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044|回复: 10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0:2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开端《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 西陵氏之女嫘祖诞生在川北盐亭县

 [复制链接]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轩辕之丘”、“西陵之女”太史公没有明指,因为它关系着嫘祖的出生地,关系着嫘祖文化的研究,关系着黄帝、嫘祖与长江流域的关系,关系着西南蛮夷之鼎黑帽子,因此致使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然而《山海经》对于轩辕之丘、昆仑之丘、昆仑之虚的地理位置,已有明确记载。
http://www.phoer.net 0 ~/ W  U9 _! Z) U& l
http://www.phoer.net 2 v4 t- I# I( P0 d; M一:《山海经》是伯益所着& U+ k+ `) s4 |4 @0 V! Q* V http://www.phoer.net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山海经》始见于《史记》而未言为何人所作,其卷首有刘秀(汉初刘向之子刘歆)校顶《山海经》上奏汉宣帝称:“《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行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帝尧使禹治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伯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名山川,类草木,别水土,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臣秀昧死谨上。”3 F+ f; Q, b. Y  I" B( A http://www.phoer.net
  《山海经》所叙的人物,都是唐虞以前黄帝、嫘祖、昌意、青阳、颛顼、帝告、尧、舜和夏禹、后稷等上古时代的人和事。所记山脉、河流非常古老,大部份至今无法考证,造成无法考证的原因很多,山川变迁,文字记载艰难。虽然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刻划符号,如西安半坡村出土有31个刻划符号,和四川盐亭嫘祖故里出土23个刻划符号基本相似,但至今无人认识。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里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20多种刻划符号,其中有些已接近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文字的发展过程,商代以前刻字艰难,简短的卜辞,不可能去追叙铭刻更多的往事,也就没有记载,到了周代,农业经济有了大发展,文字记事也频繁多了,人们不仅重人的现实,也重人的过去,不仅祭天地山川,也祭祖宗,“慎终追远”。于是将传说中的禹记录下来,还有禹以前的尧舜。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又在尧舜之前追记了三皇五帝的传说。上古结绳可记事,但没办法记故事的传说,之所以口当碑,传说的时间俞久,群体间口传之事,俞早真实成分俞大,俞相互而合理,夏禹治水的传说出现最早,周代早期已出现于刻划文字记载。
http://www.phoer.net 3 w' Z; J* \3 N  《尚书》是上古最早的一部文集,是商、周时代遗文,记述了关于尧、舜、禹的远古传说,清末王国维《古史新证》指出《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等是西周初人所录。辛树帜先生《禹贡新解》中也认为《禹贡》是周初的太史所录。因此《山海经》和《五帝德》及《帝系姓》自是群众间的口传之事。郝懿行叙云:王仲任《论衡》、赵长君《吴越春秋》亦称禹、益所作。《颜氏家训、书证》篇云:《山海经》禹、益所记。然则传说的时间俞久,难免有人将当时的社情掺入是可以理解,然而《山海经》内容的基本素质源于大禹和伯益,郝懿行引《大戴礼·五帝德》篇云:侠禹敷土,主名山川,《尔雅》亦云: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观《禹贡》一书,足觇梗概,因知《五藏山经》五篇,主记山川真为禹书无凝也。故此汉刘歆言《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伯益所着,为西汉儒者所共识。9 |7 C5 D  q1 _ http://www.phoer.net
  《山海经》共18卷,包括南、西、北、东、中各一卷,此五卷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另外有海外南、西、北、东经各一卷,海内南、西、北、东经各一卷,大荒东、南、西、北经各一卷,海内经一卷。这十三卷合称《海经》。《山经》主要记述海内各方的山川名称和物产,神怪祭祀等。《海经》则主要记述海内外各地的地理形势和风土人情等。
http://www.phoer.net , L1 u- d0 x$ b. v* c  本文主要研究经文中所记载的山脉河流其位置为基本点,以此考查“昆仑之丘”、“轩辕之丘”、“昆仑之虚”的大体位置,明确黄帝和嫘祖在长江流域的活动和婚族关系。) U, |9 d! T* }! T0 y http://www.phoer.net
  《山海经》全书共31000多字,449座大山。先从南山经开始《南山经》分记南方三列山系诸山的名称,物产和发源于诸山的河流,并对三列山系的山神形状及祭祀的礼仪作了介绍。
http://www.phoer.net / W8 c* A! Q& |; @0 B  《南山海》之首曰鹊山,第一山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历代注:南山之首是鹊山,鹊山的首山是招摇山,方位在今南岭以北湘赣湘南彬州桂阳地区,高耸在西海岸边的洞庭湖上。9 H' s4 D; A# Z0 H) F. I7 J! L, n5 b http://www.phoer.net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名曰朱 。历代注:《南次二经》属南山第二列山系,位于今江西省东北,安徽省南部至浙江一线。柜山西靠流黄辛氏国,《海内经》有流黄辛氏,绳水出焉,郝懿行云:《水经·若水》注:绳水出徼外,引此经亦作绳水,《汉书》、《地理志》云:蜀郡旄牛,若水出徼外,南至大笮,入绳,绳水即今金沙江。“朱 ”注:相传尧子丹朱不肖,位禅舜,三苗君非议,尧杀三苗君主,放丹朱于丹水,三苗余众也迁丹水,被称“南蛮”,举兵反尧兵败,自惭投海死,身化为“朱 ”。, T6 Y( h* j, h" M- R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6 p. K+ v9 i0 {; y+ c5 P- D2 g二:轩辕之丘方位在岷山
http://www.phoer.net 6 {+ H5 g% M- c# Z& v3 v  《西山海》这一经分记西方四列山系诸山的名称,物产和发源于诸山的河流,并介绍四列山系的山神形状及祭祀时的礼仪。该经从华山开始,华山为此列山系众山之首,位于黄河之西,并也黄河为界,它是《西山经》与《东山经》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故《汉书》班氏云:《山海经》方位准确。华山、松景山、太华山、小华山、符禺山等十七山都在陕西境内,川甘边境有二山。% B2 O+ M/ _6 ~( f: T8 X http://www.phoer.net
  《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莱山凡十七山。历代注家对山系方位作注的仅六山。方位在陕西南部或陇蜀区域。( Y& O% i* x0 r http://www.phoer.net
  《西次三经》此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份,因为该列山系位置主要处于昆仑山脉南端,古人称昆仑山主要指昆仑山的南部边缘,这里是我国先民早期生活的地方。
http://www.phoer.net . @% I5 d/ \$ i) h0 k# F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 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松,食之宜子孙。有鸟焉,名曰蛮蛮。" w0 Z5 P% Y6 X$ d# X3 j0 u  e0 f http://www.phoer.net
  这段经文是说《西次三经》这座山的最前端部分,叫崇吾山,位于黄河南岸,站在川西的高原上,可以北望冢遂山,南望遥泽山,西望轩辕黄帝饲养野兽的搏兽山,东望 焉渊。山中生长着叶子是圆形的树木,开着红色的花朵,树干质黑,果实像枳,人吃了有益于子孙。
http://www.phoer.net ! _0 ]; K/ L3 C8 y  第二座山、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泾于 幼水。袁珂注:幼水即罗布泊。
http://www.phoer.net $ j$ s2 U4 X# y3 s" }' Z  第三座山、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西望 幼泽,河水所潜也。郭琪注:“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其方位在陇西。! T! [, L5 a8 J" s2 t" t* L+ g5 s http://www.phoer.net
  第四座山、曰密山其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本列山系有“西望大泽后稷所潜”,郭 注:后稷是周的始祖,舜时为农师,死后葬在广都今成都双流一带。
http://www.phoer.net 5 f% ^+ g8 L8 q6 g  第五座山、曰钟山。注言即阴山。以下泰器山,槐江山无注。
http://www.phoer.net " d& F. j# y# i/ Q  第八座山、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B5 l. |  `; c* y/ x http://www.phoer.net
  昆仑之丘是黄帝在古蜀活动的重点,因为这里是黄帝曾经在昆仑之丘建筑的都邑,作者以多达二百余字详细叙述住宅周围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黄帝住宅位置座落在面临河水、漾水、黑水、赤水之间,从而圈定了下都的具体位置。
http://www.phoer.net 0 b& e& t& v+ m7 c) y8 Y: s  这段经文大意是,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叫做昆仑之丘是黄帝在这里所建造的都邑,神陆吾管理着这个地方,它也是黄帝的护卫。有种神的形状很像老虎,长着九条尾巴,生有一副人的面孔,长着老虎一样的爪子。这个神主管着九域的部界乃黄帝苑圃的时节。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很像羊,长着四只角,名叫土蝼,这种野兽能吃人。山中生长着一种鸟,它的形状很像蜂,大小同鸳鸯差不多,名钦原,这种鸟如果螫了其他鸟兽,这些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了树木,这些树木也会枯死。还有一种鸟,它名叫鹑鸟,它管理黄帝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长着一种树木,它长的形状同棠树相象,开着黄色的花朵,结红色的果实,这种果实的味道与李子差不多,但没有核,名叫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人们吃了它,就不会被淹溺死。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它的名字叫做宾草,它的形状很像葵,它的味道很象葱味,人如果吃了它,能够解除疲劳。* x# J; I0 N7 } http://www.phoer.net
  黄河发源于这里,向东南流注于无达。古人尚不知道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啦山北麓之扎陵鄂陵二湖,向东流经甘肃南部至四川若耳盖西,受松潘高源岷山阻隔,复折回沿西倾山,形若缺月,故名河曲弯,再入今甘肃流出长城. k' I3 D8 _' c& c& Y% g http://www.phoer.net
  漾水也发源于此山,向西南流去,注入丑涂之水。漾水古又名西汉水(即今嘉陵江),发源于嶓冢山,即今甘肃省南部礼县,位于松潘高原,与岷山接壤,流经武都过略阳至四川广元。《水经》云:“漾水又名西汉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西汉水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今广元西)东北与羌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东南过江州县东(今重庆市)东南入于江”(今长江)。《水经》只有漾水、西汉水而无嘉陵水。  K2 r( s# _$ `0 n! t- [2 R2 o' g, G http://www.phoer.net
  黑水,也从这座山中流出,向西注入大杆。唐樊淖云:“西夷之水,南流入南海者凡四,曰区水、曰南珥河、曰丽水、曰弥若江。丽水者即古之黑水也,此泽以榆叶绩渍所成,且其地距宕昌不远,宕昌即三苗种裔与三苗之聚于三危者相应,其证验莫此之明也。”丽水又名桓水,是西汉水,白龙江的支流,亦古代羌水的支流。源出西倾山,注入古潜水,即今四川广元,汇入古西汉水今之嘉陵江。, |( `0 O7 w" O$ I6 n8 ^! Y http://www.phoer.net
  赤水也发源于此山,向东南流去。古代传说,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即其一。此段经文圈定了黄帝下都在岷山。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石云龙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石云龙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石云龙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石云龙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石云龙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石云龙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收起理由
韦建生 + 50好帖

查看全部评分

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 游戏账号遭GT封停 玩家状告代理商
2# 四姑娘山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0: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第九座山、曰东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历代注桃水即洮水是甘肃省南部与四川省接壤的洮河,洮河发源于岷山北鹿注入黄河。
http://www.phoer.net - ~3 u! O) j, _( j0 w  第十座山、曰赢母之山,其上多玉。郝懿行引《水经》云:禹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即此,洮水流经赢母山。7 j, i7 R0 T$ B; p3 a* q1 l" E http://www.phoer.net
  第十一座、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袁珂注:西王母神话之记叙,见于《山海经》者有三。《海内北经》云:西王母梯儿(指古时年老而有才德者)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西次三经》云:“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古地甄微》引《后汉书西羌传》言:西羌之本,出自三苗,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又称古折支地。
http://www.phoer.net ( Z+ D% n) w3 |" f" J  第十二座山、曰轩辕之丘,多丹粟青雄黄。郭璞注:黄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 ]7 @$ a2 n9 C6 t http://www.phoer.net
  第十三座山、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郭璞引《海内西经》入禹所导积石之山禹治水复决疏之故云:“导河积石”。* B5 @8 K) [! v# T" d0 u http://www.phoer.net
  第十四山、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郝懿行注:少昊即青阳黄帝之子也, 少昊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犹子。
http://www.phoer.net ) @% ]# h; ]3 B/ J' @# _  第十五山、曰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啄,名曰毕方。袁珂注:引《文选东京赋》薛综注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章莪山在西南之角。
http://www.phoer.net * K  C; e* L2 P; }9 f  第十六山、曰阴山。十七山、曰符惕之山。此山无注释。* X1 M( m/ E- `% [6 m9 ~ http://www.phoer.net
  第十八山、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袁珂注:三危山在河关之东,鸟鼠山之西。非杜林之敦煌。
http://www.phoer.net ! k+ e" h$ N) |$ S  第十九山、曰 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大荒西经》郭璞引《大戴礼·帝系篇》云: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生祝融,即重黎。 山乃昆仑支阜。8 O7 W) G! F) \- ?7 d http://www.phoer.net
  第二十、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注:天山指祁连山,在今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5 Y7 |+ w9 a/ n0 r2 {+ M http://www.phoer.net
  第二十一、山曰 幼山,神蓐收居之。郭璞注 幼山在西北。《海外西经》有西方蓐收,左耳有蛇系两龙,西方金神也。见《国语晋语》文。郝懿行注:“红光”即蓐收也。是少昊之子。《尚书大传》云:西方之极西至三危之野,帝少昊神辱收司之,蓐收少昊之佐也。三危在河关之东,幼山自在三危求之。: X8 N$ D3 g  G  D! Z0 T http://www.phoer.net
  第二十二山、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注云:西水古之漾水,又名西汉水,源出陇西嶓冢山,南流入蜀,至江城注于江水。6 D+ h& Q& D5 G/ n2 c+ b# M http://www.phoer.net
  综上所述《山海经·西次三经》二十二座大山,都在陇蜀区域,特别是“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其方位均在河水、漾水、黑水之间,而河水、漾水、黑水又在“下都”周围。同时又是在松潘高原、岷山、西倾山的交汇处。因此《山海经西次三经》圈定了“昆仑之丘”、“轩辕之丘”、“昆仑之虚”的方位在松潘高原、岷山山脉北部即今甘肃省的南部、四川省的北部两省交界处。* o, T6 G1 {0 E9 G http://www.phoer.net
  《山海经》所载:“昆仑之丘”、“昆仑之虚”、“轩辕之丘”按《山海经》注,三个地名皆同山异名,同属一体,三大座标,都在《西山经》而且圈定在《西次三经》。此经主要在昆仑山脉中部之南端,南端的方位在松潘高原的岷山山脉北部。/ T& r, W$ V7 g0 \/ `" o8 z( L http://www.phoer.net
  三、《山海经》质奥文雅,山川脉络记载详实,且具十二大特征。
http://www.phoer.net 8 z" a, F8 F$ I. U. Q# j  第一,山脉河流层次清楚,方位准确。我国唐、虞之际十有二州,营、幽、并三州皆在东北,至禹定为九州,而东北遂以废弃,后来说法不一,《禹贡》作冀、袞、青、徐、扬、豫、荆、梁、雍;此为夏制;《尔雅》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此为商制;《周礼·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此为周制;《吕氏春秋》有幽州而无梁州,《吕氏》为秦时书,秦已併蜀,故无梁州。《山海经》是在《禹贡》九州区域内划分《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为《五藏山经》,以山脉的自然走向划分为二十六列山系,四百六十二座大山,禹益为之命名,从这些山中发源的河流又为河流命了名称。先从《南山经》开始,依次是《西山经》、《西山经》有四列山系,第一列山系从陕西的华山开始,由东至西清楚地看出古人是以黄河划分东西界线,即今山西、河北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北部四省的交界处,以黄河为分水岭,从华山开始,黄河以西为《西山经》,黄河以东为《东山经》所以《禹贡》言黑水西河为雍州,雍州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如《中次一经》之薄山,历几山、吴林山、鼓钟山分别在今山西省的永济、平陆、垣曲县,这些山不仅位于中国中部,同时又在黄河以北,充分证明《五藏山经》山系的划分方位非常准确,泾渭分明,所以《后汉书》说《山海经》山系方位准确,这是《山海经》第一大特征。
http://www.phoer.net , S4 [& \+ K, ]" d% f: {# m  第二,《山海经·西次三经》言:“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下都的方位在河水、漾水、黑水之间,而河水、漾水、黑水又围绕在下都的周围,三水又在岷山、西倾山、嶓冢山、陇蜀区域内。因此《山海经西次三经》圈定了“昆仑之丘帝之下都”的方位在岷山,这是第二大特征。$ y1 C3 c; T) O4 {2 F3 J http://www.phoer.net
  第三,《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这段经文大意是:四川省双流一带是广阔的蜀中平原,帝尧时,专门研究种植五谷的农师后稷死后,就葬在这里,此地出产各种豆类和稻谷、高梁、小米营养丰富可口。气候温暖,冬天或夏天都可以播种,各种禾苗都可以生长。凤凰鸟欢乐地唱歌舞蹈。树稍上夏天结的果子冬天已经成熟了,草木丛生,林木茂盛,野兽群居,这里生长的草冬夏都不会衰死。”以上经文既是作者同大禹曾在这块土地上导江筑路为民安居乐业的壮举,又是黄帝子孙大禹的故乡,因而对古蜀地发自内心的赞美。
http://www.phoer.net % w7 J# m/ ~+ ~8 l3 c  I" C  《华阳国志·蜀志》赞曰:蜀之为邦,天文、则井络辉其上。地理则岷、嶓镇其域。……原文大意是:蜀之为国,天文,有井络星宿照耀其上空。地理有岷山、嶓冢山镇守其域。五岳之中,有华山在其北方。四条江河大川,则有汶江出其边界。上圣,则有大禹出生在其乡。婚姻,则有黄帝联姻宗其族。大的贤人,则有彭祖生在其山上。诸仙,有王乔在其山冈上升仙。宝鼎在河流中闪光。黄龙、仁虎在深渊和丘陵跳跃。从国家开辟延续到汉代,国富民强。官府堆积的谷物布帛腐烂了,家家都有蓄藏。司马相如、杨雄等献的赋和颂,充塞天子之都,益州刺史王褒献的《中和颂》、可和《诗经》的《周南》、《召南》媲美。巴蜀文化由蜀地发展流播到南中、荆州和雍州。土地广达万里,和九州比较,这里最为繁盛。所以是天地间神奇的地域,先祖所经营缔造的地方。
http://www.phoer.net . u: [1 P* X6 _  《华阳国志·巴志》云:《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原文大意是说:《洛书》上说;人皇出现在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管九州,为九个地区,人皇居住在中州,治理周围的八个地区。华出、梁山(指高梁之山)岷山所在的区域,是其中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中的国家就有蜀国、巴国。这个地区的分野对应为天上的舆鬼星、东井星。其君主五帝之前的没有听说过。五帝以来,黄帝、高阳的后代在蜀世世代代为侯伯。到大禹治水时称州,蜀、巴属于梁州。大禹娶涂山氏为妻,辛日娶妻,三天后的甲日就离家出去治水,生了儿子启,启呱呱的啼哭,大禹都来不及看,三过其门而不入,务必节约时间。涂山就是今天的江州(重庆市)大禹的庙和铭文都还保存着。大禹和诸侯在会稽会盟,带着玉帛等礼物前去会盟朝聘的有上万个国家,蜀国、巴国也去了。周武王讨伐殷纣时,得到了蜀国,巴国军队的支援,这在《尚书》中有记载。蜀国统率的部队锐利勇猛,载歌载舞去攻打殷人。所以世人称颂说:“武王攻打纣王,军队前面的唱歌后面的跳舞。武王战胜殷王后,册封宗姬于巴国,赐予巴国子爵。古代的时间,边远的国家即便很大,爵位都不超过子爵。因此吴国、楚国和巴国都为子爵。这些是黄帝子孙在古蜀中长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第三大特征。* @$ Y0 \- |# M6 N) Q  B- H http://www.phoer.net
  第四,《五藏山经》对于各列山系的山神形状及祭祀时的礼仪,各有差异。山神是以十二生肖为古代先祖的象征。龙是我们祖先崇拜的图腾,在我们各民族中有至高无尚的尊严,作为民族的象征,世世代代把我们各民族紧紧地连在一起,直到今天十三亿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山海经》中龙多半是蛇的样子,十二生肖中的蛇,又称小龙,古书记载和汉代石刻显示,我们的先祖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黄帝统一万国后,以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黄帝就是龙的化身。/ w; |" g3 f5 N8 A http://www.phoer.net
  《五藏山经》由二十六列山系组成,所祭的山神就是先民的祖先化为十二生肖,而龙蛇形状有九列山系。《南山经》三列山系,都是龙的形状。南方三列山系指禹治九州的扬州和荆州地区,即今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和安徽东部,也是古代商周时期称为夷蛮之地。《长短经》云:春秋时,孔子遣弟子子贡到越国游说,子贡到了越国,越王勾践到城外迎接,并亲自给子贡驾东说:越国是蛮夷之国,怎么值得上国屈身光临呢?子贡说:现在我说服吴王,去救鲁伐齐,他内心愿意,但顾及越国,所以他说等攻打完越国再北上。这是先秦以前把我国南方的民族称为南蛮的例证。可是于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远古居民遗址,这个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情景。浙江绍兴会稽山传说夏禹曾在此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的地方,今天还有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是禹的子孙,越国是他的封地。炎黄二帝联手打败了蚩尤,统一了万国,轩辕在中原称黄帝,封炎帝在南方称炎帝,同列中华之祖。直到今天我国南方还有很多炎帝宫。《山海经·海内南经》言:苍梧之山,帝舜死于阳,丹朱葬于阴,苍梧山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南,丹朱是帝舜的儿子。尧逐四凶之一的灌兜于崇山,传说我国古代的苗族、彝族、状族等少数民族都是他的子孙,死后归葬在南方诸地。故《山海经·南山经》三列山系祭祀,都是龙蛇的象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1:38|只看该作者
  《五藏山经·北山经》三列山系有二列山系的山神形状,是蛇的形像,《海外南经》言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告葬于阴,注言:“狄山”即“北狄之山。”《墨子·即葬下》云:“尧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狄指当时居住于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汉以后的注家言尧所葬之地当在今山东濮阳县东南。帝告所葬之地在今河南清平一带。* T8 x5 V2 t& {! t9 y3 y( O http://www.phoer.net
  《山海南·东山经》四列山系,第一列山神形状是人身龙首。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首次发掘出房屋、窖穴、窖场和墓葬,有磨制石斧、石镰、骨铲等农具及其他骨、蚌器,还有轮制的黑色陶器和卜骨等,经考古学家考证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已由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父系氏族公社。考古学家命名为龙山文化。相传我国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首领与黄帝、炎帝并列三圣的蚩尤死后安葬在《山海经·东山经》一带。故有龙的象征。1 f# @- S* c' v8 b8 Q, V" o- R6 \ http://www.phoer.net
  《中山经·中次十二经》其山神形状皆鸟身龙首。他的方位在湖南洞庭山一带。相传尧之二女,娥皇、女英是舜的妃子,舜死后,葬于苍梧,今广东、广西与湖南交界一带,二妃奔丧,自投于湘江,成为湘水之神,即屈原在《九歌》中所称的“湘君”、“湘夫人”。$ q3 \# A9 ]6 |0 N8 U4 ^6 _* c/ |$ n http://www.phoer.net
  《中山经·中次九经》其山神形状皆龙身人面,马身龙首。二经的区域同在岷山之首的女儿之山至贾超之山和首阳之山至丙山。其方位在《禹贡》梁州之域和雍州的西部。据考证,这里是伏羲、神农、轩辕和嫘祖的出生地和归葬地,同时又是黄帝和嫘祖曾在这里生活的大舞台。《中次九经》言:这些山中的神都长着马一样的身子,龙一样的头和龙的身子,人的面孔,在祭祀这些山神时,用一支完整的鸡,把鸡埋在地下,祭祀时用的米,是精选的稻谷。岷山、勾栎山、风雨山、杻山都是众山的宗主。在祭祀这里的山神时,用牛、羊和猪作供品,还要用美酒祭奠,并使用精美的玉器。熊山是黄帝的居所,在祭祀时,要用美酒、牛、羊和猪等牲畜,在祭祀消灾时,人们拿着盾干戈跳舞,在祈祷降福吉祥时,人们便穿袍戴帽,手持吉玉,以优美的舞蹈来博得神的欢心,从祭祀的场面,壮观程度,其他诸山,无法相匹。这是第四大特征。
http://www.phoer.net 0 E/ p6 t- p% k! E, o  第五,《山海经·大荒东经》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郭璞云:“少昊金天氏,又名玄器、青阳。少昊孺养帝颛顼于此,以琴瑟为弄之具,少昊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犹子(姪也,弟之子)世父就国,犹子随侍,眷彼幼童,娱以琴瑟,蒙养攸墓,此事理之平,无足异者。”袁珂云:郝说是也。《帝王世纪》云:“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则郝疏所谓“少昊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犹子可信也。”颛顼的世系,自古多异说,而中原尤甚。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少昊之世子。此乃《山海经》拨乱反正的有力佐证。这是第五大特征。8 c6 @' a( |  c! f http://www.phoer.net
  第六,江水、河水、若水泾渭分明。《山海经》在古代“江”是长江的专名,“河”是黄河的专名,“江水”是古代对长江的正规名称,简称“江”,《水经》全书中约有近二十篇都提及“江”,指的是长江,另外如同黄河称为大河一样,长江也被称为“大江”。《水经注》全书中约有十多个卷篇提到“大江”这个名称,都指“长江”。《山海经》全书中有五篇提到“江水”都指的是古之“岷江”。全书中有十三篇提到“江”经考证有十一篇同样指的是古之岷江。另外有两篇注家作了校注。如《东山经》,曰泰山、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郭璞注,当作海,此无江。郝懿行注:当作汶《水经注》引此经作注于“汶”。再如《东山经》曰竹山。 于“江”。郭璞注:当作涯,郝懿行注:“江亦当作‘汶’在今山东汶上县”。
http://www.phoer.net + C5 |. y# h2 h( b. v  《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灰野之山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生昆仑山西,附西极也。《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华,其光照下地,故屈原《离骚·天问》曰:羲和未阳,若华何光是也,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称焉。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长子昌意,隆居若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索隐曰:“隆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曰:水出旄牛缴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北二水也。正义曰:《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昌卜,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乃从申前汉旧意,拨正后汉应劭等人的谬误。这是第六大特征。
http://www.phoer.net 6 M# w1 P0 u: P9 h  第七太史公撰《五帝本纪》资料来源与《山海经》有着密切关系。太史公说:《尚书》独载尧以来的事。而有些论叙黄帝的文字都粗略而不规范,士大夫也难说清楚,孔子传来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也不传习。我曾到过很多地方,那里的老人 所谈到他们各自听说过的黄帝、尧舜的事迹,但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的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先秦古文相符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我研究了《春秋》、《国语》这些书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述都很明白清楚,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察研究,其实这些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的资料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详议编次,选择了言辞合于规范的内容,写成这篇本记,放在全书开头的位置。这是太史公精辟地阐述了资料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http://www.phoer.net - z4 e. v3 {6 x  斑固著《司马迁传》赞述说过:自从古文字发展之后,就有史官,他们所写的书太多了,到孔子时,对这些书加以整理,就上从唐、尧时开始,下到秦穆公时截止,唐尧以前虽然有遗留下来的记载它们所说的不符合经典,所以说黄帝、颛顼的事是弄不明白的,到孔子根据鲁国的史记而作《春秋》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他是鲁国的太史,又编辑了《春秋》,所汲及的事情本事为《春秋》作了传,又把各种不同的记载纂集编成了一部《国语》。又还有一本叫《世本》的书记录了自黄帝以来直到春秋时的帝王、公侯、卿大夫的谱系专门记载黄帝祖孙的传代系数。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国兼并诸侯,有《战国策》一书,汉朝兴起,讨伐秦国,安定了天下,有《楚汉春秋》一书,所以司马迁根据左氏《国语》,又有《世本》(赵国人颛顼裔)一书作了《五帝本纪》。其实尚不只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牒》”,《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谱》,自古《春秋》学者有《年历》、《谱牒》之说。可见太史公参考了多种先秦古文的材料。这些先秦古文,至汉以后多亡佚而不存,仅有《世本》、《谱记》等书传世。6 K0 w+ X$ D! j. M- ]/ K1 c" l http://www.phoer.net
  班固赞扬司马迁涉猪广博,贯通经、传,驰骋古今,耕耘于上下数千年间,这是很大的勤奋。博览群书的刘向,扬雄称赞司马迁是“良史之才”。称他的书是实录。
http://www.phoer.net / g2 J, G& R5 T7 z$ b# l! \  嫘祖为黄帝正妃,此说出自先秦乃是古人的共识,《世本》《大载礼·帝系》《史记·五帝本纪》等中原所传古史,与《山海经·海内经》所载巴蜀所传古史,以及蜀王后代子孙所传古史,南北两系的记载完全一致。《大载礼·帝系》记载云: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 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http://www.phoer.net 0 J/ ^. @6 D  P# D$ s2 I  《世本》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女,曰昌濮,生高阳,是为帝颛顼也。
http://www.phoer.net 4 m% X( C: f6 s7 c  太史公据“谱牒”旧闻,即《世本》一书专记世系来源分化之书,又有《大载礼记》的《帝系》以及《尚书》、《春秋》、《国语》等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古文均出中原系统。% u. r2 I3 M* z+ z; f http://www.phoer.net
  同属中原系统的《吕氏春秋》,也有类似的记载,《古乐篇》云:帝颛顼生自“若水”。
http://www.phoer.net - f- k, T- T5 _) W2 {  按照太史公在《五帝本纪》中所说,他所根据的这些资料,都是源自先秦中原诸夏世代相传的旧说,“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而且,上引诸书虽同属中原系统,但其取材之处并不同源,其间有地域和国度的区别,如《帝系·姓》形成于春秋。其他诸书又有不同的来源,这些流传次弟非一的文献,对于嫘祖为黄帝正妃一事有着完全一致的记载,也证明事属实。2 M! A: k: Y, W% g1 E http://www.phoer.net
  先秦南北两方所传古史《山海经》对于黄帝、嫘祖同时亦有确切记载,《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嫘祖,嫘雷二字音近相通)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韩流……取淖子(郝懿行:濁蜀古字通,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氏子也)曰阿女,生帝颛顼。
4# 金佛山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2:10|只看该作者
  它与《大荒西经》所载帝颛顼和蜀王鱼凫的关系内容出自古蜀,固源于西周时已在蜀地流传的蜀王世系谱牒一类家史,在蜀中世代相传。司马迁从小熟读古文,二十岁时就畅游江淮,作郎中后,奉使西征巴、蜀、南略邛笮,即今四川西昌越西一带,这里是古若水嫘祖之子昌意的封地,司马迁是勤学深思的史学家,他屡到蜀中,蜀王的家史他会亲耳相闻。《山海经》既是地理名著,又是古代祭祀天地山神浓厚的神话丛书,故在撰写《五帝本纪》时,把不雅的神话部分删除,使其与《帝系》、《世本》关于五帝祖孙传代系次相一致,因此说《山海经》与《五帝本纪》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第七大特征。5 x  w+ y; ]" U! u http://www.phoer.net
  第八《禹贡》梁州,有东西两汉水,东汉水源出秦岭南麓太白山谷,南流经今留坝至陕西略阳东,至勉县(古沔县)以上为古沔水,至汉中为汉水,又叫东汉水,东流至湖北古之沔口,流注于江。6 y: |5 ]+ f. o& {! g5 }* N7 x http://www.phoer.net
  西汉水源出甘肃天水县,嶓冢山初为漾水,西南流经西和、礼县折东南经武都入陕西略阳至阳平关入四川广元市与白龙江合(古羌水潜水)流经阆中至江城(今重庆)注于江水。. E: Z( d( q1 r( Z2 T, { http://www.phoer.net
  《禹贡》导川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筮,入于大别,南注于江”。嶓冢导漾是对的,东流为东汉水就错了,致使历代注家有附合,也有辩议。《水经注》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的话,这实际是《禹贡》的错误,因为它把漾水作为东汉水的上源,《水经》继承了《禹贡》的错误,它开头就说,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水县为汉水,其实东至武都沮县的不是汉水,而不西汉水。东汉水和西汉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流,因此《华阳国志》也跟着《禹贡》犯了同样的错误。蒙氏《古地甄微》言:《禹贡》云:“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似由梁入冀,一水可通,而实无形势,重山阻隔,绝不可能。然此固,自古至今,注家辩论不息。《通典》言:“秦州上邽嶓冢山,西汉水所出,经嘉陵(曰嘉陵)江。汉中金平县嶓冢山,《禹贡》导漾水,至此为汉水。”上邽在今秦州西南,金牛县在今宁强西北。杜佑说东、西汉水,源流各别,情与今符。而杜氏以前至《禹贡》,则皆说东、西汉为一源也。《斑志》陇西县云:《禹贡》“嶓冢山,西汉水所出,至江州(古沔口)入江。”此《禹贡》所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东汉、西汉同源于陇西嶓冢之养水也。武都在今成县西北百里,今惟西汉水泾之,与东汉水无涉。则斑氏虽著西汉水同源之义,究不见同源之迹。
http://www.phoer.net 9 s% g7 ]8 t/ b  《山海经》同样犯《禹贡》一样的错误,《西次一经》说:“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沔。”沔水是东汉水的上游,漾水是西汉水的上游,两水源头山川阻隔,各不相涉。
http://www.phoer.net - b: G; I1 y; Q' k1 ^8 v" s2 W  《山海经》和《禹贡》的经文内容如此一致,就竟是谁采录于谁呢,关系着《山海经》的著作年代。
http://www.phoer.net + ^% `" P. Q4 ?, T9 Z  西汉时刘歆(刘向子)上汉宣帝书云:“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伯益类草木命山川别善恶,而著《山海经》皆圣人之遗事,故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汉宣帝非常赞赏《山海经》所记的奇事,当时的文学大儒皆读《山海经》,西汉时期的学者“掀起读《山海经》的热潮,东汉时王充著《论 吴越春秋》亦同刘歆的说法。”
http://www.phoer.net 7 J" i: g2 i. X+ {  春秋时,夷坚撰《烈御寇》云:《山海经》者,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夷坚是周朝春秋郑国人,郑国建因于周宣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807年至周安王末年被韩国哀侯所灭,说明夷坚是战国前春秋时人,约与孔子同时。其学术本于黄帝和老子,有烈子一书,书中多寓言。
http://www.phoer.net 0 D) }4 x( O' w7 T# K' _  《庄子·天下》引墨子的话说:“禹亲自操析耜,而杂天下之川。”腓无肱,胫无毛。成年累月赤足泥行,身瘦小,小腿无肉,汗毛不生,奋力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纵横五千里的领域,民众受到了安抚。
http://www.phoer.net - B9 C6 m6 b4 }$ h  x. @. @  伯益是帝舜的大臣,负责主管山泽,山林河湖的开发,禹治水时由伯益命山川的名称,类草木,别水土,以周四方遇人迹之所希至,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记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伯益详细记录而著《山海经》。
http://www.phoer.net % d2 s# f& L6 N; k; P  _  《山海经·海外东经》云:“帝禹命健行人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古人以步行计算山川里程。
http://www.phoer.net 1 J: d" O9 _1 A& }  禹还给《五藏山经》作了小结,有人说是后人羼入,非也《尔雅》云:“《五藏山经》五篇主于记山川,真为禹书无疑矣。”大禹说:天下的名山经历了5370座,64056里,这些分布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把以上山记在《五藏山经》中,原因是除此以外的小山太多,不值得一一记述。广阔的天地从东方到西方共28000里,从南方到北方共26000里,江河源头所在之山是8000里,江河流经之地是8000里,出产铜的山有467座,出产铁的山有3690座。这些是天下地上划分泥土,种植庄稼的凭借,……。以上经文足以证实《山海经》是伯益所志。至于夷竖自言《山海经》是他所撰不可信,(清)郝懿行在叙言中作了严肃批评。: h; Q# @. b, l7 B% e/ o8 A# T http://www.phoer.net
  唐以来的研究者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初年到西汉初年,作者自非一人,从经文的不同文风和所记山川位置的确切程度来看作者当为古代巴、楚之地人,否定了西汉时的旧义。因此(清)郝懿行在叙言中从申《山海经》个别处有后人羼入,然以此类致疑本经,则非也。有人以为《大荒西经》的九辩和九歌,采录于战国楚人《宋玉赋》的《九辩》、《九歌》。宋玉是屈原的弟子,为楚国大夫,因悯其师被流逐,作“九辩”和“九歌”述其志,以悲文,又作神女高唐二赋,皆寓言讬兴,有所讽刺,其实“九辩”和“九歌”都是大禹时代的乐歌,非出自楚人宋玉。
http://www.phoer.net ! x% l# E9 t$ M% ]/ V' Q: q  F/ E8 \& ?  《山海经·海内经》有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 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有人认为“朝云”出自战国《宋玉赋》一书。《宋玉赋》云:昔者先王赏游高唐,梦见一妇人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墓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故为立庙,号曰朝云:说明《山海经》的朝云之国,与《宋玉赋》的朝云,有着完全不同的词意,因此,袁珂引《水经注》云::流沙又迳于鸟山之东,有“朝云之国”。鸟山即鸟鼠山,在陇蜀之间,此说与《山海经》朝云之国相一致,这是《山海经》第八大特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2:48|只看该作者
  九、《山海经》所载的内容山川名称十分古老,很多自今还无法解译。全部经文中有一十一处叙述到黄帝,其中属于陇蜀区域范围的《西次三经》竟有六座名山反复记述黄帝的事迹。
http://www.phoer.net : ~  ]% L6 i/ E+ Z, G8 ~% }( I  其一,《西次三经》山系的最前端部份叫崇吾(又作崇丘)山,这座山位于黄河南岸(即今之川西高原),站在山顶,可以北望冢遂山,南望遥泽山,西望“黄帝饲养野兽的薄山”,东望 焉渊,山中的树木长着圆形的叶子,红色的花朵,黄色的树干,果实像枳,吃了有益于子孙。1 K2 e2 y" o+ [# x$ G. |* Y" D: ? http://www.phoer.net
  其二,密山,山坡上长着很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糖浆,食之不饥,丹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流入后稷埋葬的稷泽。其中多白玉,又名玉膏,玉膏在原野茂盛地生长。“黄帝取玉膏为食”,玉膏又生出黑色的玉石,用膏脂灌溉丹木,丹木五岁后,五色鲜明,五味飘香,于是“黄帝采密山上华丽的美玉,投到很远的钟山之阳,作为玉种”,把美玉遍布四方。
http://www.phoer.net : M# z8 F' a6 b1 k# M. [  其三,曰钟山,钟山有个孩子,名叫鼓,鼓的形状是有一副人脸,但身子像龙一样,他和另一个叫做钦 鸟的人,把葆江杀死在昆仑山的南边,“黄帝因此而怒,杀戳鼓和钦 鸟在钟山东边的 崖。”钦 鸟化为大鹗,鼓亦化为大鸟,它们一出现,天下会大动干戈或大旱。$ k7 X0 |9 i0 d- }7 R; h5 F+ p http://www.phoer.net
  其四,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向北流去,注入 幼水,水中生长着很多赢母,山上遍布着石青和雄黄,蕴藏着丰富的琅 、黄金、美王,山上向阳的南坡,遍布着红色细沙,山的背阴的北坡,蕴藏着五颜六色的金矿和银矿。这里是“黄帝的玄圃,英招管理着这个玄圃,英招的身子很像马,但有一副人的面孔,身上有老虎身上那样的花纹。”由这座山向南望去,就能够看到昆仑山,光焰耀耀,云雾缭绕,向西能够看到大泽,就是后稷所葬的地方。: v% O+ _- @! q( c( N# y* o1 j- T http://www.phoer.net
  其五,昆仑之丘,是“黄帝在下界的都邑”,神陆吾管理着这个地方,它的形状像老虎,长着九条尾巴,人的面孔,老虎一样的爪子,它主管着九部及帝之囿时,乃黄帝苑圃的时节。《洛书》亦说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山海经》与《洛书》相扶同是说人皇即是黄帝。山中的野兽,形状很像羊,山中的鸟形状像峰。还有一种鸟叫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树木,其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食了使人不溺,有一种草名叫宾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吃了使人不会疲劳。黄河水发源于这里,向南流入于海,赤水也发源于此,向东流去,漾水也发源于这里向西南流去,黑水也从这座山中流出,向西流去,在这里还生长着很多奇特的鸟和野兽。
http://www.phoer.net 9 a, K# F$ {- ?) ?, D2 _  其六,轩辕之丘,多丹粟,多青雄黄。郭璞云:此乃黄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以上六点是黄帝在陇蜀的千古流芳,这是《山海经》第九大特征。7 p% ~, t! A2 z9 ]- m http://www.phoer.net
  第十《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之处,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山海经·西次三经》云:“又西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  G6 m2 x: y% ^( f8 I http://www.phoer.net
  尤因《禹贡》有“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嶓冢道漾,东流为汉。”这是商周的史官对陇蜀山川缺乏了解,导致《禹贡》的疏忽,致使西汉以后的学者关于“西海、三危、弱水、流沙、黑水的方位争论不休,至唐朝更为激烈。”邪说聚增,《正义》相反缺乏《正义》。如把蜀之“江水”歪曲成豫州新恩的“江国”。《禹贡》梁州治所本在蜀中,而把梁州治所搬到汉中城固,汉中为梁州是魏元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魏国灭掉蜀国,才将益州的巴、汉七郡分割出来设置梁州,州府在汉中。把有争议的黑水说成源于梁州城固县西北的太白山。《禹贡》道“黑水至于三危”,《正义》又说:“黑水源出伊吴县北(今新疆哈密)三危山在沙州敦煌东南四十里。”《禹贡》言导弱水至于合黎。宋柳宗元讥讽云:西海之山,有水焉,散涣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止,故名曰弱,何言导焉?王炎批评说:凡导川皆决而委之于海,然百川东注,而弱水独西,黑水独南其入于东海,则天下之水在此,莫大于河,南莫大于江,何言黑水导入南海极谬也。1 U3 @1 C: s) n9 I; S http://www.phoer.net
  《古地甄微》云:《海内西经》郭引《禹本记》云:昆仑盖天地之中也。《水经·河水》亦言:昆仑古西北地之中也。《尚书大传》言: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若木之野;西方之极,自流沙西三危之野;中央之极,自昆仑中至太室之野。《淮南·时则》与《大传》相同。皆说昆仑为中而在三危流沙之东。是昆仑为天下之中当为前汉旧义,且求古之昆仑应先求三危,流沙所在,然后昆仑所在,当可以推寻。: a8 V% G" b8 x& Y http://www.phoer.net
  《禹贡》言“导河积石,至于尤门”河源远在积石之西,然此非唐以前人所能究竟,《禹贡》、《山海》皆以河源于积石,说明积石以西河源所自,地既荒远,且非秦汉间人所能详。《禹贡》于雍州亦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 内。”又言:“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知三危应在积石之东,此事之可决也。《后汉书·西羌》传言:西羌之本,出自三危,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李贤注云:“以上并《续汉书》文。”《水经·河水注》引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折支以西,滨于河首左右居也。河水属而东北流,迳析支之地,是为河曲。汉时河关为今青海省贵德县,其西千里为河曲,此即三危所在,而适在积石之西,《魏书世祖纪》:太平真君六年,“讨吐谷浑,追度三危至雪山”知三危所在,六朝史家犹能指实,其不能如唐人说在敦煌甚明,《史记·夏本记》、《索隐》引郑玄引《地说》云:“三危在鸟鼠西南,与汶山相连,汶山即岷山。”《通典》引郑玄云:“三危在鸟鼠之西,而南当岷山”张揖注司马相如《大人赋》言:“三危在鸟鼠之西南与岷山相近。”《续汉书·郡国志》陇西郡首阳县:“有鸟鼠同穴山,渭水出。”列照注引王隐《地道记》云:有三危,三苗所处。《寰宇记》此阚驷《十三州志》“瓜州戌为月氏所逐,(秦)并六国,筑长城,西不过临洮,则秦未有此地。”此为阚驷引《左氏传》以为说。《左氏传》昭九年“先王居梼杌于四裔,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此正说三苗居三危事,阚驷说瓜州在临洮西,与郑玄、张揖、王隐说三危在鸟鼠西南之义正合。《汉书·地理志》于敦煌下言“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言“林林以为”,明是杜林一家始为此说。杜林注《左传》以为三危在敦煌,其义为杜林一家之说,而入唐以来,惟知三危在敦煌,皆宗杜林之说,于是汉晋相传之旧义不复存。由上所述知求三危所在,应于积石之东,鸟鼠之西南,临洮之西,河关之南接连岷山处是也。  J+ Y# \6 {+ N# Y http://www.phoer.net
  三危既明,流沙、弱水、黑水,论者奇异。《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又删丹县:“桑钦以为导弱水自此,西自酒泉合黎。”故凡“杜林以为”、“古文以为”、“桑钦以为”者,皆后来古文家所新义,与其时之旧说不同。《汉志》金城郡临羌县云:“西北至寨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西有弱水昆仑山祠。此为西汉时认为弱水在金城郡西。司马相如《大人赋》云:“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抗绝浮渚涉流沙。”说明炎火之山,弱水、浮渚、流沙皆是相邻之地。《淮南·地形》言:“西王母在流沙之滨,乐民在昆仑、弱水之渊,三危乐尔民西,亦是以流沙、弱水、昆仑、三危同在近邻之处。”凡此诸说,皆西汉以前之旧义,自相扶同。自桑钦、杜林辈古文家起,而异说始多,于昆仑、黑水、三危、流沙、弱水之类,前汉共识在陇西,金城以南。至后皆以为在张掖、敦煌、酒泉间。自应劭、高诱杜林之辈,否定前汉旧意,图谋背离我国先民早期,生活在昆仑山脉中部的南部边缘即陇蜀区域。清代今文学兴起,寻求西汉旧意,不遗余力。
http://www.phoer.net   C0 `, h+ W# C' E/ n  《山海经·海内西经》言:“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则昆仑应在黄河之西南。《大荒北经》言:“若木生昆仑山西”,据《水经·若木注》引《海内经》言:“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说明昆仑山在若水上源之东,若水即后之雅砻江,若水之东即鸦砻江之东,在鸦砻江上游之东,黄河之南之昆仑,自当是岷山无可非议,岷山为古代专指昆仑山之南部自非莫属了。这是第十大特征。. B  J; `3 o1 N( G http://www.phoer.net
  十一黄帝时与中原交通道路是岷嶓。《禹贡》梁州古为四塞之域,崇山阻隔。自龟灵入蜀三峡始通。《禹贡》言:“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似由梁州至尧帝京翼州一水可通,然而实际情况因川渠阻隔,绝不可能。沔水是东汉水的上游,西汉水汇入潜水,东西汉水是两条各不相涉的河流。黄帝至夏禹时通往中原的道路,主要是水路,如雍州是: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 内。豫州是,浮于洛达于河;荆州是,浮于江、沱涔汉逾于洛至于南河等等。! E4 ^# R3 ]3 k2 Q http://www.phoer.net
  至于褒叙道又名金牛道,是春秋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惠王灭蜀始修的千里栈道。米仓道又名米仓山更晚出,是三国蜀汉时期陕西南郑入川至巴中的出兵要道,但都不是黄帝时期的入蜀道路。晚黄帝500年的《禹贡》言“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西倾因桓是来,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此实为梁州与中原的交通道路。”7 F6 ?5 T! l9 D http://www.phoer.net
  《山海经》于岷江上游多处著述岷山、居山、崃山、女几之山、高山、曼山、蛇山、岐山、玉山、熊山、首阳山、丙山、穷山,又著岷三江,南江、北江、漾水、黑水、青水,所载至广,而独于此岷江上游蕞尔小国之地,记载如此详细,《史记·五帝本纪》因载黄帝之子“青阳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其后皆有天下。是此,既是岷嶓之间古代本有梁州通中原之一道路,故此记之特别详细,这是《山海经》的十一大特征。
http://www.phoer.net 2 O4 W% [8 `  ^4 N1 ?# S, W, q  十二《山海经》与古文:典籍广泛,涉及黄帝与嫘祖和古蜀文化的关系,《史记·三代世表》云:“蜀王,黄帝后世也”。《华阳国志》亦云: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遮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海内经》亦言:“西南黑水、青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都广指今成都双流)。”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说,人皇见于《春秋绛》云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也。说明《山经》、《史记》、《华阳国志》关于上古传说基本一致。《古地甄微》引《初学记》引《河图括地象》:昆仑者地之中也。是《括地象》之东或亦源于《禹本纪》。《御览》引《河图括地象》:“人皇始出于提地之山,兄弟九人,分别长九州为九囿,人皇乃有(居)中州制八辅。”《遁甲开山图》亦云:人皇起于刑马山提地之国。《水经·渭水注》曰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注渭水。又东历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泛之,水出南刑马山。《清一统志》刑马山在秦州西九十里,在今天水。《华阳国志·巴志》引《洛书》:“人皇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州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是也。”刑马山为渭水南山,与武都郡接,武都原为蜀地,人皇出刑马山提地之国,而云居中州,似指梁岷之域即人皇之中州。“三皇乘祗车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此则显然以三皇居蜀也。天水以南之山,嶓冢为大,是人先,刑马二山皆嶓冢之支阜。《史记·天官书》云: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人先山正在陇蜀,《洛书》说人皇居中州出刑马山亦在此。所谓中国山川首在陇蜀,《禹贡》《山经》所序实即如此。
6# 青城山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3:10|只看该作者
  上述典籍启示,古人所说昆仑,专指昆仑山中部的南缘区域,即今之松潘高原陇蜀岷山一带,《山海经》所载昆仑之丘,轩辕之丘,昆仑之虚,它们之间的内涵渊源关系,《山海经》早有明确表述。《西次三经》言:“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郭璞注云:黄帝下界时的都邑。《海内西经》亦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面有九井,以玉为栏。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郝懿行注言:海内昆仑之虚,即《西次三经》昆仑之丘也。《禹贡》所言昆仑亦当指此南昆仑。《说文》云: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也。袁珂注言:《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地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鸟焉,其名曰鹑鸟,司帝之百服。即最早有关昆仑神话的记叙。古时的江水、河水、漾水都源于这里,昆仑之丘,昆仑之虚,是同一个山体,乃同山异名,其方位在岷山陇蜀区域。) y2 N/ i' r8 A0 u- u: P http://www.phoer.net
  关于“轩辕之丘”《西次三经》云:距离玉山四百八十里则是“轩辕之丘”其上多丹粟,多青雄黄。郭璞注云:黄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又号“轩辕氏”。“轩辕丘”《海外西经》亦有表述。7 ?- s: l9 n/ ]* d0 s  l6 B http://www.phoer.net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http://www.phoer.net ! O: @: O' [0 ?; g  要求轩辕丘,须先求穷山,关于“穷山”袁珂注云:《楚辞天问》云:“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龙,巫何活焉,咸播巨黍,莆 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此语自来多不得其解,自唐兰《天问》“阻穷西征”新解谓“穷”即《山海经·海外西经》“穷山”,“鲧尸剖而生禹,其尸遂化为黄龙而西征”,被阻于穷山。乃豁然贯通焉。鲧所被“阻之穷”,确即此穷山。鲧和禹皆出生于岷山,古人以为人死后其灵魂必归返祖籍。故穷山在岷山。
http://www.phoer.net 5 _9 Z* x$ i5 k( s  轩辕之丘的方位《大荒西经》亦云:“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居住)为吉,不死者乃八百岁。”郭璞注言: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此云岷山者,以大江出岷山故也。袁珂注云:《西次三经》有“轩辕之丘”,郭璞注云:“黄帝居此,娶西陵之女即此是也。”即是说轩辕之国,就是轩辕之丘。
http://www.phoer.net - E4 d& ^& ~8 H+ k8 S5 s/ o  《海外西经》亦云:“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袁珂注云:古天神多为人面蛇身如伏羲、女娲、共工、相柳皆人面蛇身,或龙身人面,如雷神烛龙,古传黄帝亦当作此形貌。这段经文是说:轩辕国在女子国北,轩辕国靠近“穷山”,轩辕国人最短寿的可以到八百岁,它们都是人头蛇身,尾巴绕头上。即是说轩辕之国与穷山同一个方位都在岷山之南。( d% b& i! _8 e; K: ^ http://www.phoer.net
  关于西王母,《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要知西王母所居,须先求古西海,《水经注》言:河水自河曲,又东迳西海之南。《禹贡》言折支属梁州,在河关之西,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汉时河关是今青海省贵德县。《十州记》云:昆仑山在西海之戊地。渊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烛日晖,采霞九光,是西王母之所居,故言西王母在西海的西南,昆仑山的西北面。古时的西海即今青海省的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
http://www.phoer.net + V+ @* u3 D" p8 p  西王母的东南边是熊山,与岷山同一列山系,《中次九经》云: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入神人,夏启而冬闲,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相传黄帝生于祁山,居于有熊,故号有熊氏。《中次九经》言:熊山是黄帝所居,在祭祀时要用美酒、牛、羊和猪等牲畜,要用精美的玉石,以优美的舞蹈来博得黄帝的欢心。9 T% |$ S$ ~" M* s5 E$ Z http://www.phoer.net
  纵观《山海经》所述“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大荒西经》云:“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海外西经》云:“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在女子国北”。“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这是先圣精心启示读者,轩辕之国,在岷山的南面,穷山靠近轩辕之国,轩辕之丘近靠轩辕国北侧,因敬畏轩辕故不敢西射。即是说轩辕之丘和轩辕之国同是一个方位,在岷山的南部区域,从而为破解千古之迷划上了句号。这是《山海经》第十二大特征。
http://www.phoer.net , A8 j8 k* c. q1 a; o/ t  A  图示:. ?5 l" p' ?, A* { http://www.phoer.net
  ∧岷山& _" W9 ?( G8 v# q6 @' g http://www.phoer.net
  ∧轩辕丘9 v/ S6 m8 I  J" D& b. b) Z/ o) h6 Y http://www.phoer.net
  轩辕国○∧穷山+ o" U& x7 j! R http://www.phoer.net
  ○女子国
http://www.phoer.net ( d" _+ K; W1 e$ p  四、我国先民早期生活在今松潘高原8 F" o4 P9 D0 O8 b http://www.phoer.net
  我国地形,从总体看是由昆仑山脉形成,上古时期,先民主要生活在中昆仑山脉的南部。昆仑山脉的主体形状像块胃体。西部帕米尔高原似胃柄,东部至松潘高原,是胃底部边缘,西高东低的格局定型。昆仑山西起葱岭,沿西藏新疆之境,东走入内地,东西绵亘,约纬线40度,分西、东、中三部。西昆仑起帕米尔分二支,一支经后藏哈喇昆仑山脉,一支由后藏新疆间,延东经青海前藏间,为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以北为中昆仑山,亦曰北巴颜喀喇山,横贯青海全境,江河之源皆出于此。由中昆仑山分支北走为祁连、贺兰诸山至内蒙古阴山,又东至大兴安岭,分布予长白山继东延。, l( T& ]- F; l# J, Z$ J9 M* y$ f http://www.phoer.net
  我国古代先民称昆仑山,专指中昆仑山南部地区,即今青海甘肃南部,与四川北部的岷山接壤,即古代的陇蜀区域,《山海经·海内西经》言“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则昆仑应在黄河之西南,《大荒西经》言“若木生昆仑山西”,据《水经·若水注》引)《海内经》言:黑水、青水之间有本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是昆仑在若水上源这东,若水即后之雅砻江,若水之东即雅砻江之东,在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自是岷山莫属。是岷山为昆仑之高峰。这里东临陕西渭水流域关中盆地,南临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这一带地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植物丰富,动物众多,矿产资源充足,适宜人类生活的好地方。
http://www.phoer.net : Q4 G4 U& u8 @) T( L7 G# `  据新华社成都2008年4月18日电、四川彭州发现远古人类遗存,该遗址是一个冰川时代就存在的溶洞,九组岩画,九件未经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经专家鉴定早于旧石器时代,洞内较宽敞平坦,最宽处约30米,大约有2000平方米,可容纳几千人,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曾说过中国人类的始祖应该在长江上游(岷山)地区寻找,而四川川北正属于这一范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3:42|只看该作者
  我国先民早在六七千年前,主要活动在中昆仑山脉南部的边缘,即今甘肃省渭水之源一带。起初主要是伏牺氏族和华胃氏族,伏牺氏族主要在今甘肃天水及其附近地区活动,而华胥氏族则在华山以西,东西两汉水上游一带地区活动,后来融合重组成一个较大的伏牺部落。由现在考古发现看,甘肃天水秦安县,大地弯文化遗址,可能是伏牺部落在西部最早的遗存。后来分东南两支逐步迁徙。向东迁徙的路线,是沿渭水东移,然后沿黄河直抵古雷泽的西岸。类似大地弯文化遗存如陕西华县元君庙,渭南北刘、临潼白家等,很可能是伏牺部落在迁徙过程中留下来的遗迹。是因为雷泽水域辽阔,水产丰富,有较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较稳定的社会民族环境,有利于伏牺部落的发展和壮大。2 u4 j+ R3 S8 ^( D. t http://www.phoer.net
  伏牺部落迁移的另一条向南路线,也是从天水秦安地区出发,《山海经·西次一经》言:“嶓冢之山汉水出焉”与《禹贡》“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完全一致,这里所说的漾水就是发源于嶓冢山的西汉水,是伏牺部落很早以前沿西汉水(今嘉陵水)上游及其支流白水南下,进入四川盆地。《华阳国志》云: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河图括地象》云:人皇始出于刑马山提地国。《清一统志》刑马山在秦州九十里,《秦州志》云:在州西南九十里,是刑马山在今天水。《华阳国志》引《洛书》:人皇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国,国中之国是蜀也。刑马山为渭水南山,人皇出刑马山提地国而云居中州,似梁岷之域人皇居中州。《三国志·秦宓传》即徵《河图括地象》之文言三皇乘祗车出谷口,是今之“斜谷”此则是以三皇居蜀。“三皇”之说见于秦世,一说见于《春秋绛》讬名为孔子所作。为《洛书》取录,而以为居蜀。《史记·封禅书·索隐》引《汉旧仪》云:“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之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古时祭五帝的固定处所)”如仲菲畦(古五十亩曰畦),畦中各有二十土封。天水以南之山,嶓冢为大,是人先刑马二山皆嶓冢之支阜。《汉书·地理志》陇西西县:是《禹贡》嶓冢山,西汉水(即嘉陵水)所出。殆古之蜀人自谓来自嶓冢自古有此传说。
http://www.phoer.net ( I* ~7 U  b/ g& Z6 q9 j  先秦时期,溯古追远的“五帝”“三皇”之说皆盛传于世。天下纷争,归秦一统,百家杂说,归汉一书,司马迁综理先秦社会变迁,他好学深思,立言谨慎,撰《五帝本纪》而对于“三皇”之说,虽未采纳,但任然详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生二子降居江水、若水,而江水、若水皆在蜀中,这与“三皇”之说蜀人来自甘南陇地相一致。
http://www.phoer.net 3 x9 u# p; [0 w) |  五、嫘祖诞生于川北盐亭县' O- d, Y3 r6 h: O9 C http://www.phoer.net
  伏牺氏族南下的这一支,沿西汉水及源于岷山的白水南下,进入四川盆地,故嫘祖既不属炎帝部落,也不属黄帝部落,它是伏牺部落最早顺西汉水南下至蜀中川北盐亭定居下来,代代承传,因地处西汉水之西,故名西陵氏之国。《山海经·中次九经》言“高梁之山其上多垩,其下多砥石,其木多桃枝,钩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可以走马。”郝懿行注言:高梁山即今之剑门山,又名梁山,在今四川剑阁一带,主峰为大剑山,马吃了葵草以后跑得更快,一说佩带它能使人便于骑马。
http://www.phoer.net " N% u, {# o9 c& @7 R8 V, k3 B  《寰宇记》言:山东尾跨江,西首剑阁,东西数千里,长峻崔巍,剑阁铭岩岩梁山,积石峨峨,即此。
http://www.phoer.net * x+ P! |, O" W! e) f: @' G  相传西陵氏嫘祖又名雷祖,在今川北盐亭县金鸡、高灯镇一带发明栽桑养蚕编绢,卓有成效,被推为西陵氏酋长,黄帝慕名前往西陵氏学艺,骑着骏马,奔驰在西陵河边,马吃了葵草跑得更快。黄帝佩带葵草,实现了嫘轩联姻。7 v/ H! R9 }( d' P+ z http://www.phoer.net
  西陵河又名驰水、潼江、马阁水、射水。源于岷山支阜龙门山平武县山溪,流经剑阁、梓潼县,从北至南,贯流盐亭全境。《华阳国志》言:山中有一妇,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见大蛇入山穴,五丁引之,山崩,压五丁及五女,因又名五妇水或蛇水。: e( A' L6 a' v& [9 o! }! s http://www.phoer.net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发现川北绵阳边堆山遗址,文化面貌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早期文化有若干共性,而年代较三星堆、金沙遗址为早,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因此暗示着边堆山文化是早期蜀文化的源头,恰与文献所载嫘祖之于蜀山氏和蚕丛氏之于古蜀国的密切关系相吻合。
http://www.phoer.net 6 `( j; R  y! m* u3 n/ F  唐朝李白之师《长短经》作者赵蕤在今盐亭金鸡镇青龙山撰写《嫘祖圣地》唐碑云:女中圣贤王风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村山,殁于衡阳道,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尤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http://www.phoer.net 1 P: w4 W: S- G! i5 H8 H8 ~  后山青龙场,全貌焕然,黎庶交易,百物咸集,惟丝绸繁多,嫘轩宫托月,则尤为壮观。嫘轩宫踞地千丈,总殿五层。宫前设先蚕坛,宫内塑王母、轩辕、嫘祖、伏羲、燧人、神农、歧伯、风后、常伯等一百二十六尊圣像。宫之前殿为嫘祖殿,敬塑嫘祖、马头娘宛窳,寓氏公主三尊圣像。宫之左右各一长廊,上具桑林殿、育蚕殿、烘茧殿、抽丝殿、编织殿、制衣殿。
http://www.phoer.net & k) W  @4 Q+ X( ~  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
http://www.phoer.net ( g# P0 h. K( a" h# E9 u3 e8 I  公元2000年国家拨款一百万,重建元妃嫘祖陵,公元2002年12月26日,嫘祖谒陵暨祭祀仪式在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李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何志尧为嫘祖陵落成揭幕。陵墓占地百余亩,以嫘祖墓为核心,碑亭祭祀广场、碑道为中轴,坐北向南,墓长25米,高19米,直径60米,碑亭由屹立在墓前的8根柱1米,高10米的青石柱组成,而且宽阔的祭祀广场,分布着上中下3道祭祀平台。宏伟壮观的建筑,暨蕴含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精深的内涵,又昭示着嫘祖博大的胸怀。+ ~  _" Z0 N) c http://www.phoer.net
  继边堆山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震惊世界的金沙遗址发掘之后,又于2008年3月在四川省新都县发掘出四千年前龙山文化遗址,面积达一万平方米,新都遗址的发掘既是《嫘祖圣地唐碑》的有力佐证,又再次填补了黄帝嫘祖时期在古蜀地龙山文化遗存的空白。
8#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4:27|只看该作者
  盐亭是嫘祖的故乡,留下了大量相关的文化遗迹和民俗、民间文化。有黄帝时期的玉器,左端龙头,右端蚕茧,经专家鉴定是龙凤呈祥,象征嫘轩联姻。有与西安半坡村相类似的刻划符号、古桑化石、神奇青钢跪俑像、蚕丛时期的金蚕、钢蚕,奇特的古洞图案、绚丽多姿的日轮金乌图,内涵深远的菱形图案,迂回曲折的回形图,嫘祖开辟的藏丝洞,陶俑、陶茧、鸡、猪、人头陶像等。与嫘祖有关的古地名如桑林坝、古桑坡、丝源山、丝织坪、水丝山、丝姑山、西陵寺,特别是西陵绸的声誉长盛不衰。考古工作者在古西陵河畔(今盐亭县麻秧乡蒙子村)出土八块殷商时期的祭天玉璧。1949年以前也是在蒙子村有所吴氏绸纺,祖祖辈辈专织西陵绸,销遍川北山乡。说起西陵绸,回忆起青年时代难忘的往事,如今记忆犹新,余父之友李洪开家住唐朝为《嫘祖圣地》撰写唐碑赵蕤的家乡梧村沟垭口上,他是有名的绸捆子,一七四赶盐亭县,二五八赶毛公场,三六十赶两河口,几十年如一日,专门销售吴氏绸坊生产的西陵绸,颇有名气,1942年8月一天深夜,灭顶之灾发生了,被一群土匪将经营一生的财物抢劫一空,为了从起炉灶,继续贩卖西陵绸,父亲为邻居和朋友之谊。为他筹集资金,举办轮流偿还的月月会,还带头购买了两件灰色西陵绸和二根黑色西陵浮绉头帕。后来成为了父母的殉葬物。《四川通志》卷十八《舆地志十七》“潼川府盐亭县”下记载:蚕丝山在县东六十里。原注引《舆地纪胜》:“山在永泰县西二十里”。又引《九域志》:“梓木童有蚕丝山,每上春七日,远近士女多游于此,以祈蚕丝。”足见其文化传统之源远流长。( R8 Q8 M( _! B( F3 }. w http://www.phoer.net
  中华人文始祖,先秦文史记载,他们都出生于西土,西土是人文始祖的发祥地,昆仑的南部边缘,在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神农、轩辕和嫘祖。
http://www.phoer.net 1 [& N5 r8 y3 J: B# X' x$ V  伏羲生于成纪:(这里指的是第一代始祖)《通鉴》云: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 且绕之,遂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成纪在今甘肃天水西。徙治陈食,即今陕西宝鸡市东《括地志》云:陈仓故城有伏羲宗祠。《水经注》“公元前753前秦文公大败戎师于岐,游猎于陈仓,得石如肝,有野鸡鸣,故名宝鸡。蒙氏《开山图》曰:伏羲生于成纪徙陈仓,非陈国也。前秦书《竹书纪年》云:“太昊之母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此乃历代学者的共识。; e1 G5 C* r1 R+ }  ~ http://www.phoer.net
  神农生于姜水(这里指的是第一代神农氏),《国语》云:少典娶有峤氏生炎帝,以姜水成。《世本》云:炎帝姜姓,生于姜水,《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今陕西岐山。故以姜为姓。《水经注》姜水即岐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源出岐山,岐水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姜为姓也。《通监》云:少典之君,娶于有峤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牛,育于姜水,故以为姜姓。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
http://www.phoer.net 0 q* z  o% s5 M2 M' V- r: b  轩辕生于姬水,《国语》云:少典娶于有峤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通鉴》云:黄帝母曰附宝,在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帝于轩辕之丘,故以姬为姓。“祁野”即祁山,在今甘肃省南部陇西西南,西和县北,汉诸葛伐魏,六出祁山,地处嶓冢山。《水经注》南安姚瞻言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路史》云:黄帝都于陈,今宝鸡陈仓。姚睦云:黄帝初都陈仓非宛丘之陈仓也。9 }2 u! ^. W7 q% M4 v8 ~  X+ j3 o http://www.phoer.net
  我国先民最早生活在中昆仓山脉的南部,松潘高原岷山、嶓冢山一带是古史学者的共识。; C6 C  \5 ^# I5 v; J& N0 Y http://www.phoer.net
  六、同宗共祖,奋建中华
http://www.phoer.net : {1 z! X. R* P! t, M  古代人口不断增添,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单纯猎牧为生,逐步转以谷物为主食,从深丘移至浅丘或平原,向两河流域徐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良好,如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南襄盆地,云梦泽,鄱阳环湖区,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的苏皖平原,黄河流域的汾渭盆地,华北平原,这些地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植物丰富,动物众多,历来是鱼米之乡,米粮之仓。
http://www.phoer.net . v! U5 J0 c) \; J, Y+ e3 d6 H2 |# B/ y  从另一个层面看,被驱逐至大漠、深丘、海滩的民族,它们同属炎黄子孙,尧逐四凶以连坐之罪,头戴黑帽,身背黑锅,它们为了求生共荣,为了争夺米粮之仓,因此,同一个血统而操戈了几千年。
http://www.phoer.net 7 w: m% |8 `- W. J  如被赶往大漠之北的匈奴,他们的祖先,本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叫淳维,他们在北漠,随着牧群转移住地,逐水草而居,没有城郭和固定的住处,也无法从事农业生产,部族首领都有各自的领地。各据一方,没有文字,小孩自小就尚武,君王以下都以牲畜肉为食,穿兽皮,盖毛毡。
http://www.phoer.net 7 y9 t& t( b8 I5 L  公元前1797年夏王朝衰落了,周之先祖公刘失去了稷官的职务,就到西戎幽地居住修建城邑。三百余年后,戎狄进攻公刘后裔亶父,亶父只好迁到岐山下,开始创建周国。过了一百多年后,武王灭了殷纣,把戎狄驱赶到泾洛以北地区,规定按时入贡,称为荒服。又往后二百余年周王朝衰落, 戎狄杀周幽王于弼山之下,占了周国大片土地,经常入侵骚扰。公元前637年,戎狄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这时秦、晋是强国,晋文公虽然把戎狄驱赶至河西洛水流域,但已未尝安宁,秦穆公已只好与西戎八国交好。这时晋北有林胡、楼顶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经常入侵骚扰。又过了二百余年,秦的疆土虽然扩大到陕西北地、上郡,为了防御匈奴,加紧修筑长城,北方的燕、卫、晋都分别筑起长城防御戎狄入侵。' h5 L/ c* p# F- E8 T! r0 E http://www.phoer.net
  公元前247年,秦灭了六国,便派十万大军,全部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一面修筑万里长城,一面沿着黄河设防,戌守边境。$ G) F8 h' z$ [4 M http://www.phoer.net
  这时东胡最强,月氏也盛,诸侯背叛秦国,中原发生骚乱,匈奴趁机蚕食黄河以南的土地。在古老的地方对峙。到了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得以自强,兵力达到30万众。从淳维到冒顿经历了一千多年,时强、时弱,到冒顿单于时,征服了北方许多部族,和南方的汉朝相对峙,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妃王昭君嫁给单于为妻,还赠送珠宝无数。被驱赶至南方的灌兜族所谓“南蛮”也经常攻城占地。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南方的吐鲁番王和亲,吐番就是后来的西藏。公元758年,回讫在北方据有天山南路之地,唐肃宗把宁国公主嫁给可汗和亲。这些举措,中原和边民的矛盾只能缓解一时。' w6 O3 ?) \2 L http://www.phoer.net
  到了宋朝,金辽最强,公元1126年金陷汴京,执钦徽二宗于大都今之沈阳,迫使宋王朝偏要江南、临安,形成南北分治局面。7 I: K2 i) U" l6 M8 B http://www.phoer.net
  七、中华一统,民族团圆
http://www.phoer.net ( ^* u: Z4 L$ q* Y! M  从上古唐虞以来,许多民族,它们都是炎黄子孙,可是长期被驱赶到国门之外,有住胡地玄冰,边土惨裂,有住高山峡峪,原始荆野,有住寨外沙丘,草木无生,它们长期为生存而折磨。
http://www.phoer.net / t1 M$ z, p9 |' o6 x  ~# r% U, g  这时有一个民族,与满族一样,同属东胡,名曰鲜卑,是黄帝子昌意少子后裔,住在漠北。因有鲜卑山,故以为号,起于兴安岭东,后移于匈奴故地。到了南宋末年,首领成吉思汗,穷则思变,从小练习骑射,及长,英勇善战,带领部族,征服北方诸部。公元1215年,先取金燕都,翌年克金潼关,过六年灭回纥,又过五年,灭西夏,公元1230元,定都城于和林,过四年联宋灭金,又过三年,首领忽必烈率师伐俄,虏其王,俄诸部首长皆降。1247年伐高丽,次年蒙古军大破北欧诸侯联军。过六年灭云南大理,降吐蕃(今之西藏),过三年取南宋襄阳、交趾。翌年灭大食建伊儿国,1271年蒙古建国号曰“元”,翌年再陷襄阳、樊城,1275年宋文天祥兴师勤王,未遂。次年元军入临安。宋帝受俘,幼瑞宗南逃,公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南宋灭亡。( F, G7 c! ]& j( o/ @, g) p http://www.phoer.net
  从上古唐、虞三代至元朝建国,历时3526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住在国门之外,边远山区或大漠之中的这些民族,为了改变居住区域,为了他们的求生共荣,抛头颅、洒热血,跨越万里长城,踏灭了烟火台,战斗时而热烈,时而休养生息,英雄的成吉思汗,背弯弓、射大雕,终于挺进鱼之乡,从此炎黄子孙实现骨肉大团圆,从此再不同族操戈,从此长城内外亲密无间,从此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团结统一的大民族,声威震动五大洲,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大国,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5 n1 d) Y$ {$ y9 G4 P/ ~ http://www.phoer.net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石云龙 发表于: 2009-1-14 10:14:50|只看该作者
  八、历史的回溯“五服”是民族隔离的根源& z& O0 A9 f0 v8 |3 W8 V  v http://www.phoer.net
  炎黄子孙,为了民族大团结,经过几千年的奋斗,从形势上赢来了民族大团结,遗憾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没有彻底融合,旧痕迹没有完全清除。《史记·夏本记》有这样一段文字“九州悠同,四奥既居,九山开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合同。”大意是,四方各处能为生均可居民,各处山地已能通旅,涧沟险处已用木竹架桥搭栈,各地江河已疏通,可泄洪,运输,各地湖泽已筑堤圈定,可蓄洪也可灌溉。这些工程的结果,加强了“天子之国”对各地的直接联系与管理。可是《史记·夏本纪》另有一段文字。“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为甸服,甸服外五百里为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为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为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其大意是:把民众划分成五个等级。即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地域,称为甸服,甸者,天子京畿内的贵族。甸服以外五百里内称为侯服,侯者王侯也。其中近百里的称为采地,即卿大夫所封之邑,收其租税,以为傣禄,谓之食邑,亦叫采邑。《汉书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注》采官也,官因地而食,故曰采地。二百里以内为男爵地,其余三百里地封诸侯地。侯服以外五百里内地域称为绥服,绥即安抚之意,其中三百地区,度势发扬文教,外二百里地区,奋力兴办国防戌守疆土。绥服以外五百里地域称为要服,要服即约束强治之意,其中三百里地区住夷族,外二百里地区则安置判处蔡刑的罪犯。要服以外五百里地称荒服,是离京畿二千五百里最远的地方。其中三百里内住蛮族,外二百里地区则安置流放刑的罪犯。”- I- [9 j; S/ Q4 j http://www.phoer.net
  如此以甸、侯、绥、要、荒五服划分“直辖”与“绥抚”和“强治”的管理办法,这是周代史官将传说定本时则将周代的社情掺入,周代是地地道道封建王朝,王者以爵土与子臣,大封诸侯,其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其地百里为公侯,七十里为伯,五十里为子男。, w0 F& C1 y* H4 d3 X* q! R http://www.phoer.net
  夏禹能辩土质以定赋税,识物产以征贡,划九州这是行政管理,地域管理跨时代的大进步,这是国家产生的两大前题条件和必备因素。
http://www.phoer.net + @% h" y/ P3 S/ S, R/ @  上古帝尧时对于子民犯有错误,不是就地教育化解,而是采取殴逐流放的方法,把他们赶到离京畿很远的地方,以为这样做就高枕无忧了,鲧是颛顼的儿子,因治水无成效,被殴逐到羽山变为东夷(今江苏海边)。共工的子孙性情放纵,被殴逐到幽州变为北狄(今河北辽宁交界处)灌兜因不顺帝意被殴逐到崇山变为南蛮(今湖南澧县一带),三苗在江淮为乱,被赶到三危变为西戎(今甘肃青海南部,四川北部地区)。认为惩办犯了错误的四凶,天下会长治久安了,结果并不奏效,进一步加深了民族矛盾,给后世带来后患无穷,历代对帝尧的流放殴逐办法颇有争议。以大禹为首就坚决反对。如《尚书》皋陶和禹在帝舜面前讨论治国之道时,皋陶说:“帝要是真正能够实践其美德,那么计谋就会高明,辅佐帝的大臣们也就都和谐了。”禹说:“好呀!”到底该怎样做呢?皋陶说:阿!应该慎重地进行自身修养,凡事都要有长远考虑“要宽厚地对待九族亲属”,这样,民众就会勤奋起来辅佐你。事情要由近及远,要先从自身做起,帝的重要任务在于能够安定民众。禹说:呀!诚然像你说的这样,但是真要做到这地步,连舜帝都会感到困难哩。能够认识人才就算得上明智,能够安定民众,这便称是恩惠,民众就会附于他,给民众以恩惠,那么还怕什么灌兜,又何必迁徙流放三苗,又何必畏惧那些善于花言巧语的共工呢?
http://www.phoer.net : o) r8 q+ Q8 t  帝尧的流逐政策,按大禹和皋陶的对话,充分说明帝尧的流放办法是非常不得人心,大禹和皋陶就是持反对意见的代表。
http://www.phoer.net 2 s" @& ~+ |' S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学者,徐旭生先生是研究我国古代传说史学专家,撰有《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1943年初版,1960年再版,徐先生自言不讳地说:我经过几十年研究比较的结果,才看出我国古代的部族的方野,大致可以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可贵的是,近年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王震中研究员撰《仰韶文化与大溪文化的交流看黄帝与嫘祖的传说》一文中严肃批评徐先生绕开黄帝和嫘祖在长江上游的活动,认为学术的推进,绕道行走是难以奏效的。% O9 v6 c! L3 U8 w- X% J( [ http://www.phoer.net
  徐先生悟了几十年,终于悟出一个大汉族主义。“华夏族”本是我国的古称,包括炎黄子孙各民族而言,绝非只限黄河下游的民族。“华夏”的取意,华者光华也,《书》、《重华协于帝》舜名重华言舜德之光辉也。舜封禹于夏,在今河南禹县,禹治水有功,受舜禅国号夏,为纪念舜和禹的恩德,因此后称华夏族。) g* u# W( a: }. ` http://www.phoer.net
  《古文》云:“我国古称华夏,至东周列国以后,有史官或文人弄笔,如《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古北狄日貊《中庸》施及蛮貊)其意是天子京畿周围的贵族,不能与边远山区南蛮北狄受管制的罪犯相比较,不能划等号,不能在一根板凳上平起平坐。
http://www.phoer.net # x! J/ C/ J8 @+ `1 K  《古文》又云:按我国“汉族”旧居蛮貊之中,自称华夏,仅指黄河的下游流域而言,即所谓中原地区,其后拓地益远,而当分裂之际,仍仅称中原曰华夏,又称华族,华夏者,尤言贵族也。《柳宗元文》公以令望,显于华族,日本人以公、侯、伯、子、男为华族。" x* N# ?9 N/ x+ r' {0 x+ J http://www.phoer.net
  “夷狄”是古时称帝尧殴逐到四方的边民,认为是未开化之民,东曰东夷,南曰南蛮,西曰西戎,北曰北狄,这是种族遭受岐视的产物,种族因受环境的约束,智慧故有差异,不是它们自身的缺陷,在政治上不应受到歧视,而历史证明,答案恰恰相反,《史记·周本纪》“武王曰:远矣西土之人庸、蜀、羌、矛、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然而评注《史记》的东汉大儒孔安国则称:西土劳苦役也。”八国皆蛮夷地。从此附合者也如是称呼。公元860年唐懿宗时,岭南西道节度使从事樊绰撰六招国始末叙述部族的分合,山川道里的危易,管理的方略,而皆书命名为《蛮书》也称“蛮夷之国”六招国系殷商之际,蜀王蚕丛破国,蜀王子孙暂时离蜀中平原,迁至今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所建的六招国。又如古蜀中生产使用的信笺,也被贬称为蛮笺,诗人韩浦曰:十样蛮笺出益州。蜀中所买的绵布,也贬称“蛮布”,以“蛮布弓良”诗句留传于世。正所谓“人贱物也陋”。
http://www.phoer.net ! E( [7 h' g% g7 c  这些不公正伦理流传的原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段俞教授在《黄帝、嫘祖与巴蜀关系》一文中是这样总结的:“嫘祖是黄帝正妃”,历代载籍略无异词,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历代载籍亦无岐义,先秦史籍所提供的有关记载如此一致,应当说没有理由怀疑,汉晋以后个别人对史实持怀疑态度,不过是疑古过甚,认为巴蜀古为西戎、南夷、南蛮不当上承黄帝子孙,成为帝颛顼的母家,显然这是内诸夏而外夷狄,那样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观念在作怪,其实质是文明起源一元论,可见,要纠讹释疑,必须正本清源,才能提示黄帝、嫘祖与巴蜀关系的史实。而《山海经》就是有力的佐证。0 _& B3 h8 A4 p+ A2 l% O/ D  @8 m http://www.phoer.net
  结 束 语
http://www.phoer.net ! i* ^4 K+ X  ^5 A- c( C$ @! w  我国56个民族,都是炎黄的子孙,都是黄肤黑发、黑眼睛,既同宗祖又同华,骨髓里都流淌是炎黄的血液,都是嫘祖的子孙,中化民族是龙的传人。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域,巍巍昆仑山,宏伟气魂,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奋发腾飞的精神,她有神圣的号召力,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强韧的凝聚力,永远号召着她的优秀儿女,海外华子,团结奋斗,振兴中华。1 y/ k: E0 J( {. l0 R/ g http://www.phoer.net
  研究《山海经》就是要永远继承发扬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往直前为创造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我们祖先所向往的最幸福、最美满、最公正、最文的社会而奋斗。$ _! |" i8 ?7 N6 W http://www.phoer.net
  研究《山海经》就是要坚决维护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各族人民伟大无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国力,巩固国防,不搞分裂,反对分裂,警惕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华势力,破坏我们民族团结的阴谋,不干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维护民族尊严,那些依人篱下,达到个人的利益,是丧权辱国的可耻行为,是民族的**。
http://www.phoer.net 2 r/ R  J6 E6 f7 M/ X  中华之母──嫘祖魂兮归来!
http://www.phoer.net ! X6 S; R; Z' r( ?. ?7 b1 r7 F+ ?  作者: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顾问) l2 t# a# p/ t9 g; W http://www.phoer.net
  盐亭县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1 H7 v1 _% p4 o, r& e http://www.phoer.net
  二○○八年四月十日
10#
 韦建生 发表于: 2009-1-14 14:54:05|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下先~; ?/ ^. z8 X6 d& W; m1 e: u" z http://www.phoer.net
" u2 b4 ^& a( N3 C( M" x http://www.phoer.net
与楼主观点不尽一致,但总体方向相同,
http://www.phoer.net 4 D1 Y$ a) Z& H# X# V/ p; N7 W% V
http://www.phoer.net % K. [( T4 R) P( H# z+ {" Y5 n建议晓斑斑加精!
http://www.phoer.net ; l2 Y- X1 H4 n4 ~1 K0 }% y  f, q/ Z: F, S  h$ D! c http://www.phoer.net
好帖,慢慢学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0:20, Processed in 0.5928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