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 人类学考察:寻找巴人“赤、黑二穴” [复制链接] 巴人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古代民族,例如围绕着廪君巴人的发源地“赤、黑二穴”,就充满着探索、争辩与悬疑。《后汉书》记载:“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辞海》记载:巴人“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领袖。”按《辞海》的指引,2004年9月,笔者与几个研究生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进行了一次田野调查。他初步认为,赤、黑二穴在长阳县西部的柳山,清江岸边、柳山南麓的榨洞是赤穴,招徕河边、柳山东北麓的虎洞是黑穴。本文以调查笔记的形式,叙述了人类学的一般知识和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记录了我们这次寻找赤、黑二穴的带有探险性质的过程。
http://www.phoer.net q4 ]4 l! `( `6 h! P
http://www.phoer.net , U: v' v9 L9 S+ H4 |4 U一:人类学解读:廪君、神女的神话传说
http://www.phoer.net . D& y+ w/ ?8 P- ? 人类学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区分、民族的发展等,还包括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神话学等。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方法,是通过研究古代民族的原始文化,借以探索当今民族的历史渊源。例如土家族,其最初的起源早已模糊不清了,但人类学家们通过对巴人(土家族的先民)原始文化的研究,却可以大致重构土家族起源的早期发展过程。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神话是对巴人上古历史曲折、象征、浓缩的反映,今天我们要运用人类学的比较、还原、重构等方法,从神话中剥离巴人上古社会的真相,追溯巴人上古历史。5 {! B4 q- x, `, D! m0 H( }" ` http://www.phoer.net
但理解神话并不容易。孤立地阅读文本,是无益且无效的,只有走进神话流行的地域和民族之中,获得这一神话的文化人类学背景,才能够解释和体验这一神话。2004年9月,笔者走进了廪君与盐水神女的故乡──长阳,如今是土家族的家园。雄伟的武陵山余脉,自西向东倾斜;奔腾的清江波涛,从千山万岭中冲出,自西向东流淌。考察是由东向西,从佷山、鸭子口、资丘到渔峡口,感觉到山越来越高,水越来越急,土家族的村寨越来越多,土家族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到了巴山峡以后,到处是“巴”的地名。巴山峡北岸有巴山,南岸有巴山洞;过巴山坳,爬巴山岩,进巴王洞;沿清江西上,有下巴王沱、上巴王沱,到达渔峡口的盐池温泉、香炉石、白虎垄。盐池温泉是长阳的最西部,是盐水神女的故乡,在这里她与廪君相爱。香炉石是廪君建都夷城的地方,白虎垄是廪君去世化虎的地方。
http://www.phoer.net ( b' i7 N- }2 x8 W3 r; ~( q' L B 每天行走于巴山夷水之中,在廪君与神女的神话中遐想,所见所闻终于积累到一个临界点,我发现自己具有了神交古人的能力。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廪君与盐水神女的形象,甚至再现了他们之间爱与死的故事。我能够破译巴人这个最古老的神话了,我将《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的这段话默默地背诵:
http://www.phoer.net 7 S& d5 h3 ]4 x' l! P0 B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http://www.phoer.net f; z4 Y" ?) o' z2 v3 r 我读懂了一些过去不曾懂得的含义:武落钟离山不是一个孤立的山峰,而是由许多山峰组成的山岳或山脉。赤、黑二穴不是两个孤立的石穴,而是两个石穴群落的象征;“掷剑于石穴”是关于军事与武器制造的竞争;“乘土船能浮”是关于生产与陶船制造的竞争;“盐水神女”,是母系社会的象征;“从夷水至盐阳”,廪君与神女联姻;“愿留共居”神女对廪君一见钟情;“暮来取宿”他们曾恩爱地共同生活;“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盐女爱得太深,不允许廪君远征;“射杀神女”廪君杀神女象征父系制与母系制激战;“君乎夷城”,廪君建立了早期巴邦或巴国,这象征父系社会的建立;“魂魄世为白虎”巴邦或巴国以虎为图腾。: E, |' `0 r7 P http://www.phoer.net
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盐水神女被廪君射杀的一段故事。那是他们相爱的最后一个晚上,神女坐着小小的陶船,顺江而下,来到廪君居住的石穴中。然而神女的一夜云雨并不能软化廪君的远征雄心,也不能改变廪君的争取男权、男人治国的理想。第二天黎明,当神女告别时,廪君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青缕”),围绕在神女的颈上,对她说:“我终于被你的爱感动了,我不再争男人的权利,也不再想远征为王了。这缕长发代表我的心,愿与你同生共死,相伴终生。我的这缕长发你千万不能离身。”% j; [1 E8 q2 f http://www.phoer.net
当然这并不是他的真话,只是想安慰神女而已,送走了神女,廪君马上布置自己的部属出发远征。然而神女并没有麻痹,她像往常一样,与她的部属化为飞蛾与浓雾,遮天蔽日。廪君一怒之下,张弓搭箭,瞄准空中飘浮着的长发射去,顿时天降血雨,凄号如雷,神女从空中摔入清江,颈上还牢牢地围绕着那缕廪君的长发。这时云散天开,江面晴朗,廪君流着眼泪,用男人洪亮但又嘶哑的嗓音下命令:全体出发。只见无数条陶船,激荡在清江之中。
http://www.phoer.net 5 `7 A" _1 S5 C1 F+ O7 s 人类学者在田野调查时有时会重视梦的启示,这种陶船只能用特殊的土制成船胚,再用特殊的火候烧成,它们无法长途航运,更不能过急流险滩。盐池以西、伴峡以东都是水急滩险之处,陶船无法航运。盐池以东的伴峡,全长不足10里,峡内河床深,水流缓,宽60~70米。廪君当初是乘陶船来盐阳会神女的,他居住的赤穴可能会在离盐阳不太远的伴峡内,最远不会在渔峡口以东。后来证明,这个启示是对的,启发我们找到了廪君出生的赤穴。
http://www.phoer.net * D: V+ |; L+ h+ w3 J( d N4 _( j |! h http://www.phoer.net
二:参与观察:榨洞就是赤穴. U& i1 d) Y4 ~4 C http://www.phoer.net
长阳最西部的地方叫盐池,不过有的地图上标为龙池,以温泉而著名。我们没有住在宾馆里享受温泉沐浴,而是住在一户土家人的家里。人类学要求调查者尽量与被调查民族的人住在一起,尽量像他们一样生活、思维与信仰,这称为参与观察。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忘记自己是调查者,甚至认为自己是被调查民族中的一个成员,要达到“浸润”到这个民族之中的状态。在土家族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像土家人一样去吃喝玩睡,去喜怒哀乐,去信仰廪君。我们与几个痴迷于赤、黑二穴的土家人朝夕相处,他们中有70多岁的当地文化人,有30岁左右的中学教师,有县里镇里的文化干部,还有房东与房客。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说的是赤、黑二穴,想的是赤、黑二穴,爬的是赤、黑二穴,我们终于也痴迷了。我们租了一条机动木船,从盐池温泉出发,顺清江而下,寻找廪君出生的赤穴。大约三里路,到达盐池河入清江口,河口宽约二十米,河口处堆满了被洪水冲下的巨石。盐池因这条河而得名,伴峡从这里开始,过了盐池河口,两岸出现了石穴群落。北岸有巨型榨洞,榨洞下面5米有风洞,与榨洞相通,榨洞向东约百米有小洞,再向东百米有杨洞,与榨洞相通,杨洞向东斜上方几十米有新码头岩屋,再向东斜上方几百米有海螺洞。南岸有巨型弭水洞,枝柘河流入地下后从弭水洞流入清江。弭水洞向东几里有巨型和尚洞,和尚洞往东不到百米处有狮子洞,再向东几里有腰子洞,再向东就是招徕河口,宽近百米。从盐池河口到招徕口,北岸是柳山,南岸是薄刀山,两山之间隐藏着一个石穴群落。这个群落中有不少石穴都适合人类居住,特别是北岸的几个石穴,但能住几百人以上、适合于首领办公的石穴,却只有榨洞与和尚洞,它们是赤洞的候选者。榨洞洞口是红褐色的岩石,和尚洞洞口是青灰色的岩石,一个博士研究生因此而激动地说:“我们找到了,榨洞是赤穴,和尚洞是黑穴!”! M2 K8 C, B7 v# {( y; \' P http://www.phoer.net
以后的几天,我们反复地在这个地区调查,比较这两个洞,对照历史文献的记载与考古挖掘的报告,终于确认了榨洞即赤穴。其主要根据是:
http://www.phoer.net % i( G; U( X, L! I" N+ r 其一,洞口岩石呈红褐色。根据实地考察,伴峡一带的山石大多呈红褐色,榨洞洞口的上方,岩石的红褐色彩非常鲜明。1992年《长阳县志》也记载榨洞“洞前壁呈赤色”。
http://www.phoer.net 8 h# r* x f" E 其二,洞外有生存环境,洞内有生存条件。榨洞离盐池大约4里路,水流平缓,适合于陶船航行。盐池河在榨洞与盐阳(盐池温泉)之间,它是古代廪君部落与神女部落的天然分界。榨洞位于伴峡之中,周围是悬崖绝壁,易守难攻,提供了比较安全的环境。榨洞周围有一个石穴群,构成远古时代的一个穴居人村落。这里山上野兽资源多,水中鱼类资源丰富,吃盐方便,宜于人类生存与繁殖,榨洞距水面10米左右,吃水用水、生活渔猎与上船下船方便。榨洞有一个巨大的洞口,洞内平坦、干燥而通风,有阳光照射进来,洞内有宽敞的大厅,面积相当于二、三个篮球场那么大。此洞适合于人类居住,历史上曾开办过手工榨房,故而取名榨洞。近三年来,榨洞被装修成一个民俗文化村,取名女神寨。寨内有餐馆、旅社、歌舞厅等,白天管理与服务人员有20多人,晚上与周末的消费人群,达百人以上。
http://www.phoer.net - C2 ?/ @, T/ J1 [; j 其三,符合古文献记载中的地形、地物特征。《后汉书》、《太平寰宇记》等文献皆记载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城山,山中有廪君石穴,石穴中有阴阳石。其中《水经注·夷水》记载较详细:夷水“东径难留城南,城即山也,独立峻绝。西面上里余,得石穴,把火行百许步,得二大石碛,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荆州图(副)》记载:“宜都(长阳曾隶属宜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云其一为阳石,一为阴石。水旱为灾,鞭阳石则雨,鞭阴石则晴,即禀君石也。”这些记载表明了廪君赤穴的重要地形、地物特征。% ~9 B7 Q! K, m/ e2 M7 V; j http://www.phoer.net
从地形上看,夷水从山南流过,可见赤穴应在夷水的北岸,榨洞符合这一地形条件,而和尚洞不符合。从地物特征看,从洞口行一百步,应有两石柱,一干一湿,相距一丈。我们进行了实地测量,从榨洞洞口往里走正好一百步,宽敞的大厅里立着两个钟乳石石柱。右面的高约4米,基本干燥,左面的高约7米,与洞顶连接,其右面干燥,左面常年有水滴下,十分潮湿,两石柱距离,目测一丈有余,以尺量实际两丈有余。除两石柱的距离略有出入外,其他地物特征与历史文献的记载惊人吻合。* x/ k! W# w" b http://www.phoer.net
其四,与县志的记载吻合。清同治《长阳县志·杂记》:“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从西南上里余得石穴。百步放得石碛有二,文石并在穴中。”此处“难留城”即指柳山,“石穴”即指榨洞,“石碛有二”即指阴阳石,“盐水”非指清江,而是指历史上的盐水县县治──资丘。今资丘镇距伴峡正好50余里,与县志记载吻合。& e( `: [* q# c4 |) v8 p http://www.phoer.net
1992年《长阳县志》记载:“榨洞:位于半峡北岸,洞深数里,以在洞内开榨坊得名。50年代曾出土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洞前壁呈赤色,洞内百余步处有两大石柱,一干一湿,相距丈余,疑为古巴氏之‘赤穴’和难留山‘阴阳石’所在地。”这段话没有下结论,但提出了证据,提出了可能性。调查前我在武汉大学已阅读过这个资料,故对榨洞的考察特别重视。% \3 {5 Q5 i$ ]$ c5 R% p http://www.phoer.net
其五,考古证明此洞曾有巴人居住。上世纪60年代,龚发达先生在洞内采集到磨制黑色石斧一件;80年代张典维先生在洞口发掘出石锛一件;上世纪90年代,湖北省博物馆的王善才先生对榨洞进行了发掘,探明洞口地层堆积较厚,可分七层。第一层扰乱,第二层出土早期巴文化陶片,第三层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陶片,第四层出土骨器与哺乳动物化石,第五层到第七层出土旧石器时代火灰堆积,含炭末与火烧过的兽骨。第五层炭末经碳十四测定为距今二万余年。& S& u: H5 |% b2 e% ?, r http://www.phoer.net
第二层的早期巴人陶片,后来我在长阳县博物馆亲眼见到。那陶片未上釉,很质朴,特坚硬,反映早期巴人的制陶技术相当成熟。廪君当年就是依靠非同一般的制陶技术,造出浮水而不沉的陶船,而获得了五姓首领的地位。当我亲眼见到这些陶片的瞬间,我毫无疑义地坚信榨洞就是赤穴,早期巴人的领袖廪君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政治、军事生涯。+ ?- E* ?% W" A% [ http://www.phoer.net
就是这样,尊重历史文献,依靠考古资料,通过田野调查,最终发现了赤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