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碾铁路|查看: 39744|回复: 148
[创业

科创板将于7月22日开市

 [复制链接]
109#
 妙娴 发表于: 2018-11-21 19:20:29|只看该作者

上交所:"科创板相关人士要求推选50家企业"消息失实

源自:上海证券报
原文标题:上交所:“科创板相关人士要求推选50家企业”消息严重失实

  上证报讯(记者:赵一蕙)20日晚间有报道称,上交所科创板相关人士要求某创投机构推选50家左右行业排名靠前企业,上交所将视情况重点调研。
  上交所高度关注舆情,迅速回应。上交所随即在官方微博回应称,该报道在今晚19时30分在网络发布后,上交所第一时间就报道相关内容进行查实。经询,上交所任何人员均未就报道内容征询过创投机构。该报道严重失实,上交所已采取相关措施以正视听。
  上交所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意义重大,吹响了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的号角,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高度重视。近期,上交所关注到,创投概念股引发市场关注,各类传播平台也频频出现挂牌企业的各类讯息,发布者群体复杂。
  上交所再次声明,正加速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的方案与制度设计,目前并无所谓的“挂脾企业名单”。在此,上交所提醒各市场投资者,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同时也提醒报道发布者,再出现未与上交所核实的不实报道,上交所将对发布人追究责任。
108#
 chiaki 发表于: 2018-11-21 19:20:27|只看该作者

科创板预期分流赴港上市 高新企业欲借机抬高估值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员 饶守春

追踪“科创机遇”
  科创板的落地,也被认为将对“新经济”企业香港上市造成一定分流的影响。有投行人士表示,一些原计划赴港上市的企业,如今多持观望态度,希望等科创板推出后再视情况选择上市地点。
  经过长达11个交易日的连续大涨后,11月20日,创投指数(884151)下跌4.93%,报收2118.25点。
  不过,创投指数的回落并不能改变科创板即将推出的预期,自11月5日在进博会中被提出设立后,科创板何时落地就备受关注。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到,为“备战”科创板的顺利推出,包括上交所、地方金融局、券商投行和企业等在内的各级机构,都在为此做诸多准备和努力。
  其中,部分投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以此希冀在推出科创板后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并分得一杯羹;不少企业透露出对科创板上市的兴趣之后,行业估值生态悄然发生改变。
  11月20日,上海一家PE机构负责人透露,近期其在长三角地区调研一家公司时,由于科创板的推出预期,企业“谈估值变得硬气了”。
  科创板的落地,也被认为将对“新经济”企业香港上市造成一定分流的影响。有投行人士表示,一些原计划赴港上市的企业,如今多持观望态度,希望等科创板推出后再视情况选择上市地点。
  “科创板的确会对港交所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科创板无论是推出时机、规则都没有确定,具体程度很难预判,关键还在于推出后成熟度的问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

企业蠢蠢欲动
  自科创板在进博会中被提出设立,虽然推出日期、有关细则等各方面均未明晰,但市场对此的期待却颇为热情,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创投企业,已有多家表达了欲赴科创板上市的意向。
  沪江网成为最早一家被爆出欲赴科创板上市的科创企业。
  11月上旬,有市场消息称沪江网正在研究赴科创板上市,并与监管部门有积极沟通,将有望被纳入首批科创板企业,实现“科+H”的良性互动。
  今年7月初,沪江网曾启动赴港IPO上市,并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但截至目前沪江网仍未通过聆讯。
  不过,沪江网有关负责人随之表示,公司对赴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不予置评。
  滴滴也被认为很可能成为科创板试点企业之一。今年4月以来,滴滴曾先后传出赴美和赴港上市的消息,但随着多起“顺风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滴滴主要精力已转移至安全领域,上市一事也被传搁浅。
  11月20日,对于公司可能赴科创板上市的消息,滴滴有关负责人仍以“不予置评”回应,并再度强调“All in安全”这一话题。
  与滴滴类似,易到有关负责人也在当日回应公司可能赴科创板上市消息时表示“不予置评”,但易到拟单独IPO的消息已在某个侧面被证实。
  11月中旬,赫美集团(002356.SZ)公告称,将终止与韬蕴资本的战略合作。这意味着赫美集团收购北京东方车云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车云”,即“易到”)53.82%股权的计划作废。
  对于终止合作的原因,赫美集团方面表示,东方车云拟独立进行境内或境外IPO申报。
  此外,包括信息发展(300469.SZ)、亚夏股份(002375.SZ)、上海新阳(300236.SZ)等十余家上市公司还披露了旗下企业对登陆科创板的意向和兴趣。
  其中,亚夏股份近日在互动易表示,旗下盈创科技作为完全自主技术创新的公司,具备上市的基础条件。
  亚夏股份称,盈创科技的3D打印商业化已显成效,其2017年度已实现盈利。目前,盈创科技拥有13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项,是全球第一家掌握3D建筑打印的高科技企业。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还了解到,随着科创板的推出预期,一些高科技企业估值也水涨船高。
  上海一家PE机构负责人表示,长三角一家去年还在亏损的高新技术企业,原计划在2023年登陆主板上市,但在目前进行C轮融资时,随着科创板的设立,令企业开始观望。
  “企业觉得自己能上(科创板),谈估值也变得硬气了。”上述PE机构负责人说,“现在也没办法,只能等政策、细节落地再看了。”

或分流赴港上市
  科创板的设立,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预期,也使其正式落地后被认为将对目前国内“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带来冲击,形成分流效应。
  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新经济”企业开始争相赴港上市,至今年10月,包括小米集团(1810.HK)、美团点评(3690.HK)等多家互联网行业巨头企业均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曾发布研究报告称,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的IPO就超过百起,IPO数量为全球最多,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同比增长48.53%,新经济新股成为全港最大型新股。
  付立春认为,过去由于A股的制度限制,具有同股不同权、暂未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难以在A股上市,往往只能选择赴港或赴美上市,上半年虽然一度筹划推出中国存托凭证(即CDR),但最终仍未正式落地。
  “虽然科创板目前详细政策还没有披露,但作为注册制试点,我认为科创板应该是独立的交易所市场,对应多层次板块体系。设立初期,可以对照美国纳斯达克的全球精选市场,选择绩优的科技创新企业。稳定成熟后,可以降低上市标准,引入更多企业等参与者。”付立春说。
  中金公司王汉锋谈及科创板时表示,科创板潜在制度创新除实行注册制外,也有可能放开同股不同权的要求,为一些国内“独角兽”企业上市及海外中资股回归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可能对企业盈利要求有所放松,并进一步加大对产业自主、高科技企业的支持,以起到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有券商投行人士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随着科创板的预期愈发明确,一些原本计划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目前也在观望这一政策的落地。
  “(科创板)上市标准还没有明确,所以不知道具体什么企业能够上市。目前来看,有接触过的高科技公司确实在观望,如果可能会尽量选择在内地上市,而不是去香港或者美国。”11月20日,上海一家大型投行人士说。
  为了“备战”科创板,不少券商也为此设立专门的对接机构,通过自拟科创板入选企业标准,并遴选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以期在推出的第一时间入场抢食。
  但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对科创板抱有热情的仍多为大型券商,中小券商更多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势。
  不过,由于科创板仍属于“新生儿”,其能否对港交所产生大的冲击,目前仍难判断。
  付立春表示,科创板自身的发展,应是一个渐进过程,“通过科创板的增量改革,影响并改善其他资本市场也需要时间”。(编辑:罗诺)
107#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1-21 02:08:00|只看该作者

赴美次新股“亏损中成长” 估值体系或成科创板参考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赴美次新股“亏损中成长”估值体系或成科创板参考

  赴美次新股“亏损中成长”估值体系或成科创板参考  谷枫
  本报记者谷枫北京报道
  11月开始,美股上市公司陆续进入了第三季度财报的披露期。对于今年中概股的队伍来说,市场多了很多新鲜的面孔。
  2018年,境内公司赴美上市数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年内已经有34家公司完成上市(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合计),后续还将有数家公司在年内登陆美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企业赴美上市再达高潮的同时,国内资本市场也酝酿着巨大的变化,先有创新试点企业制度(即CDR),近期科创板更是横空出世。二者的推出正是为了弥补科技创新企业在现有框架下无法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赴美次新股三季报的数据和估值体系,也能为科创板的潜在估值框架和投资者承受度等提供参考。
  亏损与成长
  剔除因政策原因赴美上市的科技金融类企业和教育类企业后,不难发现,今年赴美上市企业第三季度财报的关键词都是亏损。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4家企业中已经公布三季报的公司有15家,其中在第三季度亏损的公司多达14家。
  以11月20日晚间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优信(NASDAQ:UXIN)为例,优信第三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5.940亿元(约合863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7.659亿元。
  另外一家在今年颇受争议的电商公司拼多多(NASDAQ:PDD)也交出了一份巨亏的成绩单。根据其披露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10.98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214亿元人民币。
  而新能源汽车代表公司蔚来(NYSE:NIO)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共计14.7亿元人民币,但当期亏损28.1亿元人民币。
  “今年在美国上市的很多企业都还处于前期的积累期,或者说还在持续烧钱占有市场,或者进行技术研发,对这一类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来说,这一阶段持续亏损并不是什么问题。”11月20日,北京地区一家知名VC机构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录得巨额亏损的公司,却有着不错的成长性,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三季度这些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都有较高增幅。
  如优信,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8.637亿元(约合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59.6%,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上升74.5%。
  还有10月初刚刚上市的小牛电动(NASDAQ:NIU),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便是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三季度其亏损3.17亿的,但营业收入同比也有近90%左右的增幅。
  在这一批新上市的中概股中,触宝科技的成长幅度最大,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为300%,由去年同期的920万美元上升至当期的3680万美元。
  “这就是与传统估值体系不一样的地方,A股中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其巨额亏损往往对应的是企业发展停滞,或是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危机,但对于这些创新企业来说,巨额亏损正是超额投入为了更高速的发展,因此并不能单纯地用亏损、净利润这些指标来分析这些企业。”一位中信证券投行部的人士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表示。
  打破以盈利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就目前国内资本市场IPO的评价体系来讲,上市一定是具有盈利门槛的。就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仅仅满足规则中的基础门槛已经不能达到监管层的要求,实际审核过程中,对企业净利润的要求更高。
  因此,很多企业在IPO审核期间无法放开手脚投入资金进行发展,因为一定程度上过高的投入会影响财务报告的盈利数据。但未来科创板的设立或将打破以盈利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而今年赴美上市的众多创新企业便具备了未来科创板潜在企业的特点。
  “这么多年国内投资者适应了原来的投资逻辑,面对新的体系还需要适应。今年这一批赴美股上市公司便是不错的参考,首先这些公司多还在高速发展占有市场的阶段,其次这些公司也有较大的投资风险。”前述北京地区VC机构人士表示。
  而根据近期多家中介机构对科创板的描摹,科创板筛选企业的体系将由简单考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标准扩展至对企业多维度的考量,其核心是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创新含量的高低。
  力鼎资本创始合伙人、CEO高凤勇也讲道:“科创板需要以市值来论英雄,科创板的上市企业要聚焦在一新、二大,一新是指新技术、新经济,二大是指公司市值大,市值不是单指财务指标,可以是财务报表靓丽、营收利润现金流都好的大型科技公司,当然也包括营收利润都不够好,但是市场可以给予足够估值的大型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实现盈利回报周期长。这与大量的小型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画像完全不一样。”
  另外,从境外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市场会给予成长起来的创新企业不错的回报,以今年股价表现糟糕的京东为例,其2014年上市之时仍旧有巨大的亏损,而随着持续的投入,公司商业模式的壁垒逐渐形成,公司的营业收入不断扩大,最终开始盈利。而且其股价也随着公司的发展在2018年初攀上了50美元/股的高峰。
  “如果要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即便在二级市场投资这些公司也应该有一些耐心,未来的科创板势必会全方位同现在的股票市场有所区别,一级市场估值体系变化带来的一连串反应最终也会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前述中信证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作者微信:tyronelove,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gzj@21jingji.com)
106#
 dilei110 发表于: 2018-11-21 00:46:00|只看该作者

什么样的企业能上科创板?

源自:上海证券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温婷 宋薇萍 刘向红
  科创板蓄势待发。在“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契合“科”与“创”两大主题,通过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支撑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强国之梦,成为创新型企业、券商、专家等热议的话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采访对象对于“什么样的企业能为科创板所接纳”尤为关注。

早期科创企业充满期待
  上交所此前表示,希望以投行为主要力量的市场各方充分挖掘、培育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科创板未来的上市储备资源,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其中,“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战略”成为多方共识。
  “从国家层面传达出来的对于科技和创新的重视,以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来看,如今支持‘科创’落实到资本层面,顺理成章。”图麟科技CEO魏京京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魏京京向记者坦言,如果条件允许,图麟会考虑争取科创板的机会,“科创板类似于中国的纳斯达克,这意味着除了PE、VC之外,早期科技创新型企业多了一个面向公众市场融资的机会。”
  不少像图麟科技这样立足于创新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的企业,均对科创板充满了期待。上海市浦东科技金融服务联合会理事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创业投资协会理事长陆铭认为,科创板对于那些拥有先进核心技术壁垒的科技创新类企业、海外回归的中概股龙头以及新三板的优质创新企业,都可能敞开大门。
  “我们认为科创板可能会参考‘淡化盈利性+创新高标准’的上市标准: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且满足有关规范性及科技型、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陆铭称。

哪些产业有望尝鲜
  此前,上交所澄清了市场关于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名单”的传闻,并表态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与建议,争取在明年上半年见到成效。那么,哪些产业、哪些公司有望第一批吃到“螃蟹”,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科创板应重点针对技术上处于市场顶尖,但市场规模、成熟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与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形成错位发展。”陆铭认为,“多年来,不少创新企业受制于盈利和股权结构等方面要求,在关键时期失去了境内资本市场的支持或者只能选择去境外市场融资,而科创板的设立,必将给创新企业带来更大的资本市场支持。”
  中金公司认为,具备一定的先进核心技术壁垒、产业自主性较强、有潜在进口替代能力、研发投入较高且初期成本压力较大的企业有望优先考虑。具体行业上,安信证券认为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云服务、大健康、大数据等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科技创新行业的部分公司,具备入选的可能性。
  在魏京京看来,科创板与既有的主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层级做了错位划分,其中特别突出了“科技”和“创新”的概念,给早期的创新型企业留足了空间。
  可供参考的是,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新经济领域成为试点的重点行业。陆铭认为,科创板将聚焦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魏京京进一步指出,按照目前国家对于新兴战略产业的扶持方向,医药、人工智能、半导体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领域都是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创”行业,可以给予适当倾斜。此外,一些“互联网+”创新模式也为这些新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场景”支撑,也应在科创板上市方面有所考量。上海重点扶持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也都值得考虑。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资本市场引导企业“脱虚向实”,鼓励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成为监管层日益强调的问题。上海此前在部署2018年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工作时也表态,既要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提高科技成果产出,也要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必选CFO张钜认为,在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IoT、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前景的产业方面,中国创新型企业应利用资本市场努力走到国际前列。张钜同时建议,科创板应尊重资本的自由流动属性,不应该在行业或地域上设限。“我们可以有鼓励重点发展的行业,但不建议对科技创新企业设立特定的行业或地域门槛,应该倡导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让市场来做选择。”

建议淡化财务指标限制
  此前上证报在进行“创新型企业系列调研”时发现,“放宽创新型企业的上市门槛,提高发行制度的包容性”成为创新型企业最迫切呼吁解决的问题。多家创新型企业建议监管层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核和把关,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价机制,引入市场认可度、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发明专利数量、销售增长情况、毛利率水平和打破国际垄断能力等指标,来全方位评价创新型企业的价值。
  陆铭建议,科创板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将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作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例如,一些个性化企业在取得突破性技术进步或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时,可以考虑对其不再设置净利润、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限制,降低标准。
  魏京京呼吁,从科技型企业来看,原来针对IPO考核的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有待进一步优化。“例如,人工智能和医药行业的前期技术投入很大,在尚未形成规模销售收入的阶段,需要参考其技术领先性和产业化前景来判断其价值。”魏京京说,基于此,企业呼吁监管层在政策制定上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的情况做一些特殊的政策安排。
  前沿生物副总裁兼董秘王勇认为,对生物医药行业应更强调国际创新和原创开发能力,导入市场淘汰机制。“最新香港联交所有关生物医药上市章节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认为,科创板的上市门槛要适度,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此外,还要考虑上市后融资的需求。“公司做创新药,需要不停地投入进行研发,未来需要多次融资。对科创板的企业,要打破融资的时间限制。”他坦言。
  也有新三板挂牌企业高管建议,要保持制度设计的一致性和制度衔接的一贯性。科创板开始时可以小范围推进,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以鼓励创新为重,重“质”不重“量”。一旦制度成熟后,再随着市场的反馈进行推广也不迟。
105#
 honjehai 发表于: 2018-11-20 22:03:00|只看该作者

交易所向券商摸底科创板 一批标的纳入机构储备项目

源自:中国证券报
  【独家】交易所向券商摸底科创板,一批标的纳入机构储备项目
  科创板落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11月20日,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部分券商近日已收到上交所下发的科创板征求意见函。
  此外,记者了解到,有创投机构已开始与头部券商接触,交流项目层面的梳理和准备。多家券商投行业务人士也表示,目前正对储备项目进行筛选,提升资本市场定价和配售能力,针对科创板特点在完善内控流程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准备。期待申请科创板企业的标准和条件等配套政策出台。

机构各方在行动
  “最近上交所来函,就科创板相关问题征求意见,我司积极予以回复”,南方某中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两天上交所正积极向券商摸底,就科创板规则制定广泛征询意见。
  此前,本报记者曾独家报道,上交所于11月13日召集国内主要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就科创板举行专题研讨会,预计本月底下月初将会推出设立科创板的征求意见稿,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业可在科创板挂牌。
  11月14日,上交所发行上市部总经理魏刚公开表示,科创板争取2019年上半年“见到成效”。中金公司预计,科创板的推进速度可能会明显快于此前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这三个板块从初期有设立意向到真正成立均经历了至少两年左右的时间)。
  机构方面也在积极做相关准备工作。“在科创板推出后,我公司与其他券商一样,均在积极开展对科创板企业的梳理和储备,以期在科创板推出后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中抢占一席之地。同时我公司也在通过业务学习、交流等方式着手提高业务人员的行业理解力、把握力以及资本市场部人员的定价和配售能力。此外,考虑到科创板的审核、发行、监管、持续督导等方面均与现有A股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公司也在着手讨论和拟订内部科创板准入标准细则”,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券商,创投机构也在行动。一位知名VC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已与头部券商开始沟通准备,但因科创板相关细则未出,因此目前交流仅限于项目层面的梳理和准备,更多的还是前期项目交流,让券商对机构手中的项目有一定了解,等细则落地后,对照细则筛选符合的项目,提高此后工作效率。
  另一位创投机构相关人士称,“目前和大的券商都有沟通,因为当前来看,并没有说哪家券商能做科创板业务哪家不能做,所以目前情况是和相关券商均保持沟通交流,做好相应准备。”

热议上市标准等制度创新
  机构在着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和首批可能上市企业情况。
  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看来,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参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可能首先登陆科创板。
  “业内预计战略新兴产业、可发CDR的海外上市公司、符合国家战略的研发型企业将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业绩方面,仍在亏损期可能不是问题,但规模预计要达到一定程度”,华东某中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总体看,上述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指出,预计具备一定规模、在行业内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研发投入较高、技术创新明显且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科技创新企业将首批批登陆科创板;若股权结构限制放开,可能有部分海外上市公司会通过科创板登陆A股市场。
  市场上部分创投机构认为,科创板规则的设定或参考香港创业板。不过,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认为,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过低,导致市场连续下行,参与者稀少,成交量萎缩,流动性枯竭,这是上交所科创板需要避免的教训。
  而相较于国内的创业板和新三板,华创证券表示,科创板在制度上的突破将更接近于中国的纳斯达克,有望大大激活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迎合国家“科技兴国”战略,意义非凡。
  此外,张玉龙预期,科创板在定价机制、交易限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创新,对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吸引力。
  中金公司认为,科创板有望在IPO/退市条件(如特定产业、财务指标)、再融资、交易机制(不排除放开 T+0、增减持、涨跌幅等限制,或引入做市商)、停复牌机制、衍生品等方面与新三板和创业板等板块做差异化安排,或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外,科创板投资者门槛要求或介于创业板和新三板之间。

这些潜在标的值得关注
  在股票交易层,中信建投策略团队从场外市场包括区域股权中心、全国股转系统以及在各板排队和新三板退市的转板标的中共筛选出807只潜在标的(截至11月16日)。
  从场外市场筛选出的标的分布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科创板潜在标的精选组合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潜在标的组合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整理

带来资本市场新生态
  此次科创板将以注册制试点形式推出,整体看,对监管、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述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表示,科创板的推出,使得我国在监管体系、上市标准、发行制度、信息披露、退市制度等方面均需构建新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在监管体系方面,由目前的证监会审核变更为交易所主导的注册制;上市标准可能不再设置明确的盈利指标,而在收入规模、市值、现金流情况等方面设置准入门槛,如参考境内外成熟市场,设置多层次、多维度的多元化准入条件,设置多套财务标准;发行制度方面,可能会引入试点券商的利益绑定、发行时引入绿鞋机制、闪电配售等;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较现有体系也会有针对性改进。
  有券商投行负责人介绍,预计后面陆续有相关配套政策要出台,例如:申请科创板企业的标准和条件、审核部门和流程、交易制度、信息披露要求、投资者的条件等。
  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背景下,光大证券A股策略研究分析师谢超认为,严监管亟需拓展到上市和退市环节,让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遭到严惩,优质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具体而言包括对报表审计和信息披露提高要求,提高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惩戒力度,探索建立集体诉讼等有效的惩罚机制,以充分发挥中小投资者自身维权的积极性、避免因为个人维权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解决因欺诈收益和处罚成本不匹配而对欺诈者无法产生足够威慑力的问题等。
  “由于科创板将试点注册制,证监会不再对企业质量进行实质审核。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作出实质判断的主体变为中介机构,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实行市场化定价和配售,这对券商的定价能力、配售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上述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表示。
  
104#
 帮5买 发表于: 2018-11-20 10:46:00|只看该作者

科创板猜想:哪些公司将首批登陆?

源自:新京报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科创板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也呼之欲出。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发表讲话时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专家称,科创板将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当天下午,证监会负责人就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问题做出了阐释,称将和上交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特别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试点的力度和节奏。
  在过去的一周里,A股市场针对科创板的概念炒作十分火热,包括民丰特纸、市北高新在内的多只个股甚至出现了“翻倍”行情。回归到政策本身,相较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科创板目前存在哪些猜想?

猜想1
多通道上市标准有望确立

  科创板将试点注册制,对于业内来说,最为关心的是科创板的IPO标准,亏损企业能不能上市?
  研究纳斯达克的IPO标准,可以发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分为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三个层次。IPO标准有4套。主要考察的方面在于盈利能力、现金流、股东权益、流通性、公司治理、做市商等几个核心指标。
  以财务标准最高的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为例,其中一项标准以盈利为核心,前三个财年累计税前净利润不低于1100万美元,近两个财年净利润不低于220万美元,且三个财年均盈利。
  另外一项指标则以市值为核心,要求企业前12个月平均市值不低于8.5亿美元,且上财年总收入不低于9000万元,这项指标对于公司是否盈利没有要求。
  除了上面两种情况,纳斯达克还有以现金流为核心的IPO标准,该标准要求企业前三个财年累计现金流不低于2750万美元,且三个财年均为正,近12个月的平均市值不低于5.5亿美元,且上一财务年度总收入不低于1.1亿美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科创板未来有可能借鉴美国纳斯达克的规则设置,比如多通道的IPO标准,形成3-4个不同类型的IPO标准,这可能会是未来科创板的一大亮点。
  除了上述IPO财务指标外,纳斯达克还有相关的公司治理要求,以及做市商要求(不少于3家)。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人士认为,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公司一般规模小,风险高,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做市商可以起到提高流动性,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多个做市商竞争的情况下,可以遏制市场过度投机,抑制价格操纵。
  上述券商人士认为,未来科创板是否推做市商制度可能会在监管、市场流动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规范市场、应对暴涨暴跌的角度考虑,做市商制度作为辅助的可能性较大,但同时,对于做市商的监管将成为证监部门的新难题。
  中信建投认为,在交易机制上,科创板可能会采用与主板一样的连续性竞价交易制度。在缺乏流动性的条件下,也可以引入做市商制度。

猜想2
科创板分层,VIE、AB股结构或不再阻碍上市

  中信建投证券预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企业,若已构建VIE架构或海外上市,将以CDR形式在科创板上市;如果符合直接发行股票的企业,可以选择在科创板直接上市。上交所科创板依据上市企业的来源可以分为“CDR层”和“股票层”两层。
  6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并发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CDR政策正式进入实操阶段。根据CDR发行与管理办法显示,VIE结构与AB股设置均得到监管机构认可。
  文件称,“申请发行股票的试点红筹企业存在协议控制架构的,中国证监会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依法审慎处理。”
  协议控制架构及VIE架构,此前诸多互联网企业在股权设置上存在VIE架构,无法满足国内上市的要求。所以早年需要融资渠道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均为VIE架构在境外上市,包括网易、百度、腾讯、阿里、新浪、搜狐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通过VIE架构,国内企业实控人可以利用该“马甲”公司向境外投资者融资,同时回避部分监管,另一方面也方便企业在美国、中国香港上市。类似奇虎360、暴风集团这类企业回归A股,都要经历拆除VIE架构的过程。
  此外,AB股设置也不再是高科技企业上市的障碍。
  《存托凭证管理办法》表示,“试点红筹企业发行存托凭证存在股东投票权差异、企业协议控制架构或类似特殊安排的,应当按照相关信息披露规定在招股说明书等公开发行文件显要位置充分、详细披露相关情况,特别是风险、公司治理等信息,以及依法落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定的各项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同股不同权”又称双层股权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业内人士介绍,同股不同权为“AB股结构”,B类股一般由管理层持有,而管理层普遍为始创股东及其团队,A类股一般为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因此甘愿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筹码。
  这种结构有利于成长性企业直接利用股权融资,同时又能避免股权过度稀释,造成创始团队丧失公司话语权,保障此类成长性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类似百度、阿里、京东等均为“AB股结构”。国际上,目前美国纳斯达克可以实现“同股不同权”,是AB股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对于大型科创公司来说,上述制度在科创板的实践将对企业上市提供极大便利。

猜想3
注册制下发行定价市场“说了算”

  科创板将试行注册制,这意味着原有23倍的发行定价将不再存在,新股上市发行的定价将由市场“说了算”。
  董登新认为:“推行注册制的目的是要减少行政干预,一级市场去行政化,提高IPO的市场化水平,引入市场的力量来为IPO定价、供求做平衡。”
  董登新举例称,“目前证监会规定IPO定价不可以超过23倍的发行市盈率,导致不论企业好坏,都将发行定价定为22.98倍或22.99倍。”成长性强的高新企业会被低估,董登新认为,在核准制下,一级、二级市场的价格机制被扭曲,拉大了一级、二级市场的差价。注册制采用市场化定价,可以缩小一级、二级市场间的差价,然后让两个市场间的风险与收益更加对称。
  以港股IPO定价为例,香港IPO销售分为两部分:香港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港交所上市条例规定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最少占IPO份额的10%,该部分留给散户打新。按照港交所规定,在港上市的企业IPO定价通常由上市公司和投行决定,这一过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路演,基石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反馈报价,参与国际配售,所以如果IPO定价过高,很可能会遇到无人参与配售的情况。
  市场定价制度往往容易“透支股价”,今年以来,在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破发”较为普遍。安信证券数据显示,港股2018年前三季度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达51%,而上市后1个月内破发率达81%。
  参考国内CDR试点定价时的情况,预计科创板定价将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今年6月CDR试点定价阶段,证监部门就提示创新试点企业估值风险,明确要求券商机构、发行人科学设计发行方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审慎报价。在上述会议中,证监会发行部相关人士要求,机构投资者应当作为一个整体对发行人的高定价冲动进行有效的约束。

猜想4
瞄准大市值尚未上市科技创新公司

  安信证券分析师褚海滨认为,通过和海外成熟多层次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上交所科创板或将锚定大市值尚未上市的科技创新型公司。
  他认为,通过筛选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云服务、大健康、大数据等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科技创新行业的公司,类似滴滴出行、大疆创新、菜鸟网络、联影医疗、商汤科技等这类科创龙头均未上市,这类公司或将成为科创板标的。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峰认为,预计具备一定的先进核心技术壁垒、产业自主性较强、有潜在进口替代能力、研发投入较高且初期成本压力较大的企业有望优先考虑。若盈利及股权结构限制放开,不排除部分海外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也可能通过登陆科创板的形式A股上市。
  目前,A股市场对于科创板块炒作热情高涨,Choice数据显示,自11月5日至今,整个创投板块涨幅超过12%。其中,张江高科、市北高新、鲁信创投等股价翻倍,复旦复华、九鼎投资等一众创投概念股均连续涨停,涨幅超过七成。
⊙记者:王全浩
103#
 nekoda 发表于: 2018-11-20 10:46:00|只看该作者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科创板成功的关键是选好科创企业

源自:上海证券报
原文标题: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科创板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好科创企业

⊙作者:朱茵

  上证报讯“在科创板的上市企业筛选方面,政府各部门应当有联动机制”,近日,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要落实好,需要选好企业、构建好制度、保护好投资者。
  他表示,就选好企业来说,一是各相关部门要做好联动,增强合力。比如科委及相关征信部门可与证监系统配合,做好企业筛选工作。二是那些率先上市的企业要能代表我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反映新旧经济动能转化,体现重大产业政策发展导向。
  此外,他认为,上市的节奏和速度也是要把握好的。一方面要体现新政策的倾斜力度,一方面要与现有的板块联动,互相促进,协同增效。
  在注册制的实施上,要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而非简单照搬国际经验。既要考虑新板块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要考虑同现有的经济体系、社会稳定发展结合。在试点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张兆安特别提到:要保护科创板的科技企业和投资者的权益。注册制不等于放宽门槛,既然是专门的板块,就要集中体现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和标准,对参与的投资者设立过高的门槛是不合适的,场内市场的参与度应相对广泛,但并非没有限定。他认为,信息披露方面可以有非常独立的专业性很强的风险提示内容。中介机构在筛选企业上要有严格的标准,对于上市后出现的问题,要仔细甄别,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予以追责。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科创企业的发展特性,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也需要有几个重要的投资准备:一是要有长期投资的准备;二是要有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三是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102#
 云枫 发表于: 2018-11-20 08:28:00|只看该作者

申万宏源蒋健蓉:科创板可借鉴港股双重备案模式

源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讯,11月19日,申万宏源发展研究首席研究员蒋健蓉发布报告称,港股无论是双重备案的核准制模式,还是对创新型企业体现更大包容性的最新改革,都值得沪市的科创板借鉴。
  蒋健蓉表示,港股发行的核准制具备三大差异化特征:其一,港股实行的是双重备案的核准制,港交所作为审核主体,但最终的权利主体是香港证监会,其拥有最终否决权;其二,香港差异化的上市条件吸引多元化的上市公司资源,针对主板和创业板的差异化上市条件推进了香港科技公司的上市,主板内差异化的财务条件保障了部分创业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三,港股实行事前审核与事后审核相结合的信披机制,这一方面保障了市场质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行效率。(徐蔚)
101#
 honjehai 发表于: 2018-11-20 07:43:00|只看该作者

杨涛:科创板将推动卖方研究迎来黄金时代

源自:中国证券报
  科创板将推动卖方研究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证券报
⊙记者:张凌之

  “只要市场给我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我们一定会踏浪前行。”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杨涛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把国盛证券研究所当作一件作品来打造,而不是单纯地在这里打工或简单地模仿和追赶同行,这个作品要切合时代,做真正该做的事。”
  杨涛表示,国盛证券研究所设立之初的定位就是追求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这对整个公司品牌传播和业务引流价值巨大。与此同时,要改变卖方行业积弊,打造卖方新形象,必须重视客户反馈并在分析师的遴选、培训和考核等方面下功夫。未来,注册制的不断推进成为对券商专业能力的全面考验,卖方研究也将迎来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追求市场影响力和定价权
  2018年,国盛证券实现了研究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跻身机构打分排名前五。杨涛介绍,2017年国盛证券迎来了全新的高管团队,在新领导团队带领下今年研究所引进了近100位分析师,覆盖了28个行业,其中宏观总量、医药、TMT、纺织服装及周期等行业研究成为市场上新锐研究力量的领军者;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机构席位的全覆盖;研究成果也获得市场和客户较高的认可度。
  杨涛认为,国盛证券研究所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超预期的成绩,与选对分析师、研究销售的协作配合以及公司层面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对研究所的定位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
  从研究所在整个公司的定位来看,杨涛表示,研究所对内部协同与外部开拓同样高度重视。研究所对公司内部的所有合理需求都有求必应,还会主动提供很多支持,比如股权质押的评估、一些业务机会的提供与配合、日常产品的合作等;对外开拓客户方面,传统最核心的客户依然是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未来,研究所与股权投资机构、政府、产业基金、银行等将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整个行业对研究的需求非常强烈,而卖方研究最为商业化,效率和深度都远远超出其他研究机构,未来卖方研究大有可为。
  从市场定位来看,国盛证券研究所是对标头部券商研究所来打造的,杨涛说:“国盛证券研究所从设立之初理念就非常明确,我们追求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一个研究机构如果获得了足够的影响力和定价权,对整个公司的品牌传播和业务引流价值巨大。”
  打造卖方新形象
  “研究所必须以研究的品质、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产品的价值取胜,即报告使用者能够通过报告很好地理解行业并对投资决策产生帮助。”杨涛认为,但过去研究行业存在着很多乱象,分析师缺乏一定的客观独立性、研究深度不够、对待研究的态度不端、营销活动过多等导致行业研究风气恶化。“国盛证券研究所更看重客户的口碑,研究品质和端正态度带来的口碑提升,将成为国盛研究所最大的特色。”
  如何选择分析师成为打造研究所口碑的核心所在。在分析师的选择上,国盛研究所不会刻意选择大牌分析师,除了原有磨合较好的团队,更多地引进了中生代里符合国盛证券研究理念、研究方法扎实的分析师。他说:“我们的研究理念是:分析师就是要深入产业,扎扎实实做研究,专业、客观、独立地提供研究报告。要做到独立,就必须有独立的出发点、独立的视角和独立的思想。”
  杨涛表示,在分析师的培训和考核方面,首先,研究所重点抓研究报告的质量,在报告答辩和审核环节,由经验丰富的分析师把关,以此形成研报质量提升的正向循环;其次,坚持客观、公平、高效的考评体系;最后,反复提及和约束员工的价值观导向和行为模式。
  在客户反馈方面,研究所会及时收集客户对研究销售的评价反馈。“客户一个很小的细节,我们都会马上做出对应到研究员的反馈和行为模式的修正。”杨涛说:“客户服务其实就是把该做的事和最本职的工作努力做到极致。”
  在打造专业高效口碑的道路上,不仅有对细节的把控。“我们的研究策划和所有布局背后都有一个逻辑主线,这个逻辑基于我们对行业、市场的理性分析和精准判断,如此才能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涛说。
  专业能力创造无限价值
  杨涛表示,未来券商将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资本”。券商的融资融券、场外期权、衍生品及另类业务等,都会考验券商的买方能力,有充足的资本金,才能开展更大体量的业务;二是“专业”。对卖方研究来说,专业体现在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未来卖方研究是对寻找项目、做项目以及发行能力等一揽子能力的考验。杨涛认为,未来专业能力较差的券商,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和专业能力的负循环,面临着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风险。
  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我对注册制期待已久,制度环境的宽松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才能体现卖方研究的含金量。”杨涛表示,在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券商研究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发行销售能力,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能否为新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进行合理定价。未来,对于传统行业的研究只需跟踪一些常规数据即可做出判断;而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和商业模式,如果能把握科技进步和人类消费习惯的变化并准确判断,就能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
  “当你看到一个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商业模式理解偏差时,其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杨涛说,在注册制的大时代,卖方研究绝对大有可为,真正研究人才的价值也是无限的。
100#
 qwer222 发表于: 2018-11-20 02:08:00|只看该作者

科创板招兵买马进行时:金融办、券商自拟标准摸底潜力股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维 北京报道

  面对呼之欲出的科创板,有上市意愿的“潜力股”正在被有关各方搜集和储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在监管层的对接协调下,部分地方金融主管部门正在计划对具有科创板上市意愿,且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进行统计。
  虽然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尚未落地,但在遴选统计拟IPO企业的过程中,部分地方金融办也自行设定了相应标准。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券商投行人士处获悉,部分券商也在拟定内部标准,对具有上市潜在可能的科创类公司IPO项目进行收揽,部分券商还通过加强与创投机构的合作来实现对标的项目的搜集。

金融办“设标”力推
  “科创板是一个培育企业上市,促进地方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机会。”11月19日,华北一位省级金融办人士表示,“我们最近也在关注和消化相关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上交所的对接下,一些地方金融办在对辖区内有望在科创板上市的潜力股进行统计挖掘。
  “一些地方金融办正在统计有科创板上市意愿的企业。”11月19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比如某市给出的梳理标准有三个,一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或服务具有科技含量,有相关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权;二是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这个基础上最好已经实现盈利;三是近两年来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较快。”
  亦有市场人士对此猜测,这一标准是否有可能暗含了科创板的隐形门槛。“以这样的标准来统计,那么大概率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财务标准要比这个高。”中泰证券一位投行人士称。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上述标准仅是地方金融办“自拟”的结果,与最终的科创板上市门槛无关。
  “这些标准并不能代表交易所的意见,大多只是地方金融办自己统计时设定的。”一位接近上交所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称。
  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认为,上述标准较为宽泛,而在最终落地的科创板的上市标准中,必然具有可量化的硬指标。
  “具有科技含量、专利、投入或者营收、净利润增长快,这些表达缺乏具体的指标约束,因此金融办就算搜集了这样一批企业,真正能上市的也还是要优中选优。”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在其看来,部分地方统计该类企业名单,目的之一是配合科创板的尽快设立。
  “科创板的设立涉及上市发行标准、交易机制、首批挂牌企业等要素,目前来看这几项工作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说一定要等上市发行标准出来后金融办再去按图索骥找企业。”前述投行人士指出,“目的应该是能够尽快让科创板开板,并拥有首批上市企业。”

券商组织揽项
  如果说金融办的积极摸底是为了配合科创板的尽快开板,那么不少券商对科创板“潜力股”的搜集和储备,则是对当下IPO制度变革的积极响应。
  “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和布局潜在的科创板项目,包括之前主板的一些优质三板企业,也纳入了我们的考虑范围。”上海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该人士透露,其在寻找潜在科创板标的时,除对科创特征、企业规模进行考量外,也对企业所在地有所侧重。
  “我们已经挑选了一批具有潜在上市条件的企业,因为科创板极大概率和之前独角兽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前述上海地区投行人士表示,“不过因为科创板配套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特征,我们目前优先集中在江沪浙地区寻找项目。”
  事实上,当下对科创板企业的孕育亦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色彩。11月14日,上海浦东新区与上交所联合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揭牌,而亦有分析人士预测科创板首批上市者将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
  有投行人士表示,搜集承揽科创板项目与此前的IPO业务大有不同。
  “科创板项目和传统拟IPO的逻辑不一样。” 前述华中券商投行人士坦言,“之前找拟IPO项目更多还是看财务指标与合规性,因为被否的代价很大;科创板项目虽然没有出正式的标准,但我们还是倾向于按独角兽或次独角兽的标准来找,并且将行业集中在新经济领域。”
  “因为官方标准没出,我们内部也在形成一套收揽项目的标准,例如提出30%以上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已实现盈利等要求。”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称,“券商找项目的标准普遍还是要比市场预期的更高,因为注册制实施后,保荐机构很有可能承担较之前更大的责任,因此把控企业质量也更加重要。”
  此外,科创板有望弱化盈利指标的预期,也让不少投行人士加紧了与部分创投企业、海外券商的合作。
  “我们在中概股回归、CDR项目的时候都和创投机构、境外中介机构有项目合作,相当于对方介绍项目,然后我们一起做。”上述华中券商人士表示,“通过B端拿项目是比较高效率的方式,一方面解决项目来源,另一方面也能更好控制风险,因为这些创投、境外中介对企业也更了解。(作者微信:lw8346860)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0:5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