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48|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9-27 19:07:5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09年李井泉废粮票夺百姓口中粮 “一人封侯万民冢”

 [复制链接]
“60年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是一种大家习惯了的、约定俗成的说法,用以说明1959-1961三年的特殊困难时期。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每一个地方普遍同时遭灾,而且是连续三年全国性灾害;究竟是哪一些(或哪一类)自然灾害,涉及面达到了全国每一个角落、共时性如此强烈、历时性又如此持久,现在能否说得清楚明白,能否从国家的气象记录档案和灾情档案里找到相应的印证。
  在1991年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P373写道:“1959年进入第二季度,国民经济中由于比例失调而造成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暴露出来。首先是农业生产情况很不好。当年夏季作物面积比上年减少20%(这与1958年对粮食产量估计过高因而一度提出‘少种高产多收’的口号有关)。夏收粮食、油料大幅度减产。蔬菜、肉类等副食品更加短缺。”
  在中国,要多严重的自然灾害,才会使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20%?
  即使199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两个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灾情之重范围之大震动了全国,就这样特大的洪灾,既没有淹及其它流域,更没有持续第二年。
  当年亲身经历过那场饥荒、并能记住事件细节的百姓,好些人已经作古。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对于那场饥荒不准公开谈论和议论。现在作为收集和“抢救”历史资料的性质,应该从还健在的当事者那里,了解当年的情况,为后代留下客观可靠的资料。本文,是在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亲历,1958年秋天大炼钢铁时笔者不到13周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①“自然”灾害的侧面
  笔者记忆所及,1957-1963读中学的六年内,下乡劳动都是抢收抢种,也修过水库,没有执行过诸如抗旱保苗一类的任务。所谓宜宾“三年的自然灾害”,其实这三年里宜宾没有那种“特大的自然灾害”。记忆里1955/1956宜宾有过天旱,笔者的舅舅上中学时下乡抗过旱。
  1960-05或06(?),笔者还是初三的学生,某晚半夜被老师叫醒到北门洞子口的陕西馆粮库搬运面粉装驳船。粮库接到了紧急外调面粉的命令,凌晨五点面粉驳船就必须起航,于是向学校请求劳力支援。二十几个同学忙了两个小时,粮库犒劳每个学生一大盆纯正白面的烩面块。在1960春夏时节,这有一大盆比学生平常一餐定量多一些的、难得吃上的烩面块作犒劳的公差,让装船的学生们回味无穷,也使得其他无缘支差的学生们羡慕不已。1958年起全国范围内的胡誇风是把四川和宜宾粮食大量外调的直接原因,胡誇的粮食收成数字要把宜宾城市居民的口粮都得充作余粮来外调,造成了宜宾城历史上罕见的(或许是绝无仅有的)非战争情况下的城市断粮──1960-10~11宜宾全市的居民有一个月的时间,是把榨取了淀粉的红苕渣滓当作一日三餐的饭食。
  1960-09-01,四川全省范围内在没有事先公告的情况下,突然发行新版四川省地方粮票,百姓手里的旧版粮票不予兑换,全部作废。老百姓的从口里抠省出来的粮食指标积蓄,由此变成一把废纸。早在1959-08开始,宜宾市区买糕点就需要粮票;但是,宜宾本地粮票只能在公共食堂搭伙食用,买不了糕点的宜宾本地粮票被称作“搭伙单”;家有老人和幼儿的百姓,只好想方设法调换并积攒一点能买糕点的四川省粮票,却在粮票换版时被作废了。这种利用粮票换版来夺走民间积蓄的办法,只有四川一省这样干出来了。绝无仅有! 网易历史
  往前溯,1958年底1959年元旦前后,笔者看见过大批的农民工排列着队伍挑着铺盖卷从(当时叫)宜塘(塘坝)公路南来,在宜宾火车站乘车北上回家。他们是内江专区的农民,被征调到宜宾以南的珙县铁矿搞钢铁会战,离家三四个月了,从初秋一直干到了年底。彭德怀元帅在为民请命的《万言书》里引用了当时一首民谣:“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1958-09,宜宾市的中学生也受命参加大炼钢铁,笔者所在的宜宾八初中到金沙江以南的双河场(当时归属宜宾专区的庆符县),从山里往宜塘公路边转运石灰石。此外,还有不少的农民工被调到石灰岩矿山炸石采石,以及从公路边把石灰石再远运。宜宾专区大炼钢铁指挥部给参战的学生们补助了粮食配额定量,每人每天两斤红苕,这相当于半斤粮食配额指标。负责炊事的班长对大家讲,当地社员也都参加了钢铁会战,粮站没有现成的红苕,要学生们自己到地里挖。1958-09参加钢铁会战,学生们是各人自备大米和咸菜,并各自保管。班里安排同学炊事,每人一个陶土盅作为蒸饭的食具,各人自己量米吃饭。因为学生们是义务劳动,钢铁会战指挥部补助的红苕就无偿调拨,班上挑回来后统一保管和间隔性地集体吃红苕。每逢集体吃红苕那顿饭,班主任还让每个同学出等量的米来熬大锅稀饭。由于那种特别的伙食方式,对拨下来的红苕,学生不用掏钱记得清楚。那么,在石灰石矿山的农民工们,有工资吗或记工分吗,给他们补助的红苕掏钱买吗。如果是记的工分,最后谁来兑现这些工分的收益价值。钢铁会战人员在双河场对补助粮食的消耗,系由钢铁会战指挥部调拨,由这一细节推想,如果是无偿调拨的话,在会战的高潮期兴头上可能没人理会,或来不及计较;但事后,双河场当地农民如何对待红苕被无偿挖走或以极低代价挖走的景况。炸采石灰石、公路边的石灰石转运场,以及各种土高炉和临时运输道路,所占用的耕地农田,当时给了农民的损失补偿吗,笔者不清楚。 网易历史
  钢铁会战延长十天,是在双河场过的中秋和国庆节。双河场供应会战大军的中秋月饼,是单纯砂糖馅、掺了包谷粉的麦面做皮;商店不卖,按参战的组织系统“内部”购买,好像是一角钱一个,不限量。这种月饼在1958年初秋只能算低级粗点心,连学生们都不愿多买。四十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大炼钢铁不仅滥用了全国的民力,还在每一个搞会战的地方透支了象双河场那样普通农村乡镇的粮食副食资源。大炼钢铁,致使1958秋粮没有及时足数收回来,1959春夏粮未及时种下,而且“一平二调的共产风”(1960冬中央纠风文件里的称呼)无疑极大地打击了刚刚公社化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加上集体食堂的大锅饭,这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酿成了1959开始的全国性大饥荒。饥荒的阴影在1958年的秋天就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1959-05,初二学生的笔者到黄桷坪公社窦庄生产队农忙劳动,收油菜籽和插早稻秧,从长江边白沙湾的一个猪场往队里抬运猪粪。窦庄生产队给单独开伙的学生供应蔬菜的能力,当时就仅只有牛皮菜这一种;正逢该队的公共食堂为农忙打牙祭,但没有下乡学生的份。这次牙祭,是该队的食堂自春节后几个月以来的第一次,有两个肉菜,还有几个牛皮菜之外的其它细菜,如此而已,却使得生产队的老老少少祈盼不已激动不已。牙祭餐安排在晚上,从午饭后就有不少孩子等候徘徊在食堂外面,还未收工,社员们已云集食堂门口。笔者班上一个同学叫刘运喜,家恰好就在窦庄队,告诉了同学们令人羡慕眼热的那顿牙祭内容。四十多年后把自己的经历串连起来看,1959的春季,公社化公共食堂仅半年的大锅饭把宜宾农村的集体家底已经折腾告罄。 网易
  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还表现在政府把农村的土地随便划给了宜宾的中学当校办农场;但是,学生们被派去种了地,却没见拉回学校的收成;不到一年,学校又没有那块农场了(可能与中央的纠风文件有关)。土地被这样连番折腾,能有好收成吗。四川百姓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②相关资料的字里行间
  由董边、镡德山、曾自编辑,1989-12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里,逄先知先生在书的36页提到,1959春,田家英作为中央调查组成员在四川了解农村情况。对于当时四川主要负责人的所谓高度密植和产量浮夸,田与四川的主政者发生了激烈争论。中央调查组所在地的县、公社级干部宁愿听从电话里上级的命令高度密植,不愿与田家英一起试验合理密植。(P31~P37)
  这短短的一段记述,却是解读1960四川大饥荒的钥匙。 网易历史
  1959庐山会议整了彭德怀元帅,田家英也因为和彭帅的观点一致而受到牵连,浮夸冒功的李井泉却成了功勋卓著的地方诸侯一霸。浮夸,导致四川的粮食超能力地外调,导致四川发行新版粮票而强行将老百姓手里的旧版粮票作废,导致宜宾的城市断粮,导致猪饲料的红苕渣当作供应城市居民的口粮……导致李井泉成为除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之外的、唯二的不在北京任职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的人为灾祸甚于全国其它省份。几千万四川百姓的口中食、上百万四川百姓的浮肿、几十万四川百姓的生命作为代价,表现为四川粮食的大量外调,转变为上面认为李井泉治川有方成绩斐然,李井泉换得了政治局委员头衔。“一人封侯万民冢”啊!
  将来编修四川省地方史志1958~1962时段的人们,应该从逄先知先生文章的线索里,把田家英以中央调查组人员的身份在四川见到的实际状况,以及田家英实事求是的调查结果、田家英李井泉之间的“激烈争论”记入史籍。这实实在在是四川的大饥荒历史。地方主政官的失误,造成一方的灾祸,历史记录不应讳避,这是为了后代们的以史为鉴。祸害了人民,就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民请命的彭德怀元帅、田家英先生,也会受到人民的世代追念。老百姓的口碑可以流传永久,胜过一时炫得耀眼的高官衔上的光环。林川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日事日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日事日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才学过人的卢庆家 大饥荒时期美苏两国帮助中国救灾渡荒的措施
2# 四姑娘山
 楼主|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9-27 19:25:1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文章提交者:漂流木 加帖在

看过廖志高的一篇回忆,四川大量饿死人,除了李井泉的功劳之外,中央也功不可灭。当时中央让四川超出能力地大量外调粮食,中央指出:(饿死人)发生在四川比发生在北京、上海影响要小得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5:13, Processed in 7.737614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