边有一座道光年间立的石碑,碑上有一联“市近岩斜虚半边,路经石补赖同心”,横批“重修栏杆”。这是表彰乡民捐钱资助维修路面、修复栏杆的“功德碑”。一群放了学的娃娃伏在石栏上,打望着对面的远山近水。如果没有石栏,不小心就会跌下山崖。前人的功德,看来还福佑着后人。
  路边干杂店的老板,指着悬崖下杂草丛生的地方说,以前的栈道就在那儿,现在没有了。我们探着身子往“擦耳岩”下看,确实见不到一点痕迹。
  唐仕发曾给我摆过一些“担脚”的故事,脱口说出一句民谣:“走到九倒拐,钱在包包头甩;爬过三百梯,钱在包包里揣”。近十年来,我常来往于成都与五凤之间,对这段山路十分熟悉。从五凤溪到万兴,全是上山的路。九倒拐又叫“青云梯”,在清水乡十里村境内,山路傍岩临崖,盘折直上,十分高险。“担脚”们挑着上百斤的担子在狭窄的梯道上登攀,三步两打杵,汗水像水流。要防着跌下山岩,有时连换换肩都很困难。而这里山高林密,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经常有土匪、“棒老二”出没,打劫货物,弄不好就会人财两空。到了青山村的三百梯,才能够松一口大气。这条被湮没的黄尘古道几百年来曾留下“担脚”们多少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啊!

沱江畔古树浓荫桃花艳
  “没有五凤溪就没有洛带镇”,古镇的居民自豪地对我们说。然而,近几年来,洛带凭借“客家文化”的优势,一举跃升为成都东部旅游休闲名镇,川流不息的游客给洛带古镇带来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一山隔两镇,洛带镇的变化让五凤溪人坐不住了。在“安凤桥”古码头边,副镇长刁觉民同我们喝着茶,谈起了镇上的规划和正在实施的保护和恢复古镇风貌的项目。“雏凤清于老凤声”,五凤的一江一水一路,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天的五凤溪经历了“凤凰涅槃”,凤正起舞于沱江黄水,将发出更为清亮的新凤声。
  在呜阳码头古老的黄葛树下,陈德蓉老人坐在家门口同我们聊天,她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对黄葛树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棵树下面凉快得很,天热了,都会跑到树下歇凉。这房子明年就要拆了,搬到河对面的新居去住了。1981年涨洪水,水位就淹到黄葛树脚下。沱江水倒灌进黄水河,五凤溪临河的街道也是一片汪洋。上游的九龙滩、白果修了水坝,五凤溪就再没有遭受洪水的危害了”。听刁觉民说,这里已规划为古码头观江景、游沱江的一个旅游休闲景点。
  五凤溪沱江大桥建成后就将两岸连为一体,江东岸是地势平缓的浅丘,发展空间很大,五凤镇开发区就圈定在这一大片区域,人口逐步东移,江西岸的古镇将会得到更好的规划、保护和修复。
  刁觉民陪同着我们,沿黄水河一路看去。凭心而论,前些年的黄水河实在不敢恭维。现在确实变样了,河道经过整治,修建了生态河堤,“安凤桥”临河的一排楼房,作了仿古装饰,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矮子桥”对面山崖下是古栈道,崖顶上是半边街。古栈道早已废弃了,只能从市场旁边的一道小桥过去。以前,这里是一个干沟。现在规划为黄水河仿古生态旅游休闲走廊,推土机、挖掘机已将山沟填平,山梁上正在拓宽的大道将连接到洛(带)五(凤)公路,成都方向来的游客以后就从这道“大门”走进五凤镇了。
  五凤溪还给我留下一个很美的印象,那就是春来满山艳红的桃花。它的地形起伏有致,远山近坡层层叠叠的桃花,如烟似霞,被沱江云雾濡染得艳丽惊人。我曾不遗余力地推介给成都的朋友们,在那里看桃花简直是一种享受,可以从从容容地欣赏、拍照,绝没有别处“人比桃花多”的烦忧。
  我想,几年之后,五凤溪一定会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休闲度假的好地方,那里风景独好。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北门茶客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北门茶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金秋话枣 我为秋歌
2# 四姑娘山
 楼主|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8-10-19 18:41:3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周从林 发表于: 2008-10-20 22:05:49|只看该作者
好图,好文
4# 金佛山
 向维果 发表于: 2008-10-21 20:10:42|只看该作者
佳文美图,蜀山秀美处处尽胜景.予曾数次写生于此,今读此文进步矣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飘** 发表于: 2008-10-22 20:55:27|只看该作者
小小一座镇都有这样的底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0:02,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