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重庆公交坠江已发现9具遗体 将转入车辆整体打捞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万州公交坠江:已发现9具遇难者遗体


▲ “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追踪
  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与一辆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坠入长江,万州警方通报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30日下午3时,新京报记者从万州区委宣传部获悉,已成功打捞出第七名遇难者遗体,并发现两名遇难者遗体卡在车厢中。截至发稿时,加上前一日已打捞的两具遇难者遗体,现场已发现遇难者遗体9具。30日晚,新京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根据现场打捞方案,计划在完成车辆清理和人员打捞工作后,转入车辆整体打捞阶段。
  交通部救捞局总工程师潘伟表示,坠江处水流比较急,一旦有潜水员未意识或察觉到的暗流,产生的危害可能非常大。此外,因为水底浑浊,即便潜水员带了照明设备,水底能见度也很差。所以他们主要靠用手触摸来了解情况,在很小的空间里操作,工作难度非常大。

公交车水下画面清晰可见
  昨日,根据深之蓝技术团队提供的一段坠江公交车的水下画面显示,视频中清晰可见公交车的车身广告和玻璃。
  参与搜寻的深之蓝团队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下午4点左右到达现场后,在第二次下潜至水深65米处时,在声呐图上发现距离设备30米左右的位置有一个长方形的似高亮点。
  操作手操作设备慢慢贴近目标,在接近目标大概2米的位置,看到了车辆的黄色外壳、玻璃、车上的广告标语,确定为坠江车辆。通过声呐扫描和摄像观察,了解到车辆侧躺在水底,并以桥梁为参照物,确定车辆在大桥下方偏上游位置。
  参与搜寻的公羊队万州前线总指挥王斌介绍,画面中的公交车车身广告与公交公司所提供信息相吻合。
  新京报记者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打捞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了解到,公交车位于长江二桥上游约28米,水深约71米处。10月30日6时48分,潜水员开始下水作业。
  此外,新京报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万州分局了解到,与坠江公交车相撞的小轿车司机已于30日出院返回家中。

7名遇难者遗体已打捞上岸
  此前已有两具遇难者遗体被打捞出水。30日晚,新京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10月30日20时,已有共四批(每批两名)潜水员下水探摸,并分别在7时50分、11时12分、11时16分、14时10分先后打捞出水5具遗体,另发现2具遗体由于卡在车内,暂无法打捞出水。万州区委宣传部介绍,其中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确认,其余遇难者遗体正进行DNA比对。
  国家应急管理部也在30日下午发布称,基本摸清坠江公交车水下情况,初步了解公交车呈30度角前倾、车辆结构部分受损。据勘测发现,水下有乱石、乱流等危险因素,可见范围只有1-2平方米,潜水作业难度极大、危险性也大。
  30日晚,新京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目前已经确定车辆总体完整,正向搁置在水下礁石上,玻璃全部破损,车辆上层部分坍塌。根据现场打捞方案,计划完成车辆清理和人员打捞工作后,转入车辆整体打捞阶段。第二批专业氦氧混合气正在沿途各省交通运输部门接力提供交通保障下,紧急赶往现场,预计31日凌晨抵达。
  同时,海事、公安、航道等部门正加大对打捞作业附近水域船舶通行的管控,要求周边船舶减速慢行,以维护打捞秩序,保障长江通航有序,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万州区委宣传部介绍,公交车视频监控记录仪结构复杂,需打捞上岸后才能由专业人士拆卸。

▲ 关注
  失联者家属岸边守候
  在长江二桥附近,一名失联者家属杨女士30日告诉新京报记者,事发当天,婆婆过江为自己过生日,上了22路公交车后失去消息。
  杨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讲述,婆婆住在江南的一个小区,自己家住在江北音乐广场附近。事发那天本是自己55岁生日,原本家人约定晚上一起吃饭。当天她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得知婆婆久久没到家,才猜测婆婆可能出了事。她弟媳前往老人住所查看,被邻居告知老人9点多就已出门。
  杨女士说,因老人使用的是实名制的老年卡,家人根据信息去有关部门查询得知,婆婆在9点48分上了22路公交车。
  杨女士回忆,婆婆记性很好,身体也硬朗,平时出门遛弯、上车下车都没问题。“最近几天家里基本没人吃得下去饭,也就睡两三个小时。”事发后,全家人每天几乎都在江边守候。

▲ 对话
  交通部救捞局总工程师潘伟
  潜水员主要靠触摸了解情况
  新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交通部救捞局总工程师潘伟,他从技术方面对此次万州坠江公交车的救援打捞流程和难度进行解析。
  潘伟介绍,因水底的淤泥和河沙等使得水很浑浊。即便潜水员带了照明设备,能见度也极低。他们主要靠用手触摸来了解情况,在很小的空间里操作。
  新京报:下潜到70多米有怎样的难度?
  潘伟:现在沉车的深度达到70多米。一般的常规潜水用压缩空气就可以维持,但到了60米的深度,就达到饱和潜水,需要一定比例的氦氧气体配比来保障潜水员正常的呼吸。
  而且到了60米的深度,人体承受的水压相当于6个大气压。潜水员在逐步下潜的过程中,像是下台阶一样,一层一层往下走,需要逐步停顿来保持气压平衡,操作难度较大。
  因为饱和潜水方式加上水温等因素,70米的深度一般潜水员只能作业半小时左右,肯定需要几班的潜水员轮流交替工作。
  新京报:坠江处水文环境对潜水员有何影响?
  潘伟:坠江处水流比较急,当水流达到一定速度时,会给潜水员的操作造成不便。一旦有潜水员未意识或察觉到的暗流,产生的危害可能非常大。
  除此之外,因为水底的淤泥和河沙等,使得水很浑浊。即便潜水员带了照明设备,在水底的能见度也很差。所以他们主要靠用手触摸来了解情况,在很小的空间里操作,工作难度非常大。
  新京报:通常此类事故的打捞流程是怎样的?
  潘伟:肯定是把人放在最先的,其中抢救有生还可能的人员是重中之重。
  因为潜水员在水下带一个人非常困难,在找到遇难者后,会将遇难者放进吊笼里由机械设备吊起。
  通常在人员打捞结束之后,开始对承载物进行打捞。
  新京报:公交车内搜寻人员对潜水员来说有怎样的困难?
  潘伟:因为一般都是搜寻船只内人员,几乎没有遇到过打捞和探摸水下客车的情况,潜水人员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少。
  尤其是在公交车受到撞击后可能变形,里边的座椅、杂物等也都会阻碍潜水员探摸路径和空间,甚至可能遇到潜水员被卡住或者气体导管被卡死、拽脱的情况。
  新京报:打捞公交车具体需要哪些步骤?
  潘伟:通常会用扎锁从沉水的物品底下穿过,形成结套,再用吊车将物品吊起来。
  讲起来简单,但作业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前期潜水员下水会对客车整体有初步了解,每组人员下去需要做什么,都有很明确流程。但是岸上的分析和水下的情况肯定有出入,需要潜水员应变处理。
  大巴车的车身虽然有牵引挂钩,但它是按陆上的拉力来设计的。到了水里,它的重量可能超过它自身重量很多,一般需要潜水员把钢索从车底下的承重梁穿过。但河底下的淤泥和岩石很多,水文环境复杂,这对潜水员来说很大考验。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康佳 裴剑飞 倪兆中 赵蕾 李永明 汤文昕
  重庆坠江公交初步核实15人失联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问薇千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问薇千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问薇千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问薇千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问薇千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问薇千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北京连续发布14则任前公示 拟任7名市级机构正职 北京:超标电动车今起可申领过渡期“临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4:41,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