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53|回复: 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雨后彩虹 发表于: 2013-4-1 19:56:0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盐亭县两河镇白虎村发现赵蕤墓穴

 [复制链接]
盐亭县两河镇白虎村发现赵蕤墓穴
石云龙
前   言
本文旨在阐述赵蕤本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有丹书铁卷,为什么赵家坝赵姓族谱没有记载,反而言赵蕤是郪县人的前因后果,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貌。
唐著名经世家李白之师赵蕤,在盐亭县青龙山撰写重建嫘轩宫圣地碑,碑文中记载:“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遵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是史无前例第一人考证嫘祖诞生在川北盐亭县。为传承嫘祖文化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是盐亭人民的骄傲。近年来盐亭县人民政府加大力度,努力让嫘祖文化成为展示盐亭文化的窗口,引资二十亿打造嫘祖故里。盐亭人民对赵蕤的功绩非常敬重,盼望为赵蕤建墓立祠祀衹,以彰功德。
一、赵蕤故里盐亭县两河镇白虎村赵家坝
赵蕤生于何处,史籍记载:清乾隆间,纪晓岚编篡《四库全书》为赵蕤撰《长短经》作提要谓:唐赵蕤撰《长短经》,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铃,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盐亭县志记载,唐,赵蕤,经略家,盐亭两河赵家坝人。
二、盐亭县赵家坝赵氏族谱没有记载赵蕤的名讳。
赵蕤出生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虽有史籍铭文记载,但近几十年来出现一些不应有的插曲。据考:赵家坝赵氏族谱篡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该谱有三人写叙,其一是赵氏九世孙赵宗明,称与族人商议缵修谱帖,追述到明朝宣宗时(1426年)远祖世琦、世琨、世玫共居江油,后由江油迁盐南20里赵家坝至清光绪癸己(1893年)五房族众建祠赵坝,至今民国守明等略叙。
第二人叙称:同邑文生王国桢拜撰,慎终追远,赵姓始祖始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历代后裔晋有赵筒子,汉有赵充国,蜀有赵云,唐有赵蕤郪县人,所著《长短经》兵法一册,玄宗召征不起……但历代变革,昭穆难稽,惟我远祖世琦公籍肇于湖广,迄明朝宣宗入川生三子,长思庆,次思明,三思全,庆与全流寓失传,独思明可考,生三子,长辅,为明兵部都督;次弼,三瑛。辅生五子,伯智、伯友、伯宽、伯超、伯香。智生二子,永坚、永明,至宏祚已历六代,明末张献忠寇蜀,嗜杀,举家星散,清帝命亲王平之,杀献忠于西充凤凰山,至仕应公始归故土,生二子长加斌,次加志,凡二公之后分居赵家坝,赵里沟,梧村沟,庄子沟,赵灰井等处,此赵姓源流也。民国十九年赵晓亭等倡修宗谱,求余叙。
第三人,增生孙克仁撰,主要阐述通谱与专谱的关系,在通谱中言:盐亭亦有赵芬、赵蕤并入乡贤。在专谱中言:公等皆曰:我赵氏族系不一,祖籍尤不一,有云:祖籍湖广,有云:祖籍江南或江西,支分派别难以备述,惟于明代宣宗时,我远祖世琦公生三子……(与前相同)特别言到宏祚公时,遭明末变乱,赵氏子孙几靡有孑遗之危。
综上所述,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赵姓是明朝宣宗时从湖广迁入四川江油县,再由江油迁至盐亭县赵家坝。明末清初张献忠屠蜀,赵姓举家星散,直至将寇平定,始归故里,延续至今。
说明唐朝的赵氏家族,与今天白虎村赵家坝的赵姓没有亲族关系。然而,为什么史籍有载赵蕤是盐亭赵家坝人呢?其原因复杂多变,须下功夫,才能理顺,否则任是人云亦云。
三、赵蕤家族的湮没
唐皇大召不上殿,名声赫显的经世家为什么在赵家坝湮没呢?其实非赵蕤一家子,近几百年来四川有句谚语:“湖广填四川,老四川人难寻踪”。秋春战国之际,中原列国争战,古蜀国被排除在诸侯之外,长期休养生息,蜀中平源,土沃人杰,人丁众多,汉灭秦时,将蜀国之域划为七郡,有居民796990户,人口3129393人,其中蜀郡成都平原有人口1350476人,广汉郡有人口509438人,据四川客家研究中心考证,四川是古蜀天府之国,而与它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四川人的祖先却是近几百年前才从外省迁徙而来的移民后裔,这样的特点,在全国是不可多见的。
人口与社会变迁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热点之一。现有学术成果表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省人的祖先,均能上溯到唐宋五代,乃至东汉两晋,南北朝,起码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现在四川人的祖先,他们虽被称为“老四川人”,其实大都不过是近几百年来自外省的移民,民国《资中县志》说:资无六百年以上的土著人,明洪武(1368年)时,由楚来居者十之六七,  赣粤籍大都清代迁来,应该说现在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的由来和资中县的情况大体相似。
四川人的祖先为什么最早只能上溯到明代,而不能像江南各省那样上溯到明代以前呢?
众周周知,上古的巴人和蜀人,可称为纯粹意义上的四川人,秦汉以后的四川人盖即巴蜀民族的后裔。其间虽有中原人和南方民族迁入,但大多融合其中。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列有先汉以来巴蜀士女203人的目录,这些人都是当时巴蜀有名的望族。到了宋代,四川人还被称为“老蜀都”。宋仁宗时杜鼎升家住在成都双流县东的樊川。据《蜀王本纪》记载:蜀王本治广都之樊乡,因此宋人称其人为“老蜀都”。像这样的“老蜀都”大姓家族,在宋代就有几十家(见元人费著撰写的《氏族谱》),同样宋神宋时乐山有苏氏两父子,盐亭有三十穹男子文与可。
但是,宋以后,即经过一场断断续续进行了50年的宋元战争后,这些大姓家族所剩无几了。在费著《氏族谱》中所列的四川45大姓氏族中,到了元代,仅有3个能肯定查到线索,他或因全部分散而失去与四川的关系。或因战争而灭绝了,或因失踪于布衣之间。另据元人揭傒斯在一篇题为《彭州学记》的文章中写道:“国朝(元朝)用兵积数十年,(四川)乃克有定。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在元代,由于年代久远,居民或不复忆其祖宗所自来,乃以土著称者。经过宋元战争,四川人中约有70-80%的土著民毁灭了,劫后余生的20%—30%的土著民,如宋人所说:“又皆命脉垂绝,形神俱离,仅存一缕之气息而矣。”其后,再经过元末和明末的两次社会大动荡,宋元以来的土著人就此灰飞湮灭了。所以,被后代称为“老四川的人,其实不是指元以前已消亡了的纯粹意义上的四川土著人,而是指明以后入川的外省移民。1804年刊行的六对山人的《锦城竹枝词》说:大姨家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四川”。如以平均20年为一世计算,十世不过上溯200年即当明末。可见,在清前期就已见不到明末的“老四川人”了,更不要说去寻找明代以前四川土著的踪迹了。以上资料来源于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四川省社科院陈世松教授主编《老成都与新移民》。与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所撰赵氏族谱完全相对应,也是关于赵蕤在赵家坝是如何湮灭的满意答卷。
四、赵坝、谢坝的由来。
两河镇白虎村由两坝组成,上坝谢姓,下坝赵姓。谢姓是明末清初从陕西迁入,赵坝的祖先是明朝宣宗年间,从湖广迁移入川,先在江油县定居,后移迁盐亭赵家坝。明末清初张献忠五次入川,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战争,按《蜀破镜》载:清初四川州县人烟断绝千里内。民国《温江县志》载:县境“劫灰之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查户口,该县仅有32户,男31丁,女23口。民国《双流县志》载:境内人民存者十之一。《成都县志》载: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巡抚及司道官入成都,见城中自张献忠离去后,已经13年断绝人迹。到处是“狐兔纵横,树木丛杂,榛榛莾莾,如天地初辟。这时盐亭赵家坝的情景,赵氏族人,举家星散,一直等到清朝皇帝命肃亲王杀献忠于西充凤凰山至赵仕应始返回赵家坝,与新迁来的谢姓联姻,继续定居赵家坝。今天的白虎村上坝谢姓谓之谢家坝,下坝赵姓,谓之赵家坝。
五、赵蕤住宅白虎寨下长坪山
两河镇赵家坝赵氏族谱,虽然没有赵蕤的记载,然而民国十九年首撰赵氏族谱时,却绘制了一幅非常可贵的赵家坝祖墓图,与赵蕤住宅有密切关系。该图以梧村沟沟心为界,迄于高团村梧村沟垭口,白虎寨半山腰,沟水沿白虎寨山势,迄西向东,又折向西迴,把白虎寨围成缺月,构成了一幅天生太极图,最后注入洗马滩的梓江河(见图)。
梧村沟左侧,是一座有名的圆凸山,是赵家坝祖坟墓的中心地,山凸的顶端,第一祖墓是明朝宣宗时最早迁入四川的始祖赵世琦次子思明与妻许氏之墓(1426年),思明生三子,长子辅,为明朝兵部都督,依次是嘉斌、嘉志之墓……整个圆凸山葬满了赵氏家族的坟墓。圆凸山正对准白虎寨的主峰,隔沟相望磉磴坪(见影片)。
更有意义是,白虎寨寨坪下边,有像一个U字形的长坪,当地人历来称大长坪(见影片),起自梧村沟垭口的右侧,沿白虎寨寨墙脚下一直延伸到U字形的另一侧,与另一大坪相连接。赵氏族谱称为二坪山(见影片),二坪山北侧,面临梓江河,江水靠拢了山岩,是今西部花都高团村的下坝高山岩。二坪山的东侧是茅含沟,二坪山与大坪山交合处,有一大弯,弯型似一把太傅椅,座落在白虎寨主岭寨坪下(见影片),当地人称长坪山,太傅椅周围苍松翠柏所隐被,虽无住宅,惟房基基石犹存(见影片)。房基右前方有一大荷塘(见影片),荷塘周围长着高高的芦苇,荷塘内自生自灭的水生植物,春光明媚,清明静穆,可闻心房的跳动,观青蛙与水蛇的搏斗,塘水潺潺盈溢,灌溉片片梯田。长坪山位于大长坪、二长坪、磴磴坪,三坪环抱之中,芳草鲜美,绿荫缤纷,鹞龙瞭望群山小,梓渭汇流溪口场。金鼓莲花石佛现:梧村太极沟前存。可谓人间仙境,世外桃园,游子乐而忘返。茅舍沟上藏龙,白虎山下卧虎。隐居穹经究古。上清对下清,梓潼对盐亭,东亭书万卷,赵蕤一口吞。相传东亭书院是赵蕤幼年读书之处。南临笔夹山,北面梓潼山。《彰明遗事》潼江赵蕤任侠有气、善为纵横,著《长短经》于此。相传嫘祖年幼时曾在白虎山跟玄空老母习强身健体之法,与禽兽搏斗之术(文载《中华之母大型画册20-23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雨后彩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雨后彩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雨后彩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雨后彩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雨后彩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雨后彩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谢泳: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美国“换脸人”迎娶重度烧伤女子
2# 四姑娘山
 楼主|雨后彩虹 发表于: 2013-4-1 19:56: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六、赵蕤墓葬长坪山下磉磴坪

赵蕤出生盐亭县两河镇白虎寨长坪山,本丹书铁卷,其家族湮灭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出生年代处于盛唐,赵蕤、李白两人的情操,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合之处。李白是十足的浪漫主义者,性好游,一生走遍了全国各地。而赵蕤呢?夫妇都俱隐操,怎么愿远离故土,中国人自古有句名言:叶落归根,正如唐开元间,赵蕤给嫘祖撰碑文言:“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归葬于青龙之首,说明赵蕤非常重视叶落归根的意义。所以赵蕤墓地必然在故土。其实笔者和两河镇谢国强我们都是八旬以上的老人了,也是亲眼见过赵蕤墓的见证人。十年前谢国强老人说,他童年时经常去磉磴坪赵蕤墓地玩耍,亲眼见过一个无字碑。笔者今年86岁,家住两河镇高团村,梧村沟垭口的山脚下,六岁时(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和父亲到梧村沟出口处的洗马滩水输机退棉花,从梧村沟垭口的右侧,也就是白虎寨的半山腰有一条羊肠小道,小道上边是大长坪,沿小道走到磉磴坪,父亲爱摆朝纲戏,触景生情地说:盐亭过去出了二位大人物,一是三十穹男子文与可,一是赵弯经,这就是赵弯经的坟墓。我问什么叫赵弯经,他说这个人有口才,能言善辩,会讲道理,有时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有人误以为《长短经》是闲扯弯经策士诡谲之谋。然而《长短经》大旨在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前几年我和谢国强老人闲谈时刚说到赵弯经时,他却抢先说道:童年时在磉磴坪玩,扯赵弯经老爷爷的胡须,虽然及时作了解释,但在脑海里打上了一个烙印。唐朝至今一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赵家坝出现两个赵弯经呢?为了解此谜团,多次前往考访,为避免诱供,当地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不知道赵蕤其人,即是知道也是近几年来出自调访人之口,但又确实有一位名叫赵弯经的人,名宗云字锦章。1952年土地改革时是开明地主。为什么叫他赵弯经呢?一位82岁的老太婆说,一个盐蛋他要下三顿饭,所以人们说他太弯经了。但与父亲1934年说盐亭出了二个大人物,一个叫赵弯经的人是两回事。赵家坝的老年人虽然不知道赵蕤,然而关于古地名却与赵氏族谱标注的名称内容完全相符。如大坪山、磉磴坪、二坪山将长坪山围抱在中央,而且今天的当地人都能喊得响、叫得应。

赵家坝赵姓的祖坟墓集中在梧树沟左边的圆凸山,谢家坝谢姓的祖坟墓集中在梧村沟右边的元宝山,相隔较远,惟独白虎寨主峰下的磉磴坪,笔者1934年就确认知道是赵蕤的坟墓呢?其实并不难理解。公元1773年清朝乾隆帝开四库全书馆以纪昀为总篡官,有铭文,记载“赵蕤盐亭人,盐亭县志已记载唐赵蕤盐亭两河赵家坝人,尽管当时文风闭塞,却没有不漏风的墙,仍会在民间流传”。家住磉磴坪下85岁的谢明元介绍,磉磴坪古坟墓毁于1958年大跃进(与1934年的地址相符)大石碑打烂后,抬到磉磴坪下面的茅舍沟口搭了一个小石桥(见影片),谢明元因行动困难由他的老伴带路考查墓址和残缺的墓碑(见图片),碑长3.5公尺,没有文字,碑板底面正中陷下一个浅涡,人们常说的无字碑(见影片)。为什么赵蕤要留无字碑呢?赵蕤生长于盛唐武则天时代,公元690年,武则天称皇帝改国号周。过了四年,宰相娄师德为武氏铸天枢,立于朝堂之上,歌颂武氏的功德,武氏辞世后(705年)被其政敌,捣毁了天枢,后来她的玄孙唐玄宗即位,为其祖母立了一座无字碑,意在功过应由后人评说,身为隐士的赵蕤,吸取武氏的教训,所著《长短经》也让后人评说,如他在撰《长短经》序结尾说:“撰《长短经》旨在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欲,希声慕名。”可见赵蕤视功名如浮云,故立无字碑留世。

七、发现赵蕤古墓穴

2013年3月2日以前,误以为赵蕤墓地在磉磴坪中央无字碑处(见影片),三月二日下午将结束返盐时,却与家住磉磴坪对面茅舍沟口现任生产队长黄金孝在石堰相遇,他言赵蕤墓不在磉磴坪中央,而是靠陇山岩处,请他带路立即前往,山岩被草木荆刺覆盖约六公尺高处,加之笔者是左腿颈骨折断换成人造骨86岁高龄的残疾人。在黄金孝的帮助下,砍除荆刺,爬上了山岩,山岩上露出两公尺宽左右的古墓穴,墓穴左右上下非常明显是用坚石砌码,而且继续往山岩深处延伸,正是喜出望外,踏破铁鞋无觅处,可以断定1958年大跃进时,仅捣毁了磉磴坪中央的无字碑,赵蕤的坟墓尚未全毁,幸存至今,立即摄影留念,可谓是嫘祖文化研究的特大喜讯。

八、言赵蕤是郪县人的由来。

上世纪初一些人以为赵蕤是郪人,隐于梓州长坪人,如盐亭赵家坝赵氏族谱叙言:唐赵蕤郪县人,所著《长短经》兵书一册,上玄宗召征不起。据考郪县是先秦以前的古郪国,位于今三台与中江交界处,有郪江故名,距三台县城47公里,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废古郪国,置郪县,至隋废郪县置飞马县,后废县改为郪口。怎么能说唐朝的赵蕤是郪县人呢?问题一方面出在《唐书·艺文志》载:赵蕤字大宾梓州人,开元召之不赴。盐亭属梓州管辖,《艺文志》只记载州名,而省略了盐亭县名。例如文同本是盐亭县人,中国权威辞源记载文同为梓州梓潼人。到了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赵蕤,梓州盐亭人”。才明确记载赵蕤是盐亭人。

上世纪四十年代,某君引《舆地记胜》言:赵蕤,盐亭人,今祠堂即其故宅,《记》言:“赵蕤,盐亭人。好学不仕,隐于梓州长坪山,玄宗屡征不就,李白尝就学焉。”这段话含糊不清,与作者有关。据考,《舆地记胜》是宋朝王象之撰,主要记郡,诸邑次之,东南十六路则效《后汉书》郡国志条例,清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时,该书尚无传本,仅著录《舆地碑记》四卷,其后到了道光末年阮元始得影宋钞本于江南。什么叫影抄?是指收藏家摹写与宋元尚未成书的手抄本,谓之影抄。不管《舆地记胜》的可信如何,而问题却出来了,该书只记郡,少记县邑,而宅又是仿《后汉书》郡国志。《后汉书》从光武中兴开始记载,这时盐亭和三台尚未置县,属广汉郡,西汉时广汉郡治所在梓潼县,南朝宋时,治所移雒,辖十一县,其中有郪县,郪县治所在今三台与中江交界处,盐亭县当时为万安县,却被《后汉书》漏记。所以五代十国时,石文德对《后汉书》摘其瑕玭,百余条进行辩驳公布于世。足以说明《后汉书》可信度之低下。

赵蕤本是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隐居白虎寨下面的长坪山,其兄赵芬家住盐亭县两河镇高团村下坝高山岩,赵蕤曾给友人写信言:我家住在嵩之阳。其意是说:他的家住在高山岩东边的赵家坝。高团村与赵家坝均属梓江河水的冲结油沙土,是盐亭著名的上上土,可与成都平原的土质比美,可谓土沃人杰,为历代名流捷足先登据地。

盐亭县人民政府把两河镇高团村和白虎村打造成为西部花都基地,难道生长在瑶池中的人,还要到瑶池以外去寻觅静土吗?有人说赵蕤还另有别业,符合赵蕤自己所言,学优则仕,于我如浮云,抚琴弄鹤,枕石漱流相符吗?宋仁宗时,四川进士张及与友赠诗言:“家本樊川老成都,世家冠剑且寒儒,笔耕尚可储三载,酒战犹能敌百夫”,好一个“寒儒,笔耕,酒战”。他们俩的秉性相同,美在赵蕤不愿入仕。

近几十年来,有人到三台县四处寻找长坪山,有的找到古郪国,有的找到三台县城北琴泉寺,言李白在此跟赵蕤学艺,贬低盐亭县在历史上的形象。究其根在于残废的《舆地记胜》一语之误。妄言:“赵蕤隐于梓州长坪山,李白尝就学焉”。把人们引入了歧途。

九、群众重建赵蕤墓

人常说:盐亭出了赵蕤、文同两位大人物,是盐亭人民的骄傲,文同墓于上世纪已重新修铭,而赵蕤墓至今未成,近几日,当地热心人献力捐资在赵蕤穴前竖立了花岗石碑,上刻唐经世家赵蕤之墓。

墓穴见证献力捐资热心人,石云龙、黄金孝、谢宗伟、谢国强等。

公元二千零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华首届母亲节立
作者石云龙 盐亭县嫘祖文化研究开发会顾问
         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顾问
             原盐亭县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
                   2013年3月24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18:01,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