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85|回复: 4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云南旅游整治措施实施一周 旅游线路报价翻番

 [复制链接]
云南出最严措施整顿旅游市场 确保1年根本好转
源自:央广网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余繁

  央广网昆明3月2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为整治旅游市场突出问题,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在一年内实现根本好转,今天(27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相关情况。据了解,措施将于2017年4月15日起施行。

一:加强旅游购物管理
  (一)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有关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再对旅游购物企业进行等级评定认定,原评定的旅游购物企业不再定点接待旅游团队,所有旅游购物企业纳入社会商品零售企业进行统一监管。(各州、市人民政府,省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物价局,省国税局配合)
  (二)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严禁购物商店尤其是景区景点、公路沿线、休息区、车站、码头等旅游者集中的购物场所与旅行社或司陪人员串通,通过购物回扣、返佣,给予“停车费”“茶水费”“人头费”等形式,安排旅游团队购物或兜售商品。严禁景区景点、演艺、住宿、餐饮等旅游者集中活动场所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进入购物商店消费。(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旅游发展委、工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配合)
  (三)严惩针对旅游者的欺诈销售。严厉打击各类商店以及酒吧、餐厅等场所通过“药托”“酒托”等方式诱骗旅游者消费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购物商店虚假宣传、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诱骗购物、强迫购物、不明码标价、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商业贿赂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工商局牵头;省公安厅、旅游发展委、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物价局配合)

二: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
  (四)禁止“不合理低价游”。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禁止旅行社发布、销售“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组织、接待“不合理低价游”团队。对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的旅行社予以停业整顿,对整顿后再次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的,依法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被吊销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列入“黑名单”,实施行业禁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省工商局、物价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五)实行新的旅游标准合同。出台新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取消旅游合同中的购物附加条款。对旅行社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旅游合同未载明游览、娱乐项目具体内容和时间,未载明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标准,旅行社指定购物点、推销自费项目、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的,依法从严处理。(省旅游发展委、工商局负责)
  (六)严格监管旅游合同。加大对旅游合同的日常监管,对签订虚假合同、阴阳合同的旅行社及从业人员,依法从严处理。实行旅游合同电子化管理,实现旅游者、旅行社及监管部门实时查询,确保公开、透明。(省旅游发展委、工商局负责;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七)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根据旅游者投诉、行政处罚等信息,对旅行社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对进入“黑名单”的旅行社,通过约谈、加大检查力度、限制新增业务范围、停业整顿等措施进行重点监管,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商局配合)

三:改进导游管理方式
  (八)建立全省导游管理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导游管理信息平台,将全省所有导游纳入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管。(省旅游发展委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九)公开导游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导游服务质量网上评价系统,方便旅游者对导游服务质量进行网上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导游星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行业协会对导游进行评价考核和自律管理。实时动态公布导游服务质量网上评价、违法违规情况和星级评定结果,为旅游者自主选择提供参考,形成导游良性竞争机制和良好执业环境。(省旅游发展委牵头;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十)强化签约导游管理。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景区景点等机构,对签约导游进行严格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合理薪酬制度,保障导游合法权益。(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四:加强景区景点监管
  (十一)实施新的景区景点管理办法。依据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借鉴先进省(区、市)经验,立足云南实际,制定出台我省景区景点管理办法,强化景区景点标准化管理。(省旅游发展委,各州、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二)规范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加大对景区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规范景区经营行为,禁止捆绑销售、园中园、票中票、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等行为。(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民族宗教委、公安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林业厅、文化厅、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物价局配合)
  (十三)整治景区景点突出问题。对旅游者投诉率居高不下、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重点整治,对问题严重的勒令停业整顿。对景区景点存在的揽客、拉客、“酒托”“药托”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旅游者多次投诉的酒吧、餐厅等勒令停业整顿。(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民族宗教委、公安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林业厅、文化厅、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物价局配合)

五:推行综合监管模式
  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在重点旅游地区实行“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
  (十四)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管指挥平台。强化综合调度指挥中心职责,完善运行机制,配备足够力量,形成信息汇集、及时研判、综合调度、联合执法、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机制。(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公安厅、监察厅、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编办,省法院配合)
  (十五)强化三支执法队伍。建立工商和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执法队伍,对旅游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等进行快速查处。加强旅游警察队伍建设,出台旅游执法指南,构建快速出警处理机制。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构建矛盾化解和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就地解决旅游矛盾纠纷。(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公安厅、监察厅、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编办,省法院配合)
  (十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旅游、物价、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民族宗教、商务、地税、国税、通信等涉旅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发挥专业监管和执法作用,积极承担旅游监管责任,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公安厅、监察厅、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编办,省法院配合)
  (十七)建立旅游监管履职监察机制。监察部门要把各地、各有关部门履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生重大涉旅事件时,监察部门启动监督、问责程序,依法依纪严格追究责任。(各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公安厅、监察厅、旅游发展委、工商局、编办,省法院配合)

六:深化行业协会改革
  (十八)推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旅游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实现机构、职能、资产、人员等分离。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并对行业协会进行指导、监督。行业协会按照现代社会组织要求,依照法规和章程进行自我管理。(省旅游发展委、民政厅,各州、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九)强化行业协会职能。旅游行业协会应发挥服务、引导、协调和监督作用,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委托下,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切实承担好旅游行业标准制定,旅游企业等级评定,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资格认证、考核评价,旅游纠纷调解等自律监管职能。(省旅游发展委、民政厅,各州、市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构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完善协会组织体系,合理确定省旅游业协会与不同层级协会、各专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协会组织有效运转。(省旅游发展委、民政厅,各州、市人民政府负责)

七: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二十一)强化旅游市场属地监管责任。各州、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州、市旅游市场监管,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旅游市场监管第一责任人。将旅游市场监管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对市场监管不力,发生恶性旅游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省政府督查室,省监察厅牵头;省旅游发展委配合)
  (二十二)切实加大监督考核问责力度。建立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制度,纳入全省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重点依据旅游者投诉情况、违法违规案件、处置应对效率、旅游者满意度等指标,每季度对州、市旅游综合监管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予以通报。季度综合考评连续3次处于后3位的,对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连续3次处于末位的,对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进行问责。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吕佩尔茨作品展亮相清华大学 女医生指错路被病人家属打骨折?警方介入调查
4# 金佛山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4-23 18: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云南旅游整治措施实施一周 旅游线路报价翻番

源自:昆明信息港
关门整顿的佳盟花市

佳盟花市一家门店上写着内部调整,暂停营业
⊙记者:曲鸣飞

  昆明信息港·都市时报记者乔长红 实习记者:易鹏涛 云南“22条旅游整治措施”实施已过一周,旅游各界对新规执行如何,市场又是什么反应?记者通过走访购物店、旅行社、导游、景区等发现,多数购物店已关门歇业,省内旅游线路售价翻番,因团队减少,不少导游在家休息,景区接待人数下滑……云南旅游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的阵痛。

购物店
两大花市已经关门歇业

  此次新规,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不再对旅游购物企业进行等级评定认定,原评定的旅游购物企业不再定点接待旅游团队,所有旅游购物企业纳入社会商品零售企业进行统一监管。
  新政执行后,这些旅游购物店生存状况如何?4月19日下午2点30分,关上佳盟花市的商户都已关门歇业,后门也已用铁链锁住。期间,不时有市民想走捷径,可都被佳盟花市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以前的花市可以从正门穿过后门到街对面。4月15日后花市的后门就被锁住,禁止闲杂人员入内了。”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佳盟花市正在进行行业整顿,花市全部商家已经关门,不仅不接待旅游团,连附近的市民都买不到花。“之前在花市内的工作人员如今只能面临下岗或者转行去做其他行业。”
  离佳盟花市不远的春城花都也是如此,除了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外,内部的门店都已关门歇业,开车来买花的市民都被相关工作人员告知花都目前已停止营业。“市场已经关门好几天了,但时常还有过来买花的人。”市民刘阿姨说。

旅行社
热门线路产品价格翻番

  4月19日下午4点40分,记者走访了昆明火车站附近多家旅行社门店,并没有发现低价游产品。中北旅游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低价旅游产品自整治后已经没有了,事实上我们以前也不推荐市民报低价团,因为低价团游客往往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旅游体验。”
  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旅游产品的价格几乎都涨了一倍。最近,客源比较稳定的旅游路线是昆明-普者黑,原因是之前普者黑购物项目就不多,多数都是按纯玩价推出。目前,单游普者黑价格约为580元/人,普者黑、坝美2晚3天游价格为880元/人。
  丽江、大理一直以来是一条传统的旅游路线,整治措施实施后,涨价也十分明显。“以前,游大理、丽江普遍报价约为600元/人,现在纯玩团的费用为1200元/人。”昆明火车站附近金桥旅行社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不仅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的旅游产品,也分别涨到1680元/人及1000元/人。而在以前,到香格里拉旅游市场价约为900元/人,西双版纳价格在400-500元/人,涨价幅度将近一倍。
  康辉旅游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旅行社公布的旅游产品价格都是纯玩价,不存在自费项目,因此价格上涨了一些。“但是,价格也不会涨得离谱,如果价格太高的话,连来询问的市民都少了。”该工作人员说,新规实施后,看似所有线路全面涨价,但是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却非常少。“因为涨价,现在入滇的团队游客减少得很厉害!”

导游
团队少导游轮流上班

  邓女士是一名资深导游,在云南旅游界摸爬滚打多年。在她看来,这一次旅游整治,短期来看是影响最大的一次。
  “4月15日以后,由于团队锐减,我们都在休息了。”邓女士说,以前忙起来的时候,公司根本不给请假。现在因为团队少,大家只能轮流上班。不仅是他们休息,很多旅游汽车公司的大巴都停在停车场。“有很多师傅说,车子都停着快生锈了。虽然车子停着,但是一辆中型旅游大巴,一个月的维护费需要2000-3000元。”
  “我听说,云南在整治旅游市场,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却在抓‘机遇’。比如近期他们正在大幅度促销,有些省份甚至招收云南导游。”邓女士说。在邓女士看来,要实现真正的游购分离比较难,除非把导游薪酬体系完善并落到实处。“旅行社与导游签合同,这也有些困难。举个例子,很多旅行社在淡季的时候,需要的导游很少,但在旺季时,需求量又很大。如果按照淡季时候签,旺季时导游不够用;按照旺季时候签,旅行社又面临养不起。”
  “如今这种状况,导游和旅行社都在观望,从我身边来看,还没有辞职或者转行的。”邓女士说,毕竟新政才实施几天,大家仍持观望态度。

景区
世博园入园人数明显下滑

  作为昆明的5A级景区之一,新政实施后,由于入园团队减少,世博园入园总人数明显下滑。
  新政出台后,世博园逐一进行整改提升。云南世博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劲松介绍,世博园里的购物店,多数由密玉珠宝经营。现在,密玉集团已经关停了一家玉石店和一家土特产店。其他购物店也都调整了商品价格,使之与市场平价或甚至略低于市场价。
  门票方面,世博园以前销售的多为联票,200元/人,其中包含了100元的门票和100元的娱乐项目(漂流40元/人、冰雪60元/人)。“我们把联票拆开了,给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
  世博园还对导游等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人员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现在,我们不允许导游、电瓶车、摄像人员主动揽客以及夸大消费。除非旅客主动提出进购物店,否则绝对不劝说旅客进店。”李劲松说。
  众所周知,以前每到旅游旺季,世博园内部道路上就会有无数团队的大巴排长龙。4月15日起,旅游大巴不准入园了。对于社会车辆,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一律不准入园。
  “对于此次的整治措施,世博园将全力支持。”但是由于团队游客减少的原因,最近一段时间来,世博园入园人数有所减少。李劲松举例说,4月17日,世博园入园人数为2603人,去年同期入园数为6041人,当天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3.64%;18日,世博园入园数为2150人,去年同期入园数为6041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8.6%;19日,入园数为1840人,去年同期入园人数为6100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7.45%。
  “短期来看,新政实施后,由于团队游客的减少,世博园销售收入略有影响。但长远来看,是利于云南旅游长远发展的。”李劲松说,为了吸引游客,世博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世博旅游集团下属的6大景区,组成一个旅游推介团到周边省区作推介,把景区的优惠政策告知省外旅客,吸引他们到云南观光旅游。另外,凡是乘坐高铁来云南旅游的人士,持高铁票和本人身份证,门票可享5折优惠。再者,对做正价产品的旅行社,世博园调低了价格。这样既适应市场,也让旅行社有了发展优势。
  “世博园‘昆明故事’、‘世博乐泉都’项目已陆续开工。”这些项目的开工,标志着世博园旅游区全面开启景点旅游向城市全域旅游转变的跨越,今后世博园对门票收入依赖将大大减少。

新闻观察
阵痛长短
取决于转型快慢

  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主管部门领导4月20日称,新政实施前,大家就已想到会出现团队数量剧烈下降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预料之中的市场反应。按照云南省旅发委之前公开通报的数据来看,来云南的旅游团队中,95%的是低价购物团。新政实施后,把购物斩断,必然导致价格上涨。在外省组团,每条线路的涨幅都达2000元/人左右,少的也涨了900元/人,价格上涨之后,很难收到客人。
  “现在也有传言,由于云南旅游市场整治,客源正在往周边省份分流,不过这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上述人士介绍,可以确定的是,最近两天就昆明而言,团队旅客接待量减了40%~50%,贵州、广西的旅游车告急。
  “团队下滑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他说,为了减少市场整治带来的市场下滑,相关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尽可能减弱影响。
  “阵痛时间有多长,取决于转型升级有多快。”该人士认为,长期来看,随着旅游转型升级,依靠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市场一定会逐渐回升。摆脱了传统的低价团模式,不用达到原有的接待量,就可达到甚至超过原有旅游收入。
  尽管如此,这位人士指出,从如今的情形来看,云南航空业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有很多旅行社,已经和航空公司协商,不再承包航线。”他说,云南航空业近几年来的快速增长,与云南旅游快速增长密不可分。可以说,乘坐飞机进出云南的旅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昆明机场,以及部分省内州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红星 发表于: 2017-4-18 11:28:01|只看该作者

云南最严旅游禁令实施前1天:游客仍被强制购物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云南旅游:多年顽疾,能治好吗?

资料图。
  ──《新闻1+1》2017年4月17日完成台本
  (节目导视)
  导游:
  花不起就下车,快点下去,没有钱就不要出来了。
  解说:超低价、恶导游、强购物,云南旅游
  乱相多年。
  云南省佳盟花市 商户:
  都是卖游客的,值个三四百块的珠宝,它卖几千几万几十万的都有。
  解说:本月15日22条最严新规,誓言改变现状。
  云南省省长 阮成发:
  我们治理旅游乱象也治理多年,往往容易好一阵差一阵,紧一阵,松一阵,这一次我们必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必然会伤筋动骨。
  解说:《新闻1+1》今日关注:云南旅游:多年顽疾,能治好吗?
  主持人 张羽: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七彩云南旅游天堂,这是云南旅游的宣传口号,确实作为旅游资源大省,云南旅游可以说是享誉海内外。据统计2016年底到云南旅游人次达到4.3亿人次,这是相当庞大的数字。那么这两天云南旅游却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景象,我们来看,2017年4月17日曾经熙熙攘攘人满为患的云南民族村翡翠城却变得空空荡荡,这是云南著名的旅游购物定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在4月15日,云南省出台了被称为是史上最严的旅游市场整治措施,这是针对之前曾经发生的一些旅游乱象,那么这个整治措施其中一点重要措施就是关闭一些定点的旅游购物场所,那么这些整治措施主要是针对云南旅游哪些乱象,能否取得长效机制,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关注的主题,我们首先来看这些措施出台的情况。
  解说:去年,从杭州到昆明再到西双版纳,有旅行社,报价1000元。低价,是主打广告。
  解说:今天,仅从昆明到大理,一天团费就要950元。“纯玩”,成为各旅行社的宣传。去年,跟团购物点“密玉珠宝”,还是热闹非凡。今天,同样的地方,连服务员都不见了踪影。
  云南旅游,从本月15号开始,忽然变了样。因为,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的《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开始施行。22条规定,“坚决取消旅游定点购物”、“坚决下架不合理低价产品”,是治理的重中之重。同一天,云南很多地方,都派出了执法检查组。
  大理州旅发委工作人员 李建锋:
  我们总共这个组有16个点,每个点上有2个人,具体地说,就是负责严厉地查处旅行社是否在合同约定之外,是否还安排旅游团队进入我们的购物店。
  解说:大理州,32人16个点,设卡、蹲点,从严检查。除了省里规定,大理还加码了自己的旅游禁令,共6个方面40条措施;在丽江,15号当天,当地旅游部门出动60余人,对32家购物店进行巡查。但是,就在“最严旅游禁令”实施前一天,记者看到的,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4月14日,昆明市佳盟花市,大大小小的旅游客车挤满了院子,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刚刚买过商品。
  游客:
  不是那种特别直接说强迫,他是比较婉转地强制,还是强制。比如今天购物,购物来到这里以后,我说我不想购物,不想购物也得进去。
  解说:一天之隔,同一个购物点,出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今天还能买东西吗?
  佳盟花市工作人员:
  没有东西,都在收东西了。都在收东西,都搬完了。
  解说:云南旅游,各界关注,22条新规,能带来什么变化?就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两会,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就做出了明确承诺。
  云南省省长 阮成发:
  这些乱象确实令人生恨,但这个恨我理解不是仇恨的恨,是恨铁不成钢,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甚至麻木不仁。我们即将出台云南史上最严的治理措施。力争一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云南旅游乱象。
  张羽:
  被成为史上最严的旅游整改措施,全称是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为什么称作是史上最严呢,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措施全面细致、具体,而且严厉。另一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云南省政府承诺要在一年内让云南旅游市场的秩序明显根本好转。措施涉及到七个方面,我们看涉及到加强旅游购物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改进导游管理方式、加强景区景点监管,这是涉及到旅游市场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涉及到了监管责任、推行综合监管模式、深化行业协会的改革、尤其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措施具体而严厉,我们挑几条来看看,比如说要取消顶点购物。
  刚才一开始我们看到的云南旅游购物的翡翠城,原来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那么在今后这种情景将一去不复返,因为它已经被关闭了,还有严厉打击针对购物商店对游客各类欺诈销售行为禁止不合理低价游,严格监管旅游合同,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强化旅游市场属地监管责任,那么我们看到这些措施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应该说云南旅游乱象它的根本原因实际是云南旅游生态当中有一套不合理的经营模式,那么就是通过底价恶性竞争来吸引游客,然后再通过高价的购物和回扣来获取收益,这样的不合理的经营模式导致了云南旅游生态的恶化。
  显然我们看到这几条措施正是针对这个经营模式几个关键结点,比如说取消旅游顶点购物。那么就没有地方进行高价售物,收取回扣,严厉打击这样的欺诈行为。同时禁止不合理的低价游,这些不合理的低价游其实它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消费陷井来吸引消费者进入到这样一个经营模式当中去,再通过高额回扣来获取收益。那么显然以后这样的低价游不会再出现了,同时要加强监管,尤其强化了旅游市场属地监管的责任。那么这样一个史上最严的监管措施,政治措施,会给云南的旅游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看相关部门的说法。
  云南省旅发委主任 余繁:
  我们初步预判的话这个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一个是旅游团队的产品价格会上升。第二个可能团队的游客量会下降,但是我们判断这是短期的,云南的问题,旅游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以接引团队市场存在的问题,所以所谓的不合理的低价也好,强迫低价也好,变相强迫消费等等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团队来出现的,短期内虽然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云南把这些问题的解决逐步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我相信合规的会越来越多。
  张羽:
  显然管理部门已经做好的迎接镇痛的准备,确实战略措施出台,旅游行业一些企业可能会改变经营方式,有些企业可能还会退出旅游市场。面对这样的一个措施,它是否能真正的根治云南旅游市场的顾忌呢?能否起到长效的机制呢?我们一起来看。
  解说:云南旅游,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近年来,每到旅游旺季,这个全国旅游大省的负面新闻,就会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这是他们收的,这叫做什么?迪庆市一卡通管理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怎么能在路上设卡收费呢?
  导游:
  那你得去问他们了。
  解说:前往香格里拉等景点的旅游车辆,每名游客8元,2011年,云南迪庆州政府私设检查站乱收费,被媒体曝光。
  导游:
  出门旅游观光,防贼防盗别防导游,因为他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买东西我们是有一个积分,现在各行各业都是拿提成 非常正常,不要想这不正常 既然你参加这样的一个团,买点东西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费用很低。你就是去投诉也不管用的,如果出门你抱着省钱的态度,请你不要出门。
  解说:导游变成了导购,景点只是走马观花,购物,成了游客旅游最重要的事。2012年,存在于云南旅游市场的低价团现象被媒体曝光。而在随后几年里,低价团所带来的一件又一件导游强迫游客购物事件,不断发生。尤其是2013年,这段拍摄于香格里拉的视频,更是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
  香格里拉导游:
  香格里拉导游是非常恐怖的,有没有听说过。
  游客:没有。
  香格里拉导游:
  有吧,香格里拉导游会把刀子放在你脖子上的,有吧。你看我今天会不会把刀子放在你脖子上的。
  解说:2013年,媒体记者报团参加香格里拉一日游,游客被要求必须参加一个自费项目──“藏民家访”,每个人须交费280-380元。当记者表示,拒绝参加“藏民家访”时,导游被激怒了。
  香格里拉导游:
  花不起就下车,来,下车,下车。来,来。

  
  你别啦啊,把衣服拉坏了。
  香格里拉导游:
  快点下车。

  
  你把衣服拉坏了,干什么啊你。
  香格里拉导游:
  那你下车啊,没有钱就不要出来,一百块都花不起的话就就更不要出来。

  
  把合同给我,我要找旅行社。
  香格里拉导游:
  不要唧唧歪歪。

  
  你不能打人啊,我告诉你。
  香格里拉导游:
  你信不信我给你(打)散在这里。
  解说:该事件被报道后,云南省当即展开严厉整顿行动。数据显示,整个2013年,共查处旅游企业240家次,查处导游人员641人次,对4名导游及“黑导”,列入“黑名单”管理。但是,2015年五一小长假,云南旅游,又被曝了光。
  某导游:
  如果你要像貔貅一样只吃不拉,那对不起,下一站不要跟着我。咱们这辆旅游车是给有德行、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坐的。
  解说:恶导游,强购物,几乎每一次冲突,都是大致相同的原因,也是一直整治的重点。2016年,同样的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再次被曝光。
  近年来,云南旅游的两个数据令人深思:一个是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从2014年的2.8亿人次,2015年达到3.23亿人次,2016年,继续增加到4.25亿人次,连续三年上升。与此同时,根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云南旅游的投诉率,也是连续三年,占据全国榜首。
  张羽:
  有多少曝光,就有多少整治,但是显然我们看到现在整治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理想,紧的时候好一点,松的时候又复常态,而且更加严重。我们看虽然旅游乱象很严重,但是这并没有挡住人们对云南的好奇和向往。刚才已经给大家公布了数字了,连续三年国内到云南旅游数字持续增高2.8亿、3.23亿到4.25亿。而与此同时投诉率也不断的在增高,对于云南旅游的投诉占全国的旅游投诉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次出台了最严的旅游市场整治措施能否达到长治久安呢?下面我们进行嘉宾采访,连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戴院长首先给观众们介绍一下我们看到云南旅游的乱象根本原因是在于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进行高额购物回扣进行收益的这种不良商业模式,破坏了云南旅游的生态环境,为什么会在云南旅游出现普遍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呢?
  戴斌:
  应该说表面上看是导游,是旅行社的问题,这既是表面的问题,也是直接的原因。但从深层次,或者实质上的原因来看是当地的旅游商业环境不完善。我们刚才看一句数据就能看到,应该说去云南旅游的人每年都有很高的增长,可是我们看到云南旅游的收入是不是取得了等量的增长呢?这里面我们想国内旅游人均的每次旅游消费大约是900块钱不到,但是在海外旅游目的地的消费人均每次大约是900美元的样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就讲,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只有商业环境比较完善了,才可以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我们从购物来看,现在购物场所很多是没有经过和当地居民消费的反复博弈来实现市场均衡的。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的购物场所是只为游客来去量身订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利用游客和消费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实施欺诈的行为,那么再加上一些旅行社,再用零负团费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来看可能表面上看是商家在买单,但是实质上还是消费者来买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过去是旅游部门一家在这里,但我感觉到如果只有行政处罚权的话,它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感觉到云南这次做的比较好,它采取了综合治理,综合监管的方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跟政府的治理方式也是有关系的,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也有一个教育和引导的过程。
  张羽:
  戴院长你说,虽然云南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它真正旅游市场的开发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现代成熟的状态,所以最后出现了这样一个恶性的不良的商业模式来坑害了消费者,是这样吗?
  戴斌:
  是的。
  张羽:
  那我想问一下,这次我们的整治措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比如说取消了一种刚才您讲到的专门为旅游配套的这样的定点的购物商场,然后也不能再用零团费、负团费、低价团费这种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这样会改善云南现在的这样的旅游环境吗?会达到一个长效机制吗?
  戴斌:
  我觉得短期内肯定是有效果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从政府的行政管理上讲,他必须要针对一些急迫的重大事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那么对云南旅游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团队游客的购物问题,所以我们感觉云南采的措施是有针对性的,我相信也是有效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除了要抓这个整治以外,还要抓市场的培育问题,比如说我们怎么样进一步的扩大旅游的供给来丰富旅游的产品,特别是拓宽旅游的市场渠道。我记得前一段时间携程的CEO孙洁女士曾经给云南省长写过一封公开信,要用大数据来助力云南旅游的市场秩序整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就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市场环境,让我们的市场的商业环境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张羽:
  确实,这次史上最严厉的措施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和魄力,但是我们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所以未来如何能取得长效机制?我们继续往下看。
  解说:就在云南“史上最严”旅游整治措施落地的同一天,4月15号,云南西双版纳,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狂欢活动。
  傣族民众 方月放:
  泼水的意思就是互相祝福,祝福来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天津游客:
  特别好,我们第一次来。湿透了,觉得比较有当地傣族文化特色吧,第一次体验,和打水仗不一样。
  解说:在云南,泼水节,代表着吉祥、幸福,充满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近年来,该活动也曾给外界留下了不那么美好的记忆。2014年4月15号,泼水节当天,西双版纳景洪市公安局在泼水广场及城区主要街道,就曾抓获涉嫌猥亵妇女的人员23名,其中22人被警方训诫教育,1人被行政拘留。
  受害人 小李:
  然后我就开始想要走出那个泼水广场那里,就是走到那个边上,然后但是还是有人在不停的拉扯我的裤子,然后还摸我的腰,就不想让我出去,不停地在推我。
  嫌疑人 毕某:
  有几个朋友来么,喝着点小酒。
  民警:
  喝了多少酒?
  毕某:
  五六个人喝着一瓶半。
  民警:
  泼她什么部位?
  毕某:
  我也看不清楚啊。
  解说:不尊重文化、道德文明素养缺乏。一时间,发生在云南泼水节上的一些事件,也引发舆论批评。而在谴责个别不文明者的同时,舆论也在讨论,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云南,该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形象。就在今年2月19日,云南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陈豪针对整顿云南旅游的表态,被多次引用。
  省委书记 陈豪:
  云南省相关负责人说了,“宁可不要数据的增长,也要提升旅游的品质。
  解说:有媒体评论,云南旅游乱象,与当地文明水平、法治水平的落后也有关联。如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是更为关键的一环。
  再看已经在云南开始实施的“史上最严旅游措施”,除了禁止和严厉查处之外,还有一个“1+3+N+1”的模式在尝试建立──1个综合监管指挥平台,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和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执法3支队伍,N多个涉旅执法部门,加上1个旅游监管履职纪检监察机制,当然,还有问责。
  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省旅发委 副主任 马迎春:
  我们下一步正在制定导游管理办法,旅行社管理办法及黑名单制度等等,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纪委牵头再制定一个对各州市落实情况的考核问责办法,这些措施都在紧锣密鼓地正在推进。
  张羽:
  要迅速扭转旅游乱象,需要决心和勇气,需要下狠手、出狠招。但是要达到长效机制,长治久安还需要耐心的工作。那么我们来看,2016年云南接待旅游客是4.3亿人次,而真正的团队游大概只有2700多万,占整个旅游接待人数的6.34%,也就是说到云南的绝大部分游客还是散客游。刚才我们看到的一些具体措施,更多的是针对团队游乱象的,那么面对这么多散客游,怎么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呢?我们继续来连线戴院长,戴院长您看怎么才能针对广大的游客,尤其是散客建立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呢?
  戴斌:
  这个云南的市场,云南的散客比例应该说还稍稍低一点,从全国来看有96%的人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是采取散客化的方式出行的,比云南还要高出两个百分点,所以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旅游的时代,从目的地建设来说,我们应该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来推动我们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具体的讲对于在旅游的形象,宣传推广上我们要把云南人民的生活方式要推广给我们这个祖国各地的游客,就是你来云南不仅仅是看风景的,不仅是来买东西的,是要体验云南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包括休闲、养老等等各个方面,所以说形象方面我们比较要重构。
  第二个从我们的市场来说,要围绕我们的散客接待体系要大力的做文章,比如说我们现在除了从团队游客,我们到了目的地,有飞机、有大巴、有酒店、有导游、有旅行社,可是广大散客去了怎么办?我怎么知道哪个地方东西是好的,哪个地方是值得我去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包括OTI在内的市场主体的广泛介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包括经济型酒店,民居客栈这样的旅游住宿体系,我们还需要一些特色餐饮在内的餐饮体系。
  张羽:
  确实,就是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监管,更重要的还是市场自己的发展和成熟。那么我们不仅期待着云南省政府出台的严厉措施能让云南旅游乱象能有迅速的改观,我们更期待着长效机制和耐心的工作,让云南旅游可以良好的发展。
2# 四姑娘山
 楼主|红星 发表于: 2017-4-7 15:08:00|只看该作者

云南铁腕治理旅游乱象 3家旅行社被吊销许可证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铁腕治理“旅游乱象”3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

资料图
  昨日从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去年11月21日至29日,国家旅游联合检查组在昆明进行“不合理低价游”专项督查时移交24个案件线索,经过立案调查,11家旅行社因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被罚,其中1家旅行社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案件处理通报显示,这11家旅行社分别是昆明翠宝旅行社、云南天循国际旅行社、云南美伦旅行社、昆明乐途旅行社、昆明恒亚旅行社、云南义云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昆明景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昆明臻美旅行社有限公司)、昆明曼听国际旅行社、云南云辉旅行社、昆明暖晴国际旅行社、云南天岳国际旅行社。
  其中,昆明翠宝旅行社因不合理低价情节严重,违反《旅游法》第三十五条,依据《旅游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其余10家旅行社则分别被责令停业整顿5天至一个月,并处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
  同时,因为“接待不支付或不足额支付费用的旅游团队”违反《旅行社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依据《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昆明新思路旅行社、昆明成冠旅行社等2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昆明康辉永恒旅行社、云南阳光旅游集团、昆明乐程旅行社、云南风昇国际旅行社、昆明臻万国际旅行社等5家旅行社则被责令改正,停业整顿一个月至三个月。
  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及其引发的强迫消费、欺诈消费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以及全域旅游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4月15日起,云南将实施“史上最严厉”的22条旅游市场整治措施,用严厉措施治标、长效机制治根,彻底斩断支撑“不合理低价游”发展的购物店与旅行社和司陪人员之间形成的灰色利益链条。
  云南之所以成为“不合理低价游”重灾区,一方面是因为云南是地接大省,上游组团社对云南地接社的经营行为、产品的调控能力很强,为了多接待游客,云南旅行社“不合理低价游”的经营模式也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云南有翡翠、珠宝等议价空间较大的特殊商品。在这两重原因的推动下,云南旅游企业走入“低价竞争”的误区。
  因此,“22条措施”中的第四条明确禁止“不合理低价游”,一方面是旅行社自己不能发布、销售和组织“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另一方面也不允许旅行社接待上游组团社交来的“不合理低价游”团队;第一次发现存在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将对旅行社进行停业整顿。整顿之后再次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的旅行社,将依法吊销其经营许可证,进行一次性取缔。
  同时,云南将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根据旅游者投诉、行政处罚等信息,对旅行社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此外,案件通报中,云南美旅国际旅行社因未签订旅游合同,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2万元;昆明国旅永安路分公司因旅游合同签订不规范,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2万元;昆明康辉永顺北京路分公司因旅游合同及相关资料保存期不够两年,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万元;昆明康辉永立(个人:张良中)因未经许可经营业务,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万元。(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红星 发表于: 2017-3-28 00:08:00|只看该作者

云南出台最严旅游整治措施 全面取消定点购物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3月27日电(记者:胡远航)云南旅游市场问题频发,备受公众关注。27日,云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史上最严”的《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下称《整治措施》),明确在一年内实现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根本好转。
大理(资料图)  此次新公布的《整治措施》,涉及旅游购物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管理、景区景点管理、监管机制、旅游协会改革、政府履职等七个方面22条,将自2017年4月15日起施行,堪称云南“史上最严”旅游整治措施。
  其中,针对旅游购物“高定价、高回扣”等问题,云南省明确:取消旅游定点购物,将所有旅游购物企业纳入社会普通商品零售企业进行统一监管;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并严厉打击购物商店针对旅游者各类欺诈销售行为。
  针对旅行社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低价游”经营模式,云南省明确:严厉打击发布、销售、经营“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实行新的旅游标准合同,取消旅游合同中的购物附加条款,同时对合同签订不规范、指定购物点、推销另行付费自费项目、强迫及变相强迫消费等依法从严处理;并严格监管旅游合同,实行旅游合同电子化管理;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对旅行社进行综合评价,对进入“黑名单”的旅行社进行重点监管。
  针对导游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云南省明确:建立全省统一的导游管理信息平台,将全省所有导游纳入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建立导游服务质量网上评价系统,把评价结果作为导游星级评定和导游从业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公开导游考核评价结果;此外,明确有关企业要与签约导游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合理薪酬制度,保障导游合法权益。
  针对景区管理薄弱、秩序较乱等问题,云南省明确:制定出台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办法,强化景区景点标准化管理;整治景区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等问题,规范景区经营行为;并对景区存在的游客投诉多、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在监管机制方面,云南省拟在全省重点旅游地区推行“1+3+N+1”旅游综合监管模式:即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管指挥平台,形成信息汇集、及时研判、综合调度、联合执法、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机制;强化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和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执法3支队伍,提高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效率;发挥多个涉旅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监管履职纪检监察机制,对涉旅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巡查、巡视,发生重大涉旅事件时,启动问责程序。
  此外,针对行业协会职能偏弱、自律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云南省将推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并强化行业协会职能,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委托下,承担标准制定、等级评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考评等自律监管职能;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运行机制,保障协会组织有效运转。
  针对目前各级政府在旅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不愿管、不敢管,管不了、管不好”等责任不落实的情况,云南省提出:强化旅游市场属地监管责任,设立州、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旅游市场监管第一责任人,将旅游市场监管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对市场监管不力,发生恶性旅游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并加大监督考核问责力度,建立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制度,每季度对州市进行量化考评;季度综合考评连续3次处于后3位的,对州、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连续3次处于末位的,对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余繁表示,下一步,云南省将坚决抓好整治措施的落实,确保在一年内实现旅游市场秩序根本好转,为入滇游客创造一个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同时,热烈欢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广大游客对云南省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给予监督。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0:47,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