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904|回复: 1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1年我国拟针对电信 诈骗问题专门立法

 [复制链接]
  电信 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经典抗日笑话,恨小日本鬼子的进来“爽”一下 船歌
18#
 关塘 发表于: 2021-10-18 12:05: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国拟针对电信诈骗问题专门立法

源自:央视网
原文标题:我国拟针对电信诈骗问题专门立法
  记者从18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记者会获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将在19日开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将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加大惩处力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小笼包 发表于: 2019-11-19 11:23:00|只看该作者

最高法发布10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含徐玉玉案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最高法发布10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含徐玉玉案

  2019年11月19日,最高法发布了10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徐玉玉案。
  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被告人陈文辉、黄进春、陈宝生、郑金锋、熊超、郑贤聪、陈福地等人交叉结伙,通过网络购买学生信息和公民购房信息,分别在江西省九江市、新余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海南省海口市等地租赁房屋作为诈骗场所,分别冒充教育局、财政局、房产局的工作人员,以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购房补贴为名,将高考学生为主要诈骗对象,拨打诈骗电话2.3万余次,骗取他人钱款共计56万余元,并造成被害人徐玉玉死亡。本案由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现已发生法律效力。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文辉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成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虚构事实,拨打电话骗取他人钱款,其行为均构成诈骗罪。
  陈文辉还以非法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其行为又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陈文辉在江西省九江市、新余市的诈骗犯罪中起组织、指挥作用,系主犯。陈文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在校学生钱款,并造成被害人徐玉玉死亡,酌情从重处罚。据此,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郑金锋、黄进春等人十五年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剩下9起案例分别为:杜天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陈明慧等7人诈骗案、李时权等69人诈骗案、陈杰等9人诈骗案、黄国良等9人诈骗案、童敬侠等7人诈骗案、朱涛等人诈骗案、邵庭雄诈骗案、杨学巍诈骗案。
16#
 sunsu888 发表于: 2018-12-27 16:53:00|只看该作者

绍兴开审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 141名被告人涉案近千万元

源自:正义网
原文标题:绍兴开审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 141名被告人涉案近千万元

  正义网绍兴12月27日电(通讯员:韩丹杰)2天集中庭审,79份案件卷宗,200多个加班夜,141名被告人,1000余名受骗群众,3万余字起诉意见书,近千万涉案金额……12月25日,由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百人特大电信诈骗案开庭审理。
  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16日期间,周某在江西省南昌市建立某贸易有限公司,并在其统一组织领导下,公司规模迅速扩大。该犯罪集团以公司化模式进行管理,内部结构清晰,成员分工明确,呈现“一人统筹,五部协作,众人合力”的组织架构,下设五个部门,分别为财务部、采购部、数据部、人事部、市场部。各部门业务员“各司其职”,在部门经理的领导、指挥、教授下,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佯装成年轻貌美的单身女性,虚构自己受到上司欺负、外公一众亲人生病等事实,博取被害人的同情和好感,假借过生日等方式骗取被害人的微信红包、转账,后以邮寄茶叶、红酒、玉器等形式伪装成推销假象实施诈骗,共计诈骗金额人民币920余万元。
  考虑到本案影响范围甚广,涉及全国多省,涉案人员众多,诈骗金额巨大,上虞区检察院在受理案件的第一时间便成立了专案组,由办案经验丰富的员额检察官带队,力求案件办理高质高效。针对本案涉案人员众多、案情较为复杂的特点,承办检察官积极主动联系公安机关,多次组织召开案情研讨会,与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就案件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并指导补充侦查,完善证据链。
  12月24日至25日,本案于绍兴市上虞区法院正式开庭审理。经上虞区检察院审查查明,被告人周某等141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隐瞒真实身份,虚构事实,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零距离 发表于: 2018-12-26 19:38:00|只看该作者

湖南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 20余省市男子因网恋被骗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湖南破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 20余省市男子因“网恋”被骗

  新华社长沙12月26日电(记者:谭畅)湖南省公安厅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临武县公安局近期侦破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4人。犯罪嫌疑人假意“网恋”,以“开网店投资”为由对20余省市数百名男子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逾600万元。
  据了解,2018年1月初,临武县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其在某网络社交平台通过聊天与一女子网恋,后被该女子以“开网店投资”为由骗走人民币16000余元。警方经过分析研判,发现此案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涉及更大范围的团伙性违法犯罪活动。
  临武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徐永望介绍,警方成立专案组侦查,确定这一犯罪团伙的主要作案窝点在湖南郴州城区的两家信息技术公司。这一团伙以信息技术公司为幌子,招募人员冒充年轻女性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交友信息。与受害人建立男女朋友关系后,犯罪嫌疑人再透露自己兼职网店获利颇丰,以此诱使受害人交纳数千元加盟费开设网店。
  受害人在某知名网购平台开设网店后,犯罪嫌疑人会冒充买家在受害人的网店下订单,其后以交纳货款费用、店铺升级等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这些网店名义上卖衣服,但并没有实物,只是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的工具。”临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吕涛涛对记者说。
  根据已查实的案情统计,这一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200余名受害人来自广东、河南、浙江、江西等20余省市,全部为男性,大多为25岁至35岁单身男青年。
  今年1月起,警方分批次收网,打掉了这个以曹某朝、黄某芳为首的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缴获涉案电脑76台,作案手机59台,抓获犯罪嫌疑人84名,其中已起诉51人。
14#
 九爷 发表于: 2016-4-16 16:56:00|只看该作者

案例:电信诈骗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源自:周知客
  电信诈骗令人深恶痛绝,可为啥总是打不死呢?这和台湾有一定关系。
  近日,肯尼亚将两个电信诈骗集团共计77人遣返中国大陆,引发关注。因为其中除32人来自中国大陆外,还有45人来自台湾省。此前,这些人涉嫌在肯尼亚涉嫌向中国大陆拨打网络电话,冒充大陆公检法机关实施诈骗。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电信诈骗案件呈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公安部刑侦局微博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发案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其中,台湾地区的诈骗集团尤为引人注目。公安部门数据显示,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实施诈骗犯罪占整个大陆电信诈骗案件的20%,造成的财产损失却占50%以上,千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实施的。这也使得他们成为公安部门最为头痛的打击对象。
  这些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具有从业人数广、危害范围大、专业性强等特点。据媒体报道,目前台湾近10万人以此为生。而其诈骗对象也广泛覆盖中国大陆、日韩、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据此前媒体报道,仅中国大陆,2015年就有100多亿资金因电信诈骗流入台湾,而2014年以来,仅追回了大陆受害人20.7万元的赃款。
  那他们是怎么忽悠的?以目前国内常见的“冒充公检法”骗局为例,主要是通过电话,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资料与细节,然后以转账汇款的方式转走受害人账户内的积蓄。
  骗局一般由3个角色组成:“银行人员”负责告知其身份证信息泄露并被冒用,帮其报警。“公安人员”一边吓唬受害人银行卡涉嫌洗钱,一边趁机套出受害人职业、家庭收入、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最后“检察官”再提供所谓“安全账户”,哄骗受害人转账汇钱。
  整个过程分工明确,3个角色都由专人扮演。为了让受害人相信,他们还使用了改号软件,并让受害人用114查询。但之后这些电话都由诈骗团伙打到受害人电话上,绝不给受害人回拨警方电话的机会。为了提高“专业”水平,诈骗团伙周一到周六还要进行“业务”训练,包括口才、骗术和内地口音。还有的团伙,甚至制造出假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和标有受害人照片的逮捕通知书。
  台湾电信诈骗业如此厉害,是因为台湾是其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各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目前大陆民众遭遇的“中奖”诈骗、“绑架”诈骗、虚假网站、电视购物以假冒公务机关诈骗,都是人家玩剩下的。2004年,台湾当局对电信诈骗进行了强力打击,同时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之后,这些诈骗集团开始将其窝点和“业务市场”向外转移,于是大陆就成了其新目标之一。
  其实骗子再专业也怕警察,为啥电信诈骗屡禁不绝呢?
  2009年,中国大陆和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刑事司法互助协议》,共同打击电信诈骗。但是,效果并不佳。
  这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其基地多设在海外。“台湾护照”可以在140多个国家或地区免签证或者落地签证入境。尽管大陆、东南亚各国都对其进行打击,但风声一紧,人也无影无踪。并且越跑越远,其窝点从大陆、东南亚一直跑到了非洲。其二,即便抓到了人,台湾省对电信诈骗的量刑较轻,对诈骗分子造成了纵容。一般情况下,诈骗集团的主嫌犯往往只判一两年的有期徒刑,共犯也不过是六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甚至还可以已缴纳罚金代替服刑。
  这就使得这些诈骗分子不仅没有受到多少惩罚,胆子反而越来越大,不仅雇台湾人还雇大陆人。“业务”越做越大,也难怪此类案件不降反增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蜀猴 发表于: 2014-4-13 10: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多市民接到强制停水通知 民警:是电信诈骗

源自:华西都市报
  (记者:熊浩然)近期,成都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热线962965连续接到多位市民反映:有不明语音冒用该公司名义,通过座机电话告知市民因欠水费、私动表位、水源污染等原因,将被强制停水。4月11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了解到,此类“强制停水”电话属于电信诈骗手段的翻新。
  民警说,在“强制停水诈骗”的语音电话中,不法人员先用“强制停水”的说法引起市民恐慌,如果按“0”接到人工,对方就会按照事前编好的“剧本”,称当事人恶意欠水费,涉嫌非法卖水,并要求提供身份和手机电话,接着就会有人冒充办案民警,打到事主手机,称其身份泄露,被人用来非法卖水、用其身份开设银行卡洗钱犯罪等,要求事主把钱转入公安局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示,市民接到此类电话,应不听、不信、不转账。
12#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1-3-30 23:20:16|只看该作者

主要手段

  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欠费、电话欠费为名,以自己的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从事犯罪,以给银行卡升级、验资证明清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 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出售廉价的走私车、飞机票、火车票及枪支弹药、迷魂药、窃听设备等违禁物品,利用人们贪图便宜和好奇的心理,引诱受害人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冒充熟人进行诈骗。嫌疑人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或领导,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谎称将来看望受害人。隔日,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以出车祸、生病等急需用钱为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账户,达到诈骗目的。
  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方式主要分三种。①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③通过互联网发送。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兑奖,对方即以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达到诈骗目的。
  利用无抵押贷款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以“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请致电某某经理”,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被无抵押贷款引诱上钩,被犯罪嫌疑人以预付利息等名义诈骗。
  利用虚假广告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各种形式发送诱人的虚假广告,从事诈骗活动。
  利用高薪招聘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要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行诈骗。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对汽车、房屋、教育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汽车、房屋、孩子上学可以办理退税事宜。一旦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往往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被对方以各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英文界面的转账操作,将存款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
  利用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某某百货、某某大酒店)刷卡消费某某某某元等,如有疑问,可致电某某某某某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受害人回电后,犯罪嫌疑人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受害人到银行ATM机上进入英文界面的操作,进行所谓的升级、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款项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
  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受害人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款。
  虚构绑架、出车祸诈骗。犯罪嫌疑人谎称受害人亲人被绑架或出车祸,并有一名同伙在旁边假装受害人亲人大声呼救,要求速汇赎金,受害人因惊慌失措而上当受骗。
  利用汇款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受害人的儿女、房东、债主、业务客户的名义发送:我的原银行卡丢失,等钱急用,请速汇款到账号某某某某某”,受害人不加甄别,结果被骗。
  利用虚假彩票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以提供彩票内幕为名,采取骗取会员费的形式从事诈骗。
  利用虚假股票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以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发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甚至制作虚假网页,以提供资金炒股分红或代为炒股的名义,骗取股民将资金转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QQ聊天冒充好友借款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种植木马等黑客手段,盗用他人QQ,事先就有意和QQ使用人进行视频聊天,获取使用人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播放事先录制的使用人视频,以获取信任。分别给使用人的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行诈骗。
  虚构重金求子、婚介等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张贴小广告、发短信、在小报刊等媒体刊登美女富婆招亲、重金求子、婚姻介绍等虚假信息,以交公证费、面试费、介绍费、买花篮等名义,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汇款,达到诈骗的目的。
  神医迷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一般为外地人与本地人分饰神医、高僧、大仙儿等角色,在早市、楼宇间晨练的群体中物色单身中老年妇女,蒙骗受害人,称其家中有灾、近亲属有难,以种种吓人说法摧垮受害人心理防线,让受害人拿出钱财“消灾”或做“法事”,伺机调包实施诈骗。
  诱骗受害人安装所谓“犯罪通缉追查系统”、“网上清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等软件,以洗脱“犯罪嫌疑”。通过定制的TeamViewer远程操控软件,一旦按照骗子的指令下载使用,电脑就会沦为“肉鸡”,不法分子便可趁机劫持网银,远控电脑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的目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1-3-30 23:00:37|只看该作者

跨国打击

2011年
  2011年9月28日,公安部统一指挥大陆10省区市公安机关,联手台湾,与印尼、柬埔寨、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8国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了两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828名,涉案金额高达2.2亿元。其中,大陆籍犯罪嫌疑人532名,台湾籍犯罪嫌疑人284名,其他国家犯罪嫌疑人12名。警方同时捣毁拨打诈骗电话、转账洗钱、开卡取款和诈骗网络平台等犯罪窝点162处,缴获银行卡、电脑、手机、网络平台服务器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和赃款,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800余起。
  2011年年初以来,广东等地连续发生以小额贷款名义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发现一个由台湾人组织策划,诈骗电话窝点设在大陆、台湾以及菲律宾、泰国、印尼、越南,转取赃款窝点设在大陆、台湾,改号平台设在上海、广东,专门针对大陆、台湾居民实施诈骗的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涉案金额达1.2亿元人民币。
  4月以来,浙江省金华市连续发生假冒执法机关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公安机关初步侦查,发现一个由台湾人组织策划,诈骗电话窝点设在印尼、柬埔寨、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国,转取赃款窝点设在台湾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改号平台设在山东、福建、广西及台湾,专门针对大陆居民实施诈骗的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涉案金额达1亿多元人民币。

福州机场,空警和女安全员配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押解下飞机 摄影:廖荣南

  这次“9·28”专案行动,是继2013年两岸警方和多国警方联手成功摧毁“3·10”“11·30”特大电信诈骗团伙之后,再次通过缜密侦查深挖出的两个特大电信诈骗团伙。犯罪分子气焰嚣张,作案手段更具欺骗性和针对性。针对这两起案件涉及国家和地区广、涉案犯罪嫌疑人众多、涉案金额大、侦破难度大、抓捕任务重等特点,公安部成立了专案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案件侦破情况汇报,研究确定侦破工作方案,全程指挥案件侦破工作,要求专案组加强统筹协调,精心设计,务求一网打尽,给这一犯罪活动以毁灭性打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9月中旬,公安部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印尼、柬埔寨、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开展境外查证抓捕工作,并专门派出工作组赴台湾,与台湾警方就案件侦破工作进行协调。侦破过程中,广东、浙江、福建、广西、山东、上海、海南、北京、江苏、云南等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多警种、跨区域合成作战。9月28日,两岸及8国警方同步展开收网行动,一举成功摧毁了这两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集团。两岸警方正在全力组织核查案件、调查取证,抓捕行动仍在进行中。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集中统一行动在两岸及东盟8国同时开展,进一步巩固了两岸和东盟各国警务合作的基础,扩大了联手打击犯罪的领域和范围,拓展了警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此次两岸8国集中统一行动,不仅对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再次给予沉重打击,同时也表明中国公安机关有信心、有能力坚决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活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不管犯罪分子藏匿在哪里,中国警方都会坚决将其缉拿归案,绳之于法。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多发,严重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打击不放松。但是,电信诈骗犯罪屡打不绝,其原因除了犯罪分子狡猾、不断变换犯罪手法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百姓防范意识薄弱。对此,警方提示,老百姓对陌生电话中的诱惑,应不理睬、不相信,不要把银行账号和密码轻易透露给陌生人,也不要把钱打到陌生人指定的账户上,以减少财产损失。

2018年
  2017年4月以来,河北连续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案件发生后,河北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发现多个位于菲律宾的职业电信诈骗犯罪窝点,随后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2017年10月30日,河北省专案组随公安部率领的工作组,首次赴境外开展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工作。2018年年初,工作组与菲律宾警方联合开展抓捕行动,成功捣毁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市和维甘市的6个电信诈骗窝点,一举抓获中国籍犯罪嫌疑人151名,河北省专案组直接抓获27名犯罪嫌疑人,当场缴获大量电脑、录音笔、诈骗剧本、受害人信息资料等犯罪物品。
  2018年12月6日下午4点左右,3架从柬埔寨起飞的中国民航包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233名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嫌疑人被我公安机关押解回国。至此,涉及20多个省区市的2000余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
10#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1-3-30 22:56:54|只看该作者

新变化

  随着各地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打击力度逐渐加强,境内外诈骗团伙纷纷躲避风头、变换手法,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
  (一)是诈骗窝点向中西部和境外转移。主要表现在大陆诈骗团伙纷纷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诈骗窝点多设在城市高档社区商品房内。台湾诈骗团伙纷纷转移到东南亚一带,雇佣大陆无业人员以旅游签证的方式分散出境,在当地租用别墅设立窝点,从事诈骗活动。
  (二)是诈骗犯罪团伙呈现公司化、集团化管理。诈骗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话务组、办卡组、转账组、取款组,相互独立、相互分散;采取组长负责制,根据业绩进行分成
  (三)是作案手段更趋隐蔽。利用VOIP网络电话批量自动群拨电话和利用网上银行转账的情况比较突出,操作的服务器和IP地址大多在境外。工作中还发现,携带U盾从“小三通”出境的人员大量增加。
  (四)是诈骗手法逐步升级。据统计,当前活跃在社会面上的电信诈骗形式将近30种,有中奖诈骗、汽车退税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直接汇款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等。诈骗内容有专门点子公司精心策划设计,针对不同受害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一段时间冒出一个新手法,有升级的趋势,诈骗不成,便向恐吓、勒索方向转变,危害比较突出。
  (五)诈骗分子还紧跟社会热点设计骗局。2014年以来,相继出现了利用马航失联、中央巡视组、“爸爸去哪儿”节目等热点事件编造虚假信息实施的诈骗犯罪。警方查处的案件还显示,不少诈骗团伙已经从过去的“乱枪打鸟”升级到“精准下套”。类似的“精准下套”源于诈骗分子想方设法收集了个人信息。过去他们往往用群呼、群发设备漫天撒网式打电话、发短信,成功率较低。逐渐发展成通过购买或利用钓鱼网站、黑客攻击、木马盗取等手段收集个人信息,由于能准确报出姓名、身份证号甚至住址、家庭情况、车牌号等信息,诈骗犯罪得手率更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8:10,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