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朱赢椿:一本书的气息

 [复制链接]
朱赢椿:一本书的气息
  换做你,你会怎样去看待我们身边生活的记忆?
  南京师范大学里有一个古朴的宅院,是设计师朱赢椿用来做书籍设计的工作室,叫随园书坊。书坊主人关注着房子里的一切生命:流浪的猫、路过的蚂蚁、一隅水洼边的蜗牛,甚至房间里的蜈蚣、夏天的苍蝇……这些都成为他的创作元素。
  3月29日,著名设计师朱赢椿在溢满书香的方所书店,和广州的朋友分享了自己对设计的理解,这场讲座的主题,叫“一本书的气息”。
  朱赢椿:
  广州的朋友晚上好,能在方所做交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一本书的气息”。方所太适合讲这个主题了,因为我们周围全是书,全是爱书的人。刚刚主持人讲到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在南师大随园校区里面,而随园校区是在清代诗人袁枚的园子──随园的旧址上建成的。工作室所在的那块区域本来非常破旧,多年没有人使用,后来我把它做了改造,修了路面,刷了外墙,掀掉破旧的房顶变出一口“天井”,就变成了工作室现在的样子。
  我的工作室杂草丛生,以前种过很多名贵的花,但都长不好,有个春天的早晨,我发现院子里开出很多紫色的花,很漂亮。后来我才知道,它们叫二月兰。它的种子长着翅膀乘风而来,落在我的院子里,我从来没有种过它们,但是它们都开好了。
  每到春天我都会记录第一个到我工作室的朋友,这是第一个来的蜗牛、第一只蝴蝶,右下角是──苍蝇(全场笑)。我觉得来的都是客,所以就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我的书坊门口有个“慢”标志。我们做设计的经常会被催,被各种人催,日子很难捱。工作室门口虽然不通车,但是依然有个“慢”字标识在这里,我会告诉所有来找我的人,不要催我喔,催我就不做了喔。
  以上是对我和工作室的一个简单介绍。大家可以感受到工作室在一楼,最大的好处是接地气,亲近自然,而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一本书的气息。
  做了这么多年设计之后,很多人问我,什么样的设计比较好呢?我觉得最好的设计是自然的设计,自然得你看到它会感觉是从内容里生长出来的,而非设计师的强加。
  所以我喜欢从自然中、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体会、感受、灵感。
  那么一本书的气息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要和书有接触,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纸张翻阅的声音,用鼻子闻──纸的味道,甚至新书我们还可以用舌头舔一下,含在纸张里的草浆会让人感受到植物的味道,还要用手去抚摸它,通过综合的感受去体会一本书的气息。
  书籍本身的形状就很好看,我们现在所讲的书的形状,都是传统书籍的形状,就像我们现在在书店看到的。它的形状非常科学,适合我们翻阅,适合我们把很长的故事浓缩在一个空间里。所以这样的形状从古至今都在沿用,却没有变化,因为它是最佳状态。
  但是你看古书会发现,古人对读者很关照──书里有很多空间,呼吸的空间。不像现在的书,为了成本低、纸张少,排版密密麻麻。我们看过去书的排版,就算中英文对照的书,依然排得这么有艺术感。”
  我拍过很多人读书时的样子,当人们拿着一本传统纸书并且沉浸于阅读时,样子真美!”
  但是,很多人说,纸书要灭亡了,因为出现了电子阅读设备。
  很多人都在接触电子阅读设备,我觉得很好,外地出差或是长途旅行的时候,把书的内容存在这里阅读很方便。但是,并不是说我们以后有它就够了。书,它们和人之间会产生感情,但电子设备没感情,今天2.0,明天3.0,后天 4.0,它不断地更新换代,电子书也不断地变换版本,而我们手里就不会再有留下我们阅读痕迹的书。
  今天我们不谈论电子图书的设计,我们只讲纸质书,因为纸质书和我们是会有感情的。
  先讲一本比较悲情的书,书名叫《不哭》,作者是我的好朋友申赋渔,这本书的出版之路并不顺畅,作者找了多家出版社,花费了5年时间,才最终找到出版社愿意出版。为什么呢?因为他写的都是智障儿童、残疾儿童的苦难故事,并不是畅销的类型。
  出版这本书,出版社没有什么利润,我们就想办法想把成本降到最低──用废纸印书。书里讲的都是苦孩子的故事,如果用好的艺术纸和高档的印刷的话,和人物是没办法契合的,所以我们决定──找废纸或者处理纸张。
  这些苦难的孩子生活条件很差,身上都很脏,衣服也没有条件清洗,所以自然身上有发霉的味道,我当时把找到的内文纸张给出版方看,出版方有异议,说纸上有霉味。我说没关系,这个书有点霉味也没关系。
  封面用纸是80年代用来糊鞋盒子的纸,背面是裱浆糊用的,我把它反过来,用作封面。脊背是医院用的纱布,手抓上去非常不舒服。为什么要这样?我就是想要读者拿着的时候感觉不舒服,不能太美、太享受。封面的纹理、内页,我们用的是很脏很旧的纸,有些纸上面还有洞,出版方当时说你这上面有洞,像印缺了,怎么看!我说,就让读者连蒙带猜吧,都没关系的。
  因为这本书已经是超越正常所界定的印刷标准的,这是用9种纸印刷的。当时找不到印刷厂,高档印刷厂一看到纸就否定了,跟我说没人这样干,我们一个机器就几百万,被你这个纸要弄坏掉的。后来我们找了一个南京要倒闭的印刷厂,机器已经生锈了,厂长说我们机器带脏,套色不准,没法用啊。我说,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不哭》出版后,作者申赋渔又找我说还想再出一本书,书名是《那些和我擦肩而过的人们》。我其实很想帮他做一本好玩的书,于是就跟他商量着把书名改掉了,叫《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人》里讲的都是过去的人和事儿,还有很多是农村里的故事,申赋渔是农村出身,跟我一样,也跟我同龄,所以我想把他的书做成一本旧书。但是设计来设计去感觉怎么都不太像。想在书里加些插图,可是插图做出来后,给读者太多倾向性,本来可以想像的人物,放上插图以后,想象力就消失了。于是我找了好多旧书,从这些旧书里找感觉。
  第一本样书印出来后,感觉不对。我把封面撕掉,一撕再撕,终于满意了,总算像旧书了。为了做旧,我研究了很长时间。当时作者跑到我工作室,很担心地问我:“这能卖掉吗?第一本书你用废纸给我印,第二本你用旧书……能卖掉吗?”
  我说:“我们试试吧。”
  书的封面需要题字,书法家写的字都太正统了,我们想要找一个很想要写毛笔字可就是怎么都写不太好的人,后来找到我的忘年交──古琴家成公亮先生写了这些,他写成什么样,我们就用什么样。结果读者都很喜欢成老师的字,没有匠气。
  后来出版方说,怎么办?我们还是做个腰封吧,不然在书店里太像旧书了,腰封就得有广告语,当时在南京还真找了几位作家想请他们推荐,后来我一想,那我给你写条广告语吧,我给他写的广告语是──本书还没有找到一个人推荐!(全场爆笑)
  《一个一个人》上市后,我发现XX网上有条骂人的评论,说:“XX网你个混蛋,把旧书卖给我了。”
  《一个一个人》,本来作者非常害怕卖不出去,如今已经加印了。这个时代,我们既然讲究书的气息,那我们就一定要把气息做出来,不然读者完全没有理由去买纸质书,他网上买了看一下就好了,为什么要选择纸书?所以说,纸书承载的理由在于,有独特的艺术气息,书店存在的理由,就在纸书。(掌声)
  《空度》是2013年出版的书,这本书的出版还有一个故事──
  去年这会儿,我很喜欢看佛家的东西,我最喜欢的一个和尚,他出版了很多他自己体悟的书籍,比如一个人怎样独处。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但是我们不能每天都热闹,一定要抽时间让自己去独处,静下来让自己想很多问题。那时候我正好有新书出版,到处去跑,去卖书。结果有一天走得太快,把脚崴了,去医院拍片子发现骨头裂了个缝。
  当时好多活动等着我去参加,就在这时我看到禅师的书,我发现这是上苍给我的一个警告,不要节奏太快,还是要一步一步来,慢慢去体会,你停不下来,上天会给你警告。
  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跟我说,你这个脚不能再走了,不然以后就好不了了。然后他送了我一副拐杖。那段时间我就把手机关掉,跟助手讲不要来找我。我去了一个湖边看风景,并架上一台相机,拍下同一个角度下,湖边万物一天当中的变化。
  蝴蝶、鸭子、蜘蛛结网、蜻蜓飞来,起风了,雨水掉下、青蛙来了又跑掉,月亮倒影,鸟儿归巢,明暗、时光变化……
  这些图片本来并不打算出版,后来被浦睿文化的陈垦先生看到,他很喜欢,在他的劝说下,我们决定做一本书。
  《空度》是一本需要静下来看的书。我们用极好的纸张,手工裱糊,用专利技术四色印黑白,还获得2013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这本书限量印刷1000册。
  最后讲一本书,叫《肥肉》。书的来源是一块塑料的肥肉,逛夜市的时候我发现一块肥肉形状的钥匙扣,觉得好玩就买回去玩。在工作室玩着玩着忘掉了,有一天一个学生带了花和烤的小点心,来工作室看我,我去找花瓶的时候就听背后一声大叫:“你怎么有块肉没吃完扔在沙发上?!”我觉得很好玩,跟她说肉是假的,她放松下来就坐下来给我讲了小时候奶奶、爷爷、爸爸小时候叫她吃肥肉的故事,很有意思,很触动我。后来我用这个方法在工作室里骗了很多人,给我讲肥肉的故事。
  经常来我工作室和我一起种种油菜、花草的老先生也来了,他讲的故事很棒。我特地拿出最好的烟给他抽,他也跟我说了自己关于肥肉的故事,聊得很开心。有些古琴家也被我骗来,给我讲肥肉的故事。《武林外传》里演吕秀才的演员喻恩泰来找我聊书的时候,我也让他给我讲肥肉的故事。陈丹燕老师来南京,我也请她帮我写肥肉的故事,但她家里条件很好,她不忆苦思甜,她说了幼儿园让她吃肥肉,她就把它藏起来的故事。柏邦妮写肥肉也很有意思,她写自己身上的肥肉。还有德国的朋友、沈爷、诗人车前子、南京作家叶兆言等等,都被我追过稿子。
  还有和尚朋友来我这儿,有位大初法师,比我还小,但是和我玩的很好,我就大胆地给他讲肥肉故事,当然也向他约了稿。后来遇到噶陀仲巴仁波切,我跟他讲过肥肉这本书的策划之后他不太赞同,说你不要出这个书吧。我说出版这本书所有的稿费都要捐出去的。他说好吧,既然这样,那我也写一篇吧。
  现在这本书已经由浦睿文化出版。我们本来想用捐的钱给学生买肉吃,但是怕买到的猪肉不安全,后来决定还是捐助精神食粮吧,用捐的钱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如果今晚大家买一本肥肉的话,每一本书将捐出5块6毛钱,这个钱不是我的,我代表书里100多位作者捐给他们。
  关于《肥肉》的设计,我原来想请书法家写封面的“肥肉”两字,要求他写得不要太漂亮了,要写得冒油,字要冒出油来。结果他写出来了。
  我还请南京的画家俞洁画了一幅肥肉给我,她当时非常不情愿,而且不知道怎么样画,就烧了一碗肥肉,照着样子画了一副给我。
  还有一位南京喜欢画梅花、桃花的画家姚媛,我让她画肥肉,她交“作业”第二天就跑来找我说:“把画还给我!太腻了,难受死了,让我改一改。”然后在画上加了荷叶、盘子、花。
  我请篆刻家孙少斌帮忙刻一个章,篆刻家初听时说:“朱赢椿三个字非!常!难!刻!”我说,不是刻我,刻“肥肉”。于是就有了书里的这个。
  《肥肉》目录的插图是柏邦妮烧的一碗肉,摄影师和她一边吃一边拍,最后就只剩下花椒八角。就有了目录上的这几幅插图照片。
  还有以肥肉为主题的建筑,建筑师设计了一个肥肉房子给我,人进去以后不想吃饭,呕吐,出来以后就瘦了。
  上海当代艺术家张洹,给了我一张照片,是他浑身绑了肉。
  这是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题的“FAT”,本来我们是交换任务的,我帮他设计画册,他帮我题“肥肉”,结果他字给我了,画册被我赖掉了,没设计。是否因为他是水瓶座,我也是水瓶座,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办法干活?(全场笑)
  《肥肉》这本书我做了5年,这是5年中各种各样的封面手稿,我想把书做成肥肉一样,有一天我直奔菜场买肥肉,结果卖肉的人说,现在哪有买肥肉的,你是不是怕地沟油不好,要炼油啊?我说对,你给我最肥的。然后我就买了一块最肥的肉,回去放在扫描仪上扫描,就有了现在的封面。(全场爆笑)
  这书做完以后,我曾经做了一些调研,有一次在北京,一个读者跟我说,你的封面很有创意,我不反对。但是我是素食主义者,我晚上喜欢看书,我晚上看过你的书后半夜起来上厕所,灯一开一块血淋淋的肉在我耳边就没有办法睡觉了,建议你不要这样做。
  可是我又舍不得,所以就做了第二个方案,读者按照图书前勒口中的示例图自己动手做第二个封面,同时照顾两种读者。
  一本书就像一个人,从相见到相知,你会慢慢被它的气息所感染,所以,一本气息很对、很好的书一定会让我们无比享受阅读的快乐!
  谢谢大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林兆华推新书 自嘲:戏都没人看还出书呢 《沉浮庄则栋》记录世界冠军坎坷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0:40,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