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7|回复: 0

[2018年天才可否人造?人工智能会给我们这样的惊喜吗?

 [复制链接]
源自: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

原文标题:天才可否人造?从Walter Pitts的故事说起

⊙作者:李澄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1
  12岁的流浪汉 Walter Pitts [1,2,3] 被一群黑帮匪徒追打,躲进了一个图书馆。打手们骂骂咧咧地找了一圈以后走了。
  Walter 却没离开,他的注意力完全被一套三卷本的书吸引了:Alfred North Whitehead 与 Bertrand Russell 合着的《Principia Mathematica》。这是作者为纯数学提供逻辑基础的雄心勃勃的大部头著作,努力构建严谨的逻辑构架,把数学命题在自己的构架里一步步推导出来。
  独立学习了三年之后,15岁的 Walter Pitts 写信给 Russell,向 Russel 指出在第一卷里的几个错误。Russel 马上回信,邀请 Pitts 去英国学习。
  Pitts 没有去湿冷的英格兰,而去了芝加哥大学,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他流浪在芝加哥大学的讲堂和校园里(很多时间睡在露天的躺椅上)。
  在进芝加哥大学第一年的时候,芝大的数学教授 Carnap 出了一本关于逻辑学的新书,那是1938年。Carnap 不是泛泛之辈,他关于逻辑悖论的论述是三十年代时最完备的。
  一天,15岁的 Walter Pitts 走进 Carnap 的办公室,手里拿着写着自己注释的Carnap 的新书,向 Carnap 对书中的几个地方提出尖锐的评论。
  在开始的震惊之后,Carnap 开始反驳,两人交流了一个小时左右。Pitts 把书留在Carnap 那里,离开了办公室。由于 Pitts 没有介绍自己,于是后来的两个月里 Carnap 在芝大里满世界找“懂逻辑的报童”。
  Walter Pitts 的故事和其他天才的故事一样,让人难以想象,就像莫扎特、王维、冯纽曼,这些年纪轻轻就在自己的领域独步天下,又似乎全不费力、信手拈来。那么这些天才是否可以人造呢?
Walter Pitts
  这个问题在以前也许是很幼稚的,不过现在出现了 AlphaGo 这类人工智能算法,在棋盘上打败了几乎所有的顶级围棋职业高手,包括柯洁这样的天才,也许这个问题是可以被容许讨论的了。

2
  1942年,18岁的 Walter 认识了 University of Illinois(伊利诺伊大学)教授Warren McCulloch。Warren 热情好客,当时 Walter Pitts 无家可归,于是Warren 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
  在 Walter 住进 Warren 家的当夜,他们就开始合作神经系统如何进行逻辑计算的问题。大概300年前,莱不尼兹证明,任何问题,只要可以用有限数目的词、完整而没有歧义的表达出来,就可以用‘逻辑机’(logical machine)计算出来。六年之前,Alan Turning 发表了著名的关于universal computing engine的文章。
  Walter Pitts 和 Warren 的问题是,如何把神经系统看成这样一个逻辑机器呢?考虑到当时对脑神经的粗浅而不确定的认识,Warren 和 Pitts 对神经系统的简化是划时代的。
  他们把神经元的状态简化为0或1的二进制表示,用一个连接强度的矩阵来标准化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于是在给予一定输入的情况下,McCulloch-Pitts网络将根据这个连接矩阵的状态以及输入,而决定输出是什么。
  他们在1943年出版的“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是 McCulloch 和 Pitts 最著名的工作。
  从控制论角度来讲,McCulloch-Pitts 网络本身就是最早的有限自动机(finite automata)之一。这个工作还提供了神经生理问题的逻辑基础,可以说是最早的计算神经科学成果之一。而这篇文章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来讲,则是开创性的,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被高度抽象,并用数学家和工程师容易理解的语言来描述。
  从此,人工智能开始以独立的领域而开始其蓬勃发展之势。

3
  要描绘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完整画面,本文的篇幅是不够的。
  但是两个领域都意识到“学习”对于生物和电脑行为的重要性,神经科学发现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突触”,可以被神经元的活动所改变,这一点很可能是学习的物质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的改变,也是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学习的基础。
  这一特性,被目前的“深度学习”推到了极致,可以说引起了一个深度学习革命,在网络搜索、网站过滤、广告推送、图像识别、语言翻译等大量应用都可以找到深度学习的实际应用。其中 Geoffrey Hinton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Geoffrey Hinton[4] 在英国出生,接受的是基督教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早早的就认为基督教神学是完全的废话[5]。1982年左右,Hinton 和 Terry Sejnowski一起找到了漂亮的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从而发明了玻尔兹曼机(Boltzmann machine),在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他还和同行一起推动了BP算法,即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的广泛应用;之后他一直致力于优化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
  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2006之间,人工神经网络慢慢地淡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也许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结果容易进入局部极小值(Local minimum),找不到全局最小值(Global minimum),从而无法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求解。
  但是有时候坚守会得到回报的,Hinton 和 Yann LeCun,另一位深度学习的奠基人,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他们两个人都从神经系统的原理得到灵感:LeCun 把脑的视觉系统的组织结构扩展到人工神经网络中,发明了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高效的手写字的识别;而 Hinton 则把脑皮层中分层的组织原则移植到人工神经网络中,在2006年发明了深度学习的训练方法。
  恰逢计算机能力在2006前后获得了急速提升,网络的大量普及使用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使得深度学习得以发挥其多层网络的优势,在大数据的训练和冲击下,那些局部极小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局最小值。
  目前,深度学习在很多特定任务,例如人脸识别、图像中的物体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中的正确率已经超过了人类。
  Hinton兼职进入Google,而谷歌也收购了“深脑”(DeepMind),这一由系统神经科学家创造的公司,结合深度学习与神经科学中的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概念,领导的团队创造了 AlphaGo,并在围棋上战胜李世石和其他顶级职业高手,也许这是深度学习革命的最好注解[6]。

4
  开篇的天才故事让我们讲到结束吧。
  Pitts 虽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极度排斥社会的正式承认。在芝加哥大学旁听、而不注册学生,只是个开始。也许是在 Norbert 的安排下,MIT要给他一个学位,所有Pitts需要做的事就是签署一个文件、翻译一篇德文文章(他懂德文,所以那是小菜一碟),而他断然拒绝。
  后来MIT想要给他一个正式的教职,这回只要Pitts签署一个文件,同样被Pitts回绝。Pitts刻意销毁自己工作的记录,逃避任何拍照的可能,没有日记以及信件流传。总之,对于不亲身识得他的人,Pitts 是躲在雾里的一个谜,无法看清。
  但是有趣的是,与 Pitts 认识的人都会觉着Pitts乐于交流,极好相处,谈吐不凡,知识渊博。往往你问他一个科学或者艺术的问题,他可以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娓娓道来,讲上两三个小时,闻者不倦。
  Pitts让人联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家,天才飘洒大海,却又仅局限于一叶扁舟。Pitts人如美玉,却选择只是泽被身边有限的好友。
  Pitts 在1969年逝世于 MIT 的寓所里。死的时候身旁没有一个人。如今,神经元的数学模型被称为 McCulloch–Pitts 神经元。

5
  Pitts 的天才和遭遇也许正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企及的能力。深度学习需要“监督学习”,也就是需要提前知道最终答案,从而训练人工神经网络。
  Pitts 的创造性思维,在1942年的时候并没有最终答案,人工智能是否在未来可以创造出这一能力?Pitts的社会能力远远不如大多数社会人,那么人工智能在社会行为这一人类特别出色的能力上,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也许,还是要从神经科学中找到一些关键性的原理性灵感,从而拓展人工智能的能力,也让我们不断思考人类与计算机在智能上的边界。

§ 参考文献
  1、Jim Anderson与Lettvin的访谈录:Talking nets,James Anderson and Edward Rosenfeld,1998,MIT Press。

  2、MIT CogNet百科全书:http://cognet.mit.edu/library/erefs/mitecs/lettvin1.html

  3、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Walter_Pitts

  4、Hinton访谈录:Talking nets,James Anderson and Edward Rosenfeld,1998,MIT Press。

  5、“I was convinced throughout my childhood that the whole Christian ideology at school was just complete rubbish。I’m still convinced of that。”Hinton访谈录:Talking nets,James Anderson and Edward Rosenfeld,1998,MIT Press。

  6、深度学习的介绍有很多,可以从Yann LeCun,Yoshua Bengio和Geoffrey Hinton2015年在Nature上的“Deep learning”这一综述开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谁说的等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谁说的等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8年科学大事件前瞻:从量子计算机到争相奔向月球 节能灯致癌还有毒? 专家辟谣:传言夸大其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0 12:08,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