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63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周鸣天 发表于: 2011-9-19 22:11: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任鸿隽:送蒋介石归国革命 替孙中山起草文书

 [复制链接]
⊙ 重庆晨报记者:马拉
  任氏四杰与辛亥革命之10
  上周四在“城与人”专栏里,我们讲了任氏四杰之老幺任鸿年(邹容式的青年革命家)不满袁世凯窃国,在杭州西湖边的龙井山上以身殉国、投井警世的传奇。今天我们来说说任氏四兄弟中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老三任鸿隽的故事。任鸿隽既是老资格的辛亥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事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中国化学、图书馆学、植物学和钢铁工业的先驱。今天先说说他作为革命家的那些事。

A 秀才
  1904年,18岁的任鸿隽搭上了科举考试的的末班车,在重庆巴县成千上万名考生中,以第三名的成绩,中了清朝最后一科秀才。同年,当他考入重庆府中学堂时,这位清末秀才就遇到“兵”了:这是废除科举后四川创办的第一所新式中学,弥漫着浓厚而秘密的反政府气氛,师生全部抛弃中国读书人穿了几千年的长衫,一身特制的短装,体操也改为舞枪弄棍的枪操,而且是真 枪。政府明令封锁的《新民丛报》等违禁书报,在学校是流行读物。英文教员杨沧白(现重庆洪崖洞上面那条沧白路,就是以他命名)“为人慷慨,好谈国事,隐然以革命思想为青年领导”,成了任鸿隽的革命启蒙导师。
  1906年,20岁的任鸿隽在重庆当过短期的中小学教员后,在朝天门顺江东下到上海,进入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甲班。跟重庆府中学堂相比,中国公学堪称革命党人的大本营,学生全是愤青,楚辞体的校歌“前前兮中国青年,及时努力兮莫迟延”,配的曲调居然是法国国歌《马赛曲》。
  校园里常有章太炎和同学们称之为“秋姊姊”的秋瑾这些革命明星的身影出没。任鸿隽一进校就剪掉了拖在背上的长辫子,和后来在中国和重庆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同学如胡适、朱芾煌、张奚若、杨杏佛、但懋辛、傅有周打成一片,结为兄弟。
  中国公学毕业后,任鸿隽从上海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经朱芾煌、但懋辛介绍加入同盟会,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专业。任鸿隽作为一名清朝出钱的官费留学生,之所以要选择应用化学,动机就是为了学习制造炸 药,炸翻清朝。
  当时革命党内有一个“爆炸救国”的流派,名动江湖的两位“爆炸大王”都来自四川,一是内江的喻培伦,一是隆昌的黄复生,但两人学艺不精,在试制炸 药时,都曾自炸其身:喻培伦右手被炸断三指,黄复生头部、面部及左手都炸伤,左眼差点炸瞎。任鸿隽决定要超过他们,正如后来他在《五十自述》所说,当时“一切为革命二字所支配”。

B 军火
  辛亥革命前夕,在东京同盟会总部十分活跃的任鸿隽,担任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书记等职,他负责购买军火,向国内革命党人输送枪支、弹药。常常深夜前往孙中山老友、日本浪人宫崎滔天家中购买手 枪,藏在大衣内冒险带回家中,再转交给另一同志。这些军火就这样一程又一程秘密运回到国内革命党人手中。
  除了手 枪,任鸿隽还擅长配送另一种军火,那就是革命言论。黄花岗起义前,任鸿隽将自己拟撰的革命文告油印成大量传单,又连夜刻制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大红印加盖在印好的传单上,交给喻培伦的弟弟喻培栋带回国内,在革命党人最活跃、最集中的长江沿线散发。
  武昌起义前夕,“四川保路运动”在全川搞得轰轰烈烈的。任鸿隽在日本密切关注家乡这一反清活动,拿起笔,作刀枪,先后撰写了革命文告《川人哀告文》、《为铁道国有告国人书》,寄回国内发表在上海《民立报》上,言辞激烈,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当时正在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书的的郭沫若后来曾慨叹:“辛亥首义爆发点在武昌,但其导火线却是四川保路运动”,这正是“天下未乱蜀先乱”也。
  除了言论,任鸿隽还负责配送人才,在海外同盟会大本营东京总部,资助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党人回国,投身革命。任鸿隽后来在《五十自述》中写道:“由总会资助留东同志归国者若干人,皆吾为之经纪。”这其中包括当时在日本士官学校求学的蒋介石、张群。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出版的《蒋介石》一书中曾记载这一史实的经过,这是蒋介石人生道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C 刀笔
  1911年11月初,菊黄蟹肥的时候,任鸿隽由东京回国到上海,他在《五十自述》写到:“而武汉事起后,吾经理各事已完结。最后乃抛弃一切书籍、行李、挈小箱萧然上船,为归国投军之举,尤平生未有之乐事也。 ”
  “归国投军”,任鸿隽和幺弟鸿年同熊克武等人组织在上海的四川革命党人建立了蜀军, 任鸿隽任主席,任鸿年任书记,熊克武任军务部部长,本来计划打回老家去,但不久重庆宣布独立,他们就留在了上海。
  不久, 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就要在南京就职,成立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已内定为胡汉民, 任鸿隽后来在《前尘琐记》中回忆说:“汉民先生要找几个人前去帮忙,于是我就同朱芾煌、黄复生、雷铁崖、吴玉章一班人,搭了中山先生赴南京花车到南京”,这是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成立的前夜。
  当时所谓“花车”,就是列车特别编挂的豪华公务车厢,当时是特别的政治和社会待遇。
  花车大约在上午九点开车, 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到南京。太平天国的天王府,也就是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府。“我因坐了一整天的车,倦极了,吃过饭倒头便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才知道中山先生已于昨夜受印就职,改用阳历,本日即中华民国元旦日”(任鸿隽《前尘琐记》)
  1912年2月5日,26岁的任鸿隽从“南京总统府秘书处”寄给“重庆千厮门镇江寺前水道警务处”大哥任鸿熙的家书中,说“ (孙中山)先生因约隽到宁(南京),为司秘书,刀笔鞅掌(事务繁杂)”。任鸿隽在总统府的秘书同事还包括后来著名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和音乐家萧友梅。
  他“除撰拟文告外,时亦参与总务处理”。 孙中山就任时《告前方将士文》、《咨参议会文》、《祭明孝陵文》等皆出自任鸿隽手笔。
  三个多月后,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出任临时总统,南京临时政府解散前,孙中山祭革命刺客和起义中的遇难先烈的对联“落落群公,义气早彻朔南暨;茫茫万古,浩气长留天地间”,也是任鸿隽代拟,“自以为尚属落落大方”。

D 赴美
  袁世凯当总统前,3 月 9 日,任鸿隽在给重庆大哥鸿熙的家书中写道:“孙中山解职后,大概不理政务,意将游历内地各省,以广政见,后此,正式大总统此公或再有望。异日袁君受事,决计不复问政事。 仍当薄游东西,终吾旧业,后日但求于实业学问一途稍有贡献也。 ”
  任鸿隽对袁世凯当政,心灰意冷,但也抓住时机搞了老袁一扳手。任鸿隽候派赴美留学之时,在天津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意报》总编,这时,已是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的老同学朱芾煌把一本日记交给他作为史料保存。任鸿隽想,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莫若先为发表”,就用了《共和建设别记》这个题目在《民意报》连载,暴露了袁世凯在南北议和时的运作内幕。发表不到一半,袁世凯忍无可忍,就叫人通过法租界把《民意报》查封了。
  说起那朱芾煌, 也是辛亥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一个重庆人。 江津人朱芾煌 1906 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和胡适、任鸿隽同学。
  胡适在日记中曾记载:“在叔永(任鸿隽)处读《朱芾煌日记》,知南北之统一,清廷之退位,孙之逊位,袁之被选,数十万生灵之得免于涂炭,其最大之功臣,乃一无名之英雄朱芾煌也。”朱芾煌1912年夏与吴玉章回四川搞起了重庆最早的“成人教育”留法勤工俭学,把陈毅、聂荣臻、邓小平等男生送到了法国。
  《民意报》停刊一月,经调停复刊后,任鸿隽就踏上了留美求学之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鸣天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周鸣天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举办纪念辛亥百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展 至少爱,还是会在一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0:04,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