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1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aprilfan 发表于: 2009-8-19 23:29:5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特色教育惠及苗家娃 苗族文化搬到学校课堂上

 [复制链接]
  “苗族特色学校好,苗家音乐声韵好。你唱歌我伴舞,和和美美多幸福……”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苗族艺术学校,刚一进校门,就看到一群身着苗族服饰的学生正在学校操场上上跳着苗族芦笙链枪舞,欢快地唱着歌曲。
  随行的该校校长郑昌彬告诉记者,沙坝苗族艺术学校地处兴文县少数民族密集的大坝苗族乡,成立于去年4月,是四川省首所苗族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作为一所拥有近一半苗族学生和苗族教师的学校,该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弘扬苗族文化,在继承和发扬苗族文化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有苗族人口近5万人,今年3月18日被省政府批准为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成为宜宾市唯一一个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兴文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培养兴文苗族人才为己任,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既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又具备突出的苗文化艺术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苗族教师待遇,使县内的苗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我们兴文苗族教师首创的苗语、四川话、普通话三语教学,为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排除了障碍。学校自发组织培养了苗族艺术人才,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学习苗族文化。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与领悟苗族艺术,我们整体设置了苗族艺术课程,如苗族笙乐课程、苗族鼓乐课程、苗族服饰艺术课程等,并开辟苗族艺术活动型的第二课堂,将苗家独创的“竹竿舞”、“牛角舞”等设置为第二课堂的具体内容,实现了苗族文化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该县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兴文县积极组织苗族艺术人才编导了《吉祥鸟》、《欢乐苗家》、《鼓乐笙歌》等一系列苗族文化节目,先后参加盛市、县艺术节和文艺调研并获奖。
  “苗族特色教育的创建和开展对兴文苗文化发展是个推动,对世界苗文化发展也是一个贡献。”该县民宗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举措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推进兴文旅游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文以后在挖掘、传承、整合、利用苗族文化方面一定会更有作为。”

(罗剑编辑杨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ilfan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aprilfan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翠屏区作家协会正式成立 共谋翠屏区文学艺术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兴文县工会干部忙充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8:30,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