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0|回复: 0

[普通人著名漫画家王家禧去世 代表作《老夫子》演绎人生百态

 [复制链接]
王家禧
  著名漫画家、《老夫子》的作者王泽(原名王家禧)于2017年1月1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2岁。1962年他以长子王泽之名为笔名创作了《老夫子》幽默漫画系列,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成为中国漫画的一座高峰,被誉为“最具生命力的华人漫画”,影响力之大,堪称文化奇迹。

两代“王泽”共绘“老夫子”
  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衫马甲的老夫子,身形矮小肥胖、性格乐天的大番薯,还有外表俊朗、追求新潮的秦先生……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漫画人物在两代“王泽”的笔下演绎着一幕幕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态。
  王家禧出生在天津,其父是北洋时期东三省的省长王承斌。1944年,王家禧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艺术系毕业,之后工作在天津文化宫。1956年,王家禧从天津移居至香港,在香港天主教《乐锋报》画插画与长篇故事近十年,业余时间则在香港各报章杂志以“萌芽”等十几种笔名发表漫画。1960年代初期,王家禧首次以长子王泽之名为笔名画《老夫子》漫画,1962至1963年,老夫子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小乐园》杂志、《天天日报》以及《星岛晚报》等,并在1964年吴兴记书报社出版首期《老夫子与秦先生》漫画单行本的两天内,首次印刷的6,000册销售一空,从此为人所熟识。
  最初创作《老夫子》漫画,王家禧定期为报刊画四格漫画,赚取稿费以维持家用。据说,在“老夫子”形象诞生的那天,王家禧正寻思着给自己取个笔名,这时,他的大儿子王泽正好跑到他跟前。于是,他索性就将“王泽”作为自己的笔名。漫画《老夫子》一经面世,便受到了读者热烈的追捧,“王泽”这个名字也由此红了起来。父子之间,常常因为同一个名字闹出不少笑话;没有料到的是,几十年以后,儿子王泽竟然放弃在美国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接管了《老夫子》漫画事业,真正地成为了《老夫子》的第二代创作人,延续着漫画《老夫子》的生命……这“弄假成真”的故事也变成了一段佳话。
  在一次采访中,王泽谈到,小时候对父亲不理解,总觉得自己的父亲与别人的父亲不一样:别人的父亲都是上班下班,自己的父亲却怎么整天在家中画小人儿?但是后来,父亲王家禧在家中与朋友的一段对话对他影响很大。朋友对王家禧说:“你靠画漫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不容易,你应该画点大家喜欢的、讽刺性的题材。”父亲回答说:“不对!讽刺是一个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我们在马路对面取笑他,那样我不喜欢;而我是把自己当成小丑,给自己泼盆冷水、走两步摔一跤,通过自嘲来博取大伙儿的会心一笑。”那段对话对王泽的影响至深,到现在他都清晰地记得那个情景。

《老夫子》是抄袭的?
  2016年,《老夫子》涉嫌抄袭的消息被广泛流传。其实,“老夫子”这一漫画形象却涉嫌抄袭公案多年。早在2001年,“老夫子”就被指最早诞生于解放前的天津,作者名叫朋弟(原名冯棣)。近年,虽然京津两地文化界陆续做过一系列“为朋弟不平”的活动,但依然不能扭转“朋弟种树、王家禧摘果”的事实。王家禧父子方面却一直对这一质疑采取躲闪回避的态度。
  1996年,作家冯骥才发现港台和海外竟然流行一部似曾相识的“老夫子”。冯骥才出生于天津,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有过一个“老夫子”形象,作者名叫朋弟。1999年,冯骥才正式在天津《今晚报》上发表文章《朋弟的“老夫子”与王泽(即王家禧)的“老夫子”》,向世人明确说明:“老夫子”最早是由朋弟创作的,王家禧的“老夫子”是抄袭。
  文章详细记录了自己发现王版老夫子的始末:“1996年我从埃及回国途经新加坡的时候,在书摊上到处可以看到一种名为《老夫子》的漫画图册,经友人介绍才知道‘老夫子’已经享誉四海。但是,这个‘老夫子’已经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漫画家朋弟的手笔,作者名叫王泽!我曾看过天津老漫画家黄冠廉的文章,指责这位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香港发表了大量关于‘老夫子’的漫画故事的王泽,有剽窃朋弟之嫌,并且在香港《漫画读物》上用文字来表达心中的愤愤不平。王泽生在天津,原名王家禧,上世纪50年代在文化宫做美术干部,60年代到香港,开始在报端发表题为‘老夫子’的漫画故事。后来我翻看了王泽的《老夫子》,可以断定,在人物造型与性格设计上,王泽确实搬用了朋弟的‘老夫子’、‘老白薯’等所独创的漫画人物。何况连名字‘老夫子’也是人家朋弟的!”
  (△读书栏目综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无声的老师”《辞海》“80岁”了! 天桥社区举办“天桥情 家园梦”迎新年演出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16:34,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