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8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名人陈丹燕:流逝后才知生命曾在

 [复制链接]
源自:外滩画报
陈丹燕笔下和平饭店的故事,从解放后开始讲起,因为她觉得对上海人来说,1949年以前的任何事情都是背景。“解放前那里是租界,它在旧社会有多么豪华,我不是很有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它最后回到中国人手里是什么样子,它怎么变成了上海人的地方。”这也是她为小说取名《成为和平饭店》的原因。南京东路“捻”号,和平饭店的地址。在陈丹燕最新一部,可能也是最后一部“非虚构上海故事”《成为和平饭店》里,她使用了“捻”这个上海话里“20”的叫法。校对的时候编辑询问是不是该改成通行的数字,她说不行,因为从前,和平饭店的门牌上就是这么写的。而她的小说试图串起的,正是埋藏在无人问津的档案里、散落在遍寻不着的故人记忆中,与这家百年饭店有关的传奇。       
陈丹燕
  整本小说由 5 个短篇、4 组照片和 1 篇后记组成。小说有 4 个独立的故事,但两两之间总有些共同的角色或场景,为它们建立了似有若无的关联。比如第一个故事《勺子》里,当情节主线发展到主人公夏工之一家在和平饭店的咖啡座喝咖啡时,边上坐着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私人生活》里的男主角孟建新。他并不和夏家发生直接关联,但这位历史学家所研究的上海本地史,却与夏工之的家族命运息息相关。《传真》记录的是曾经轰动一时的贝拉·维斯塔舞会,故事通过负责翻译的季晓晓的视角展开,她因为这项工作而认识了和平酒吧的调酒师阿四。《桂花酒》则写阿四最后一天当班的事情。
  这样的结构方式,像是由不同的当事人重述历史现场,第一个人讲完,读者还有点不知所以,等到最后一个也退了场,大致就明白了。其中有些让陈丹燕印象深刻的部分,她便借笔下数人之口反复提及:阴暗的走廊里,人们总是觉得创始人维克多·沙逊随时会出现;10 楼的沙逊阁尤其是个神秘的地方,传言沙逊因患腿疾,不许任何人进入他的私人浴室,他逝世后,这间套房改作他用,但是没有服务员敢在晚上独自进去打扫;站在饭店朝南的窗口向外望,能看到对面海关大楼楼顶的大钟,那只英国钟用《东方红》报时;1991年,160 位宾客在和平饭店参加盛大的贝拉·维斯塔舞会,这是饭店历史上荣耀的一笔;尼尔·考沃德曾在和平饭店的一间客房完成了剧本《私人生活》……陈丹燕说,《成为和平饭店》不是由故事的进展推动的,而是由这些交叉点推动的。尽管如此,小说还是留下了大量空隙,因为即便三个人的记忆拼凑起来,已经把同一件事情讲得八九不离十,但终究是别人的记忆。如果读者拿着书自己去和平饭店走一遭,一定还能发现一些未被提及的细节。
  虽然《成为和平饭店》最后一稿的写作时间不超过两年,其实在陈丹燕 1998年出版的《上海的风花雪月》里就有一节写和平饭店。那时手头的资料只能满足她完成一篇文章。写《外滩:影像与传奇》时,她开始找和外滩有关的资料,要找的没找到,和平饭店的资料倒多了起来,于是决定专门为它写一本书。
  陈丹燕笔下和平饭店的故事,从解放后开始讲起。不仅因为“解放前什么资料都没有,一张纸也没有”,而且她觉得对上海人来说,1949年以前的任何事情都是背景。“解放前那里是租界,它在旧社会有多么豪华,我不是很有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它最后回到中国人手里是什么样子,它怎么变成了上海人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她为小说取名“成为和平饭店”:“从华懋饭店到和平饭店,换个名字很容易,两个小时就把招牌拆下来了。但是改名不代表事物的本质会产生变化,对上海来说,和平饭店变成标志性建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一个完成的仪式在里面。”
  为了采访,也为了更好地感受和平饭店的氛围,陈丹燕在那里大概喝掉了上百杯咖啡。她常常在下午两点多、餐厅职员最空闲的时候跑去找他们聊天,即便没找到想找的人,也坐着写点东西。沙逊阁是她喜欢的地方,去得多了,她都能估计到什么样的天气那里会有怎样的景象。有时候看看天气,就赶紧换好衣服,拦一辆出租车冲过去。“外面下雨的时候,待在里面最舒服了。夏天下雷阵雨,看得到闪电。快冬天的样子,外滩经常全是雾气,真的很戏剧性,4点天就黑乎乎的了,人又很暖很适意。”2007年酒店停业大修之前,她在咖啡吧里看到一个小孩偷咖啡勺,这个插曲也被她巧妙地用在了《私人生活》一章里。
  书出版后,陈丹燕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评论:“有这么一个作家,她爱上海,上海也爱她。”她说:“我以前真的没想到过,上海是爱我的。我想我大概是蛮自私的,觉得这些故事都是我找出来的。但是如果上海没有给我足够的空间,我也写不出来。这个城市的给予还是很慷慨的。”写了这么多年上海,“非虚构上海系列”出了 6 本,她甚至也从来没觉得自己爱上海:“我只是觉得这个城市让我很好奇,它有很多戏剧性的颠覆,我一直认为是好奇心在鼓动我做这些事情。但是后来想想,可能在好奇的过程中我和上海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好了,修成正果,我爱它,它也爱我。”

B=《外滩画报》C= 陈丹燕
  B:有关和平饭店的历史资料,你从哪些途径获得的比较多?
  C:我第一次看到和平饭店的详细资料是在伦敦大英图书馆,是一本沙逊家族的传记,很翔实。虽然关于维克多·沙逊的内容不多,提到和平饭店就一小段,但把这个家族的事情讲清楚了。第二次是两年以后在美国,我一点点去找,那次找到一本瑟金特的《上海》,其中很大一章是写维克多·沙逊的。瑟金特在解放前访问过和平饭店,上世纪 90年代又回来一次,她把两次看到的都写下来。虽然她是历史学家,但书写得很有细节,有点像采访记录,而且注释非常详细。她的有些描述我也用到了书里。后来回上海就按照她的注释去找一些地方,对我帮助蛮大。那次在美国我也找到了维克多的收藏品目录和书信。
  B:根据《上海》的注释,你找到了什么地方?
  C:她讲到西郊虹桥路的维克多·沙逊住宅,去的时候叫门的电铃还能响。后来我也找过去,那时候已经很破,要搬了。瑟金特到底是外国人,而我在上海长大的,所以去了之后,能够理解的细节还多一些。她也来参加了 1991年的贝拉·维塔斯舞会,讲到舞会快结束的时候,她推开和平厅的窗户看将要黎明的上海。我就也找那个时间去看。她还写她半夜在饭店里走来走去。后来外滩英文文学节的时候,所有作家都住在和平饭店,我就半夜带着他们在里面走了一圈。
  B:你最早对和平饭店的印象是怎样的?
  C:我小时候中国人不能进去的。最早是上大学时进去过,觉得里面像耗子洞一样很暗很怪,蛮吓人。现在气氛不一样了。
  B:和平饭店 2007年重修,你觉得差别大吗?
  C:在我看来差别还挺大的。如果你在重修后才第一次进去还是会有老建筑的震撼,但在我看来它现在非常新。从感性的角度来说,我当然喜欢以前的,因为更有历史痕迹。但如果从酒店的角度考虑我也可以理解。不是所有客人都喜欢住耗子洞,他们是去享受的,当然要尽量舒适。要调亮灯光,换新地毯,客房改装得更现代化。大众要欣赏饭店的历史痕迹,是把它作为消费品,那么“历史痕迹”的部分就不能太多。
  B:改变最大的是 10 楼的沙逊阁吧?现在变成一间豪华套房了,沙逊原先的私人浴室也没有了。
  C:沙逊阁的浴室真的是太可惜了!他们就觉得那个浴室小,我住的话我情愿用小浴室。当时因为阳台漏水,浴室的水池都倒掉了,但是漏水也可以修的呀。现在的浴室虽然大但是完全没有特点了,任何一个五星级六星级酒店的浴室都是这样。那个 1929年的印度大理石的浴室没有了,阳台也改了,房间里的护壁板看上去还是旧的,但其实已经很新了。
  B:小说大部分应该是在饭店改建完以后写的,你对新饭店的感受影响了你的写作吗?
  C:非常影响写作,因为看到了流逝,我才把名字变成《成为和平饭店》,原先就叫《和平饭店》。当它流逝了,你就知道它是有生命的,在往前走的,要有个动词给它。改建也帮了我蛮大忙。开始改建时我写的第二稿,后来第二稿废了。它重新开张大半年后,世博会结束,我又去住了一次,那次开始才写第三稿。
  B:第二稿出了什么问题?
  C:结构出现问题,因为这本书有图片和文字两个系统,它们必须既有空隙又有交集,这样才和谐。后来就重新做,主要人物留了一半,很心疼,去掉了一个主要人物,真的是很主要的,扔了差不多 10万字。现在这 10万字还放着,妄想哪天能用一用。去掉的是一个女英文老师,本来她是和平饭店主厨的女儿,现在把主厨的女儿和饭店酒吧里的调酒师合并成阿四一个人了。还有就是最后一个故事《私人生活》里,偷勺子的孩子的故事本来很完整,我还写了她长大之后和养父母之间的冲突,是个寻亲故事。为此我还专门跑去扬州孤儿院看了好几次地形。
  B:书里小说和图片的章节相互穿插,是故意设计的吗?
  C:对,我希望它的结构是均衡的。如果把照片略去,你的理解就要少很多。我想要一个立体的结构,你可以从照片进去,再看文字,也可以反过来,但它们必须均衡。当文字和照片这两个系统融合得比较好,就有很多空隙。如果你拿着书去饭店看一遍,会有更多发现,因为你有你的角度。空隙是我存心留的,但不认真看就容易跟丢了。我可以把它填满,但是填满的话,读者的乐趣就少了。只有跟丢了你才知道你丢了,才会回去找。阅读最大的乐趣在这里,如果只想要别人灌输,你就不合适看这个小说。
  B:书里照片的拍摄时间跨度很大,有些是你还没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就有的吧?
  C:对,有些是没开始写就拍的。我每次去的时候都带照相机,20年锻炼下来我也蛮聪明了,知道拍照片和采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采访是用文字思考的,照片是用图像思考的,这两个任务不能放在一个人身上,否则两件都做不好。那怎么让自己不被图像打扰呢?我发现要用小相机,最方便的使用方式,就这么按一下按一下,回头再去看照片带来什么,一定不能进入那个构图、采光的思维。在漫长的采访过程里,其实照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现在仔细翻看那些照片,尤其是 2003、2004 和 2007年的,仍旧能看到很多我忽略了的东西。图像是保留现场的。有时候是因为我当时来不及看,有时候是来不及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解得也越来越多。我还发现有时候房间里有镜子,就在镜子面前拍一张,现在看看,原来我照相机也换了那么多个了。
  B:有哪张照片特别有讲头吗?
  C:有一张在套房里拍的,还是没有装修以前。有一面镜子,窗外光线打进来,角落里露出一点我的脚。我一个人出去的时候经常拍脚,但这张真的不是故意拍的,后来我发现那个脚很灵的,一看到这张照片,当时整个空间全都想起来了。在《纪念碑·贰》里面,这部分展示的是和平饭店重修后消失了的色彩,所以是彩色的。(文/韩见 图/董天晔)
</p>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金达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金达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金达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金达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金达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金达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每日邮报:隐私法遮不住王妃裸照 87版宝姐姐:身价过亿仍单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04:50,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