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119|回复: 0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佘言 发表于: 2011-4-12 11:39: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其它王道与天道:孤立无援的处境与瞬间联通的信息

 [复制链接]
一: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瞬间被打破后的恐慌是如何被部分消解的
  现代都市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包括坚固的住房、习惯的社会结构、电力、交通、通讯以及人与人的权力连接。
  但是,日本311特大地震表明,人们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这些习惯了的东西,是可以瞬间失去的。特别是,因为要建设坚固的住房、习惯的社会结构、电力、交通、通讯等项都市必不可少的集约物质条件,原始自然的湿地、明河、土坑等可以阻挡洪水的山川地貌,已经被占用、填平、改造,消失殆尽,离开都市人很多年了。所以,当突破了都市防线的大自然灾害,以水、以火、以看不见的辐射的形式来到人们面前的时候,可以想见人们的恐慌有多么严重。
  日本3月11日下午遭遇强震、海啸,部分地区电话通信中断。数以千计日本民众“拥向”互联网,寻找亲友,互报平安,乃至表达对核泄漏等问题的看法。
  地震过后,一些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开始充当“寻人中介”。
  不少网友登录社交网站,联系亲友。
  谷歌公司开启英文和日文版“寻人”网页。用户点击“我找人”一栏,在搜索栏中键入想找人的姓名,随后点击姓名进入供留言、提供描述信息的页面。
  用户也可点击“我有某人消息”一栏,输入所知信息。
  “妈妈还好,正在回家路上,”一名网友留言道。截至12日19时30分,谷歌“寻人”网页已有4.5万条记录。
  此外,一些微博客、视频网站也提供类似服务。
  “电话打不通……幸好社交网站能用,”一名正在外国旅游的日本人在网上写道。
  研究都市灾难时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很有必要,这是因为与大自然相对的人工社会的物质,迄今为止都是以金字塔结构来搭建的。也就是说,人工的都市物质条件,都是以主干线分支各种支线再细分各种毛细渠道的形式来到每个都市市民周围的。日本的的现代化也是这样。与此配套的信息传播和产生渠道也是这样,都是由有身份的有地位的有社会层次的方面,来制定信息的配合物质发送。
  但是,311日本大地震,证明了由有身份的有地位的有社会层次的方面,来制定信息的配合物质发送方式,也同都市文明的物质基础一样,会被轻易破坏殆尽。
  但是──“幸好社交网站能用”。

二:311教给了日本人自己终究还是亚洲人这个道理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诘问──经济全球化以后,我在哪里?
  龙应台说,每天早上我吃着麦当劳、抹着古龙香水、刷着佳洁士牙膏、看着华尔街新闻,等等,等等。但是,我与家庭、乡土和人的本源──文化的联系,到底在哪里呢?
  龙应台的提问,被一些中国人认为是只限于对重人际关系人情关系的中国人圈子的描述。
  但是,看看日本的311大地震以后日本人利用互联网的表现,就知道被现代化社会训练了浸润了多少年的日本人,也会在生死关头,第一想到的是自己的来源和根本,是──“大灾变面前,我在哪里”的下意识表现。
  日本的现代化在亚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日本认为自己是欧洲化的结果。日本人在二战时对天皇的效忠和二战后对于公司、政府的顺从,彼此的抱团,有时甚至不惜对亲情的泯灭,都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儒家社会的东西,是日本的社会与欧洲的工业社会结合的产物。
  日本的这种抱团和为了现代化和世界领先不惜泯灭亲情的历史轨迹,被认为是一种处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中的人们,拼命要实现现代化和物质化的民族的决心。
  实际上,在311特大灾变面前,日本的互联网上大量的寻亲和对“妈妈还好,正在回家路上”的喜悦,终于显示出日本人终究还是亚洲人。终究还是历史上接受了唐代亚洲大陆文化标准的日本的后代。
  日本的万世一表的天皇体系和日本的历史感,实际上是来自于亚洲大陆,准确地说是来自于大量派遣遣唐使以后,以儒家社会的王道社会标准来建设自己的文明过程。
  也就是说,在大量派遣遣唐使以前,日本的万世一表的历史观,并没有形成。
  是唐代中国给了日本的历史感和人文继承系列观念。
  那么,中国的王道观念和天道观念,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日本的历史观的呢?
  简单地说,就是王道观念教给了日本人以尊王尊君的概念,而且是在道义的基础上尊王尊君。而天道观念教给了日本人以精神与物质的相处之道,教给了日本人以个人精神与自然的相知相处之道。

三:科技社会,把所有人的衣食住行人工化,这有时是可怕的
  日本的大都市带,大加工区,大的集约物质分布,大的人口密度。多少年来都被认为是解决亚洲各国人口多,发展问题突出的唯一榜样、唯一出路。
  很多在发展中成为后起之秀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无论大小,都在无形中,模仿和照抄日本的发展模式。
  但是,把沿海地区的河网、湿地消灭掉,建成超大城市的做法,到底是把人与自然隔离了还是最终征服了自然了呢?
  人口的高密度,也造成了自然地貌的防止海啸的阻隔作用消失;建成的多个核电站,解决了大城市就近能源供应问题,但是也潜在地埋下了核污染和人类遭受辐射的巨大危险。
  1967年,日本的一个代表团来到了北京,当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社会观念上的人定胜天的运动,普通日本来访者,还是不能理解,但是对于北京街头如潮的自行车流,晚上没有霓虹灯和都市喧嚣的寂静的城墙松柏,来访的日本人顿时感到一种似乎冥冥中的一种亲切感。那是一种远离了日本的欧式社会喧嚣以后的心灵的净化。
  因此,当1972年田中角荣率先打开了中日邦交的大门以后,很多日本人对于中国那种纯粹的亚洲人的恬静释然的友好感顿时油然而生。
  当然,当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人进入中国已经很多了,看到了日本的卡拉OK和宽腿裤风靡中国的时候,也就认为与日本的喧嚣所差无几了。
  日本人潜意识中对于大都市的高度物质化,有一种非亚洲意识,这是很正常的。
  来到日本的唐代大陆概念中,王道和天道,都是关于人与人的各种关系的概念,例如仁义、道德、忠恕、孝廉,实际上在一个等级秩序中,规定了君臣父子的互相的关系界定。这是建立在人对于“我从何处来、我到何处处”的根本追问的一种概念体验。是一种可以自我把握的文化体验。这种体验,在衣食住行被高度物质化以后,是逐渐被淡化了被消失了的。
  人的衣食住行,有物质的东西,也有人与人秩序化的东西。如果像现在这样,统统都人工化了,没有个人的概念把握,那么将是很可怕的事情。

四:王道与天道:孤立无援的处境与瞬间联通的信息
  “当灾情猖獗时,
  当谣言作乱时,
  当恐惧开始滋生时,
  当下一个未知的困难狞笑时,
  草根网站希望做一个负责任的平台。”
  互联网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对于现今物质社会结构,搭建的一个不同于其搭建原则的纯文化纯人文的东西。
  与物质和信息的金字塔结构不同的是,它是多点联通的,是不分上下等级的,是即时即通的,是有教无类的,是平民和草根的,等等等等。
  以2003年中国北京发生非典疫病为例,从4月23日到6月24日旅游解禁,北京8家网络媒体刊发有关新闻11.67万条,制作专题90个,专题页面浏览量9.03亿次,其中境外浏览量占10%,网民新闻跟贴累计69.7万条,论坛发贴5.48万条。相关新闻短信发布量2560条,每条受众127至300万人次。网络媒体传播的能量和规模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体现。
  网络媒体动用一切表现手段凝聚人心,采用多种形式为战胜“非典”出谋划策。如当“非典”阴霾即将过去,新浪与YNET(北京青年报网站)承办“SARS考验中国──中外著名学者网络越洋对话于6月2日晚开通,中、美、英、澳等20多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就如何最大限度克服和消除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和趋势,中国经济危机系统的建立等话题进行讨论。
  在“非典”时期,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异常活跃。互联网的一个特征是可以做到“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传播”。就在中国全面打响“非典”反击战的4月20日,一个9岁女孩袁日涉开通了自己所建立的“抗击非典”网站,且很快开设了非典前线、非典防治等10多个栏目。
  事实证明,亚洲人的价值观加上民间互联网的作用,可以起到欧洲国家很多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而且与他们的对抗性不同的,可以与政府的作用实现良好的互补。
  我们看到这一现象在日本的311特大灾害中也有显示。
  “我没法相信东京电力公司”──日本网民。
  伴随忧虑,一些日本民众开始质疑政府的应灾能力。同时,有人借助网络发泄对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的不满。
  “我没法相信东京电力公司,”一个署名合志田贯(音译)的网友在日本“米克西”社交网站上说。
  名为帕帕的网友认为,即便这次事故不会演变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那样的大事件,能源运营商也应当竭尽一切努力将事故对民众的伤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路透社解读,民众对东京电力公司表达强烈不满与公司有“前科”不无关联。
  事实上,民众的这种草根表达,对于日本政府摆脱与大企业捆绑式政治惯性,实现真正的民众政治是很有帮助的。
  只有在民间草根互联网的参与下,日本面对特大灾害的政治操作,才能最终体现出亚洲人的王道和天道的人文价值出来。
  这就是311灾害的亚洲政治特性和亚洲历史特性,事情的最终发展将会证明这一点。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佘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佘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堪称艺术长廊的瑞典地铁 美女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9:4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