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88|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8-8-3 08:45: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更好地推动民族理论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复制链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深入开展民族问题研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本指引。民族院校的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新时代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打下坚实基础。尤其对于民族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此,推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以下简称“三进”)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由贵州民族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主办的,以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精神“三进”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推动“三进”工作,与会研究生代表交流了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成果。

一:教学研讨会:
交流“三进”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

  在2016年修订再版的全国民族院校统编教材《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已经大量加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容。如何在民族院校开设的民族理论政策相关课程中,更好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民族院校学生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主持了第九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以下简称“教学研讨会”)并作了主旨发言。他重点解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有关民族工作领域的重要论述,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等,并就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民族理论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思考。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刘吉昌详细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共享课程的建设情况。从2016年9月开始,该学院多次组织民族理论教学部的教学团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课程建设设计论证,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进行课程章节编排的碎片化设计和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再优化。2017年1月至6月,教学团队撰写课程内容,并于7月赴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智慧树在上海的总公司拍摄线上教学资源。2017年7月至8月,教学团队撰写课程简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开展题库建设、考核标准拟定等工作。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共享课程2017年8月正式运行,2018年2月,正式通过教育部认证。该课程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课程由学生观看网上课程并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线下课由教师组织见面课完成。该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获得了广泛好评。目前,已经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琼台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通过这一平台选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
  来自北京、吉林、贵州、青海、四川、宁夏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的16所高校的20余名教师参加了教学研讨会,围绕“三进”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表示,要通过“三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好、宣讲好,让学生们掌握好;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开展适用于网络化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二:研究生研讨会:
“三进”成果的一次展示

  在与教学研讨会同期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上,来自2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代表,围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等主题展开了研讨,本次研讨会也是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精神“三进”的一次成果展示。

  1. 关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及路径等内容,与会研究生进行了学习、交流和探索。如,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聂开吉从历史的形成过程和现实存在状态来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从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积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等5个方面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大理大学研究生韩剑和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新挑战、坚定文化自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等内容。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郝子涵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为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助于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价值导向,有助于为国家、民族、家庭三者的利益统一提供个体认同层面的价值坐标。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连文哲从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视角,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同时建议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相关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设,坚决反对和克服狭隘民族主义,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效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刘永利从经济、文化和法治三方面论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毛威从历史的视角,围绕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方面,梳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韩旭从民族交融的视角,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原因,提出要正确引导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通过“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关于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族团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要体现。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强大动力。围绕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会研究生进行了交流。如,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王宁宁从时代诉求与路径创新的角度,尝试探讨了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并分析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诉求,提出民族工作者要努力争取人心,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要多做“滴灌”工作,加紧建设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网络新平台。青海大学研究生陈丹丹分析了西部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论述了新时代西部地区高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程淑婷梳理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在西藏的具体体现,认为做好西藏民族团结工作是西藏发展的前提,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西藏民族问题的关键。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丁玫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拓展作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团结具有引领作用。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帕提曼·阿布来克木以广州市第六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例,从语言交流、风俗习惯、区域特点和教育背景等视角,分析了影响内地高中民族班少数民族学生交往的因素。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朱昕华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新媒体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的作用、新媒体运用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正确利用新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使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3. 关于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研究生有关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探讨,多聚焦在新疆。如,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安雪娇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安居、安全惠民、生态环境等7个方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在民生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扩大工伤保险参保面、扩大教育领域投入、严格控制污染源等建议对策。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刘永芳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为例,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精准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宣传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出台落实特殊性政策、完善扶贫工作队与帮扶单位的考核奖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4. 关于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董琳颖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少数民族内部团结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王怡霞以针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东关社区的调研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城市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应该促进宣传形式多样化,调动社区各民族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王萌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指出:在理论方面,提出了重视城市民族工作、抓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依法管理少数民族事务、重视民族团结、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创新;在实践方面,实现了加强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城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城市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的民族工作、举办内地新疆班和内地西藏班、增强城市民族工作的社会化、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等重大创新。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交流问题,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王昱入建议要加强引导传统文化转型,搭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其他民族间的对话交流平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21:23,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