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史继忠:游走在贵州史与民族史之间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日报  : 史继忠
  史继忠:游走在贵州史与民族史之间
  人物名片
  史继忠,1937年12月生,汉族,贵阳人。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2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当过农民,参过军,做过工人。1978年考取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方国瑜先生,主修贵州史和民族史,1983年获硕士学位。历任贵州民族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历史系副主任、行政管理系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兼《贵州文史丛刊》主编,贵州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贵州省志》副总纂、《贵州通史》副总编。
  武明丽
  “一位深谙贵州历史的老贵阳”,是此次起意拜访史继忠前、我对他姓名的全部印象。闻名虽久,但知之甚少。
  那天春风清朗,进到史老师居住的小区,迎面一树海棠盛放在阳光中,火红明媚。
  在刚过去的农历春节,史老师步入他的杖朝之年。眼前的他,一头白发。网上有他2008年在“夜郎文化创意研讨会”上发言的视频,他在会上畅谈古夜郎属地问题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性。那年他虽年逾古稀,但头发乌黑。而今,青丝到白头,不过八年时光。
  他的书房不大,书桌摆放在前后两壁书柜之间,桌面靠窗一侧堆放着厚厚一沓书稿,几扇落地窗占据了房间最宽广的一面,阳光充足,但不逼人。桌上摆着一个台灯,没有电脑。他坚持手写稿件,也不在网上查阅资料。“网上资料对错都有,不及一手资料可靠”,当年为写《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涡》,他买了整整两柜子书。如今书架有两层挤满他的著述,曾经潜心研读过的那些书堆积成山,再无处可放,便几大车几大车地送给了学校和市里的图书馆。现在,他的书只有清清爽爽不宽的两壁。
  见到史老师时,正有一拨客人从他家客厅沙发上起身告辞,匆匆与客道别,引我至书房,他旋即进入自己的世界。
  临见他前,我看过很多他的资料,关于他的人生经历,有他本人自述,也有他人采写,心中已有大至眉目,但当我亲耳听他讲述曾经的往事时,又多了几层滋味,有了新的震撼。
  风华正茂时,政治动荡使他由四川大学历史系的一名大学生瞬间变身农民,继而当兵,再而做工人。当农民和参军时,他感受到农民与部队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关照。进工厂后,他与厂里几个同事共同研究废物利用,立项获批,得到国家资金与设备支持,这使他更加深刻体会到知识力量的强大。工人一做便是十余年,四十岁那年,依然是工人的他,抓住机会考取了研究生,成为方国瑜先生得意门生,终于将人生扳轨到学术研究的道路,并在这条路上走到今天。这当中,有很多令人唏嘘慨叹的人和事。 而今,往事已矣,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大历史里的小历史,海洋中的一滴水。
  贵阳是座移民城市,他是相对意义上土生土长的贵阳人。地方史和民族史专业知识以及多年对贵州历史的研究使贵州在他这个“老贵阳”口中、笔下活色生香,呈现出内蕴丰厚独具特色的面目。通过研究,他挖掘出贵州文化的内核──多元文化与山地文化,因之,《中华地域文化大系》特别将贵州文化单独纳入其中,成为十九个地域文化之一,并请他主编并主笔撰写《中华地域文化大系贵州文化》一书。他还指出了贵州自明朝建省以来时至今日,行省地位从未动摇根本原因在于其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
  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着,两眼放光。四壁仿佛不存在了,也无所谓时间,唯有历史经久不息的脉动和心跳。
  历史又将他引向文化研究领域,由西南民族文化到中华文化再至世界文化。雪球越滚越大,视野越拓越宽。于研究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学习、思考与再研究来解决问题,他乐在其中。
  作为学者,有深入研究后的知识为支撑,他敢在公开场合站在客观角度,挺起腰杆指出问题,直戳要害。忠言虽逆耳,他人也无可辩驳。这是一个学者让人肃然起敬之处。他能给地方建设以良谏,致力使经济发展不失文化底蕴,让前进的步伐稳健踏实。
  写作是他学习、研究、思考问题的方式。退休多年,他依然笔耕不辍,写下多篇论著。他退休后发表的《论汉字文化圈》被《新华文摘》转摘,这份杂志选稿极严,所刊文章均能代表领域内前沿思想,他引以为豪。“我已经退休了,不需要为职称评定什么的作论著,纯粹为着兴趣去写。”
  强烈的求知与探索欲大概是根植于他的基因,与生俱来的。还是孩童的时候,他翻看历史漫画,感动于书中人物和故事,为多年后学习历史埋下伏笔。也许童年亲耳听到、亲眼见证、亲身经历的苦难,青年到中年时期自身以及他人遭遇的坎坷,都使他想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来思考一些问题,寻求出一些答案。他说“了解历史,使人变得聪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能让人明白什么事不可为。也不会沉陷于自身的一时苦厄,而是纵览历史长河,更广宽地去看待与思考。退休以后,他有了更多时间研究、写稿、出书。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通常在书房一待就是一上午。而他只在上午读书写作,其他事情都安排在中午以后的时间,生活既充实又规律。“到现在,我的眼睛不近视也不远视”,年已八十,常年埋首故纸堆的他,对此甚感满意。
  窗外太阳缓缓西沉,停在他身后,忘了开灯,他的声音于暗处传来,面容在我眼中渐渐模糊。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说这是他喜爱的诗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发展理论的适用性与中国民族发展研究:以现代化理论为例 消费者开啤酒瓶遭炸伤眼晴 生产商赔了歌厅24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7:11,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