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83|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张大春:李白或因身负命案隐居寺庙其诗并非皆精品

 [复制链接]
原文标题:李白留下的诗并非全是精品

张大春在沙龙上
  台湾作家张大春最新长篇小说《大唐李白·少年游》简体版,近日在内地上市。这部令读者翘首期待的小说,是张大春继《城邦暴力团》之后的又一巨作,更是其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日前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办的“大唐李白:盛世之下,诗人何为?”文化沙龙上,张大春与阎连科展开了对谈。张大春透露,他在创作《大唐李白》时,还为周华健写了新歌词,可是在儿子眼里他根本不算什么,儿子说,“周华健已经那么老,你还在帮他写文言文的歌词。”
  “李白是被最多人提及的,名气很大,但是我们‘知道’他却很少,对于他的认识或许也存在很多谬误。”在张大春看来,多数人对于李白的认识或许只停留在一个诗歌的符号上,但对于李白其人本身却并不真正了解。
  张大春考证后推测,李白的家庭极有可能是商人家庭。而少年时的李白在那个本应自立家业的年纪并未离家,他当时或许因身负命案而隐居寺庙。除了这些让人觉得有些离谱的猜测,张大春也坦言,李白留下的诗并非全是精品。“我们回头来看,李白留下非常多好的诗,但是这些好的诗之外,有很多很糟糕的诗、肉麻的诗、甚至吹牛拍马的诗。”
  然而张大春认为,李白调和了民间的语言、流行的旋律和声腔,“正是那些最草根的妓女、乐师、歌者为李白提供了音乐上的刺激,让他恢弘了整个唐诗的格局。否则唐诗大概永远只是考试格律诗陈腐无比的作品。”
  李白给后人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高峰,有人提出,我们今天的语言不如唐宋,退化了。谈及语言在时代中的变化,阎连科并不这么看,“我们今天说语言不如唐宋,也许过一百年、二百年,我们的孩子们看我们的文章就像看文言文一样,他也会觉得我们的语言非常好。”因此,他觉得没有必要自卑。他说,李白的这些韵味十足的“诗”在唐代,或许就是白话文,或许只是“顺口溜”。李白当年写诗,在茶楼或者酒楼,那一定是打油诗、顺口溜,顺手就来的。在当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无非是为讨一碗饭吃。
  张大春介绍,《大唐李白》计划写四部,后续三部分别为《凤凰台》《将进酒》《捉月歌》,预计今年全部完成。除了透过梳理李白留下的诗作及其萍踪游历,解开其身世之谜外,他还穷尽正史、传奇、笔记乃至佛经契券等种种文本,带出唐朝政治、经济、地理及文化等知识,字里行间又融汇了自己对于近体诗的理解。其实这是一部融历史、传记、小说、诗论于一体的浩瀚大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麦家登《纽约时报》:外媒首次激赏主旋律作家 于丹微博谈雾霾遭吐槽“心灵鸡汤”文字再引质疑
2# 四姑娘山
 楼主|红叶 发表于: 2014-4-10 00:3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大春:李白名气大 “知道”他的人少

  小说家张大春日前推出新书《大唐李白──少年游》,并和“同道者”一起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其中不乏令人“跌眼镜”的观点。在张大春看来,多数人对于李白的认识或许只停留在一个诗歌的符号上,但对于李白其人本身却并不真正了解。“李白是被最多人提及的,名气很大,但是我们‘知道’他的却很少,对于他的认识或许也存在很多谬误。”

李白也有很多糟糕的诗
  据张大春推测,李白的家庭极有可能是商人家庭。而少年时的李白在那个本应自立家业的年纪并未离家,他当时或许因身负命案而隐居寺庙。
  除了这些让人觉得有些离谱的猜测,张大春也坦言,李白留下的诗并非全是精品。“我们回头来看,李白留下非常多的好诗,但是这些好的诗之外,有很多很糟糕的诗、肉麻的诗、甚至吹牛拍马的诗。”
  然而张大春认为,李白的伟大却也并未因这些“糟糕的诗”而受到影响。“李白调和了民间的语言、调和了当时流行的旋律和声腔。而正是那些最草根的妓女、乐师、歌者为李白提供了音乐上的刺激,让他恢弘了整个唐诗的格局。否则唐诗大概永远只是考试格律诗这种陈腐无比的作品。”

那些诗就是当年的顺口溜
  在与张大春的对话中,作家阎连科表示,这些今天看来韵味十足的“诗”在唐代或许就只是“顺口溜”。“这个诗在当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无非是为讨一碗饭吃。今天的我们看不懂,但是当年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白话文。李白当年写诗,在茶楼或者酒楼,那一定是打油诗、顺口溜,顺手就来的。而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彻底的白话文化,我们对那些诗完全不懂。如果不是顺口溜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天才出现。”
  由此,谈及语言在时代中的变化,阎连科认为,今天的我们也没有必要那么自卑。“我们今天的语言不如唐宋,也许过一百年、二百年,我们的孩子们看我们的文章就像看文言文一样,他也会觉得我们的语言非常好。”
  他说:“时代就是这样,完全无法往后头,只能往前头,今天的语言就是有它的丰富性。当年唐宋也好,明清也好,看他们语言的时候一定觉得我们的语言不如他们,《红楼梦》里面很多大实话,怎么能跟唐诗宋词比呢。语言和时代是一样的,走到哪里都有它的丰富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红叶 发表于: 2014-5-9 09:32:00|只看该作者

台湾作家张大春解读李白:他其实一点也不浪漫

  台湾作家张大春融历史、传记、小说、诗论于一体的浩瀚大作—《大唐李白》,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在已出版的首部曲《少年游》中,作家通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告诉我们—
  敦煌壁画中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女子嘴角的圆点,就是妆靥。妆靥一开始只妆在唇边,唐女为使妆容更加秾丽,渐渐将妆靥缀满脸庞,真个是"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诗仙李白,是个飘然具有神秘色彩的诗人。他的诗脍炙人口,自唐至今广为传诵,几乎人人都能背上几首。然而奇怪的是,人人都知李白其名、其诗,却鲜知其人、其事。
  飘然不群的李白,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却为何没有科考资格,甚至隐瞒出身外出飘荡,注定与整个繁华世道错身而过?既然无从追随时代的格律,写诗恰是随意的他,又如何作出无人匹敌的诗句以达天听,成就“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斟酒”的无上光荣?日后名满天下的他,何以还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以至千载以下,人们居然多只记得他的名字而已?
  直到阅读了作家张大春的《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跟随作者重温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才恍然发觉,盛世背后、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负。后人所景仰、企羡而追之不及的诗仙,不过是为俗世生涯所排挤在外的人;当现实的人生展开之际,诗句中的仙境,便也随着时代的种种前提、限制,一点一滴地凋零了。

汲汲于名利
其实李白一点也不浪漫

  毫不夸张地说,“张大春版”的李白一出场就全方位颠覆了“大众版”李白的形象。
  世人说李白淡泊名利、浪漫出世,而在张大春笔下,李白一点也不浪漫。身为商人之子的他没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
  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比如你姓杨,李白会立刻想出古代知名的杨姓人的故事,套到你身上,给你写首诗。这哪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
  甚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他的求仕之梦服务。他一生结婚两次,娶的都是当时有政治身份人家的姑娘。他的第一个妻子是武则天时代大官许圉师的孙女。
  但颠覆之外,张大春也替李白“伸冤”。有人说,李白是吉尔吉斯人,但张大春考证后认为,李白母亲未必是汉人,但至少他父亲肯定是汉人。李白祖上是因罪被逐至西域。
  在学界,关于李白是倒插门女婿的观点也颇为流行。张大春对此做了反驳,“如果李白真的入赘了,他的子女必须改姓。但历史上从未有过此类记载。”
  这个疑惑促使张大春遍查唐书,最终发现了一条冷僻的结婚律令,叫做“不庙见”,其中规定,丈夫娶妻后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便回到故乡,可以不把妻子带回老家见公婆拜祖先,自己就住在女家,这叫夫随妻居,不是入赘,国家承认这种婚姻里的男方仍可保持自己姓氏,子女也仍跟父姓。张大春推测李白的婚姻就属于“不庙见”婚。

“失足青年”“小太保”
以史为文,句句有来历,句句是“瞎编”

  诗人身份与社会现实的撞击,士人与商人、皇权的角力周旋,可谓是久远以来的难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白并不是一个士人,而是一个商人。张大春说:“可是有趣的是,当李白有兴趣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让自己变成一个假的读书人或假的士人、假的诗人,久了,他就会写诗。后来没想到变成了他的生产工具。”
  在写《大唐李白》的这段时期内,张大春找了许多资料。即使是外出,随身携带的书籍也大都与唐代寺院经济、音乐、地理等相关。作为小说家的张大春,有着更别致的一重乐趣,便是从静止的史书中,虚构、推理出一个活泼的李白来。因而,当看到他身处于自家书房,总令人不免产生奇异的联想。那个被张大春称为“失足青年”、“小太保”的李白,就是从眼前的案头、书卷、笔端下诞生的。
  “如果有人想拍唐代纪录片,都可以参考我书中的资料来还原生活细节。”张大春有这个自信。可是对《大唐李白》的评价,除了“句句有来历”,张大春还有另一句,“句句是‘瞎编’”。
  所谓“瞎编”,是指当张大春想求解的李白谜题在史书中找不到答案时,他便会依据史实去做推理。比如,写诗的李白不事生产,游历终日,那他以何为生?
  张大春推测,李白早年是靠富商父亲的资助,说白了,是“富二代”,也当过“啃老族”。他还进一步推测,李白父亲是行商,在各地都有债务。父亲把债券给了他,这样李白就不用随身带大量铜钱旅行了,每到一地,拿着债券去变现就好。至于李白人到中年之后,则多半是靠着自己掌握的独特酿白酒方子和人合资开酒楼,同时利用自己的名声,给酒做代言来赚钱。
  又比如,李白为何能面见唐玄宗?
  张大春认为,这件事的背后有唐代一股道教势力的支持。这帮人希望他们的“同道中人”李白能成为皇帝的身边人,从而影响皇帝接受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
  再比如,李白在诗里曾写,自己为了接济那些落魄文人,在一年之内,散钱三十万。张大春计算,当时的三十万可以买三万斗米,是唐代刺史三四年的工资总和。李白为何会有如此巨款?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张大春把唐代人的经济状况研究了一番,最终从寺庙经济制度里看出了端倪。
  他大胆推测:这钱其实是一个和尚的遗产。唐代规定,和尚持有资产有最高限额,多余要交公。因为不想交公,这个和尚就把多出限额的财产偷偷交给和他相熟的商人,也就是李白的父亲来打理。和尚突然去世后,这笔钱就被李父侵吞了。为了防止此事泄露,被人查出,李父将这笔钱交给李白,让他带给在外地做生意的两位哥哥。结果,“不孝子”李白拿着钱,广济天下寒士去了。
  难怪有人说,历代史家一直用诗证史,而张大春则是以史为文。

大唐盛世 未得其志
草根滋养,恢宏唐诗,成就天才诗人

  李白很努力地想融入盛世,但始终融入不了,这里面有他自己的问题,也有那个时代的问题。
  在张大春眼中,这场所谓的“大唐盛世”本身也有诸多可疑之处。比如整个社会极度重“名”,极度强调门第、阶级出身。比如,国富民穷,朝廷是很有钱,但人民的生活其实依然很艰苦。“盛世之名越是浩大,越是如此。”
  在没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核心人物的那个盛世里面,李白不时东奔西走漫游而随时保持着和各地的世人密切互动。他留下的1100首左右的诗,将近700首是彼此酬答或者没有彼此,就是他送给别人的。他送的有一大部分都是中低阶层的官僚,是那种八九流的小官。这些人恐怕连他们自己在考科考的时候写诗的时候也不见得合格合律,所以他们也不见得是非常内行的诗人。但是李白把他们当朋友之后,就把自己看到的风景都拿来像礼物一样,绞尽脑汁写一首诗送人,一场餐宴下来可能要送十几首。除了送人诗文之外,如果送的对象姓杨,他会想出古代有哪些重要的知名的姓杨的人,就拿那个古人套他。他随时脑子里面好像有很多的掌故。
  张大春说,你会觉得他读的书真多,可是我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推测,就因为他幼年或者少年,乃至于成年之前,一长段时间浸在古典的文史材料里,使得他拥有很独特的世界观,那就是他根本不认识他的现实,他永远是透过春秋战国或者是诸葛亮、谢安、谢灵运,透过这些古人来翻译他所看到的当时。同样的,他认为自己在朝廷之中可以扮演一个角色,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治国平天下。他为什么认为他有这样的能力呢?那是因为他把当时大唐帝国看的非常简单,看成是一个纵横家还能驰骋其口舌,并且对君王有所号召、有所影响,以至于可以让这个天下有所改变。他常常说你让我玩一把,功成拂衣去。唐玄宗不是没给他机会,但是一年八个月,唐玄宗恐怕第一眼就看穿他是有问题的。
  有一则记载,唐玄宗叫李白把鞋子脱下来舒服舒服,李白叫高力士来脱靴子,高力士替他把鞋子脱了。当这次会面离开的时候,唐玄宗望着李白的背影跟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别说他长得像神仙,这个人登不得大雅之堂,这个人就是一个得意会忘形的小人。这个恐怕比较接近唐玄宗、高力士跟李白三个人的关系。
  张大春说,之所以讲这个,目的不是伤害李白的形象。重要的是在一个盛世之下,或者在一个繁荣复杂并且充满各种力量角逐的社会里,进入权力场的核心,恐怕不是一个文人或者诗人能够凭借他的才学所能达到的。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拥有了文字工作以外的更大企图,或者是想要有那些影响力的时候,他可能已经离开了真正的志业。
  我们回头看,李白留下非常多好的诗,但是这些好的诗不及很糟糕的诗、肉麻的诗,甚至吹牛拍马的诗,但是你还是认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原因何在?因为正好在这个过程里面,他调和了民间的语言,调和了流行的旋律和声腔,并且最和他贴近的、最草根的这些歌楼酒馆的妓女、乐师、歌者,这些人给李白提供了音乐上的刺激,让他恢弘了整个唐诗的格局。我们在李白的诗里面不应该看到李白是一个天才而已,而是一个天才如何结合当代最底层的人留下最自然而天真的声音。本报记者 董云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00:49,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