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06|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0-12-11 11:50:0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与地质学家常健民先生交流榉溪河龙潭冰臼

 [复制链接]

与地质学家常健民先生交流榉溪河龙潭冰臼

1、给常健民先生的回信

常老师:你好!

谢谢你的回信。你说的四条,其中三条,我都同意。但第三条,我有不同意见。榉溪河畔的壶穴状凹坑,我不是说都是冰臼。我主要指盐亭县榉溪河龙潭村河段的河床,约有一里路长、半里路宽的石板河滩,大面积全是像砂锅大小不等的壶穴状的凹坑,是冰臼群。

理由如下:榉溪河龙潭“龙脚印”,是我八、九岁时就第一次看到的,当时它的面积之广、之大,使我全身似乎都麻木了,所以我关注了近50多年。前天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放北极冰川地区开始的冰川融化考察,科学家们集中考察冰川融化地区的地震现象,调查震源来自哪里?结果发现,来自水的压力。冰川受环境升温的影响,压融水使冰川发生爆裂,使冰盖到处是裂缝,而且大块的冰堆到处翻裂,像绿色的玉石山堆散在白色的冰川大地面上,极其壮观。正是中央电视台的这些画面,使我再次坚持韩同林的说法:检验证明传统的冰臼成因理论根本行不通:因为急流漩涡动力源,并不能产生冰臼。而是由冰川压融水,携带大量冰碎屑、岩屑及冰川粉物质,沿冰川裂缝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式形成滚流水钻,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的冲蚀和研磨作用形成的。

韩同林说法,联系榉溪河龙潭大面积的“龙脚印”,这类似整个房盖的瓦面到处都在漏水、滴水,以滴水穿石式形成滚流水钻。而这种模拟实验,河流的流水不能大面积模拟,只有大冰盖及其多处有裂缝才能模拟实验。我不是坚持己见的人,也不是就反对承认传统的认知,迷糊所谓创新就一定是正确的人,而且我已知道张文敬先生参加过我国的南极考察,对冰川是有研究。

但目前我国国内地质学家中,分别形成了施雅风中国冰川之父和李四光中国冰川之父的两种学派。张文敬追随施雅风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一书,反对韩同林追随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李四光环判断,我作为局外人士,只能求一个真理。看了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放的基地冰川融化考察记录片,我有一个感觉,张文敬先生到过南极,但也许并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冰川融化地区的震裂考察,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也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冰川融化地区的震裂考察。张文敬先生说他是广元人,从小就在米仓山长大,他相信是流水裹挟着质地相对较硬的石块,旋蚀而成的壶穴坑,即所谓水流石转,石旋坑成的。我承认有这种情况,但是不是就一概而论。

冰川裂缝自上向下和河流流水自上向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图像。特别是像榉溪河龙潭大面积的“龙脚印”,我更希望是流水裹挟着质地相对较硬的石块旋蚀而成的壶穴坑,但我不能模拟生存这种图像,常老师,你能生存吗?张文敬先生生存吗?施雅风生存吗?请能公示以正视听。

祝好!

巴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味精和白糖 凤凰卫视2009年7月11日《我的中国心》文字实录:让人感动的抗日英雄们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0-12-11 11:50:2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常健民先生对《远古联合国及四川盆塞海地理形成初探》的意见

巴海:你好!

邮件收悉,已经全部阅读学习了。简复于后。

一、李海龙他们虽然在着手进行藏东川西区域的地质科考研究,但是其思维没有跳出传统的框框,所以他们不会认可四川存在海啸问题,更不会理解四川存在全球性大灾难的海啸遗迹的。而我知道在南部县和营山县境内是存在那种沉积物的,在一个不足一平方千米的极浅洼地中,能够堆积7米多厚的泥沙,其下掩盖的是黑色的生物堆积层,还有石器。所以,上次到盐亭时,我希望去看看你爷爷家地边的石柱,当然后来没有去成,有点遗憾。

二、川西几条大江大河的河谷中曾经存在过古堰塞湖,就是把它们全部汇集起来,依然难以形成对四川盆地的淹没成海的状态。水量不足!但是李海龙他们觉察到古堰塞湖大约在10000年前溃坝,倒是一个好线索。那可能就是古2期文明与古1期文明之间的、全新世底界位置的地球翻转运动现象的次生作用。他们没有办法解读为什么在约10000年前同时溃坝,只能够有假说,而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真说。

三、榉溪河畔的壶穴,确实是水流冲击形成的。如果是冰川形成的话,又处于现代河流边岸位置,早就会被河水侵蚀消失了,可是它们现在还在继续发育、继续成长、扩大。壶穴中间明显还存在较小的卵石,如果是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壶穴中的卵石必将继续磨蚀壶穴的四壁。不能够以幻想当作创新的论据,应该是符合传统认知的现象,就应该承认传统认知是正确的。并非后来者的思维就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打着创新旗号,贩卖迷糊思维的所谓“创新”的东西,其制造混乱的麻醉力会更加强烈。

四、我最近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黄河上游极有可能是嘉陵江或者岷江的原始上游。有可能是在远古的地球翻转或者其他原因影响下,发生了河流袭夺,才使嘉陵江或者岷江的古上游河段被古黄河夺取,形成现今的河流分布状态。从河流侵蚀的能力方面解析的话,那个袭夺发生的时间至少在几十万年前。

顺祝攀登成功!

常健民 2010、12、9、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3:55,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