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81|回复: 0

[民国蔡元培:临时政府的组成

 [复制链接]
  编者按:蔡元培此文原标题为《答客问》,谈1912年唐绍仪去职之后他对临时政府的看法。蔡元培坦承指出了临时政府的组成及其困难。

⊙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中华民国元年七月十四日,蔡元培既解教育总长之职,客有就而问之者,曰:“何子之不以国家为前提,而悻悻然必欲辞职也?”
  答曰:“否,否!我之辞职,正我之不敢不以国家为前提也。请言辞职之故。
  “自第一次临时政府建设时,我即与于阁员之列。其时以同盟会派之大总统,组织政府于南京,各部总长,自陆军、外交、教育外,皆以非同盟派之负时望者充之,而次长得与阁议,则大率同盟派。故其时直可谓之同盟会政府,而实含有混合内阁之性质。其结果,则凡非同盟派之各部长,始也偶一到部,偶一列阁议,继也遂绝迹不至。内务总长以病不视事,尚承认次长有代行之权。司法总长则携印而去,几使部中不能发一公牍。其他最负时望者,或未辞职,或辞职而尚未得请,率逍遥上海,日伺所谓政府之短,而相与警之。甚者以通电宣布之,若自忘其为政府之一员者。我于是时已深信异性分子之集合体,决不能有一致进行之效。故于唐君绍仪在北京为组织第二次临时政府之预备时,我即抱一同盟派均不加入之希望,而请自傀始。则力辞教育总长,荐范君以自代。其后受各方面之迫促,不得不出而任事,非本意也。
  “入北京国务院,院中显分二派。我不欲列举事实,以挑起两派间之恶感,姑抽象而言之。甲派主划清大总统及国务院权限,而乙派则欲事事奉令承教于大总统;甲派主以国务院为有机之组织,而乙派则常以国务员为单独之行动;甲派主定大计,负责任,而乙派主用阴谋逞机智。同一谋统一也,甲派主开诚布公,得各方面之同意,而乙派主因利乘便,以一方面为牺牲;同一集权中央也,甲派主限制的,而乙派主极端的,甲派主驯致的,而乙派主袭取的;同一借外债也,甲派主欲取姑与,一方面为取给于本国之筹备,而乙派主为单纯之磋商。其他不同之点,大率如此。
  “夫以一国务院之中而有此背道而驰之两派,乌得不机关停滞,万事丛脞。欲救其弊,非去一派而全委其权于对待之一派不可。我等甲派之人,自然以甲派为善,然即使尽去甲派,而专任乙派,亦必差胜于甲乙两派之混合也。乙派之去,非我等所能为役,于是集甲派之人而商退职,皆承诺。且于甲派尽退后,集乙派中何等人才,可以重行组织,亦皆筹议概略,以备大总统之采用。此六月初旬间事也。既定议由,总理请于大总统,大总统不允,总理不敢强。迁延十余日,轇葛之问题益多。我等不能复忍,乃相与商议,谓总理以与大总统有三十年之交谊,既不能划权限,定大计,又不敢决然去职,我等四人宜先提出辞职书。皆承诺,乃告总理。总理曰:‘甚善。公等辞职后,我亦得借此以辞。然银行团之垫款将签押,恐不免受公等辞职之影响,我辈为大局计,宣稍缓。俟垫款签押后,即提出何如?’佥曰诺。此唐君未辞职以前,我等四人已决定辞职之事实也。
  “无何,唐君以特别之原因赴天津。始焉请假,终焉解职。总理既解职,其所组织之国务院当然解散。我等辞职,遂为神圣不可侵犯之条件。而无何,大总统挽留之问题起。所谓挽留者,非不必辞职之谓,而实下次再加入国务院之谓也。夫对于我等而询加入下次国务院与否,本新总理之分内事。大总统尚未选定新总理,而先越俎而代之,本为我等所不能承认者。且我等固自有加入与否之条件,决非可空言挽留也。
  “我等加入与否之条件如何?曰:甲乙两派同院之害,我等既饫于经验矣,而下次国务院中,必以乙派者占重要之位置,为我等所敢预决,故我等力主不再加入,俾彼等组织一纯粹乙派之国务院。以此提议于同盟会本部之会议,大多数赞成。会员中又有提议者,谓我等不可专持消极主义,如大总统请本会会员组织纯粹之政党内阁,则本会会员不可以不担任。佥曰然。于是又增一积极主义。以此两主义电询各地重要之支部,皆复电赞成。于是,持此消极、积极两主义,以求实现政党内阁之理想。实由我等半年来之经验,及同盟会全体之商榷,确然以国家为前提,熟思审虑,而后断定之者。是为吾党神圣不可侵犯之条件,有破坏此条件者,不特吾党之败类,而实民国之罪人也。于是,由同盟派之参议员代表告诸他政党,告诸大总统。而同盟会之所主张,业为全国所公认。无何大总统所求同意于参议院、而参议院通过之总理,确非同盟会派,是不啻正告我等以不必加入也。是适合于我等最初提议之条件,我等何为而复加入!”
  曰:“然则外向议论,谓唐君之去以病,故公等之连带去职为无理由者。非欤?”
  曰:“非也。观我等去志之决,远在唐君未行以前,可以知之。”
  曰:“外间议论多以公等之去,为牺牲国家以就党见。亦非欤?”
  曰:“亦非也。吾党之所以有此意见,本以国家为前提,熟思审虑而断定之,如前所述。然则,我等坚持党见,正我等之以国家为前提也,何牺牲国家之有!”
  曰:“外间纷传大总统面留公等,曰:‘我代表四万万人留君。’而君则亦言:‘元培亦代四万万人辞总统。’有之乎?”
  曰:“大总统之言诚然,我之言则稍有传闻之误。盖大总统此言,所以表明其挽留之意,非由个人之感情,而实代表人民之公意。我答之曰:‘元培亦对于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亦所以表明我等对于大总统而辞职,非愬于大总统个人,而实愬于国民全体之代表也。而外间乃传为我亦代表四万万人,我虽不通,亦不至离奇乃尔。”
  曰:“子之对于教育部则如何?”
  曰:“我对于教育行政,非所素习。然部中僚友实有和衷共济之乐,猝然舍去,良用歉然。又如临时教育会议,为半年来所注意之规划,而不能始终其事,尤疚心焉。惟政务一方面,既有不可不去之原因,则不能不牺牲事务以就之。盖一部之于一国,其轻重固悬殊也。且吾在教育部,决不敢谓吾所主张者之皆可以实行,而尤希望继我者之所主张。较我为切实也。”
  曰:“教育为今日当务之急,且子在国务院,不过十人中之一人,而在教育部,则独当一面。子于教育部,既无可去之理由,则姑委蛇于国务院,而实行子之所主张于教育部,小诎于彼,而大申于此,不亦可乎?”
  曰:"否,否!子之所言,枉尺直寻之说也。孟子舆氏既已辞而辟之,且子亦知吾党之特性何在乎?曰有一定之宗旨,曰有责任心,曰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故吾党不必无执拗粗暴之失德,而决无敷衍依阿之恶习。使托于暧昧之爱国谈,而并此特性而牺牲之,则我等在前清时代,早己徘徊阁部,持万世一系之君主立宪说,以自托于当日之爱国者矣。宁待民国成立以后,而始靦然旅进旅退于无方针,无线索之国务院,以充纸糊台阁之片段乎?”
  客无以难,于其去也,遂记之以告世之不明始末而妄加评议者。

录自《民立报》—九—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现代家里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现代家里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海鸣:刺宋案与各政党之共存关系 “知青一代”影响中国政治生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3 06:04,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