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8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台湾散文作家张晓风:写作只因忍不住而已

 [复制链接]

  张晓风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被余光中誉为“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的张晓风17日做客宽窄巷子,并接受了成都晚报记者专访。年过7旬的她表示,我从来不想把我整个生命都放在文学上,而是把重点放在生活上,整个地去体会人生。

梦见母亲的城市
  成都对于张晓风来说并不陌生,她第一次来四川,是两岁的时候。“一个人幼小的时候在一个城市里面的记忆,其实是不能忘记的。当然其中也包括食物:像有一个温暖的蛋吃的感觉。四川的食物充满了感官上的快乐,是别的食物所不能取代的。在四川有非常多的愉快和温暖的回忆。我在极幼小的时候成长过的城市,我在梦见我母亲的城市。”
  张晓风回忆,1943年,年幼的她随父母迁居重庆,在重庆度过孩提时光。虽然当时记忆不多,但重庆对于她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零散的回忆透露出乡愁的忧伤。“我梦到了母亲坐在院落里,却不知道那是哪里。醒来才明白,是回到了童年的重庆。因为我的记忆是从那个地方开始的,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跟那个在稻田之间建的房子之间,有一个情感。”谈及母亲,张晓风哽咽着说,她的母亲一年前去世了。“我在梦见我母亲的城市,其实我和我母亲去过相当多的城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梦见她的时候是梦见重庆。”
  对于张晓风来说,成都并不是她曾经的居处,却寄托了另一种文人特有的情结。张晓风告诉记者,她抵达成都的前一站是西安,来蓉时她放弃乘飞机而选择坐火车。“我有自己一定要如此的理由,那就是重走司马相如、苏东坡千年前的旧路。”

写文章只因忍不住
  早在1966年,25岁的张晓风就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并以此斩获中山文艺散文奖。1977年,张晓风就被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作品《地毯的那一端》《行道树》《念你们的名字》等作传甚广。
  许多读者不仅欣赏她文字的清新自然和文笔的流畅绚丽,更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创作这么多优秀的散文,灵感哪儿来的呢?张晓风说,灵感来自生活,平凡的生活背后有强大的震撼力。她曾把写文章比作生孩子:“生孩子是因为非生不可,写文章也是非写不可……只是‘忍不住而已’。”在张晓风看来,正是这种“忍不住”使她产生创造的灵感,引发创作的冲动。
  谈及散文观,她说,散文不需要刻意安排情节,直话直说,老老实实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有门、有墙、有锁、有衣服、有地位,可以作为自己的保护膜,而散文却把最柔弱最不设防最不透明的一向不为人知的我展露给人看。”
  成都晚报 见习记者:李跃 文/图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翻译家余一中去世:支持学术自由与思想无禁区 解密:毛泽东为何派8341进驻林彪大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20:05,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