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2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Apr 发表于: 2010-2-25 00:56:52|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大爱无言情意浓

 [复制链接]
  楚天都市报报记者温龙通讯员吴光辉
  郭华培,男,1966年6月出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班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师、市三十五中副校长、市十五中校长等职务,现任三十一中书记、校长。为第七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省教育学会会员、《湖北教育》常任理事、市教育心理学会理事、咨询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市第三届讲师团成员、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名校长、襄樊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樊城区第四届人大代表、常委、区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早在几年前,襄樊市三十一中校长郭华培就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实现和谐办学,教师实现和谐发展,学生实现和谐成长。他认为,这样的学校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才是充满希望、富有生气的学校。从此,和谐教育,不仅成为了他的办学理想,也成为了他的办学实践。市三十一中也得益于他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从而踏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他本人也因此多次荣获“樊城区劳动模范”、“樊城区优秀人大代表”、“樊城区优秀校长”、“襄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襄樊市优秀党员”、“襄樊市名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等荣誉称号。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郭华培,并对他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全面解读。
  用“爱”搭建理解支持之桥
  他经常对老师们讲:教育是一项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奉献;教育又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用心去探索;教育还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用心去创造;教育更是一份责任,它需要用心去承载。他是这样教育全体教师的,他也是这样做的。2003年1月,他受命于三十一中最危难之时。当时的三十一中矛盾突出、困难重重。知情人都劝他不要去冒险,搞不好还砸了自己的名声,守着刚刚干出成绩的十五中,前途会更宽广。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思考再三,还是毅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带着教育局领导的信任,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也带着三十一中师生的期盼,走上了工作岗位。
  来到三十一中的第一天,他首先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表:早上7:00到校,巡查校园,检查学生到校及教师早读跟班情况,晚上学生离校后才回家,并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离家太远,中午时常回不了家,他就在外面小摊上凑合著吃点儿;实在困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周六、周日也不忘到学校看看,到家属院转转,了解学校和老师们的情况。当时的三十一中,最棘手的是学校遗留下来的住房问题和教师的思想问题,这两个问题,哪个解决不好,三十一中都不可能重新站起来。为了学生不受影响,为了学校教学质量不滑坡,他再三斟酌,并深入教师中开展调研,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先后组织召开了4次教代会,专题研究房子问题,成立了工作专班,并亲自负责做好困难教职工的疏导工作。通过做好工程决算、耐心说明、领导带头,久拖未决的房子问题终于成功告破。2006年,学校决定将好事办到底,积极协调土地局、房管局等相关单位,为教师们办理了房产证。至此,历时4年的住房问题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老师们都说,郭校长是“犯其至难,图其至险”。这其中,是对教师,对学校的一份责任,一份爱!
  这种爱给了他无限的力量,无穷智慧,更使他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与支持。爱一个人很容易,但使人爱自己却很难,郭华培却做到了,这就印证了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所说的拥有“爱的能力”。
  用“爱”奠定科学管理之基
  “爱”是一种情感,如若没有“爱的效益”,“爱”最多是一个时髦的词语而已。所以他将目光投向了过程管理,投向了学校的未来。
  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在分析、思考了诸多因素后,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了“新、实、高、范”的办学目标。所谓“新”即“创新”,工作要有新目标,改革要有新思路,管理要有新举措,教育教学要有新成果;所谓“实”即要求领导及教师“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工作”;所谓“高”,即“思想上要有高起点,工作上要有高标准,教学上要出高质量,奋斗中要订高水平”;所谓“范”,即“规范、示范。即学校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各项工作力争成为示范”。郭华培在管理工作中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建立干部联系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座谈会,了解广大教师的心声,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行风评议,积极查找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改,为学校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学校领导干部还经常通过座谈,蹲点薄弱班级,主动与教师一道为学校工作把脉问诊,这样,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仅2009年一年中,学校就先后根据教师们集体意见,积极办好了包括兴建综合实验楼、教师新家属院出口改道、旧家属楼楼顶维修、免费为教师提供书籍,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岗位培训等5件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师利益的实事、好事,赢得了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一致好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那一串串伤亡数字,一幕幕悲惨镜头,深深地震撼了郭华培的心灵,他第一时间组织师生收听、收看抗震救灾实况,并通过学习地震发生时教师们舍身救生的感人事迹,引导教师树立良好师德。郭校长还先后两次为灾区人民捐款12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校师生踊跃为灾区群众献出爱心,仅5月14日一天就筹集爱心善款4万余元,涌现出了大灾面前有大爱的无私情怀。
  其次是确立了“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和谐管理达到管理育人;以和谐教学达到教书育人;以和谐服务达到服务育人;以和谐环境达到环境育人,从而让师生在“和谐教育”中共同发展、成长、成熟、壮大。
  第三是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和《特色学校创建计划》,按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思路,突出“书香校园”的文化特色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深入开展了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学校紧紧围绕这一思路,先后建起了德育文化墙、学科文化墙、名人画廊,开展了“星级教室”、“文明班级”、“书香班级”的创建等活动,引领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积极推动新课改,让教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新课程的实施也靠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家。他大力倡导“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名学科工程”,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结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生命质量”系列活动开展以“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为主题的读书成长活动,帮助老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充实文化底蕴,保持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积淀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修德、明志、敬业、博学”的校园文化;发挥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的优势,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并通过“和谐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等课题的研究,积极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贾向飞、靖志红、郭矩鹏等一大批在全国和省、市享有盛名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在他的手下,教师们都感到很累,但同时更感到十分的满足,累并快乐着。有些教师开始不能理解,等尝到甜头,收获了成果,怨言也没了。他们说,郭校长很严,但他是为学校的发展,为教师们更好的发展,这份情意我们心中有数!
  用“爱”铺就和谐发展之路
  有了“爱”的铺垫,发展就水到渠成了,学校处处呈现一派蓬勃生机、和谐发展的态势。
  1、学校和谐发展。在短短几年中,学校先后被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确立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被评为“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襄樊市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学校”、“襄樊市教科研实验基地”、“襄樊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襄樊市示范学校”、“襄樊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樊城区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樊城区人民满意的学校”、“樊城区青年文明号”等等,成为樊城区,乃至全市为数不多的“荣誉满室”的先进学校。
  2、教师和谐发展。在多年的校长生涯中,郭华培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学校年青教师较多的实际,他倡导启动了“青蓝工程”。通过拜师活动,年青教师和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结为师徒对子,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帮助年青教师实现角色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倡导从读一本好书为突破口,每学年初为教师免费发放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书籍,组织教师认真阅读,并利用教师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心得。
  “没有郭校长和三十一中的支持,我个人是很难取得这样成绩的。”青年教师贾向飞这样表达了他对郭华培及三十一中这个大环境的特殊情感。在2006年地理优质课大赛中,贾向飞在樊城区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后,一路“杀”进市、省和国家,并一举夺魁。当别人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时,唯有他知道在成功的背后,郭校长和三十一中这个团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支持。今天,三十一中已有贾向飞、靖志宏、郭矩鹏、赵绪菊、余霓霞、王辉、朱爱华、贾芹、王黎、吴雪峰、刘汉生、董丽蓉、李元元、张刚、陈军等15位教师在各学科优质课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另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3人,骨干教师比例达到41%.
  学校发展了,他却一如既往地如履薄冰。他深知教育无止境,努力无止境,发展无止境。“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谋发展”。在校长这个职位上,他已无愧而又充实地走过了10个春秋,他始终将“大爱”埋在心中,用“和谐”谱写新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澳大利亚华人为赴中国慈善组织筹款 爱心伞不能一“借”了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4:52,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