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0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9-5-12 19:52:2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09年众志成城 青川县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

 [复制链接]
2009-04-30 09:10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

中共青川县委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
  【编前语】在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为了缅怀逝者,激励生者,见证大爱,感恩图强,为了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重建美好新家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自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抗震救灾、浙江援建、灾后重建、感恩奋进等纪念5·12地震一周年系列专题,敬请关注。

  去年5月12日,在全县上下奋力推进青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之际,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毁灭性灾难突袭青川。

  灾情发生后,青川的抗震救灾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两次电话询问青川6.4级余震、狮子梁地质灾害情况。温家宝总理两次亲临青川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贾庆林、李克强、回良玉、杜青林、马凯、孟建柱、梁光烈、陈炳德、李继耐等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先后来青川视察灾情,指导工作。刘奇葆、蒋巨峰、陶武先等省领导多次深入灾区查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罗强、马华、唐全林等市领导长期战斗在青川,踏遍了青川的山山水水。全国人民特别是浙江人民心系灾区,千里驰援,赵洪祝、吕祖善等浙江省领导亲赴青川,慰问受灾群众,全力支援青川的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紧急动员、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的硬仗,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共青川县委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

  打赢了抢险救人的硬仗,最大限度地抢救了生命。灾情发生后,我县坚持把抢救生命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组织开展了青川有史以来救灾规模最大、救灾难度最高的生命大营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克服没有机械设备、没有技术力量的困难,救援人员分路出击、跋山涉水、徒步挺进,用肩膀扛、用双手挖,从废墟和困境中共搜救生还者3269人,转移群众24.3万人。紧急启动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加强专业医护人员的协调组织和药品、医疗器械的调运投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累计救治伤病员1.7万人次,巡诊伤病员8.2万人次。

  打赢了安置攻坚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早安居、早安定。在应急安置阶段,调动我县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紧急转移安置24.3万受灾群众,妥善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千方百计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基本医疗、有临时住所。在过渡安置阶段,外迁3000名失去安置条件的受灾群众到剑阁县和元坝区永久性安置。坚持就近、就地、分散安置的原则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安置路子,妥善安置了1041处地质灾害点71520名失去安置条件的受灾群众。探索“五个一”建设机制,7月下旬启动了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组织专业队伍加快震损房屋维修加固。通过多种办法和方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问题,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打赢了抢通保通的硬仗,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救援重建顺利推进。面对特大地震的强烈破坏、频繁集中的余震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威胁,我县把排危抢险、抢修基础设施放在突出位置,由县领导牵头,抽调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抢修损毁基础设施。震后22小时抢通了金子山至乔庄的唯一出境通道。震后30小时恢复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络。震后3天,解决了居民安置点的临时供水。震后15天,各居民安置点供电面达100%,85%的村通照明电。震后30天,全县固定电话基本畅通,移动通讯覆盖全部乡镇,85%的村通广播电视。震后50天,抢通所有通乡公路,95%的村通临时便道。7月7日,通往全县最后一个“地震孤岛”──马公乡公路全面打通,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通达目标。

  打赢了卫生防疫的硬仗,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灾区卫生防疫安全。我县始终把灾区卫生防疫安全作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底线,严防疫情发生。第一时间组织36支3000人的防疫消杀和保洁队伍,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广泛发动群众,及时把灾区部分医疗卫生和救援人员调整充实到防疫队伍中。强化卫生防疫重点,认真做好遇难者遗体、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强化疫情监测,加强灾区水源监测消毒和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全县共设医疗点230个,累计出动消杀人员44万人次,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打赢了防治次生灾害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的伤亡。我县主动消除整治次生灾害隐患,加强对10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积极整治地质灾害和病险工程安全隐患。采取疏浚排险、自然溢出等办法,代价最小地处置了全省第二大高危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及东河口、红石河等36处大型堰塞湖,确保了下游15万群众的安全。及时组织机械排除危险建筑,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全县未因次生灾害死亡一个人。

  打赢了救灾款物监管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廉洁救灾、阳光救灾。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园丁与玫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园丁与玫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5.12祭 为夺取抗震救灾和加快发展“双胜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06:06,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