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10|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其他东山客家之二:洛带丽像 移民会馆荟萃之地

 [复制链接]

从中原到岭南,再岭南而四川,客家人从千年之前的历史深处走来,从千里之外的故土家园走来,筚路蓝缕,历尽艰辛,最终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扎根在了蜀地这片茂密的土地上。

千年迁徙,千年寻梦,他们是不忘根脉的迁徙者,更是勤劳的耕耘者和坚韧的奋斗者。“客而家焉”,就是要视异乡为故乡,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设出一个崭新的美好家园来。

四川洛带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成都“东山客家”的中心。学界认为,洛带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是弥足珍贵的“客家方言岛”,是中原古文化的“人文活化石”。就想,蒸尝会的坝坝筵还是那么以家族祭祀的名义把酒尽欢吗?乡音无改的客家山歌,还是那么婉转风趣地逗得邻村妹子羞怯吗?热闹喜庆的客家婚礼,也还是那么俗尚风雅地传承着汉家正脉婚俗的唐宋遗韵吗?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洛带,走进客家,去看那多姿精巧的客家建筑,去领略它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去解读它隐藏于岁月背后的隐秘历史……

阳光叩开龙泉山脉的门扉,一个丽像渐次敞开:这里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是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的美丽洛带。

故乡洛带是一处会馆荟萃之地。从上街到下街,依次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它们或气势恢宏,或典雅精巧,静卧于古镇“一街七巷”中。因为不忘南方故土,三座会馆都是坐北朝南。至于上场口的川北会馆,那是2000年从成都卧龙桥街异地搬迁至此的,这使“会馆之乡”洛带更加实至名归。会馆供奉有各籍移民信奉的神祇;会馆之外,则是为每一户客家人挡风遮雨的青瓦民居。会馆与民居檐壁相接,互为依托,完美地构建出古镇洛带独特的移民文化气质和聚落文化景观。

一  场镇 客家人再绘的《清明上河图》
会馆、民居、街巷,高墙、深院、天井,厚门、窄窗、花板床……多少年来,客家人生活其中,为这些饱经风霜的建筑群落和生活物什,镀上了一层神秘而亮丽的光彩,那是他们呼吸和足迹的烙痕。

因为地处成都到重庆的古商道上,洛带历史悠久,相传早在汉代便聚村成街,名“万景街”;三国时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至于“洛带”的来历,儿时在夏夜的星空下听老辈人讲古,说镇东那口八角井可通东海龙宫,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一日,后主阿斗到此游玩,本想捕捞鲤鱼,不料玉带落入井中,从此更名为“落带”,以后演变为“洛带”。不过,四川客家博物馆馆长姚云书认为,洛带之名应该出自一种叫“钩洛带”的服饰,“秦汉时期,洛带水草丰茂,畜牧业发达,盛产一种便于皮革腰带系束的金属钩件,称‘钩洛带’,或许早在秦汉时期,洛带就以盛产商品得名,用为地名,去‘钩’而存‘洛带’。”

虽然洛带作为街市的历史悠久,但现年87岁的游子章老人却告诉我,“听上辈人说,我入川先祖刚来时,洛带最热闹的地方是万太驿(音),当时还是胡豆调豌豆,黄豆换大米,不兴钱。”经过明末清初的连年战乱,蜀地一片凋敝和荒凉。但各路客家人为何要选择洛带这片丘陵和山地落脚,实在是个说不清楚的事情。

或许是客家人“住山不住坝”的习俗,或许是看中了这处古商道潜在的商业价值,总之,通过入川先祖们卧薪尝胆艰辛经营,古老的川渝商道上,逐渐流行起了一句谚语,“填不满的牛市口,扯不空的甑子场”,可见其时的洛带作为商品集散地的繁华一派。老人们说,川渝公路未通前,南来北往的商人、摊贩、下苦力的贩夫走卒纷纷云集洛带,看戏、喝茶、吃饭、谈生意。如此景象,真是好一幅《清明上河图》啊!值得一提的是,古镇当时甚至还因出产客家人用于蒸饭的竹编──甑子,一度以“甑子场”享誉一方。

于是,那些出于祭祀议事、招徕同乡、显耀祖先门庭的会馆便次第建成。史料显示,清乾隆八年(1743年)湖广会馆建成;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广东会馆建成;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西会馆建成。随着会馆的落成,场镇规模也不断扩大,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广东籍客家人巫氏家族的宅邸“巫氏大夫第”建成,其大小房舍200余间的规模,是当时洛带下街的主体建筑群落,有“巫半截”之称。与此同时,上街的江西籍客家人郑氏家族也大兴土木,房舍一度从上街扩张到中街的江西会馆,有“郑半边”美誉。两户客家望族的“斗富”,成就了洛带古镇的昔日辉煌。

二  会馆 客家人的精神华表和心灵原乡
在洛带,最具特色的古典建筑,当属那些被民居簇拥的会馆。所谓会馆,县志的阐释是,“清初各省移民来填川者,暨本省遗民,互以乡谊连名建庙,祀以故地名神,以资会合者,称为会馆。”至于会馆的功能,史籍均指向“迎麻神,聚嘉会,襄义举,笃乡情。”可见会馆的本意是“庙”,是祭祀乡梓神祇的地方,是赈济贫困同乡,促进同籍情谊的公共场所和族群势力的聚合地。

移民的籍贯不同,祭祀的神祇当然也就有所差异。湖广移民来自江湖密布的湘、鄂一带,敬奉能治理滔天洪水的大禹,所以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广东籍客家人来自岭南,敬奉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人”的庄周,广东会馆因此又叫南华宫。江西籍客家人来自赣江流域,他们奉祀的是许真人,惟愿其恩施长久,所以江西会馆又叫万寿宫。

不仅供奉的神祇不同,受原籍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家会馆在建筑风格上也是泾渭分明──广东会馆峻拔巍峨,有着中原府邸式建筑的雄伟外观,它富丽而玲珑多姿的风火墙,其建筑风格在整个四川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江西会馆温馨典雅,迂回曲折的回廊和精巧的戏台,无不充盈着一种居家般的温馨;而湖广会馆则朴实大方、稳重厚道。

因为要祭祀神祇,就得唱戏酬神;因为唱戏酬神,各家会馆除祭祀的大殿,议事的大厅,待客的厢房等建筑外,都建有精巧的戏台。过去,戏台上演的多是酬神的傩戏,比如江西会馆在祭祀许真人时,就必定有《孟姜女下池》。到后来,酬神娱人两不误,凡逢年过节,甚至同籍族人哪家有了喜庆之事,大家都会在会馆里济济一堂,共叙乡情,共赏戏曲之乐。可以想见,其时的洛带,从上街到下街,各家会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四时热闹不断,八节欢歌飞扬,围鼓伴奏的声声唱腔从会馆里飘出,悠扬了老街一个下午的时光。

其实,在洛带,湖广会馆属湘、鄂籍湖广人的移民会馆,只有广东会馆和江西会馆才是广东籍和江西籍移民的客家会馆。据姚云书考证,就在湖广人先期到达洛带后,一批陕西、山西籍的“秦晋人”也来到洛带并修建了会馆秦晋宫,不过早已消失。姚云书说:“秦晋宫的消失,充分显示了当时的东山客家,一种文化的流变和衰亡,和对另一强势文化的认同。”

客家人初到成都东山可谓举步维艰,广东会馆楹联就说,其时的客家人是“惨淡经营”“努力缔造”。因为较早来的湖广人占据了肥沃的平原地带,势单力薄的客家人只好在贫瘠的山地上艰难耕耘。客家人强烈的族群意识和他们聚族而居的生活习俗,却使他们在以洛带为中心的成都东山抱聚成团,最终荣耀一方。

在强大的湖广文化包围下,客家人没有沉沦,会馆功不可没。原因很简单,会馆里供奉着他们可倾诉乡愁、吐露欢欣、安慰心灵的原乡神祇,“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广东会馆楹联语),在原乡神祇亲切、包容、温暖的目光下,他们坚韧地锤炼自己的生活。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保护会馆,客家人甚至用泥将那些建筑物上带有“封建色彩”的纹饰涂抹一平,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会馆就是客家人在异土的原乡,是他们源源不断获取力量的精神华表和心灵归依的地方。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美图欣赏 成都天府广场的历史变迁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9-13 15:38: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续)

三  客家民居 微缩的会馆建筑
“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如果从背面进入洛带古镇,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客家民居以一座座四合院的方式,错综复杂地顺着街道一路排列开去。说是四合院,上厅、门厅和左右厢房都是围绕天井呈半敞开布局。客家人自称这种庭院为“硬八间”或“假六间”。但无论是门厅两侧多建了两间房舍的“硬八间”,或是少了两间的“假六间”,客家人称为“堂屋”的上厅,往往都设有香案和祖先的神位。

其实,这种建筑形式与闽、粤、赣客家聚居区域的民居是基本一致的。只是上述地区的民居往往都有着庞大的规模。客家人入川后,受蜀地“人大分家”影响,清中期以后,以洛带为中心的东山客家人,开始由大家族走向了小家庭自立门户的地域聚居。但这种以祖堂为中心的民居建筑模式,其建筑单元的布局和呈现的精神内涵,都如同一座座微缩的会馆。只不过,“公家”会馆的厢房,多是为远道同乡提供食宿的“家”;而“私家”的民居,则是客家人安享天伦之乐温暖的“窝”;“公家”的会馆,供奉的是原乡的神祇,“私家”的民居,供奉的则是祖先的神位。

我家过去的祖屋也如遍布成都东山的众多客家民居一样。昔年物质维艰,陈旧的祖屋并没有留给我太多的印象,唯独对堂屋记忆深刻。父母常领着一家人在祖先神位前焚香烧纸,看到缭绕的烟雾中,燃过的纸钱灰烬由堂屋而天井上空飘舞的样子,不禁心中默问:“祖先究竟啥样子啊?”不过这样的念头转瞬即逝,因为我更加期待的,还是神位前的那块“刀头肉”在祭祖之后烹成的美味。因为设有神位,堂屋无疑是个神圣的地方,老辈人是从来都不允许我们在堂屋里嬉戏玩耍的。

随意走进一家客家老屋,你都会发现民居天井里,往往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可以说,洛带就是个遍布水井的地方。究其原因,这是客家民居防御特征的体现。要知道,客家民居的外墙多是不开窗户的,在这个封闭的建筑空间里,像水井这样的内部生活设施,实为危急之时防御的必须。其实整个洛带场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客家民居。游子章大爷曾告诉我,过去“一街七巷”的场镇,每个街口、巷口都有结实的栅门把守。每天清早,栅门打开,迎天下四方客;每天黄昏,栅门关闭,封锁的场镇与闭合的民居,就这样一同构建起洛带这座让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堡垒了。在这个可以独享的空间里,客家人又在场镇的中心地带,建起一座包括茶社、忠烈祠、图书馆等的免费公园,公园里楼台亭榭,鸟语花香、楠木森森,劳动之余,客家人在这里休闲娱乐,享受着安逸的生活。

洛带的开合有度,一来让客家人血脉中涌动的拓荒、奋斗精神有了一个很好的宣泄口,与时俱进;同时,在这个独立而自由的社会空间中,他们不自觉地就留存了记忆,保持了经验,维持着客家文化的发达。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中国艺术重镇
2000年初,洛带成功举办了“首届西部客家火龙节”,由此拉开洛带旅游开发的序幕。2002年7月,洛带又推出了“西部客家水龙节”。“两节”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更把洛带推向了代表四川客家象征性符号的高度。在上级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10月,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功举办,让洛带古镇被客属世界广泛认可,也让这个千年古镇走向了世界。由此,洛带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据统计,仅2009年,洛带全年共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4亿元。

通过多年来的精心保护、开发与建设,而今的洛带古镇,日益焕发出迷人的风采。截至目前,“会馆之乡”“火龙节”“水龙节”等客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国内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洛带,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国家旅游局对洛带古镇寄寓厚望,称“南有丽江、北有平遥、东有周庄、西有洛带”。

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洛带在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正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要求和打造“艺术重镇”的新定位,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包括客家围楼、客家书院、客家祠堂等汇集天下客家建筑文化精华,容纳文博、艺术等产业的“中华艺术村”和荟萃当代艺术的“中国艺库”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如此,洛带古镇不仅具有风姿独特的文化艺术“神韵”,而且具有坚强的文化产业“骨骼”。相信届时的洛带,将会以更加迷人的客家风情、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更加完善的功能配套,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让“西有洛带”更加实至名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司馬昭 发表于: 2010-9-15 15:01:45|只看该作者
洛带现在也不甚古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6:22,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