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13|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军事不向中原不罢休-大秦王朝前传

 [复制链接]

以下是秦始皇帝祖先的故事,亦为秦的历史



一 从始祖诞生到秦国建立前夕



1、玄鸟传说和伯益的功业

  许久以前,在史实融于神话的时代,华夏大地之上有五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长先后治理天下,他们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黄帝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始祖,据说在位整整一百年。黄帝去世后,颛顼曾做部落联盟长,在位时间七十八年,他是东夷人,后来人们又说他是黄帝的孙子。人们相信,他能登上千仞通天之路,与天神沟通。传闻他将要出现的时候,连大家讨厌的蛇都化为无害之鱼,直到他去世,才又恢复蛇的样子。他还下令,女子在路上要是不避让男子,就要受到惩罚。

  颛顼的后代很多,据说在他的直系后裔中,有一女子叫做女脩。一日,女脩正在织布,忽见天上飞来一只玄鸟。这玄鸟扔下鸟蛋一枚,迅疾飞去。女脩好奇,把鸟蛋拾起来吞入腹中,竟因此怀孕,诞下一个男孩,后世尊称大业。

  玄鸟是什么动物呢?就是至今仍然常见的燕子,玄表示黑色,而燕子的头、背和双翼都是黑色,说它是玄鸟,不是很形象吗?很早很早以前,东夷各部崇拜玄鸟,把它看作孕育本族之神。关于玄鸟的传说在商部落也广为传诵,他们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他们和大业一样,都是东夷人。

  大业成年以后,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大费。大费就是伯益,也写作柏翳。说起来,这名字和玄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以燕为名。因为一方面燕子叫起来正是“益”、“益”之声,另一方面,东夷各部常常用益或乙来表示燕。至于柏翳,则和伯益发音相同,写起来更加古雅,而且翳中的羽字也表明了这名字和鸟类千丝万缕的关系。

  伯益因帮助大禹治水而声名显赫。



  帝尧的时候,“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百姓多被大水吞噬,流离失所。面对汪洋恣肆的洪水,帝尧决心平息水患。起初,他让夏部落首领鲧负责治水,可是没有成功,于是他就把鲧流放到羽山(据考证位于今山东省境内),也有人说在羽山把鲧诛杀。

  鲧被贬黜以后,大水还在肆虐,需要有人继续治水。帝尧任命鲧的儿子大禹来做这件事。

  大禹受命后,根据水势的流向缓急,用疏挡并用的方法消除水患,数年间走遍四方。伯益在阴方遇到大禹,在那里跟随大禹踏上征程。他们陆地上坐车、水路上坐船、泥地上乘撬、山路上乘轿,沿山径砍伐杂木,捕猎鸟兽,把新杀好的鸟兽之肉分给众人,大家感激不尽。伯益又教百姓烧山开荒、驱赶野兽,并且完善了凿井技术。据传井凿成后,有龙腾空而起,直上玄云,《井赋》赞曰:“益作井,龙登天;凿后土,洞黄泉。”另外,古人多认为,伯益在治水的时候还留意自然变化,记录地理形胜、奇闻异事,编成地理奇书《山海经》。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在上奏汉哀帝的表中说:“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他讲的益,就是伯益。

  大禹治水十三年,终于大功告成,水患平息,天下安堵。

  这时候,帝尧已经去世,帝舜君临天下。

  为了表彰大禹的功勋,舜赐大禹玄圭。大禹没有忘记伯益,他对帝舜说:“不是我一人就能办成此事的,伯益是我的得力助手。”听完大禹的推荐,帝舜对伯益说:“益,你助禹取得成功,我特赐你皂游,你的子孙后代必会兴旺发达。”皂的意思是黑色,游的意思是飘动,所谓皂游就是缀有黑色飘带的旗子。除了赐旗,帝舜还把一位姚姓美女嫁给伯益为妻。因为帝舜姓姚,伯益的这位妻子大概是帝舜的族人。



  在部落联盟的议事会上,帝舜任命大禹做司空,管理天下土地,且为百官之首。帝舜又问群臣:“你们看,谁适合管理山泽中的草木鸟兽呢?”大家都说:“是益啊!”帝舜说:“好啊!益,你做朕虞。”朕虞就是那时管理山泽鸟兽的官名。伯益听到帝舜的任命,展现出固有的美德:他跪下来辞谢,把这职务让给朱虎、熊罴。他的态度得到了帝舜的赞赏,帝舜说:“好呀!去干吧,你偕同他们共掌朕虞之事。”

  当时,人们认为,天下大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美好,就是动物也该感受到明君的德政。如果百兽能前来颂唱,甚至凤凰都飞来助兴,那才是天人合一,臻于郅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帝舜需要有人帮他驯化鸟兽。据说伯益说起话来如鸟鸣之声,能通鸟兽之语,所以他命令伯益负责此事。伯益驯服了很多飞禽走兽,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在演奏大韶之乐的庄严场合,帝舜终于看到了百兽起舞的场面,连凤凰也翩翩飞来,拊石应和,当是时,“万邦俊乂,庶绩咸熙”。

  为表彰伯益驯化之功,帝舜赐给他嬴姓,这在当时算极为荣耀和隆重的大事。

  帝舜和大禹、伯益等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政务,史官们记下了他们的发言。

  某次,帝舜说:“参考众人建议,舍弃自己错误的部分,采纳他人正确的部分,不虐待无依无靠之人,不抛弃困苦贫穷之人,惟有尧帝方能做到。”

  伯益说:“尧帝德行广大,影响深远,圣明而神妙,能平定祸乱,能治国安邦。皇天怀念授命,让尧帝拥有四海,成为天下明君。”



  伯益告诉帝舜:“要警惕啊!要戒备不曾预料到的事情,勿失法度。不可放纵游玩,不可过分享乐。要是任用贤人就不能三心二意,准备除去奸邪就不能犹豫不决。不好的想法别让它滋生,诸般思虑可得宽广。不能违背正道去迎合百姓滥誉,也不能违反百姓意愿来顺从自己私心。您如果按此坚持实行,不懈怠,不荒废,则四夷来王。”

  大禹同意伯益的评论,他对帝舜说:“请您仔细想想伯益的忠告。”

  帝舜君臣推心置腹,秉公直言,令古人心驰神往。

  帝舜执政的时候,南方有苗部落骚扰边疆。帝舜派大禹负责征讨,伯益随师赞襄军务。

  出发前,大禹召集诸侯申饬军纪,充满信心地宣布:“诸位,你等都须听从我的命令!有苗蠢蠢欲动,他们昏聩不恭,轻慢众人,妄自尊大,反道败德,君子下野,小人在朝,抛弃百姓,人心不安,因此老天要给他们降下大灾。现在,我奉帝命率你等讨伐罪人。希望你等同心协力,庶几可建功勋!”

  然后,大禹率军进抵有苗地域,威风凛凛,士气高昂。



  可是,仗打得并不顺利,三十天过去了,有苗还未屈服。大禹对此颇为焦虑。伯益进见大禹,他说:“惟有纯德方能感动上天,若有德,无论多远之人都会归服。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道。当初,帝(就是帝舜)的父亲和继母不喜欢帝,甚至多次要杀害帝。那时,帝在历山耕作,往来田间,每天仰望天空大声号哭,但是,他宁愿自己背负罪名、承受恶言,面对父亲始终恭敬侍奉,谨慎谦卑,终于让这父亲的性情也变得和顺了。谨记,至诚能感动神灵,何况三苗呢!”

  大禹拜受伯益的美言,说道:“对呀!”于是班师振旅而归。帝舜随即广施德政,使境内大治,又令战士在阶前起舞,盾牌林立,饰羽鲜明,以示勤谨有备,正可威慑远方。有苗感于华夏盛政,在大禹撤兵七十天后,前来归顺。

  舜之后,大禹为帝,先指定皋陶做自己的接班人。皋陶死后,大禹再让伯益为接班人。伯益、皋陶均属东夷,本为同僚。《列女传》说:“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对此注释为:“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这就让皋陶和伯益成了父子关系,不知道依据是什么。但是有此一说,伯益就成了神童,五岁即能佐禹。

  大禹当政的时候,权力已经远超尧、舜,他在会稽大会诸侯,料理天下,防风氏迟到,大禹当即下令将其处死。大禹晚年,其子启开始处理政事,获得了极高的威望,身边聚集了忠实的臣僚,为继承大禹做了铺垫。在大禹治下,伯益默默无闻,越发势孤。

  大禹去世后,启认为伯益干涉了自己的帝位,会同支持者攻杀伯益。也有人说,伯益把启囚禁,登上大位;又过了几年,启逃出囹圄,率支持者攻击伯益,将其杀死。伯益去位以后,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夏朝时代,按施政传统,他让伯益子孙仍然继承其父封地—费(在今山东省费县),以奉宗族祭祀。为纪念先祖伯益,他的后裔尊称其为大费。

夏商时期的伯益后裔



  伯益有两个儿子:第一个叫大廉,是鸟俗氏的祖先;第二个叫若木,是费氏的祖先,因封地为氏,乃伯益家族嫡系宗支。这两人的名字仍然和鸟有关,保存着东夷的习俗,只是除了留下名号,别无故事可寻,他们的子孙在夏朝表现平平,没听说有谁显赫于朝,甚至连世系传承都无法──追述。直到夏朝末年,若木之后费昌才又重新为人知悉。

  费昌驾驭马车的技术非常精湛,以此为职。那时,只有贵族公卿、诸侯国君乃至天子才能乘坐马车,等级越高,用马越多。因为和乘车者同在一辆车上,所以那时的马车夫并非普通庶民或奴仆,而是属于贵族阶层,直到春秋时期,许多卿大夫仍以给国君驾车为荣。贵族费昌御术高超,可使众马步调一致、速度一样,行进平稳,安坐如卧,凭此在夏朝天子的宫廷里服务。

  费昌所服务的天子,就是夏朝末代王夏桀。夏桀大兴土木,筑琼室,建瑶台,所居宫殿的金柱竟达三千根,耗尽了百姓的资财。更荒唐的是,夏桀命人把肉脯高悬如林,把美酒装满大池,牛饮者三千余人。他还把猛虎放到市场中,看老百姓是何惊慌表情。夏桀自比太阳,他说:“天上有太阳,好比我有黎庶。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但是,老百姓却指着太阳骂道:“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宁愿和你一块儿灭亡!”

  与此同时,东方的商部落蒸蒸日上。

  商的首领商汤,是帝舜的司徒契的后代,名履,子姓,又号天乙、成汤。商汤手下有伊尹、仲虺、汝鸩、汝方、羲伯、仲伯等能人辅佐,威德远播。商汤进行了二十七次征伐,收服了不少夏朝属国和盟邦。

  费昌耳闻目睹这一切,出于为臣本分,曾劝夏桀以德政临民,无奈夏桀根本不听他的谏言。《博物志?异闻》说,心情茫然的费昌在黄河岸边散步,看到天上挂着两个太阳,东边的一个正往上升,光华灿烂;西边的一个在往下落,昏昏暗暗,空中还传来霹雳之声。见到这样的天象,费昌心中讶异,若有所思,他问黄河水神冯夷:“古语云:‘天无二日’,如今我却看见两个太阳,请问哪边象征夏,哪边象征商呢?” 冯夷回答:“西夏东商。” 费昌明白这话的含义,遂举家投奔商汤,因其驭术远近闻名,所以一到商部落,他就做了商汤的马车夫。其年是夏桀二十九年。



  夏桀三十一年,商军和夏军在鸣条(今河南省封丘以东、长垣西南,一说在今山西省夏县附近)决战,当时风雨交加,雷鸣电掣。夏军战斗意志薄弱,一触即溃。费昌驾驶着商汤的战车疾驰冲杀,把胜利的消息传遍鸣条之野。

  夏桀一路狂逃,商汤紧追不舍。夏桀终于被商汤所俘,最后在流放地南巢(今安徽省境内,地近长江)死去。

  夏朝灭亡,商朝开始。

  在夏商鼎革之际,大廉的后人跟随费昌投奔商汤。大廉有两个玄孙,一个叫孟戲,一个叫中衍,是嬴姓家族走向显贵的关键人物。传说这兄弟二人长着鸟一样的身体,说人的语言,还传说孟戲的嘴巴也是鸟喙的形状。在《太平御览》的卷九百一十五里还记载着孟戲的一个神话,说他的祖先是朕虞,负责驯养百兽;因为人们开始把鸟蛋作为食物,他就离开了那些人,凤凰和他同行。

  孟戲、中衍生活的时代正是商王太戊在位时期,距离商汤灭夏已经经过了九代商王一二百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费昌、大廉的后代未能有名字流传下来。

  孟戲、中衍兄弟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来自于家族世代相传的绝技:驾驭马车。这兄弟二人都是当时顶尖的驾车好手,名声响亮,连商王太戊都知道了。经过考察以后,太戊下定决心,要让此二人为自己服务。



  太戊虽然想让这两个人为自己驾车,但是在正式任命之前,还需要进行占卜。商人特别重视占卜,大到出兵鬼方,小到用孟戲、中衍驾车,他们都会举行庄严神圣的仪式,紧张而虔诚地用火烧烤大龟壳儿,然后小心翼翼地观察那些烧出来的裂缝,看看从裂缝的长短、走向、宽度、形状中能得到上天的什么指示。太戊也不例外,他命人占卜,得到了上天对使用嬴家兄弟的明确表态:吉。

  于是,太戊让孟戲、中衍做了自己的马车夫,再操费昌旧业。兄弟二人干得非常出色,太戊很满意,给他们娶了王族女子为妻。

  从此以后,中衍的后代为商朝效劳,代代有功,成为商朝的重要支持者,嬴姓子孙大多显贵,终于成为商朝的诸侯。那时,嬴姓家族封国众多,例如徐、郯、莒、奄、黄、江等国,大多分布在今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境内,商人祖先也来自在这一广阔地区。

商朝晚期,中衍之后中潏奉命来到西戎,替商王震慑西部边陲。中潏又叫仲滑,据传为中衍玄孙,因较之中衍时代已历多年,虽为中衍直系苗裔,但血缘实属疏远,故以玄孙相称,表示时间的久远。他驻扎的地方叫西犬丘,也叫西垂,在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部。这地方毗邻西汉水,为一片水土肥美的台地,宜农宜畜,盛产井盐,据说西戎大部落犬戎曾经盘踞在此,所以有了犬丘的名字。

  西戎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诸多戎人部落的泛称,分布地域辽阔,自今河南中部、山西南部向西直到甘肃、宁夏,因为相对于中原来说位于西部,故曰西戎。当时,关陇一带还有个叫做周的部落,住在豳(今陕西省郴县境内),首领姬姓。周部落起初逐水草而居,后来繁衍兴盛,让邻近的薰育戎狄产生了贪心。薰育戎狄不仅到周人地盘抢掠财物,更想把豳据为己有。周人被迫迁往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这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又离戎人较远,适宜久住,所以周人在首领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定居于此,农耕勃兴,迅速强盛起来。商朝末年,商王已不得不依靠拉拢周人来维持自己对西戎的控制。到周文王姬昌的时候,末代商王帝辛进一步任命其为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赐给弓矢斧钺,享有征伐之权。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潏来到西戎,代表商朝势力。但是对周人实力的壮大,他无所作为。



  中潏之后,其子蜚廉和孙子恶来继续为商王效命,时在公元前11世纪。

  蜚廉,又叫飞廉,字处父。蜚廉的本事是善走,走起来大步流星、脚下生风。其实风字的古音就是蜚廉,在神话传说中蜚廉也是风神的名字。蜚廉对政务颇为娴熟,同时又工于心计,嫉妒贤能。

  蜚廉之子恶来,又叫恶来革,力大无比,能把猛虎、犀牛撕裂,是员猛将。直到汉末,曹操还把恶来作为勇士的标准,将虎将典韦誉为“古之恶来”。可是恶来名声不好,据说他爱进谗言、中伤别人,只知道不顺从帝辛就得掉脑袋,却看不到周人会要了他们君臣的命。

  蜚廉父子各怀绝技,对帝辛忠心耿耿,后人称之为:助纣为虐。纣就是帝辛,周人说,残义损善曰纣,故后人称帝辛为商纣。帝辛才思敏捷,勇武强健,又好大喜功,威权独揽。在经营东南方面,他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胜利,把势力远远推进到江淮流域。然而这场战争时间长、规模大,迫使帝辛把各地军队源源不断地开往东线,腹地和西部空虚至极。在内政方面,他致力于把王权集中到自己身上,依赖蜚廉、恶来、费无忌(费昌的后裔,也是伯益后人,与蜚廉、恶来同宗)等人的支持,对因掌握占卜特权而长期干涉王权的祭司阶层严厉排斥,弃置对先祖的祭祀,疏远同宗兄弟,贬王族箕子为奴隶,迫庶兄微子启黯然引去,太师疵、少师疆等人怀抱礼器西奔,将商朝底细彻底透露给周人。

  此时的周人首领是文王之子姬发,谥号武王。周武王上台后,精心等待机会图商。现在,商朝重臣把帝辛朝政和盘托出,周武王决定偷袭商朝。在具体时间上,他选择冬天,因为在那时,一般人不会在冬天打仗,人们更愿意待在城邑里,城外郊野人迹罕至。

  周武王十二年周历一月戊子日,周军出发,疾驰东进,夜晚可见岁星(即木星)。癸巳日,周武王出发。丁未日,武王到达军中。戊午日,周军与前来参战的庸、蜀、羌、髳、微、纑、彭、濮等诸侯方国的军队会师,自盟津渡过黄河,向商朝都城奔袭。二月癸亥日,联军在商郊牧野(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列阵,商军匆匆赶来阻击。



  当时,商军主力远在东部前线,无法及时回援。帝辛七拼八凑,甚至还征召了大量淮夷战俘和奴隶,勉强组成一支军队,由自己亲自指挥,恶来在军中为将。这支商军在战场上层层布阵,宛如重重密林,总兵力被夸张到七十万人。

  周军由周武王统率,因为是突袭,六师没全到,主力共有戎车三百五十辆,虎贲三百余人,全军不到四千人,另有赶来助战的诸侯方国军队,人数不详。

  二月甲子日黎明,大地银装素裹,岁星高悬于东方天幕,商周两军排开战阵。太公望首先率周军中大胆勇猛之士直逼商军,掠阵致师,主力则不给对手任何反击机会,一拥而上。商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较差,渐渐支持不住,到日落之前,他们已经全线崩溃,不少人甚至阵前倒戈。联军在商军后面追奔逐北,战斗最终演变成大屠杀,“血流漂杵”。战败的帝辛撤离牧野战场,逃回都城,恶来独力难支,战死沙场;也有人说他在混战中被周武王生俘,战后周武王亲自用箭射他的嘴,让他得到进谗言的报应。牧野之战后,周军乘胜攻入商都。帝辛无法反击,又不愿被俘,于是身佩天智玉琰,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武王进入商朝都城殷(今河南省安阳西北)之后,把帝辛之子王子禄父(即武庚)仍封在该地,让他延续商朝的宗祀,同时,他让弟弟管叔鲜为禄父相、又把弟弟霍叔处和蔡叔度封在四周,共同形成“三监”,以监视和控制商民。商地事宜处理完毕,周武王班师回周,没有几年就去世了。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这个时候,三监不能抵挡权力的诱惑,借口新王年幼,起兵叛乱。为了扩大力量,他们联合了王子禄父。禄父趁机派军队袭杀周朝驻军,并召集东方原商朝诸侯徐、奄等国的军队入援,连过去他父王的敌人—淮夷也被他邀入了叛乱阵营。在他身边出谋划策的臣僚之中,就有恶来的父亲蜚廉。

  牧野大战爆发的时候,蜚廉不在战场,也不在商的都城,战前,他奉帝辛之命往北方办事,这就躲过了杀身之祸。在返回复命的路上,他听到了噩耗。于是他在霍太山(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附近)筑起祭坛,向死去的帝辛汇报出使经过。之后他在霍太山地区躲藏了一段时间,等待时机。现在,“商邑”(即殷及周边地区)出现反周叛乱,蜚廉立即加入禄父麾下。



  得到叛乱的消息,周成王及辅臣迅速调兵东征。周军首先沿当年周武王的行军路线,急攻叛乱的大本营—商邑,迅速击败叛军主力,王子禄父北奔(一说被杀),管叔鲜被杀,霍叔处被废,蔡叔度被流放。混乱之中,蜚廉成功逃出,直奔奄国。奄是商代的东方大国,都城在今天山东省曲阜一带,奄国国君也是嬴姓,与蜚廉同宗。

  完全控制商邑后,周军继续向东进军,逐步击退了淮夷的势力,戕杀丰伯、薄姑的君主,又打败了嬴姓徐国。接下来,周军对奄国发起总攻,周成王亲自来到前线指挥,战争整整持续了三年。最终,周军把奄国踏成废墟,将其国君迁往薄姑。然后,成王命令周公旦的封国迁往奄国旧地就封,以周公旦长子伯禽为国君,是为鲁国。在奄被攻破的战斗中,一心复商的蜚廉没能再次逃脱,终于被杀。不过,孟子认为蜚廉没有死在奄,而是继续向东逃跑,周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他一直逃到大海之滨,才被周军杀死。

  由于蜚廉始终为帝辛效劳,他的名声甚至比儿子恶来还差,以至于后来人们把想象中的一种恶兽也叫做蜚廉。虽然汉代的人们有时把蜚廉视作神兽,但其形象却非常怪异:身似鹿,头如爵,顶上长角,生有蛇尾,全身覆盖豹纹。这种神兽的模样多被汉人刻画在墓室的墙壁上。

  周朝时期,在蜚廉后裔的地位获得极大提升以后,他们不希望先人对抗周天子被杀的事情广为流传,所以提出了新的说法,并录入自己的官史之中。他们说:蜚廉在霍太山筑坛祭祀的时候,得到了一口神秘的石棺,上面刻着一行字:“上帝令处父不得参与殷地战乱,并赐你石棺以光耀宗族”,于是,蜚廉自杀身亡,死后葬在霍太山。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智慧坚守创新和道德前沿科学常青(序) 军火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3-9 20:15:2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周王附庸时期

  现在,我们接着说蜚廉和恶来还活着的子孙。对他们,周朝给予了严厉的处置,剥夺了他们的诸侯爵位,遣往朱圉,作为低级臣下为自己服务,负责为王室抵御奴虘之戎,世代镇守西北边陲。这些人集中在先祖中潏曾经营过的西犬丘一带,无权祭祀先祖,也被剥夺了家族之姓—嬴。



  恶来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几代人在西犬丘半牧半农、惨淡经营,家族实力逐步得到恢复。到周穆王的时候,借着亲族造父的受封,他们的地位终于得到改善。

  造父是恶来弟弟季胜的后代。因为比较顺从新朝,周朝初年,季胜这支族人的境遇好于恶来之族,季胜之子孟增还得到了周成王的宠幸。

  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与太几同辈,比大骆高一辈,是嬴姓家族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四位御用马车夫,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位,他的主人就是周穆王姬满。在方圆三百里的桃林,他为周穆王挑选了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騄耳八匹骏马,供天子出行之用。由于驭术高超,他在周穆王的四位御用马车夫中排名第一。

  周穆王十七年,穆王乘坐桃林八骏拉的车子,造父负责驾驭,浩浩荡荡踏上西行之路。到达昆仑丘以后,西王母在昭宫设宴款待周穆王,委婉地警告穆王,如果再向西走,会碰到一种啄人的鸟。

  周穆王不在镐京的时候,东边的徐国发动武装叛乱。

  徐国历史悠久,国君嬴姓,是中衍的后裔,也就是说,徐国国君其实是恶来和季胜后人的本家。当然,经过数百年的变迁,血缘关系已极其淡漠。飞报传来,造父知道军情紧急,必须马上返回。他驭八骏,载穆王日行千里,长驱归周,周朝大军得以及时调动,迅速杀奔徐国,一举平定叛乱。事后,周穆王认为造父立下了大功,应该给予赏赐,就把霍太山下的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封给造父,其家族从此以赵为氏,迁往自己的世袭领地。



  造父以后经过七代传到叔带,赶上周幽王的混乱时期,叔带跑到晋国,赵氏从此成为晋国之臣。到战国初期,赵氏和韩氏、魏氏共同成为周王正式册封的诸侯,建立赵国,遂为战国七雄之一。

  再说太几、大骆之族。造父受封赵城、成为赵氏宗族之长以后,太几、大骆的家族沾承获城得氏的荣典之恩,也都以赵为氏,成为赵氏族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姓氏逐渐不分,这家族的的后代就构成了赵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在甘肃省天水市礼县一带(即西犬丘故地)仍然居住着大量的赵姓人家,他们就是太几、大骆的后裔。

  大骆的名字和马有关。骆,专指长有黑色鬃毛的白马,《诗经》有言:“我马维骆”,其中的骆指的就是这种马。按照古人的传统,大骆中的大是后代的尊称,其本名骆就是太几以这种马的称呼给儿子起的名字。大骆是周王的重要诸侯—申侯的女婿。这个申侯是西申国国君,姜姓,他的封国实际为文明程度较接近周朝的西戎部落。这支戎人很早就臣服周朝,获封诸侯,其地在宗周王畿附近,与西戎各部关系密切,实力强劲,周王需要通过他们和西戎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周王族姬姓和号称炎帝后裔的姜姓世代通婚,姜姓封国在周朝有很大的影响力。大骆和申侯联姻,家族地位明显上升。

  申侯之女为大骆生下嫡子成,成是这个家族的正统继承人。除了成,大骆还有一个本来没有家族继承权的庶子—非子。非子热爱畜牧,养马、养牛,样样在行。最重要的是,他养的动物都有着健康的身体和高效的繁殖力,在西犬丘,他蓄养的牲畜漫山遍野,一望无尽。

  西犬丘人把非子善于畜牧的事迹向周孝王做了汇报。周孝王很高兴,立刻宣召非子,让他为王室养马,马场就在汧水与渭水之间的草原上。非子受命之后,很快就让这片王畿内的马场变得热闹起来:成群的骏马或安闲食草、或奔腾如飞;它们毛色光亮、身姿矫健,不动时挺拔高大,奔跑时风驰电掣;大马小马,铺满草原;公马母马,嬉戏撒欢;黑马白马密布,红马黄马相间,汧渭马场,已成良马乐园。

  非子出色地完成了天子交给的任务。这让周孝王十分满意,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庶子非子取代嫡子成做大骆的接班人。但是,在宗法制度特别严格的西周,周孝王要改变大骆家族继承人的想法实属非常。成的外祖父申侯一听说周孝王的意图,立刻风风火火赶来觐见,直截了当地告诉孝王:“当初我们祖先住在骊山的时候,曾把一位女儿嫁给戎胥轩,生下中潏。因为和我们有姻亲关系,所以中潏之族才归顺周朝,替周朝保卫西垂,西部边境因此而和睦无事。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嫡子成。我们申国和大骆再次结亲,西戎便全部归服,而您也才能安安稳稳地做王。大王,请您慎重考虑。”



  申侯所言,颇有威胁之意,其内容也不尽属实。因为中潏是商朝之臣,除了申侯的话,史籍上从未记载他投奔过周;而在嬴姓家族自己的正宗谱系里,也根本找不到戎胥轩之名,即使真有此人,可能只是中潏本宗族人,而非中潏本人。

  考虑到申国和西戎的关系,周孝王只得放弃改变大骆嫡嗣的想法。但是他还是想办法封赏了非子,使之成为效忠王室之臣。

  周孝王决定把秦作为封邑赐给非子,他说:“从前伯益为舜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快,所以舜就封给他土地,赐姓为嬴。现在他的后代也替我繁殖马匹,我当效法帝舜封非子做我的附庸。”周朝的时候,附庸是小地方封君的称号,被封者一般不能直接朝觐天子,必须依附于诸侯、大夫之家,封地方圆也不超过五十里。尽管如此,非子的地位还是获得了显著提高,不仅取得了正式封号,可以世袭,还有了一小块领地。尤为瞩目的是,秦地紧邻王畿,非子并无诸侯或大夫可依,其所附庸者就是周王。另外,周孝王还决定,让非子重新延续断绝已久的嬴姓祭祀,算是恢复了嬴姓。从此,非子之族号称秦嬴。

  非子受封之秦,位于汧渭之会,大约是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县城西北牛头河与樊河交汇处(一说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一带),今名李崖。此地西临滴水崖沟,北倚邽山,东望陇山,南眺渭滨,台地平缓,水源丰富,地势辽阔,易守难攻,扼守关中与甘东、陇南之交通要冲,离周朝发祥之地—岐山、周原不远。秦是什么意思呢?在商周的卜辞、铭文中,秦字的写法是双手抱杵在臼中舂禾,臼下写有两个禾。这个字的本意,有人说是一种舂禾的动作,也有人说是一种嘉禾的名字,不管怎么说,都与农耕有关。非子的封地—秦近邻以农业发达著称的周原,也是非常适宜农耕定居的地方。

  申侯保住了外孙的地位,对孝王封赠非子的决定不再反对,谢恩返回。可是从此以后,成就不好插手非子之族的事务了,因为非子已归王室调遣。

  周孝王的决定产生了显而易见的结果:蜚廉的后代明显分成了三个各自独立发展的宗支。首先,蜚廉之子季胜的后代作为赵氏本宗住在赵城,与恶来后人的亲情和联系逐渐淡漠,渐行渐远;其次,恶来后裔大骆的嫡系继承人—成的家族仍然住在西犬丘,和其兄弟非子的家族分离,以恶来之族本宗的身份继续发展,但没有对嬴姓祖先的祭祀权;最后,恶来后裔大骆的庶子—非子的家族作为秦地的领主开始自主发展,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嬴姓祖先的祭祀权,在实际上似乎更像是恶来之族的嫡系。



  受封之后,非子告别西犬丘,在秦地住了下来,为周王看守王畿西部。他的后半生非常平静,没有事迹流传,但是他为王室养马的功劳给朝廷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的周王在任命主管军队马政事务的官员时,就命工在作为任命凭证的青铜驹尊上镌刻铭文,希望这些官员能够如非子那样勤勉王事。铭文中提到的“騑子”和“骆子”,指的就是非子及其父亲大骆。

  非子生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后去世。

  秦侯生公伯,公伯的夫人是孟姬。因为姬姓是周朝王族之姓,公伯夫人很可能来自王室家族。公伯在位三年后去世。

  公伯死后,其子秦仲即位,仍然做周朝附庸,其元年为公元前847年。



关于秦的早期历史,特别是建国前的历史,学术界仍有许多争议,秦人无衣歌,至今犹感奋

秦人最初是彬彬有礼的,甚至因为固执地执周礼而被东方六国视为落后,他们变成虎狼之国,其实比较突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3-9 20:21:36|只看该作者
4# 金佛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2-3-9 20:22:35|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21:5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