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7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红叶 发表于: 2013-4-17 19:32: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梁晓声:“知青文学”只是一种符号

 [复制链接]
新浪读书讯30年前梁晓声凭借知青三部曲享誉文坛,时隔30年之后,梁晓声出版《返城年代》。近几年写作“知青文学”,他几乎是“孤军奋战”。在问道他是否感到孤独时,他说:“我不感觉孤独。我没有把知青文学当成是一种特殊的文学。”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是蒋子龙写的工人题材的话,他要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那可能不孤独的只剩下了写乡土文学、都市生活的作家。”知青文学大多是讲述上山下乡那段时间的苦难里程,他觉得作家在写人,而其间知青文学其实只是一个符号:“也许真正经历过苦难的老知青讲不出那么多,书中你的苦难也不能代表我的苦难。烧死的淹死的人已经不能说话的,那些在讲我的苦难的人还活着。一个人下乡三年,吃苦又能吃多少苦。作者有时把下乡写成炼狱的时候,其实连集中营都不是。作家在写人,至于这人是工人是农民是什么都是符号。在我的头脑中很少分什么题材。”

☆ 相关资讯
  1983年,一批出身知青的作家以写知青生活步入文坛。1979年,知青文学作品开始增多。
  蹉跎岁月(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化大革命”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青春无悔:(80年代初和中期):“回归”倾向的知青小说,写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定为特征:1、写知青与农民;2、知青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3、写知青回城后感到不尽如意而怀念乡村或兵团生活。梁晓声的“北大荒小说”知青三部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被人们所熟知。
  劫后辉煌(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用批判眼光反思上山下乡运动及知青历史的作品,以对人性扭曲的思考为特征。
  90年代,大多已成名的知青作家转向非知青题材。但是知青文学并未断档,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解剖了知青所处的政治环境。很多人认为“知青题材”在大陆已经“过时”。代之而起都市小说作品吸引了读者和评论界的注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派三叔回应离婚事件:闹剧收场愿弃文从商 劳动创造虚与实:从个人能否发动战争说到人、技术和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9:23,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