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北师大赵峥教授的量子疑难观 ──21世纪新弦学概论(3) 照几 摘要:什么叫“量子”?就是(△E)(△t)=h和(△J)(△L)=Q的联立,它们不能分开;分开就不完整,也不完备。庞加莱猜想完整和完备了从宏观到微观分立物体或量子的形象:球与环兼备,既能扩散,也能收缩 关键词:量子疑难 新设计 庞加莱猜想 一、什么为量子疑难观 2011年3月3日《南方周末》发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峥先生的文章《霍金的“新设计”》,其中表达了一种在我国带普遍性的量子疑难观;笔者同意作者说的这应值得探讨。 赵峥先生的文章是这样说的:“著名的量子论专家也说:有人告诉我他懂得量子论。他错了,我敢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了量子论”。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了量子论”,这就是“量子疑难观”。赵峥教授是赞同这位著名的量子论专家的观点的,他列举了4条证据: A、我们宇宙中的物质是和时空一起创生的,在创生的初期,由于存在猛烈的物质涨落和时空涨落,量子效应起主导作用。然而,如何把量子论和弯曲时空(即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虽然学术界在电磁场、电子场等各种物质场的量子化中取得了极其成功的进展,但引力场量子化的工作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困难。 B、到目前为止,所有试图把引力场量子化的理论(包括超弦和圈量子引力理论)都存在问题。 C、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量子论引起的疑义始终多于相对论。量子论留给了人们太多的争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量子论的时间几乎是思考相对论的100倍,但是我还是不清楚什么是光量子。 D、在对宇宙创生和宇宙初期演化的研究中,霍金也只能应用尚不成熟的量子宇宙学和量子引力理论。他试图边对宇宙进行研究,边发展量子引力理论,这就增加了科学研究成果的不确定性。 赵峥教授以上的意思,就是说发展了近一百多年来的量子论,也都还不成熟。这与郭汉英先生生前经常宣传的“科学不成熟观”相似。但赵峥教授与郭汉英教授还有一些区别:郭汉英教授较绝对,类似主张打倒重来;而赵峥教授说得较灵活,他说:“不过,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一般都是这样进行的。开创性的发现大都是在不十分成熟的条件下取得的”。并且赵峥教授还主张:“如何解决,确实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对当代自然科学前沿有所了解的哲学家,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一现象肯定会影响哲学的发展。当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要求每一位哲学家了解其中的精髓也是勉为其难的事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哲学不可能健康发展”。 郭汉英教授和赵峥教授都是我国科学殿堂内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作为门外汉,我们评论什么也没有用。但我们已逐渐认清,近一百多年来的理论物理学发展,科学家是需要有才能的;但才能是没有最大才能的,任何最大才能类似都要分开。因为才能的实践环境是有学派标签的,学派一般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类。在一个类似具体的量子论或相对论原理的观点上,一个人不可能既是主流观点宣传的卖力者,又是非主流观点宣传的卖力者。这里我们不说主流和非主流观点的正错,所以即使一个人有最大的才能,他的才能在整个全局中也是减半的。即使一些人的观点,既是主流又是非主流两类都包含有的认识,但站在一个学派实践的立场上,他们的最大的才能被分成两半,两半中又各自减一半,合起来在全局也只有一半。 其次,才能的实践要面对国内和国际学派的环境,所以为具体的国家需求服务,即使科学殿堂内的理论物理学的学派主流和非主流,在国内和国际某些时期并不一定是同步的。例如在国内是主流,在国际是非主流的情况也有。因为理论物理学和工程物理学不同。工程物理学是跟成熟的技术跑,造原子弹、氢 弹,是以造出原子弹、氢 弹为准,不是以造不出为准。理论物理学就不一定是这样,主流一般是跟国家的。当然科学实践是有客观标准的。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像是站在国际主流的立场上说的话。如不用两重标准,今天“李约瑟难题”也许仍高悬我国。所以是郭汉英教授和赵峥教授极力反对的,即应该站在国内主流的立场上说话,这也许包括超弦和圈量子引力理论、量子论和弯曲时空的国际主流科学都不成熟。而且这也许是我国科学殿堂内外的大多数人都赞同的。但今天没有了李约瑟难题,如果不是两重标准,过去也没有。但主流带来的后果真先进,丘成桐、李政道等一些院士也不一定赞同。丘成桐要回国来宣传超弦理论和庞加莱猜想,李政道要回国内来宣传夸克──胶子等离子,不是多余?国家建设需要先进科学技术,而这需要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科学实验的支持。 我们希望李约瑟难题今天和过去,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国内科学殿堂外,也许在国际主流探索之前或者同时,就有中国人的身影,但他们不在国内需要的主流内,加之不熟悉外文等障碍,以及个人收入不高或能够支助者也不懂国际主流的行情,事情自生自灭也就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