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51|回复: 1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国际锐评:BBC被逐出中国市场咎由自取

 [复制链接]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缩写BBC)成立于1922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前身为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媒体。
  BBC于1936年开始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1967年,BBC首次采用彩色信号播报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从而开启了彩色电视时代。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和广泛信誉的媒体,还经营着其他业务,包括BBC Proms音乐会、英语教学、交响乐团等。2018年4月7日,BBC承认在著名的纪录片《人类星球》中造假。
  当地时间2021年1月19日,BBC News中文版官方发布纪录短片《重返湖北》。在视频开头不知道湖北位于中国的哪个位置。2月,外交部新闻司有关负责人就英国广播公司2021年1月29日播出涉新冠肺炎疫情假新闻向该媒体驻京分社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
  2021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消息,依据相关规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蘑菇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蘑菇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意大利医生卡纳维洛回应换头术质疑:伦理不应阻碍新技术 已经删除
19#
 贡嘎山 发表于: 2021-2-12 17:35:1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国际锐评:BBC被逐出中国市场咎由自取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国际锐评丨BBC被逐出中国市场咎由自取

  中国官方12日宣布,由于BBC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严重违反中国相关管理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不允许其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这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正当行动,也是对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原则的有力维护,合理且合法。BBC被逐出中国广播电视市场,是咎由自取。
  作为曾在华落地多年的西方知名媒体,BBC应该很清楚中国广播电视的相关管理规定,这就是禁止播放任何“损害中国荣誉和利益”“煽动中国民族分裂、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中国民族团结”的节目。然而,这家自诩报道客观、平衡、公正的老牌媒体,其所作所为却是背道而驰,知法犯法。
  特别是近半年来,它大肆造谣喷毒,疯狂诋毁中国,报道之双标、手段之卑劣、行为之下作,已经突破新闻职业规范与人类道德底线,彻底暴露了其作为反华势力意识形态工具的真面目。
  以疫情防控报道为例。最近,BBC在一部名为《重返湖北》的纪录片中,不仅恶意将武汉与疫情源头挂钩,还移花接木,把一段中国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新闻播出,污蔑“中国掩盖疫情”。
  这种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攻击性假新闻,与中国开放透明防控疫情的事实完全不符。这一点,在近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在华考察中已得到佐证。难怪网友讥讽道:看来只要会PS(图像编辑),就能拍好BBC纪录片。
  在涉疆报道上,BBC的表现同样恶劣。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半年多BBC发表了超过40篇涉疆文章,散播当地存在“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等一系列谎言。近期,BBC发布一篇耸人听闻的报道,宣称新疆教培中心存在“系统性强奸”。经调查,BBC采访的一个名叫早木热·达吾提的维吾尔族女子,从未到过教培中心学习。这种凭空捏造的新闻报道,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也成为BBC 沦为“造谣机器”又一个实证。
  令人愤慨的是,面对虚假报道不断被打脸的事实以及中方的多次交涉,BBC毫无悔改之意,还恬不知耻地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国际新闻媒体”。不知这种用下三滥手段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的媒体何以取信于人?又有哪一个国家会容忍它们如此胡作非为?


  事实上,BBC在国际新闻事件报道上的失实与偏见早已人尽皆知。
  2019年,曾在BBC工作11年的记者安娜·布里斯离职后,在社交媒体上揭露BBC炮制关于叙利亚拥有化学武器的假新闻。布里斯称,“英国同胞在看BBC时应加倍小心,因为他们对公众隐瞒真相,大量报道假消息”。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认为,“BBC彻底沦为假新闻工厂。它生产的假新闻令英国人自己都发笑”。
  作为一家有99年历史的西方老牌媒体,BBC如今沦落至声名狼藉甚至接到“逐客令”,难道不该反思吗?中国依法为各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支持和便利,但对那些恶意诋毁攻击中国的媒体,绝不欢迎。
  BBC应当反躬自省、吸取教训,就涉华假新闻向中方作出公开道歉。若继续甘当反华势力意识形态工具,那么它的未来无疑是极为暗淡可悲的。(国际锐评评论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多少天 发表于: 2021-2-12 01:31:23|只看该作者

牛年0时0分,广电总局对BBC出手!

源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原文标题:牛年0时0分,广电总局对BBC出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月12日零点零分消息,经调查,BBC世界新闻台涉华报道有关内容严重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不符合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落地条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17#
 大小姐 发表于: 2021-2-10 21:35:59|只看该作者

移花接木!BBC:武汉的天空,为何总灰的脸?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移花接木!BBC:武汉的天空,为何总灰的脸?
⊙作者:补壹刀/李小飞刀 二把刀

  一栋建筑至少有22个角度可以拍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来,其中必然有一个角度可以让它看起来摇摇欲坠

  最近,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重返湖北》在中国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网友质疑BBC纪录片里的武汉郊区,天空总是“雾霾灰”  a9a4-kiweitw1795106.png  保存到相册
而刀哥朋友随手拍的武汉天空是这样的  204d-kiweitw1795102.jpg  保存到相册
  BBC在纪录片中使用了各种移花接木、闪转腾挪的拍摄和剪辑手法,比如一段“警方用网蒙头拘捕民众”的画面,实际上剪自去年疫情期间的一次高速反恐演习。
  有一些自媒体就此总结了BBC拍摄记录片的手法,比如“阴间滤镜”,故意把明暗对比调的跟“阴间”一样:

  或是故意使用不正常的拍摄角度造成“偷拍”效果:

  或是有意引导问题和剪辑,当采访素材不满意的时候,就加画外音:

  或是故意选取一些场景:

  应该说,这些自媒体的视频都拍得不错,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关注。
  不过,刀哥还想给他们“挑个刺”,他们造成了一个“错误”印象:BBC的纪录片=“阴间滤镜”+“移花接木”,只要会PS,就能拍好BBC纪录片。


  BBC拍不好纪录片吗?
  到明年,BBC就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由国家成立的广播机构,第一家电视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媒体,除新闻报道外,纪录片也是其王牌产品。
  BBC的纪录片题材广泛、制作精良,上至浩瀚宇宙,下至深海地心,很多画面定格后也是非常漂亮的摄影佳作。豆瓣评分排名前15位的纪录片,除了演唱会外,大多数是BBC拍摄的。

  那么,BBC纪录片是只能拍动物星球,拍不好人文社会题材吗?
  这个答案首先就被我们自己人给否了,有“国内资深纪录片从业者”直言:BBC纪录片通过个体命运描述宏大题材,“国内纪录片是幼儿园级别的”,是国内教育多年灌输“中心思想”的结果,不像国外父母都是睡前给孩子讲故事。

  那么实际情况呢?
  BBC曾拍摄过一部经典纪录片《英国铁路纪行》系列,由前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波蒂略所主持,坐着各式各样的火车,游览英伦群岛。片中的英格兰城市乡间风景秀丽、生机盎然,一点也不“阴间”。

尽管英国的天气出了名的阴雨绵绵,但BBC里的英国永远是晴天  2f0f-kiweitw1796768.jpg  保存到相册
即便是这样明显的阴天,画面的对比度也非常高,看起来一点也没有灰蒙蒙的感觉  b129-kiweitw1796773.jpg  保存到相册
资本主义的建筑工地美美的  39f9-kiweitw1796951.jpg  保存到相册
社会主义的建筑工地大家自己品  b04b-kiweitw1797141.png  保存到相册
  后来,BBC摄制组还远渡重洋踏上盟友土地拍摄《美国铁路纪行》,同样风景如画,随便截一张图都可以做桌面。

  所以,刀哥在此要给BBC“辟谣”“正名”:
  BBC纪录片并不是只有“阴间滤镜”+“移花接木”,BBC并不总是歪着脖子斜着眼扛摄像机,并不是拍不了“正常”纪录片,你们不要再“抹黑”它!


  有网友用一张图说明神奇的BBC“滤镜”是怎么用一个镜头表现五大洲四大洋的:
  事实上,通过影像来进行情感操纵,甚至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在影视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一个场景,采取不同的角度拍摄,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  f58f-kiweitw1797391.jpg  保存到相册
同一个场景,采取不同的角度拍摄,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  b911-kiweitw1797389.jpg  保存到相册
  一个画面在拍摄时的时间会影响其光照和对比度;使用的镜头焦段会对观众造成不同观察视角的心理暗示;而后期处理可以在色温、色相、饱和度、伽玛曲线等参数上做手脚,使画面展示出不同的风格;甚至可以通过剪辑加入一些无法单独从画面中获取的信息,即蒙太奇欺诈。这些都是影视专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基本知识。
  举例来说,降低整个画面的色饱和度,然后让亮度映射整体偏向暗部调整,再将白平衡的标准色温设低一点,你可以让任何画面看起来都像是寒冬中遭纳粹围城的斯大林格勒;而压低红蓝色饱和度、将整个画面的亮度提那么一点点,你就能得到一个核战后植物欣欣向荣、动物苟延残喘的末世。

  再有,导演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像《重返武汉》有可能采用的,上午8点至10点是最佳拍摄时间,大家就凌晨5点出工;阳光明媚的日子镜头漂亮,摄制组就坐在宾馆等下雨。
  除去BBC这种国有意识形态机构,很多商业公司其实也发现了这种“滤镜”的好处,过去的十年里,几乎所有的网红SNS都掺合过滤镜买卖──让博主出产一批具有自己风格的影像,再帮助博主将这些影像的后期参数打包变现。
  在付费知识平台上搜索,也可以发现大把教程来让你通过后期制作实现某种特定的美术风格。但是这方面执牛耳者,还要数好莱坞的影业公司或是BBC这种老牌意识形态战将。

(同一部影片里根据不同部分的需要,在焦段、美术配色、饱和度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可以高效精准灌输意识形态。这玩意可比文字效率高多了)

  而BBC在冷战时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使得其制作人员可以在策划阶段,就可以根据每部分素材的情感需要,来挑选拍摄器材和统筹摄制时间。对于想要美化的拍摄对象,自然要运用专业知识来进行调整──如何把画面拍好看,是摄影部门的基本功。

(就算时间不够,紧急情况下拍下来的素材,也要在后期加一吨特效,哪怕画面整体出现了偏色和明显的加工痕迹)

  而相应的,有多少种办法把一个画面拍好看,就有多少种办法毁掉一个画面。在BBC针对盟友以外的世界拍摄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知识的反向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显然,这些用着“繁体英文”的帝国遗老依然觉得,大众应该按照他们给定的视角来认识这个世界。


  作为公营机构,BBC在全球媒体行业中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几乎没有商业广告收入,收视费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依据英国法律,未缴纳收视费却收看电视节目将构成刑事犯罪,违法者将被起诉,须出庭受审,并面临最高1000英镑的罚款。因此,收视费也被称为“BBC税”。
  我们可以从其特殊制度当中,窥见老牌英帝国遗存的色彩:富人读《泰晤士报》,穷人读《每日邮报》。中世纪留下的“贵族德性”决定了,一些人与另一些人相比有“特殊天赋”,能够准确地看世界,其他人需要通过他们的眼睛才能清晰地认识世界。
  这种精英政治思维,混合“西方中心论”+自由主义,构成了BBC等一些西方媒体特殊的意识形态。当它们自身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权力来源,并通过操控信息牟取利益,用艺术化手法牟取特权时,它们既是特定集团利益的喉舌,特定意识形态的喉舌,也是西方自由世界的喉舌。
  冷战结束后,与其他知名西方媒体一样,BBC也有了神话。这套神话,建立在西方世界曾经客观上表现出的优势,以及凭借优势掌握的传播学标准上。在这种优势的加持下,欧美媒体实践被正当化,变成了规律,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能挑战。
  然而我们发现,依靠滤镜赢得冷战的BBC,变得越来越离不开滤镜。中国的天必须是“雾霾灰”,南美的天必须是“沙漠黄”,当现实世界一日千里超出BBC的理解,BBC就要用滤镜把“世界”给调回来,把自己的心理巧饰回来。
  所以,刀哥在这里要为BBC“正名”:
  它有时是个“骗子”不假,但更多是在自欺欺人,不透过滤镜看到的现实世界,已经没办法为它所接受,它不仅仅停留在诋毁它国,也是在麻醉自己的受众:“你们看,外面的世界还是那个乱糟糟的样”。
  所以,BBC的滤镜是一剂“精神鸦 片”。
  那世界越变越快怎么办?
  那滤镜就再调它个两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肖厚 发表于: 2021-2-8 21:46:00|只看该作者

侠客岛:搞假新闻 BBC是专业户

源自:侠客岛
原文标题:[岛妹说]搞假新闻,BBC是专业户

  应聘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记者需要哪些技能?最近,有网友给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1、有一定话题制造能力,能够遵循“先有结果、后有证据”原则;
  2、熟悉BBC拍摄技巧,擅长以低机位、抖动营造“偷拍感”;
  3、熟练掌握各类后期剪辑技术,能利用画外音曲解受访人语意、以暗色滤镜及背景音乐渲染“阴间特效”。
  民间应聘标准公布后,不少视频博主纷纷上传了自己的BBC式“代表作”。有网友坦言,这些镜头太让BBC上头,是否录取先不说,他们可能会情不自禁直接引用。
网友发布应聘BBC新闻记者指南(图源:bilibili)


  “百年老字号”BBC从不掩饰自家在制作假新闻方面的特殊技能。尤其是涉华报道中,这些技能运用得淋漓尽致。
  先是凭空捏造假新闻:
  比如,BBC世界新闻频道近日播出涉疫情新闻视频,玩起了移花接木,把一段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事实新闻”播出;
  在涉疆报道中,BBC多个栏目组换着花样抹黑新疆。尽管《中国日报》已顺着BBC采访路线实地探访新疆,发现相关报道无一处符合事实,但BBC硬是捂着被打得还热乎的小脸蛋,就不悔改。
  而当无中生有的绝招不好使,BBC又“痛定思痛”,推出了一系列涉疫采访短片。当然,其中也没少夹带私货。
  比如,BBC驻中国记者一开场就强调武汉是“新冠病毒原点”;当北京市民说出“(防疫成效)反正比你们国家强多了”、武汉市民表示“病毒从其他国家来到这里”时,BBC为了找补尴尬,就阴阳怪气地声称是中国民众被政府洗脑了。
  猛料不够,剪辑来凑。在这些“纪实短片”中,BBC以偏低的机位、摇晃的镜头呈现出偷拍视效,再配以昏暗的色调、诡异的音乐──西方媒体口中“中国政府掩盖疫情”的证据就这么被炮制而出。
BBC将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新闻播出(图源:BBC)


  面对BBC频繁抛出的拙劣剧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多次举出实证打脸BBC。
  2月4日,外交部新闻司有关负责人就BBC 涉疫情假新闻向该媒体驻京分社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指出BBC重新翻炒疫情“隐瞒论”“源头论”“责任论”影响恶劣,敦促BBC就涉华假新闻向中方公开道歉。中方同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但BBC方面的回应叫人始料未及:他们坚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国际新闻媒体”“有关内容没有不良影响或偏袒成分,符合我们的新闻编辑原则”。
BBC就外交部声明作出回应(图源:推特)
  还没等中方再度回应,BBC推特账号评论区已被各国网友攻占:
  有人将BBC直接更名为“偏见广播公司”;有人说“当有14亿人不信任BBC时,BBC还自称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国际新闻媒体’,真是既傲慢又无知”;
  有人聊起BBC对英国防疫工作的报道,称“如果BBC停止为一手造就了全球新冠肺炎最高死亡率的英国政府公关,其报道可信度或会更高”;
  还有网友说了大实话:“以前BBC的策略是在一碗糖水里加一勺砒霜,至少它是甜的;现在BBC是在一碗砒霜里加一勺糖水,有时连糖水都省了,强灌。”
  与BBC的“自我介绍”不同,英国学者大卫·塞奇威克在新作《假新闻工厂:来自英国广播公司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截至2020年,相信BBC说真话的人比任何时候都少。”
网友将BBC更名为“偏见广播公司”(图源:推特)


  惯于向他人泼脏水的BBC,怎么就翻了车?
  媒体歪曲事实、偏离客观本就犯了新闻的大忌,必然走向信用破产的绝路。法国时政评论家维瓦斯称,媒体报道不得与所见事实相悖,但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往往观点先行,事实完全靠不住,“他们标榜的‘新闻自由’已经被自己玩坏了”。
  BBC如今在涉华报道上如此偏执乃至肆无忌惮,背后还是意识形态偏见与傲慢,以及近期的心态失衡。
  往中国身上泼脏水、甩锅,似乎已成为部分西方媒体张口就来的“政治正确”。一些外媒咬死一点,即中国的一切天生就是反面教材,疫情来了就说中国隐瞒疫情、叫嚣“中国赔偿论”;中国防疫成效卓著,就在侵犯人权、暴力执法甚至阴谋论上做假新闻;当中国政府大力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专家组在武汉等地实地考察时,有些人又对“病毒早期在世界多地多点出现”的科学定论视而不见。
  嘴里说的是疫情,心里全都是偏见。
  好在近年来专注传播对华偏见、失信于中国的西方媒体老套路早被很多中国老百姓识破。从CNN发布涉华不实报道时,中国舆论场流行起的那句“做人别太CNN”,到BBC街采中国民众反遭强怼,肆意扭曲事实、污名化中国、兜售“双标”价值观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信任挑战。
  正像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所说,此前,西方对中国是好奇的,就像中国也渴望了解西方,但当中国日益成功、世界最需要了解中国的时候,一些西方媒体的受众却被剥夺了客观认识中国的权利。
  “西方必须学会接受中国的成功,抹黑中国无法永远持续;西方媒体也必将在某个时刻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马丁·雅克说。
⊙作者:点苍居士
15#
 梦幻意境 发表于: 2021-1-24 08:06:00|只看该作者

BBC拍了个"重返湖北"纪录短片,拍完都不知道湖北在哪…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BBC拍了个"重返湖北"纪录短片,拍完都不知道湖北在哪……

  在视频开头,他们甚至不知道湖北位于中国的哪个位置。
  “以前说BBC新闻可能只有时间和地点是真的,现在连这个也不能保证了。”
  当地时间1月19日,BBC News中文版官方推特发布了一则新的纪录短片,名为《重返湖北》,宣称要记录一年后湖北街头的景象。但在视频开头,他们甚至不知道湖北位于中国的哪个位置。
  不过,BBC没有拍到想象中的“鬼城”,湖北人民对于抗疫成果的满意,倒是被记录了下来。
短片一开头,先不说“惯犯”BBC又浑水摸鱼,没把中国地图标完整:
藏南地区、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台湾岛该有的一个都没有……
但好歹拍了半天纪录片,起码搞清楚湖北在哪吧。想多了,也没有。
  BBC把武汉直接平移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交界处去了。就这样自信地拍了一版“实地考察后”的湖北景象,但就一开头的地图而言,说实话,不确定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莫非是探索“山海情”去了?
这条推特的操作随后引发了评论区的群嘲,“诈骗集团都有QA(Quality Assurance,品控)好吗?”
推特网友评论
  不过,虽然视频导语称一年前的疫区“沿途宛如‘鬼城’”,出现了要唱衰中国抗疫成果的迹象,但BBC驻中国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探访了一圈下来,没有听到来自湖北人民的抱怨,而是一片满足与感恩。
  麦笛文感叹街上的平静,在去年曾被拦下测温的路口,他们的车现在畅通无阻:
通往武汉市的路上,周边地区的街道恢复繁忙,人们开始为正常的生活奔波。
视频拍摄时,湖北已有几个月没有新增的确诊病例,人们来到室外,像往常一样准备传统食物。
“这是去年1月看不到的场景。”麦笛文感叹道。
BBC还这样总结:“人们似乎觉得,当疫情爆发时,当局现在知道如何控制,这确实激发了人们的信心。”自信点,把“似乎”去掉。
  此外,BBC还罕见地播出了武汉市民对“自由”的解读,一位摊主面对镜头直言:“这一点跟国外不同,国外他们要自由什么的,但那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你自由地出去,你就传染了病毒。”
  这段话在如今再次变成疫情震中的英国人听来,也许格外讽刺。
“现在就是心情特别舒畅,因为武汉在中国是最安全的,在世界来说也是最安全的。”这是武汉市民送给BBC短片的最后一句话。
  看来,虽然纪录短片一开头地图就标错了,但结尾来了句真话。

源自:观察者网/严珊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肖厚 发表于: 2020-7-24 09:36:00|只看该作者

BBC刊登抹黑中外商业合作文章 驻英使馆:罔顾事实,混淆黑白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文标题:BBC刊登抹黑中外商业合作文章 驻英使馆:罔顾事实,混淆黑白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国广播公司刊登抹黑中外商业合作的文章答记者问
  记者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7月7日刊登题为《间谍竞赛:中国的全球网络》的文章,称中国以商业活动为名从事间谍行为。请问中国大使馆有何评论?
  使馆发言人:该文章罔顾事实,混淆黑白,给正常的中外商业合作贴上间谍活动标签,充满了偏见和无知,完全是对公众的误导,极大损害了BBC的公信力。
  一段时期以来,5G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个别国家极力兜售所谓“华为威胁论”,散布“科技冷战”阴云,试图给全球电信行业筑起“隔离墙”。这些言行违背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影响各国电信业的正常发展,是十分危险的。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中国根据《国家情报法》可以“迫使”电信供应商移交数据。事实上,上述法律规定,国家情报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中国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反当地法律的方式、以安装“后门”等形式为中国政府采集或提供位于外国境内的数据、信息和情报。中国有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滥用国家安全理由、人为制造“华为5G安全风险”,只能影响各国开展正常合作,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环顾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独霸;要坚持合作共赢,而不是“本国优先”;要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我们敦促BBC等英国媒体公正、客观看待中国发展,使西方民众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不是妄自臆测和抹黑中国,误导英国民众,损害中英互信与合作的基础。
13#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28 04:28:00|只看该作者

BBC中文部将迁至香港 华人员工称被逼集体离职

源自:环球时报
原文标题:BBC中文部员工向环球时报爆料:大家正被逼离职

  【记者:范凌志】《环球时报》记者26日从相关途径了解到,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台最近在内部宣布,计划将中文新闻制作团队从伦敦迁至香港。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在该台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员工已经开始担忧自己的工作。
  “BBC国际台中文制作团队一共26人,都是采编人员。该台计划在伦敦撤销16个中文部职位,即在香港只设10个职位,且需要竞聘上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BBC国际台希望在今年10月底启动这项计划。
  据介绍,按照英国法律规定,在管理层作出决定后,要首先向员工宣布,有3个月的咨询期。BBC国际台是在4月21日内部宣布这项决定的,也就是说,现在已经进入咨询期。
  这被称作是BBC中文部近来遭受的第二起沉重打击。去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向BBC国际台每年追加投入8500万英镑,增加BBC国际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新闻覆盖,希望增强在这些地区的话语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10年,BBC中文部被大规模裁减7次。
  “高层给出的解释是点击量不够,未能体现价值”,上述匿名员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多员工认为这是“欲加之罪”,“BBC国际台一直希望向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在前方努力,却被告知即将裁员,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认为,此举不排除存在“种族歧视”的可能,“团队中绝大部分是华人,而华人在当地总是被认为不爱抗争”。
  英国全国记者工会主席斯塔尼斯利特担忧,将BBC国际台中文部迁到香港将把曾经批评北京的记者推到风口浪尖。BBC国际台在该工会的代表霍华德·张说,考虑到围绕亚太地缘政治大变迁,以及英国和中国之间的长期关系,将中文新闻制作团队连根拔起移植到香港,短视地令人难以置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9-19 07:07:00|只看该作者

BBC机器人嘉宾直播中爆粗口 主持人目瞪口呆

源自:新闻晨报
  张 旌(特稿·新华国际客户端)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早间直播节目《早餐秀》越发“火了”。机器人嘉宾与主持人互动时出人意料地说出脏话,引发不小尴尬。
  《早餐秀》 是最受英国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在14日的直播中,节目组邀请机器人“琳达”为嘉宾,与主持人查理·斯泰特和路易丝·明钦互动,探讨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
  “琳达”是机器人界的“名女人”,曾在2013年度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冠军。这一机器人由英国林肯大学自控系统研究中心研发,可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自由对话。
  当直播接近尾声时,主持人斯泰特对“琳达”的到来表示谢意。不料,“琳达”以一句脏话回应。“她”说道:“××你,查理!××你,路易丝!我真的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早餐秀。”按常理讲,“琳达”本该说的是“谢谢你”,却误发音成不雅词汇。这句突如其来的脏话使主持人和观众都目瞪口呆。
  主持人斯泰特过了几秒钟才缓过神,连忙救场。他说:“此刻,我想对你说的是:‘回到你的盒子里去!’”
  这并非《早餐秀》首次遭遇“脏话门”。今年6月,嘉宾主持人艾伦·蒂切马什曾在直播中脱口而出脏话,引发争议。随后,英国广播公司替蒂切马什公开致歉。
  这起事件发生后,英国广播公司收到超过4万份投诉,多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因此事辞职或停职。公司随后宣布,将控制节目中出现的不雅语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7-27 08:49,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