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与政权及政权人物 我们说《黄帝内经》存在有科幻的成分,不是说它有负面,而是想从它的正能量揭示《黄帝内经》中,量子科学思维的超前来源。《黄帝内经》集中提到的黄帝、岐伯、伯高、少俞、雷公等政权人物,研究者多认为是假托。但这也揭示,由于《黄帝内经》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这也说明当时的所有作者,已明白科学与政权及政权人物之间的紧密关系。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同志并不是量子粒子物理学家,但也十分关注古今科学的物质无可分讨论。邓小平时代,邓小平同志更是直接提倡“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古今相通。即国家政权及政权人物很早就认识到,科学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社会事业。由此说明科学也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 (1)潘建伟现象 库马尔说,1871年刚刚打造成形国家的德国,为了赶超英国和美国,夺得照明工业竞争和前沿量子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从1887年开始全国上下持续10多年投入最精良设备,打造建立德国“帝国理工学院”,最终导致发现了量子。 类似的情况和有这种气概的是,经过全球近20年来的研究发展,量子信息已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通信和计算机的支撑性技术,并在目前进入了早期产业化阶段。如何抢占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当前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大热点。对此,早怀着“量子中国梦”的毛泽东时代,我国1958年也在打造建立“中国科技大学”,而最终也导致潘建伟教授等在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方面占领了一席世界高地。英国著名的科学新闻杂志《新科学家》等对潘建伟科大团队的评价是:“中国科大──因而也是整个中国──已经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中科大量子调控研究团队创造了系列“世界首次”。 201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同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和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等科技人员代表座谈,潘建伟院士就量子信息领域科研作了发言。在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后,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探索虚数超光速的存在,是科学与政权及政权人物中最敏感、最深沉的问题之一。但习近平讲话指示:“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这是新一代的政权及政权人物对科学作出的最英明指导和寄予的厚望。 中国政权及政权人物对“量子梦”的重视程度,潘建伟是一杆标杆。2001年,潘建伟作为“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同时获得了中科院基础局和人教局的支持,开始在科大组建实验室。研究工作几乎从零开始,实验室组建之初,潘建伟当时向科学院申请的经费是200万元,而院基础局拨了400万元。2004年,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成为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早在潘建伟还只是个博士生的时候,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白春礼(现任中科院院长)就关注到潘建伟,且白院长对潘建伟一直保持着师长般的理解和宽容。由此,潘建伟的“量子梦”,从中国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的量子物理研究,再到积极实现产业化的量子信息应用。 潘建伟和郭光灿同是科大量子信息领军人物,但对“科学问题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态度各有些不同。潘建伟从不暴露和科普对“非定域性虚数超光速问题”的态度,沉住气只埋头做实际工作和在专业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说明他掌握分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