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8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八神 发表于: 2017-4-11 11:57: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沈伯俊先生谈《三国》

 [复制链接]
源自:.
  2015年9月11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沈伯俊研究员来访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与该大学文学系中国文学科伊藤晋太郎组办的课堂讨论会的同学们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文归纳概括了当天沈先生在交流会上针对三国人物以及《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发表的内容。3 S2 {/ A9 d6 i8 |5 I http://www.phoer.net
  沈伯俊简介:出生于1946年。原籍是安徽省庐江市(周瑜的出生地),生长在重庆市。从1981年开始《三国》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以及评论逾二百篇。其中,主要业绩是以下两点:其一,编撰《三国演义辞典》(与谭良啸合编,巴蜀书社1989年出版)。除了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的登场人物、情节、地名、职官分别列为词条予以解读外,还详细列举了与此相关的其它文学作品以及有关《三国》的民间传说和名胜古迹等资料。由立间祥介、冈崎由美和土屋文子翻译的《三国志演义大事典》(潮出版社1996年出版)是其日文版。其二,出版了《校理本三国演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沈先生指出《三国演义》里存在很多“技术性错误”。所谓“技术性错误”,是指那些并非出自作者的创作意图,并非作品艺术虚构和艺术描写的需要,而纯粹由于作者知识的局限,由于作者一时笔误或者传抄、刊刻之误而造成的,属于技术范畴的错误。因此,为了避免误导读者,有必要加以修正。“校理”即针对“技术性错误”进行更正以及阐明更正的依据。沈先生对《三国演义》进行了一千处左右的校理。以上所举的两个业绩使沈先生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 i6 K; P6 N http://www.phoer.net
  本来,沈先生这次访日的目的是在“日本三国志学会第十届京都研讨会”(9月5日,龙谷大学)以及“日本三国志学会东京演讲会”(9月12日,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本交流会的组办人伊藤以前在四川大学留学时,曾经得到沈先生的指导。基于这种师生情分,才得以请沈先生在访日期间抽空来访二松学舍大学,让这次交流得以实现。
http://www.phoer.net , M6 n, i' B: R7 x, q) \  这次学术交流的参加者如下:沈伯俊(中国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伊藤晋太郎(二松學舍大学文学系副教授);井上桃华、羽良柚亮、山本将好、杢屋幸明、大泽爱(以上均系本大学文学系中国文学科三年级学生);川岛沙弥香、小池有希、坂本直仁、白岩司门、高井佳辉、高桥惠佑、北条总(以上均系本大学文学系中国文学科四年级学生)。
http://www.phoer.net ; |0 x5 b- P. V8 ]4 z  另外,作为翻译人员,得到了以下三位的合作:王智睿(本大学文学系国文学科四年级学生);熊谢子初(本大学文学系中国文学科四年级学生);仓持李子(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科科目等履修生)。! [) e( G. ~& V) H http://www.phoer.net
  一、关于三国人物. K7 k1 g+ e# h0 z8 t http://www.phoer.net
  在学术交流会上,每个学生都举出自己喜爱的或者想研究的三国人物。对此,沈先生发表了恳切细致的解说。以下是沈先生解说内容的要点:6 d' R) v9 P8 x; [7 [! `! k6 v http://www.phoer.net
  ①钟会6 O! z: A, w( b1 w http://www.phoer.net
  钟会是曹操的重臣钟繇的小儿子,是曹魏中后时期的重要人物。钟会为何被喜欢,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他年轻英俊,他死的时候虚岁只有四十。第二个是因为他聪明能干。在《世说新语》里可以看到关于他的故事,而且也被写进《三国演义》之中了。八岁的钟会和九岁的哥哥钟毓来拜见魏文帝曹丕,钟毓吓得满身大汗,钟会却一滴汗也没出。曹丕问钟毓为何满身大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意在太紧张而满身大汗。这时,曹丕又问钟会,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意思说太紧张了连汗也不敢出,表明他很机智。所以,魏文帝从此喜欢上了他。后来,钟会成为司马昭最得力的谋士,司马昭也很看重他,时人称他为“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263年,司马昭派遣三路大军攻打蜀汉,钟会的那一路是主力军,当时的主力军还有邓艾那一路,但是邓艾只有三万人马,钟会却带兵十万,而且邓艾比钟会年纪大得多。可见司马昭对钟会的重视。他年轻英俊,聪明能干。所以女同学喜欢他是可以理解的。2 [" ?& U$ k* _7 T& @! `8 {7 V2 o- V http://www.phoer.net
  但是要注意的是钟会有两个很大的毛病。第一,他人品不太好。钟会想结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但嵇康不喜欢他。嵇康是曹魏的国戚,钟会是司马昭的腹心。嵇康忠于曹魏自然就不喜欢企图篡权的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因为嵇康没理钟会,他就怀恨在心,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后来,嵇康被处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钟会进谗言的结果。第二,也是大家熟悉的,蜀汉灭亡后,钟会野心膨胀举兵叛乱,最终失败了。所以,我们可以重视钟会的聪明能干,但对他的为人也必须有一定的警觉。" _& n8 x2 p9 e3 U http://www.phoer.net
  ②马超1 N: ]# g) ~3 ~! x6 r http://www.phoer.net
  马超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人物。《三国演义》的读者大概都喜欢吧。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年轻英俊,小说里把他称为“锦马超”。另一个原因是他武艺高强。小说里多次突出他武艺高强。第一个例子就是“潼关之战”。他大败曹操,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第二个例子就是大战许褚。第三个就是夜战张飞。所以说马超是那个时代的勇将的一个代表。但是,在蜀汉武将之中马超又有些特别。跟张飞、赵云相比,他是一个悲剧英雄。由于他举兵反曹,以致他的父亲以及大部分的家人被杀。最后,马超在潼关(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败给了曹操,投靠了张鲁,但是由于他后来归顺了刘备,他的妻儿被张鲁杀了。这是他的悲剧性的第一个理由。他的家族里总共有两百口多人被杀害了。第二个理由是他很晚才归顺刘备,虽身居要职,但实质上没有得到重用。因此我认为即使他在投奔刘备以后,心情也是悲凉的。可以说马超是一个既令人喜爱,同时又被人同情的悲剧英雄。; K+ f  T! o) A1 Y http://www.phoer.net
  ③诸葛亮
http://www.phoer.net 0 {7 t% ]. O& |' P) `  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我想《三国演义》的读者大概都是如此吧。关于诸葛亮可说的话题有很多,我也写了很多有关诸葛亮的论文。大家之所以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是《三国演义》里的头号主角。他身上有很多优秀品格,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第一,有智慧。诸葛亮足智多谋,这一点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小说中有三位一流人物,第一位就是曹操。对于诸葛亮,曹操每次暗中叫苦:“又中孔明之计也。”第二位是周瑜,周瑜每次与诸葛亮斗智,都说:“吾不如孔明也。”第三位是司马懿。每当司马懿与诸葛亮展开智谋较量时,也叹息说:“吾不如孔明也。”按照日本的说法,他们三位都是“超一流”的人物,但都拿诸葛亮没办法,因此可以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第二,忠贞。诸葛亮的忠贞绝不仅仅限于忠实于刘备,更重要的是忠实于自己的事业,忠实于自己的复兴汉室的理想。诸葛亮的这两个优点得到了历代读者的敬佩。这也是日本人喜爱诸葛亮的理由。因为智慧和忠诚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的。
http://www.phoer.net 2 A5 D8 O: I- G5 j% d4 V  ④周瑜、陆逊9 K2 Y( j; u0 y0 g: s http://www.phoer.net
  《三国演义》里关于东吴的描述不多。东吴的人物除了我们熟悉的孙策、孙权兄弟外,再就是四任统帅──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了。他们都是当时的一流人才。综合起来看,对东吴作出贡献最大的是周瑜和陆逊。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雄才大略”。周瑜先是帮助孙策开创江东基业,然后又辅助孙权巩固政权。孙权一直把周瑜视为兄长。“赤壁之战”时,周瑜坚决主张与曹操决一死战。并且,亲自率兵打败了曹操。孙权的地位也以此得到巩固。所以孙权称帝时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见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最高的。
http://www.phoer.net : n+ e  F% y- O* e3 M  第四任统帅陆逊的最大的特点可以说出两个。第一,在《三国演义》的中后期,在东吴方面,陆逊是能和诸葛亮抗衡的唯一的人才。第二,陆逊文武双全,并且具有很高的战略眼光。后来他担任东吴的丞相,成为东吴的百官之首,可见孙权非常器重他。孙权说:“谁也赶不上周公瑾,但是,只有陆逊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但以我看来,陆逊的战略眼光比周瑜更高。+ a: y0 r( E4 Y( Q. {" y http://www.phoer.net
  ⑤曹操  f2 }0 I+ T" n" b$ N  p http://www.phoer.net
  学术界对历史人物的曹操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的评价都有很多争论。我对曹操的评价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曹操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大英雄。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杰出军事家和杰出文学家。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个让人害怕的英雄。他非常自私多疑,让人无法与他交朋友。这就是我对曹操的评价。" ~' ?6 S8 P; m: Z0 D' ? http://www.phoer.net
  以《三国》为题材的作品,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曹操都是一个主要人物。不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电视剧,或者是电影《赤壁》都描述了曹操的这两个方面。相比之下,也许是导演为了迎合当代观众,电影里渲染了曹操世俗的一面。
http://www.phoer.net # J% O6 S, H" H  比如说电影《赤壁》里有小乔见曹操的场面,小乔说:“你是不是为了我而率兵南征的?”并劝求曹操说:“放弃南征吧。”甚至要拔剑自刎。曹操夺下剑说:“别闹”。这个场面完全没有历史根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把江东美女、周瑜之妻的小乔和东汉末年的太尉桥玄的女儿混为一谈了。桥玄生于109年,比曹操大四十六岁,如果桥玄有女儿的话,有可能比曹操年纪大,再怎么年轻也跟曹操年龄差不多吧。曹操出生于155年,“赤壁之战”是208年发生的,算来曹操的虚岁已有五十四岁,因此,就算桥玄有一个女儿,“赤壁之战”时还活着,也已经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婆了,和周瑜的娇妻小乔毫无关系。所以说,在《赤壁》的这个场面里曹操说“别闹”,这场戏在我看来是在“胡闹”。这个情节不仅没有史实根据,而且贬低了曹操的形象。曹操率兵南征并非为了得到一个美女,而是为了统一天下。所以说,这个情节从故事情节展开上说是荒唐无稽的,在人物塑造上也贬低了曹操这个大英雄。
http://www.phoer.net - M- b  t8 ~4 @+ ^7 G  ⑥曹真* n% Z8 d# I6 Y; l0 [6 O http://www.phoer.net
  喜欢曹真,这说明你有独特的见解。对于曹魏中后期的将领,多数读者不太清楚。但是,对于你喜欢曹真我能理解。魏文帝曹丕临死时向四位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托付后事。曹真、曹休是魏军的统帅,陈群、司马懿是文官。当时,曹魏的敌对势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位于西南的蜀汉,另一个是位于东南的东吴。明帝曹睿在位时,由曹军司令官曹真把守关中(今天的陕西省渭河流域,有函谷关等要塞四面环守);由曹休驻扎扬州防范东吴。相比之下,曹真的功劳远比曹休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方面的统帅就是曹真,因为当时司马懿还驻扎荆州南阳,所以说,并非如《三国演义》所述,曹真被孔明诸葛亮打败,才由司马懿统帅魏军。实际上,曹真和他的大将张郃在“街亭之战”中打败了马谡,迫使蜀军撤退。赵云率领的人马也被曹真打败。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真是获胜的。而且,曹真作为统帅是一个沉着冷静,稳重谦和的人,信任重用部下也是他的一个优点。而曹休呢,“石亭之战”中他大败于陆逊,率领的十万大军,损失了七八万。曹休又羞又愧,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比较这两人,可以说曹真是曹丕及曹睿在位时最优秀的将领,所以说重视曹真,说明你读《三国》读得不错。$ _3 i6 H% X/ i1 I3 f$ W) G( c http://www.phoer.net
  可惜的是曹真的儿子曹爽太不争气。魏明帝曹睿临终时向司马懿和曹爽托付后事,曹爽平庸无能,十年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一家全部被杀。从此以后曹魏的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搞政变时,曹爽的谋士智囊桓范说:“曹子丹(子丹是曹真的字)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但是他的孩子却蠢笨如猪狗。”曹真虽为优秀的将领,但是遗憾的是他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后代。4 j, {! T. M2 D" W" [( P http://www.phoer.net
  ⑦刘备2 ^3 d2 y9 q2 R+ z% B' ? http://www.phoer.net
  几百年来,刘备一直是《三国演义》的读者喜爱的人物。可以说《三国演义》描述的刘备塑造了一个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明君形象。《三国演义》之后的小说里也没有出现可以与他相比的。在当今的学术界以及读者中,对刘备的形象还有争论。他们主要是批评刘备的有些行为似乎有点儿虚假做作。其实,持有这种见解的人读《三国演义》读得不仔细。为什么大家都喜爱刘备呢?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形象符合自古以来老百姓对明君的期待。自古以来,老百姓心目中的明君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爱民。在《三国演义》里没有比刘备更爱民的人物了。只要想想当阳长坂坡(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的故事就很清楚了。刘备带领十几万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一日只能前进十几里,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都不舍弃民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第二点就是爱护人才。这一点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非常清楚。“三顾茅庐”的时候,按照现在的说法,诸葛亮的虚岁才二十七岁,而且,既无学历(诸葛亮的学历比同学们都低啊),又无业绩,也无任何著作。而刘备呢,当时刘备是驰名天下的大英雄,而且比诸葛亮年长二十岁。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刘备不辞辛苦,每回骑马百里以上的路程前来拜访。从那以后对诸葛亮是推心置腹,善始善终。从未改变对诸葛亮的信赖。对于刘备爱惜人才这一点,直到现在都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到羡慕。所以,爱民、爱才这两点,使刘备成为广大读者心目中明君的典范。; f( y9 @( e; q. g' O* d http://www.phoer.net
  那么,历史上的刘备怎么样呢?《三国演义》里描述刘备的两个特点,都与史实相符合。因此可以说历史上的刘备就是一个明君,也是爱民爱才,不过,历史上的刘备又被称为枭雄。这个枭雄的含义就有些复杂了,是指凶猛、骁悍而且非常坚韧。历史上的刘备,既是明君,又是枭雄。我们来举一个说明他是枭雄的例子。“赤壁之战”时刘备已经四十八岁了,但是他仍然率军冲锋陷阵。刘备跟曹操争夺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时,他已经五十八岁了,在战况激烈的局面下仍然往前冲。因而当时有的人称他为“老兵”。因此可以说刘备的确是一位枭雄。但是,《三国演义》主要突出刘备的明君的一面,而对他枭雄的一面几乎没有表现,把他描述成了一个无论什么事都要依赖诸葛亮的人,每次打仗都是诸葛亮调兵遣将,而刘备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就只会说:“同意。”这种描写削弱了刘备形象的魅力,这一点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塑造的不足之处。# P3 f" o9 T  d* @9 D/ | http://www.phoer.net
  ⑧孙策" w! ~/ c; H$ V0 a9 l* E$ h- \ http://www.phoer.net
  许多读者尽管熟读《三国演义》,但实际上对东吴的历史不太了解。实际上东吴的江山主要是孙策打下来的。关于这一点,《三国演义》描述得不是很清楚。历史上的孙坚(孙策的父亲)是吴郡富春县,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但是他一直都在外地当官。讨伐董卓时他是长沙太守。当时长沙(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属于荆州,而江东属于扬州。因为长沙太守时的孙坚主要依附于袁术,所以在《后汉书》里记载为“袁术将孙坚”,因此,当时的孙坚在江东没有任何地盘。" y3 d0 O0 A! V/ `, ~9 j http://www.phoer.net
  孙策二十岁时离开袁术,独立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仅在两三年之间就占据了江东六郡,也就是说掌握了扬州的大部分,可以说是当时群雄之中势力发展最快的英雄。后来,孙策在一次狩猎途中遭受袭击而死。这完全是一个意外的事件,享年二十五岁。然而,在他二十到二十五岁之间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打出了一片天下,是很了不起的。连曹操都称赞他像狮子一样勇猛。《三国演义》里称他是“小霸王”,意思是说他有的地方像项羽。项羽死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岁,很年轻。而且,项羽为灭秦立了大功。但是,在善于用人方面,孙策远比项羽高明。所以说孙策是当时的一位优秀的年轻英雄。
http://www.phoer.net $ Z) z$ L4 |0 [6 E  ⑨司马懿
http://www.phoer.net 7 I9 C  u  B9 w2 T, |9 ~$ K+ {  在三国后期的人物中司马懿的名气很大,可以说曹魏阵营里能与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马懿。他比诸葛亮大两岁。曹操掌权时,司马懿投到曹操门下,但是他内心并不喜欢曹操,是迫不得已的。曹操在世时他不被重用,但是,在两个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第一次是在曹操打败张鲁夺取汉中时,司马懿和刘晔都建议曹操乘胜追击,直捣巴蜀。因为,巴蜀邻接汉中,是自汉代开始属于益州的一个郡。可惜的是,这个很厉害的计策没有被曹操采纳。第二次是在219年,关羽北上围攻曹仁(曹操的堂弟)时,关羽的势力发展得很快,并且得到了黄河中流地区的地方势力的响应。曹操感到威胁很大,打算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因为,当时的都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离曹仁所在的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很近。司马懿反对迁都,说没有必要迁都。他建议曹操说,只要笼络孙权从背后袭击关羽就可以解危。果然,孙权被曹操拉拢,派遣当时的统帅吕蒙奇袭荆州。结果,吕蒙夺取荆州,迫使关羽战败而亡。可以说司马懿的这一计也是非常厉害的。虽说司马懿在曹操的部下中地位不算高,但是,每在关键时刻他都提出了非常厉害的计策。6 B9 ~( J' D' n- i+ Q9 Y% E1 g7 C: _ http://www.phoer.net
  曹丕当皇帝后,司马懿的地位很快得到提高,成为执政大臣之一。到了曹睿当权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成了曹魏的第一能臣。我刚才已说过,成为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了。正因如此,曹睿临终时把后事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十年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消灭了曹爽一伙的势力。所以说,司马懿是曹魏中后期的极其重要的人物。0 P  Y, e# u0 l http://www.phoer.net
  但是,掌握了权力以后的司马懿跟曹操一样,表现出两个不同的侧面。既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同时又是一个令人害怕的英雄。不过,与曹操相比,他作为一个英雄所表现出来的才智、见识和气魄都赶不上曹操。而在残忍这一点上有时候超过曹操。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处理国家大事长达十年,曹爽自知自己平庸无能,虽说对司马懿存有戒心,但并没有害他。然而,司马懿假装出重病在身的样子,却虎视眈眈的伺机动手。一旦机会一到,他毫不迟疑地发动了政变。他派人对曹爽说,只要交出兵权就不加伤害。但是,曹爽刚一交出兵权,司马懿就翻脸不认人,动手杀害了曹爽兄弟以及其心腹的全家数百人。连小孩儿也不放过。通过这件事就能知道司马懿是何等的凶恶残忍。司马懿死后,他的长子司马师废了一个皇帝,到了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掌权的时候,又杀了一个皇帝。- p9 G9 s  s; {3 c5 b2 H9 k http://www.phoer.net
  还有两个轶事也可以说明司马懿的凶狠。一个是“鹰视狼顾”的成语。所谓“鹰视”是指眼光就像老鹰那样锐利。“狼顾”就是指不转动身子,光把脑袋转过去就可看到身后的事情。够可怕的了吧?老鹰似的眼睛扭转过头来盯着你啊。更令人害怕的是,司马懿的玄孙即东晋的第二代皇帝司马绍说的话。当时,司马绍听了臣下王导讲述司马一家是如何夺得大权的经过,以面伏床叹道:“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司马懿的残忍连他的后代也感到羞愧。所以说,司马懿不像曹操那么英雄,但是比曹操更可怕。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重视司马懿,也可以研究司马懿,但是至于说是否喜欢这个人物,就得好好考虑了。
http://www.phoer.net ) B3 W/ o5 x- }; \  ⑩华佗
http://www.phoer.net - n7 y  q( Z& X; C  在《三国演义》里华佗出场并不多,但他是一个让读者印象很深的医生。读者对他的印象深刻,并非是由于《三国志》里有华佗传(也许很多人根本就没读过正史的华佗传),而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对华佗的描写让读者产生兴趣,对华佗产生佩服。《三国演义》里体现华佗的医术高明神奇的情节主要有三个。
http://www.phoer.net ' v* F) x7 h8 n* U: _" J8 y  第一个是孙权十六岁时的故事。在孙权镇守一个县时遭到武装势力的袭击,周泰奋不顾身救助孙权,浑身受伤,生命垂危。谁都认为周泰没救了,这时有人举荐神医华佗。孙权立即派人请华佗前来为周泰治伤。华佗一来,周泰的伤就治好了。在大家看来救不活的周泰,但是被华佗很轻松地治好了,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e# c6 `' p3 R) r* i http://www.phoer.net
  第二个是为关羽治疗箭伤的故事。关羽水淹曹操的七路兵马,包围了樊城,但是被曹仁的毒箭射中了胳膊。胳膊红肿得厉害,提不起青龙偃月刀。大家都认为他的胳膊再也不中用了,义子关平进言主张撤退。但是,关羽不同意。这时,华佗主动来到关羽的帐前,切开手臂刮骨疗伤。这就是那个有名的刮骨疗伤的手术。手术后关羽的手臂马上活动自如了。不过,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为什么呢?华佗早在208年就被曹操所杀,而关羽刮骨疗伤是219年的事了。相差十一年。很多人因为不知道史实,所以就认为华佗的医术真高。
http://www.phoer.net : u& g) j- Q, k5 L  第三个故事是讲曹操临死之前的事。曹操叫华佗前来治疗他的老毛病头疼,华佗提出的治疗方案是使用利斧开颅除掉病根。用现代的医疗技术来看并无大问题,但是,当时的曹操认为开颅就会要命,断定华佗是想杀害自己;认为替关羽治过病的华佗是来为关羽报仇的,因此把华佗杀了。既然,华佗为关羽疗伤的故事是虚构的,那么不用说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了。
http://www.phoer.net 4 s4 a5 ]/ ~( M+ `5 J# S  这几个故事都表现了华佗医术的高超神秘,因为在古代科学不发达,华佗的超常的医术在人们看来是神秘不可思议的,所以产生了有关华佗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的华佗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事实上,华佗是曹操的同乡,他们都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曹操知道华佗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掌握大权以后就安排华佗在自己身边出力。但是,时间一久华佗怀念故乡,请求曹操允许自己还乡一段时间,可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前面我提到过,曹操是一个叫人害怕的人,在他身边工作是有一定的危险的。曹操派人来接,华佗推说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好没有答应。然而,曹操也不是容易被欺骗的人,查出华佗是装病不来,就捕捉华佗并处死了他。处死华佗时,曹操的谋士荀彧以华佗医术高超为由进谏阻止。但是,和其他专横的统治者一样,曹操说好的医生不只华佗一个,没有采纳荀彧的进谏。杀了华佗不久,曹操最爱的儿子曹冲得了重病,没有一个人能治好。最后曹冲病情恶化而死,年仅十三岁。不用说曹操是追悔莫及。但是,他是自作自受,这个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想了解历史上的华佗,请看《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头篇就是华佗传。
http://www.phoer.net + P2 ~- w4 s6 ?: q3 V" h$ `  二、关于《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
http://www.phoer.net ! ?" }* b- j9 L& ~  接下来,由一名同学进行了毕业论文的中期汇报。因为其内容与《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有关,所以,就《三国演义》里的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沈先生进行了恳切的解说。以下是其精华部分:( W" ^  Y  w- ^# o http://www.phoer.net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用了些什么方法呢?简而言之,就是处理史实和虚构的关系。为了塑造人物,它编织的情节大体可以这么说,它的重要情节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虚构成分。越是精彩的情节,虚构成分越多,甚至纯属虚构。它编织情节的方法并不完全受制于史书材料的限制。其创作方法,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 Q( ?$ F$ p5 j. F http://www.phoer.net
  第一种最常见的叫做“移花接木”。所谓“移花接木”就是把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放在那个人身上。经常被提到的例子就是“鞭打督邮”。史书上记载鞭打督邮是刘备所为,《三国演义》写的却是张飞鞭打督邮。这样写的好处是将刘备作为一个明君来写的。一方面表现刘备是一个长者,一个宽厚长者一般不会随便打人。所以,让他打人,就把他写得太粗暴了。张飞呢,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所以,张飞来打就比较合适。让张飞来打,刘备来劝。好了,张飞的形象也出来了,刘备的明君形象也出来了。
http://www.phoer.net $ V/ V% X! D9 K  R: E8 Q  第二种方法叫做“改造加工”。所谓“改造加工”是说历史上有这件事情,但是,小说写得跟历史情况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是历史上有这个传说,但它不是事实,而小说写得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空城计”。“空城计”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裴松之注里可以见到。在中国我常提醒的是,有很多研究者认为裴注所引用的都是真实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裴注与其他古书所作的注不一样,很多古书的注是为了解释和说明,裴注主要是不同的史实的鉴别和比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面引用了晉人郭冲所述的“空城计”。“首次北伐”时,魏延带大军先行,诸葛亮原打算与魏延配合,不想途中遇上司马懿。当时,诸葛亮带兵很少,而司马懿带有大军。怎么办呢?这时,诸葛亮就用了“空城计”。但是,裴松之引用了这段后马上又说,这与事实不符合。为什么说不符合呢?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司马懿还在河南,河南与诸葛亮所在的陕西阳平相隔很远,不可能对阵作战。但是,罗贯中认为这虽然不是史实,却是很好的小说题材,就把它写成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这就是“改造加工”。
http://www.phoer.net 3 e& O# H" H; f" j! o/ Q  第三种方法叫做“合理延伸”。所谓“合理延伸”,比如史书提到一件事,但是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史书却没有记载。这种情况下,根据小说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作家就把它编织出来了。比如,“赤壁之战”的关键之处就是“黄盖诈降”。史书只记载有黄盖说可以诈降,但他如何与曹操取得联系,曹操又为何信任了黄盖,对此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对此读者一定会有疑问。这样作者马上就编织出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苦肉计”,第二个就是“阚泽献诈降书”。另外,火烧赤壁时,曹操的上千条战船为何不分散逃跑,为了解除读者的这一疑问,又产生了一个“庞统巧设连环计”的故事。这些都是根据故事的需要,根据读者心理的需要编织出来的,既精彩又让读者感到可信。
http://www.phoer.net - E# U# t; m. f  A1 H$ H, Q  第四种方法叫做“踵事增华”。所谓“踵事增华”,就是史书记载只是一句话,但小说却把它写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三顾茅庐”。关于“三顾茅庐”史书上只有极其简洁的记载:“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至于“三往”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史书毫无记载。于是《三国演义》就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一次,刘备去见诸葛亮,诸葛亮不在家,失望而归,在归途中见到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刘备在去诸葛亮家的路上碰到诸葛亮的另外两个好朋友孟公威和石广元,走到诸葛亮家,只见到他的弟弟诸葛均,很失望,正准备走又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什么这样写呢?如毛宗岗评论那样,让读者看到诸葛亮的朋友都了不起,诸葛亮的弟弟很潇洒,诸葛亮的岳父很有风度。这些人都非凡不俗,可见诸葛亮会更了不起,这是给读者一个心理上的衬托。直到第三次诸葛亮虽然在家,但也还不能马上见到。诸葛亮在午睡,刘备就在外边儿等。诸葛亮醒来后,先赋诗一首,然后更衣,最后才出来见刘备。这些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所以,“三顾茅庐”完全是《三国演义》编织出来的。这就是“踵事增华”。
http://www.phoer.net ' f3 N2 C& z7 Z- E. |) G3 B7 p  第五种方法叫做“凭空虚构”。所谓“凭空虚构”,就是史书上完全没有记载,但小说根据自己的需要编造出来一个精彩的故事。举一个例子,就是“曹操刺董卓”。这个故事很有名,但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记载曹操进京,董卓任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跟他商量,想拉拢曹操。但是,曹操不想与董卓同流合污,就悄悄溜走了。这之间,曹操与董卓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冲突,更谈不上曹操刺董卓。关于这一段史书写得非常平淡。而《三国演义》却写成董卓进京以后,废少帝,立献帝,奸淫宫女,乱杀无辜,搞得一塌糊涂,大臣们又恨他又怕他,可又拿他毫无办法。这时,只有曹操自告奋勇说要刺死董卓。不过,曹操跟张飞不同,他很机智,他要借七宝刀。为什么要借七宝刀呢?如果机会好,可以一刀毙命;如果机会不好,就以献刀为名安全撤退。董卓身高力强,而曹操是个矮个子。史书虽无详细记载,小说里写他身长七尺,大约一米六一,所以说对曹操来讲刺董卓并非易事。果然,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被董卓看见了,曹操马上说:“我得了一把好刀,准备献给您。”说完就溜了。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一个大义凛然,敢于为天下除害,而且,非常机智,见机行事,全身而退的人物形象。但是史书上完全没有记载,纯属虚构。
http://www.phoer.net # S: t- v: L: j, T- n# X  第六种方法叫做“颠倒时序”。所谓“颠倒时序”,就是把先前发生的事情写到后边或者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到前边。举一个例子,《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的“潼关之战”是写马超的父亲准备杀曹操反而被曹操杀了,马超为了报父仇起兵反曹。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因为马超先反曹操,曹操就把他的父亲──在朝廷做官的马腾杀了。《三国演义》这样写,就把时序颠倒了,其作用就是表现马超反曹的正义性。如果按照史书所写,马超反曹连累他父亲被杀,就显得马超比较鲁莽。《三国演义》通过“颠倒时序”,渲染了马超的正义性。
http://www.phoer.net . q5 }/ V/ {7 r2 m  总之,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过程中,在处理史实和虚构的关系时,采取了一些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其目的在于编织精彩的情节,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
http://www.phoer.net 2 ?( @0 w9 M( h( h( m3 b  时间已到,沈伯俊先生和文学系中国文学科伊藤晋太郎组办的课堂讨论会的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结束了。对于日本的大学生来说,能接触到这个领域最有权威的学者是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受益匪浅,各自得到了有助于他们研究的收获,成为宝贵的经验。对此,我衷心感谢沈先生的来访并给了我们这次机会。另外,王智睿、熊谢子初和仓持李子三位同学主动提出为这次交流会担当翻译,如果没有他们的参加,也许这次交流会难以实现。再次深表谢意。9 X: z: B6 `6 z0 K http://www.phoer.net
  (原载《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第97辑,2016年10月)
http://www.phoer.net * e% X/ h( w; C4 i, o) A( m* C' q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八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八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财政部个税处正式挂牌 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年内出台可能大 小偷有体面工作嫌不带劲 撬电动车锁仅需14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7:28, Processed in 0.358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