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睢文发|查看: 25204|回复: 303
[自然科学

《伤寒挈要》

 [复制链接 
231#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18:52|只看该作者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注解】本条可分三段理解:“伤寒十三日不解”,至“发潮热,,为第一段,是说伤寒之邪多日不解,而向里传变,证见胸胁满且呕,日晡所发潮热,是少阳兼阳明热实之证。“已而微利’,至“此非其治也”,为第二段,指出既兼阳明热实,大便当见秘结,本属大柴胡汤两解之证;而今反见下利,实为可疑,推其因,原是前医以丸药下之所致。当时的丸药多为辛热之剂,既不能和解少阳,也不能泻阳明燥热,反而有伤津化燥成实之弊,故日“非其治也”。第三段:“潮热者,实也”,指出了少阳兼阳明的病机。其治疗方法是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外,再用柴胡加芒硝汤以和阳明之里,而又有下中兼和之意。

按:“日晡所”的“所”字,是不定词,犹云日晡的前后时间。

【治法】润燥热,和少阳。

【方药】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株(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臣林亿等谨按《金匮玉函》方中无芒硝。别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硝二合,大黄四两,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方解】用小柴胡汤治胸胁满而呕,加芒硝润胃燥以治日晡潮热。方为柴胡剂之半量,故不如大柴胡之峻。
232#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19:2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注解】伤寒五六日,若表未解,理宜发汗。一汗不愈,可以再汗。今汗之未解,改用下法,致邪犯胸胁,但所结甚微,故日“胸胁满微结”,为病属少阳。“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为汗下之后津液不足,气化不利所致;若水饮内停,必有呕吐。今“渴而不呕”,故是津亏非水结。“但头汗出”,周身无汗,为津液不足,不能使热外越。“往来寒热”,反映邪在少阳,而未入他经,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按:此证但头汗出、小便不利与阳明湿热发黄颇似。所不同者,有往来寒热,与胸胁满微结,则知不属阳明。

【治法】和解少阳,兼助气化。

【方药】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方解】此方即小柴胡汤加减而成。原方说“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若渴者,去半夏。”今心烦而渴不呕,故减去人参、半夏,加栝楼根,以滋津液而胜热。“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今胸胁满微结,即为痞硬之征,故去大枣加牡蛎。“心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今虽小便不利,而心不悸,但心烦,为津少热燥,并非蓄水,故留黄芩协助栝楼根清热生津。无水邪故不加茯苓。以干姜易生姜,并加桂枝取其辛温散结,助阳生津,鼓舞气化功能。

按:此方治少阳证兼见大便溏泄,下午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此乃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之证,用本方效果极佳。

此方与大柴胡汤遥相呼应,一兼治胃实,一兼治脾寒,亦体现少阳为病影响脾胃而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余在临床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腹胀、泄泻,带有太阴病阴寒机转,投之往往有效。此方亦治糖尿病,辨证以口渴能饮,兼有少阳诸症,而为使用之依据。一方而治多病,在于抓住病机而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3#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19:49|只看该作者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注解】伤寒八九日,若邪未传于里而用药下之,促使邪气内犯少阳,连累三阳受其影响。“胸满烦惊”,为少阳受邪之象;“小便不利”,为太阳腑气不化;“谵语”,为阳明胃热。三阳受邪。则升降出入之机为之不利。故其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治法】和解少阳,安定神气。

【方药】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人参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昧,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方解】本方即小柴胡汤减去甘草,以减少阳表里错杂之邪;加桂枝、茯苓行太阳之气而利小便;加大黄以泻阳明里热而治谵语;加龙骨、牡蛎、铅丹镇肝胆安精神而定惊悸。

【附医案】尹某,男,34岁.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纷纭,时发惊怖,精神不安,心中烦热,汗出而不恶风,大便经常秘结。问其患病之因,自称得于惊吓之余。视其人精神呆滞,面色发青,舌质红而苔黄白,脉来沉弦有力。辨为肝胆气郁,兼阳明腑热,而神魂被扰,不得潜敛所致。 处方: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铅丹一钱半(布包紧)  茯神三钱,桂枝一钱半,龙骨五钱,牡蛎五钱,大黄二钱(后下),大枣六枚。服一剂大便畅通,胸胁满与呓语除,精神安定,不复梦扰。惟欲吐不吐,胃中似嘈不适。上方再加竹茹、陈皮服之而愈。

按:本方对于癫痫、精神分裂症、小儿舞蹈症,如果有胸胁满闷,口苦心烦,大便不爽等证时,疗效甚为理想。惟方中有铅丹,须用纱布包紧,药量又不宜大,同时也不可长期服用,以防止铅中毒。

少阳病,以小柴胡汤为正治法,以其兼证进行加减化裁为变治法。如少阳证兼有太阳表证的支节烦疼,用柴胡桂枝汤;兼有阳明里证的心下急,郁郁微烦,呕吐而下利的,用大柴胡汤双解;若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则以柴胡芒硝汤疏胆和胃;若少阳病,屡经误治,脾虚津伤,渴而心烦,小便不利,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调和脾寒胆热,通阳以生津;若下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而三阳经皆被邪扰的,则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利枢机、安精神。
234#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0:15|只看该作者
三、小柴胡汤禁忌证

【原文】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注解】此节论小柴胡汤治禁,应分两段体会:第一段言湿热蕴郁的胁下满痛;第二段言饮邪作呕,而皆貌似小柴胡证,如果误用,则可发生后必下重与食谷则哕的变证。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表邪不解内挟湿邪;手足温,反映不但有湿而且有热,医不解表利湿,反接二连三地泻下,不但引邪人里。而又损伤胃气,胃受伤则不能食;脾不运湿而胁下满痛;三焦阻塞,湿无出路,则小便难;湿热相蒸,而面目及身黄。颈项强者,湿邪上痹,而阳气不伸。夫湿热为病,而不利小便则非其治,反误用小柴胡汤,则由于甘药助湿生热,滞塞气机,故其人大便后必下重。至于本渴而饮水又呕者,为津液不行、水饮上逆而致。若误认为少阳证之喜呕。而治用小柴胡汤,则徒伤胃脘之阳,反助饮邪之逆,而有食谷则哕之变。哕即呃逆而有声。

按:此条应与99条合观,以辨小柴胡汤的宜忌之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5#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0:41|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少阳病欲愈

【原文】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1)

【注解】伤寒三日,多为邪传少阳之时。邪传少阳,脉当弦紧为邪不解。今脉细小而和,是为邪气微而少阳气和,故其病向愈而为“欲已也”。

按:此“少阳脉小”,主要是以脉象揭示病机而判断预后。临证时,还当四诊合参,综合全面情况,才能做到判断无误。
236#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1:10|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少阳病进退转机

【原文】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注解】邪气在表则发热,若人里则烦躁。伤寒六七日,外无大热而其人烦躁,乃邪气去阳而之阴。去,当“往”字讲。阳指表,阴指里,少阳介于表里之间而主枢。“阳去人阴”即指表邪从少阳而始人于里的意思,故其病为进。

按:此指表邪从里,太阳之邪内传阳明而经过少阳,突出少阳主枢的机理。

【原文】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0)

【注解】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受邪的提法是喻词,对日数不可拘。邪在少阳,枢机不利,影响胃气不和,当见呕吐不能食;而今却反能食而不呕,说明少阳邪衰而胃气转和。脾胃为三阴之屏障,胃脾气强,则邪无隙可乘,故日三阴不受邪。

按:以上两条列于少阳篇末,通过辨表病传里,阳病传阴,用以说明少阳既为表里之枢,又是阴阳之枢的道理。

【原文】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108)

【注解】病在阳明与太阴均可见腹满。“伤寒,腹满,谵语”,是太阴与阳明之脾胃病。《辨脉法》云:“脉浮而紧者,名日弦也。,’弦,是肝之脉。脾胃病证而见肝脉,是肝木气旺,木来克土之征。木克土,按五行相克次序是为顺,故肝乘脾名曰纵。纵者,顺也。既因肝旺乘脾,所以治疗当刺肝经募穴期门,以疏泄肝郁。

【原文】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日横,刺期门。(109)

【注解】肝病木气旺不仅能乘脾,而且也能乘肺。肺为肝郁所乘侮,则其宣降、治节之令不行。肺卫失宣,毛窍闭塞,故发热恶寒而无汗;津液不布,水道失于通调,故大渴欲饮水,腹满而小便不利。病之本源在于肝之实,故得刺肝经募穴期门,以泻肝之实。肝邪得泄,肺不受侮,治节之令行,则外窍开、下窍利,故曰“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肝木乘肺金,按五行相克次序,是为反侮,故日横。横者,反也、逆也。

按:以上两条,是从五行乘侮的角度,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当脏腑之气发生偏盛偏衰的时候,按照脏腑五行的乘侮制约规律,就一定要有纵横之变。这也是六经病证进退转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疾病的变化是很复杂的,脏腑间病变的相互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临证时应该以客观脉证为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拘泥。

有的注家认为以上两条有缺文;还有的认为不仅是内脏病变,而且还有外邪的存在,受外邪的影响,故争论很大,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上验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1:31|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少阳病欲解时

【原文】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注解】少阳为一阳之气,主升发,而旺于寅、卯、辰三个时辰。故值此时具有作解的有利条件。

按:少阳病欲解时,与前太阳、阳明病欲解时的意义相同。六经各有其旺时,可互相参照。
23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1:59|只看该作者
附:热入血室证

【原文】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143)

【注解】妇人中风,发热,恶寒是表证。经水适来,血室空虚,表邪乘虚内陷血室,故外热去而身凉,浮脉变为迟脉,主病在里。妇人血室内联于肝,今血室瘀结,肝胆气血乖戾故见“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乃血中之热上扰心神所致。治疗当刺“期门”,随顺肝之热而泻出之。

按:期门,肝经募穴,其位正当乳直下二寸处。刺之以泻邪实。

【原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注解】妇人中风至七八日之久,续得寒热而发作有时,是得病之初,月事已来,既病之后。而经水适断,属热入血室与血相结。邪客血室,正与之争。影响肝胆之气,故往来寒热如同疟状,治疗可用小柴胡汤。

【治法】疏利肝胆、以清血室之热

【方药】小柴胡汤方(见前)

按:根据临床经验.于小柴胡汤中,酌加丹皮、生地、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凉血药,则更为理想。

【原文】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145)

【注解】妇人患外感伤寒发热,正值月经来潮,外邪乘机内陷,而病热人血室。气属阳,血属阴,故气行于阳则慧,是以昼日明了;血有热而气行于阴时,故暮则谵语而神识昏糊不清。这种热人血室,因其经来而不住,热可随之而出,所以,无(毋)犯胃气,指禁用下法;及上二焦,指禁用汗法和刺期门法,其证可自愈。

【原文】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溅然汗出则愈。(216)

【注解】阳明气热不解,可迫于血分,其人可发生热人血室。邪热迫血妄行,故见下血,妇女表现为月经不当至而至,或经水过多;热扰神明,因而谵语;头为诸阳之会,阳热入于血分,不能达于表,而蒸腾于上,所以仅头汗出。治疗用刺期门的方法,以泻肝之实。因肝主藏血,血室隶属于肝脉,故泻肝之所以泻血室之热。血室邪热得去,则机体阳气伸、枢机利,故溅然汗出而病愈。

按:前言热人血室均日“妇人”,而此处不提是省略,其实仍指妇人,当然所见下血者,亦指不正常的月经而言。有的注家认为此处下血,指大便下血,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不符合《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本意。

小结:妇人热入血室,多见于月经期或产后的时候,这时血室空虚,在表之邪便可乘虚直人。由于热人血室有不同的病情,故治疗方法也不同。如果在经水适来的时候热人血室,见脉迟身凉,胸胁下满,谵语,但头汗出等症,可刺期门以泻其肝热,切不可因其谵语而误用硝黄泻下阳明之法。如果在经水适断的时候热人血室,因为受邪之后经水适断,则其血必结,其人续得寒热而如疟状,可用小柴胡汤和解肝胆以透邪外出。

若是也在经水适来的时候热人血室,所反映的证候是白天精神明了,到了夜晚则神识昏糊而谵语的,这是热在血分,而未与血结,故经水仍来,则其邪热自可随血而去,所以不必采取发汗、泻下以及刺期门等法,其病有自愈之机。

如果采取上述治法,则反侵犯了三焦的正气,而不利于自解,这种以不治为治的方法,也很有临床意义。

至于什么是“血室”,注家的意见也很不一致,我们同意血室即子宫的说法,在此加以表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9#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2:22|只看该作者
《伤寒挈要·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太阴,为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足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脯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太阴脾有消化运输水谷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说明了脾胃的生理作用,在于对水谷的消化和输布。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表现为脾胃机能衰减,中阳不运、寒湿伤脾消化失常的病理变化。反映在症状上,则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的证候为主。

太阴病有经证和脏证之分。太阴病的经证,有太阴中风的桂枝汤证;太阴病的脏证则有自利不渴、中寒不化的四逆汤等证。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在发病中除寒湿为病之外,尚有兼及阳明腹满疼痛“中阴溜腑”的病变,这和太阴寒热虚实,阴阳转化的机理有关。太阴病的治法,以温中扶阳,运化寒湿为主。至于或汗或下则为太阴病的随证变通的治法。本篇先列脏病,次列经脏俱病,又次为经病,以突出太阴为病的重点。
240#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10-4-16 15:23:14|只看该作者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毂。(273)

【注解】太阴病。是虚寒性脾胃病变。腹满.食不下,是脾之运输功能衰退;呕吐,是寒湿犯胃,胃失和降而上逆;自利.是寒湿伤脾,脾阳不能上升。阳虚寒盛,所以腹满不从下减,而越泻腹满愈甚。“时腹自痛”是脾虚寒凝的反映。此证应补脾温中,以化寒湿之邪。若以腹满时痛,误认为是阳明实证而泻下,则导致脾胃更虚,寒湿之邪更凝,则痞于膈间而必胸下结硬。

按:根据临床观察:太阴病患腹泻者多,呕吐者少;患腹满者多,腹痛者少,故腹满作泻,脉沉而迟,舌淡苔白,属于太阴病之常见症。

第二节太阴病脏寒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2:59, Processed in 0.327601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