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1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2-2-23 16:40:0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
  黄河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流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具有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优势区域。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必须承担好的政治责任。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出贡献。
  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黄河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内蒙古地处黄河“几”字弯的上半部分,全区60%的荒漠化和72%的沙化土地分布在黄河流域,流域7个盟市荒漠化土地面积5.49亿亩,占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0.1%,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内蒙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利建设、推动转型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20年来,内蒙古黄河流域约98%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约96%的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约94%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完成营造林13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44万亩,年均造林绿化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每年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超过3000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年均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200万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沙漠扩张问题得到遏制。黄河内蒙古段1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5%,无劣Ⅴ类断面,乌梁素海整体水质提升为Ⅳ类,岱海水质稳中向好。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黄河冲击形成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两大平原,形成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这一区域处于冷凉经济带、黄金农业种植带、黄金畜牧带,农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是内蒙古粮油、冷凉蔬菜、薯类、乳肉、绒毛产品生产的核心区域。内蒙古注重农牧业提质增效,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优势品牌,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目前,流域内集聚着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小尾羊、圣牧高科等多家全国农牧业龙头企业,阿尔巴斯绒山羊、乌兰察布马铃薯等多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品种,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肉苁蓉等先后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被评为“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据统计,202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粮食产量达901.64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24.6%,奶类、羊肉、羊绒产量占全区总量的60%、45%和60%以上。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黄河流域是内蒙古能源、冶金和化工工业以及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流域煤炭产能、石油、天然气和稀土储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1/6、1/3和4/5,电力装机总量、新能源装机总量、外送电量分别占内蒙古的64%、56%和44%。内蒙古注重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并不断培育新产业、新功能、新增长极,努力保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目前,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70%,在乌海、鄂尔多斯等地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推进氢气管网、氢运输网络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流域现代煤化工、冶金、稀土、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和技术均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内蒙古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多民族聚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黄河流域常住人口1237.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51.45%;乡村人口295.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6.09%。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在党的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流域内大部分盟市城乡居民收入明显高出全区平均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各地严格落实“六保”任务,流域各盟市民生保障投入均超过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0%以上,全力推进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之大者”,是内蒙古必须完成好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当前,内蒙古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压力仍然较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传统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下降,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水资源原发性短缺和用水量逐年增加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流域创新能力不足等。对此,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主动担当、苦干实干、紧抓快办,确保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流域发展,生态优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区管控为依据,严格落实区域内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惠民生。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流域各地既有相对优势也有不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既需要各地协作、取长补短,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作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一体化发展决策部署。要统筹处理重大关系,深化落实关键任务,严格执行布局性调整规划,持续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加快黄河生态带建设,加快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推进发展绿色转型。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严格落实“河长制”,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严防流域内工矿企业废水污染、居民生活污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灌溉用水上做足文章,通过工程技术改进、老旧设备更新、灌溉方式方法改善、制度创新等途径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保证率。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创新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措施,用好财税杠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农牧业科技创新等,努力建设相关领域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高地。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完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体系,强化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工作,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让城市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8:44,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